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0篇完整版(共15页).doc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0篇完整版(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0篇完整版(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一):乘法分配律是继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之后的新的运算定律,在算术理论中又叫乘法对加法的分配性质,由于它不同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单一的运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抽象程度要高一些,因此,对学生而言,难度偏大,如何使学生掌握得更好,记得更牢我想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要比灌输得来的记得更牢。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有坡度的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中理乘法分配律,从而自己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我是这样设计:一、让学生从生活实例去理解乘法分配律一共25个小组参加植树活
2、动,每组里8人负责挖坑和种树,4人负责抬水和浇树。重组教材,改变每组的人数,由(4+2)个25,变为(8+6)个25更能凸显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后带来的方便,也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打下伏笔和基础。并且把挖坑、种树抬水、浇树更改为挖坑和种树抬水和浇树减少了文字对学生理解带来的困难。透过引入解决问题让学生得到两个算式。先捉其好处,再突显其表现的形式。如(4+2)25其好处就是6个25与425+225所表示的也是4个25再加2个25也就是6个25,它们的表示好处一样。因此得数也一样故成等量关系。然后观察它们之们的形式变化特点,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能够写成两个积相加的形式,再捉住因数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
3、上,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说出规律,而是继续为学生带给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借助对同一实际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这是生活中遇到过的,学生能够理解两个算式表达的意思,也能顺利地解决两个算式相等的问题。二、突破乘法分配律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亲历规律探索构成过程。对于探索简洁分配律的过程价值,丝毫不低于知识的掌握价值。既然是规律定律,就是让学生亲历规律构成的科学过程设计中,不着痕迹的让学生不断观察、比较、猜想、验证,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在探索、归纳过程中,渗透着从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相对于乘法运算中的其他规律而言,乘法分配律的结构是最复杂的,等式变形的潜力是
4、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开放引入的情境,一共25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每组里人负责,人负责。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学生主动去设计、解决,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方案,开放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透过去发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完善,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在探究这一系列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点的活动中。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齐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横向观察,也有同学是纵向观
5、察,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当然,对乘法分配律的好处还需做到更式形结合解释,那就更有利于模型的建立。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二):乘法的分配律学生在本册书中是接触过的。譬如第42页的应用题第7题,其中就渗透了乘法的分配律。在数学一课一练上也有过这种类似的形式。以前在讲的时候是从乘法的好处上来帮忙学生理解。一、抓住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好处。教材按照得出两道算式,把两道算式写成等式,分析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交流规律,给出用字母式子表示的运算律。这样的安排,便于学生
6、经历观察、分析、比较和根据的过程。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简洁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教学用书上写道: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应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在教学时,我是按照如上的步骤进行教学的。但是在我引导学生把算式写成等式的时候让学生观察左右两边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之后,学生就根本不明白从何下手。在他们的印象中,联系就是根据乘法的好处来进行联系。根本没有从数字上面去进行分析。能够说,局限在原先的思维中,而没有跳出来看。而让学生写出几组算式后,观察分析几组等式左右两边的区别之后,学生也还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一规律。场面一时之间很冷,之后我只好直接让学生用字
7、母来表示,变化为这样的形式之后,有很多的学生都能够写出来。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时间我给了,小组也交流了,在小组交流时我已经发现我们班上的学生根本无法发现其中的规律,所以也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进行表达。难道是坡度给得不够吗还是平时的教学中出现了问题。这些都要一一地去分析。总之,这个关键这天并没有完成好。二、思考学生的学习状况,尊重他们的主观感受。在引导学生把两道算式拼成一道等式之后,我让学生交流,结果学生给出了两种(65+45)5=655+455.和655+455=(65+45)5。我把这两种方式都板书上黑板上。教材上要求的是第一种,即把(65+45)5写在等式的左边,是为了方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好
8、处的理解。我认为,从乘法的好处这个角度上来说,好处的理解我们班级能够做到。既然是从好处出发,那么两种方式其实都是能够的。所以在用字母来表达时,我们班的同学也有了两种的表达方式:即(A+B)C=AC+BC和AC+B=(A+B)C。我都板书在黑板上,只是在规范的那一道上面画了个星,告诉学生,乘法分配律的表示一般性采用的是这一条。三、练习中注意乘法分配律的变式。乘法分配律的好处是用,是为了计算的简便。所以,在练习中我注意让学生说清楚怎样使用的。尤其是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74(20+1)和7420+74.必须要学生说清楚括号中的1是从哪儿来的。但是简便的思想渗透得还很不够。学生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的时候
9、,一大半的学生都没有采用简算的方法。哪怕他们在经过了第四题的练习时也是一样。这天教学了运算律乘法分配律,对于例题的解决,学生能列出不同的算式,45*5+65*5和(45+65)*5,透过各自的计算得出计算结果相同,然后把这两条算式写成等式45*5+65*5=(45+65)*5,学生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等式的理解:45个5加65个5也就是(45+65)个5,然后又让学生再仿写了几个算式后让学生观察等式总结自己的发现,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出这一规律,但用语言表述有困难了。想想做做第1题只有几个学生把第3小题填错,其实包括后面的练习中,把A*C+B*C改写成(A+B)*C的正确率要比把(A+B)*
