《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共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共11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刘秉杰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刘秉杰一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执教七年级(2)班的数学学科,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热爱教师工作,思想进步,团结同志,每天早来晚走,无私奉献,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病、事假,脚踏实地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 二、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
2、学水平本年度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参加县里教师业务能力考试,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业务学习计划,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习计划,有序有效地进行了学习,我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我又认真学习了几本教育教学丛书,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平时我学习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好的应用。 三、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
3、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一面自觉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方法、优秀教学方法等,一面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研究,着力点放在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形成品格上,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提高,各类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目标。对于班级的学困生,给予特殊的关照,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发动班上的优等生做学困生们的辅导老师,
4、组成一帮一小组,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困生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继续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数学思想的运用和数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分析规律等;作完初中数学各章的知识树和初中数学的分类知识树;撰写多篇教学经验类等论文。 四、认真参与班级管理,努力形成良好班风 通过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培养班干部,主动与家长沟通,虚心接受家长的见意,并从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争取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一致。我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注重学习态度、
5、方法和习惯;不但重视学生的品德养成,而且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我虚心学习、大胆创新,跟班紧、认真负责、指导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使班级真正形成“团结向上,纪律严明,环境整洁,学习刻苦”的良好班气。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 、教材挖掘不深入。2 、教法不够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3 、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 .4 、教学反思不够。六、今后努力的方向1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2 、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3 、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
6、理念。4 、加强转差培优力度。5 、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教师的工作周而复始,我将好好反思一年来我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立足本职岗位把以后的工作做好,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我帮助和批评,让我的工作更加有声有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篇)刘秉杰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逐渐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在“以学论教”的今天,结合一
7、些在教学中的具体案例,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一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二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老师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
8、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男孩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刘老师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三学科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和综合式的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人们议论CT技术、磁共振成像,但很少有人能将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然而,学习了七年级上册“截一个几何体”以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现代医学的CT技术竟然和切萝卜类似。 四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精心
9、设计、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题作业为课题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五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
10、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新课程几个特点的重新认识 一、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看 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轻能力重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
11、步子,一会儿几何知识,一会儿代数知识,好比一台机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学生的面前,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组装机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半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探究,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已在教台站不着脚。同时,新教材还有独特的一面,那就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考虑:七年级的学生还很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片,所以教材编排了很多想想做做、剪剪拼拼游戏中的数学,学学玩玩,玩玩学学的24点计算,火柴棒、排方桌等生活中的数学,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变的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
12、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二、从教学的方面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信息资源的采集者,好比“机器零件”供应商,要从讲台上的“独奏者”转变到后台的“伴奏者”。教师必须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找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的关系。寻找相关数学资源、图片、实物模型,创造和平共处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体会现实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现在农村学生,阅读课外的读物还不是很多,若看到一些数据无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教师在上课时尽量做到让平时不爱
13、说话的学生发表意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同学之间少指责,使他们不再沉默。 新教材的优点很多,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困惑: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什么都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作为新教师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14、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
15、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读标悟本,转变学习方式刘秉杰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刘秉杰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长期地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影响,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就认识而认识,从书本到书本,认识与实践分离,学校严重脱离社会和生活,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基本
16、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保护,习惯了单一、被动的、依赖的学习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警告,“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谓“会学习”是一个目标性的提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学习”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次课程改革不仅提出了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任务,而且明确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性的教学主体,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也就是主动、独立,它是新学习方式的核心。自主是
17、探究、合作的基础,没有了自主的动力,探究将会敷衍了事,进展缓慢,没有了自主,合作则会陷入人云亦云,故而自主是新学习方式的精髓,这又暗合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由此可知,培养学生愿意主动、独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呢?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决定着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这么说,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就是在教师的导演下形成的。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
18、方式,首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教学方式则是教学理念的外现。因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是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因此教师要从权威者,教授者的位置上退下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从“你教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还给学生课堂上思考的时间和主动学习的权利,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样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更高的学习需求,真正让学生成为知识获得的主体。 二、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心理学告诉我们:人
19、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1、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绪,意志等个性心理品质对其思维能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干扰和破坏作用。可见,一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很难想象,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会有融洽的课堂氛围,能够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而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因而,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学。针对不同
20、层次的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开放性的问题,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励性的语言也要日常化。如常用这样的语言激励学生:“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能行!”“你会回答得更好的!”“你一定行,试试看!”“你的这种想法(说法、做法)真不错,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学习!”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树立自信心。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贵有疑,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愿望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愿望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深入的去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问题的产生通
21、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不敢甚至不愿提出问题,人云亦云,不懂装懂,这与课程标准中“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相悖,因此,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尤为重要。而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充满了“奇思异想”,在教师看来有些甚至是荒谬的,但请注意,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不妨把问题抛给同学们,让他们通过讨论来获得最后的结论比起教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有价值得多。尽管学生的质疑问题给教师的课堂调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一个明智的教师应该明白,他的每一次质疑,都闪烁着他思维的光芒,包含着他在学习的旅途上创新追求的努力。对勤于质疑和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的学生应当及时表扬,使学生们逐渐
22、形成质疑光荣的观念。4、提供独立思考,自我展示的机会。除有特殊原因外,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由于低估或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或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只要学生能读懂的就不要再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要再作多余的分析,节省教学时间,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自我展示。形式如: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中心发言人陈词,简单问题提问谁,较
23、难问题提问谁等。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三、激发学生的兴趣,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巨大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强扭的瓜不甜”、“牛不喝水按不到河里”,如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也仅仅是做做样子给老师和家长看而已,其效果必定是很差的。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尝试几下几种方式: 1、创设情境,激发解题欲望。充满欢乐、惊异、
24、悬念等情景的课堂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新知,并内化学习动机。在教学中,经常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生动具体的情境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把统计的教学放到元旦前,要求学生自主举办“元旦联欢会”。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致调到最高点,全班同学叽叽喳喳,为举办联欢会出谋献策:如何布置教室,选什么节目,准备什么水果等等。我适时地提出问题:“如果买水果,买哪些呢?每种买多少啊?”这时,统计成为学生的需要,我给学生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自主探索如何进行调查、统计,并与同学交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得有滋有味,
25、人人都成为课堂舞台中的“主角”,主动参与分工,承担统计任务,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掌握一定的统计知识。2、 动手实践、激活兴趣细胞。活动是学习主体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不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应广泛开展现实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现实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3、 借助媒体,丰富感官体验。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与提高,给我们更新教学手段创造了条件,从幻灯、投影仪到多媒体教学,教学软件平台的开发,互联网远程教学的实施,教学手段的日渐现代化无不使教育充满活力,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内容化为具体可感、生动
26、形象的数学语言、图表模型、幻灯图片、录音、录像、电视画面等媒体的合理组合,应用于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4、贴近生活,增添兴趣活力。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良性循环,就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路上有用。如(1)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帮助水产养殖户估算一池塘鱼的总质量;(2)从一边为8,这边上的高线为6的三角形余料如何挖出一个最大面积的矩形;(3)根据税率,找出税收与工资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帮助父母、邻居、亲戚快速计算工资税;(4)判
27、断运行的导弹能否击中目标,出手后的篮球能否投进篮框等。这些是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的例子。又如当学生在长年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尤其数学模型可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生的个人成长提供了一种语言、思想和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迅速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强化学生的动力机制,提高后继学习的动力,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 用多元的评价,巩固学习方式的改变。有效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加速器。特别是当学生有新奇的想法时,更要及时激励。要尽可能布置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如设计新
28、颖的统计图等。不仅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否符合所运用的知识,更应对与众不同的创意大力表扬,既增强创作者的信心,也使其他学生产生仿效的愿望,当有适当的机会时,他们必然会将这种愿望付诸于行动。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是说,评价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特别是过程性评价,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进行兴趣的自我培养,自觉地改变学习方式。在进行评价时需注意:1、评价视角:平等地站在学生的对面。评价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与学生真诚面对。教师不断地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引燃学生每
29、一丝发现的火花,倾听、接纳学生的声音,教师用平等、真诚的评价,多一些商量,少一些命令,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尊心、心理个性和特长得到有效的张扬。2、评价方式:重视发展评价,实行多元评价。评价不仅包括以往我们常用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包括学生间评价,如小组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同桌评价、对评价的再评价等,在评价标准上,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则采用多层次的评价标准,从而使评价标准具有弹性化、人性化的特征。长此以往,就会达到“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教师必须要有新的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在工作实践中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建构环境并提供原动力;并按照数学发现的一般程序、规律和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鼓励、肯定、帮助、引导、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只有形成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使学生得以更好、更全面地可持续地发展。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