10、C改写成A*C+B*C的正确率高,可能还是学生受以前:45个5加65个5也就是(45+65)个5的理解方法的限制而没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从而也没能真正掌握乘法分配律含义的缘故吧。想想做做第2题的第3小题74*(21+1)和74*21+74部分学生没有发现它们是相等的,我让认为相等的学生表述理由,学生能把算式改写成74*21+74*1再运用乘法分配律变构成74*(21+1),学生理解后我补充77*99+77=()让学生填空,完成状况好多了,在拓展练习时补充了A*B+B=()和A*B+B=()让学生进一步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好处。但学生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时,学生多习惯列式48*3+4
11、8*2来计算,却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列成(3+2)*48来计算,虽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是下一课的学习资料,但我也由此反思出我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例题教学时只关注了得出等式,却忽略了让学生比较等式两边的算式哪边比较简便。于是在第4题的算算比比中才补上了这一点。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三):乘法分配律是继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之后的新的运算定律,在算术理论中又叫乘法对加法的分配性质,由于它不同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单一的运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抽象程度要高一些,因此,对学生而言,难度偏大,是计算的一个难点。因为它不仅仅仅是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这节课刘老师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没有把目标定
12、位局限于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而是又引导学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了简便计算,透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老师的及时点拨,实现对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主动建构。整节课的学习氛围简单愉悦、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十分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刘老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很科学,思路清晰,发现问题观察比较举例验证归纳规律运用规律,让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知识推理方法,这节课不仅仅教会了乘法分配律,更教会了学生一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这也正是新课标强调的对学生其中两基培养的体现。一、让学生从生活实例去理解乘法分配律一共25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每组里8人负责挖坑和种树,4人负责抬水和浇树。重
13、组教材,改变每组的人数,由(4+2)个25,变为(8+6)个25更能凸显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后带来的方便,也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打下伏笔和基础。并且把挖坑、种树抬水、浇树更改为挖坑和种树抬水和浇树减少了文字对学生理解带来的困难。透过引入解决问题让学生得到两个算式。先捉其好处,再突显其表现的形式。如(4+2)25其好处就是6个25与425+225所表示的也是4个25再加2个25也就是6个25,它们的表示好处一样。因此得数也一样故成等量关系。然后观察它们之们的形式变化特点,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能够写成两个积相加的形式,再捉住因数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说出规律,而是继续为学生带给具
14、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借助对同一实际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这是生活中遇到过的,学生能够理解两个算式表达的意思,也能顺利地解决两个算式相等的问题。二、突破乘法分配律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亲历规律探索构成过程。对于探索简洁分配律的过程价值,丝毫不低于知识的掌握价值。既然是规律定律,就是让学生亲历规律构成的科学过程设计中,不着痕迹的让学生不断观察、比较、猜想、验证,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在探索、归纳过程中,渗透着从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相对于乘法运算中的其他规律而言,乘法分配律的结构是最复杂的,等式变形的潜力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5、出发,开放引入的情境,一共25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每组里人负责,人负责。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学生主动去设计、解决,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方案,开放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透过去发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完善,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在探究这一系列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点的活动中。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齐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横向观察,也有同学是纵向观察,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
16、,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当然,对乘法分配律的好处还需做到更式形结合解释,那就更有利于模型的建立。推荐: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注意乘法分配律的外形结构,更要注重其内涵。如两个算式为什么会相等缺乏从乘法好处的角度进行理解。在理解这一概念时,尤其要抓住关键词分别加以分析,以此深化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否则,象3899+38这样的形式,就会成为学生练习中的拦路虎。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四):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定律以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五大运算定律中,是最难理解的,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
17、乘法分配律的好处,难点是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成功之处:1.本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没有采用课本上的主题图,而是选取学生熟悉的买校服情境:这学期学校要换新校服。上衣每件28元,裤子每条12元。我们班共需缴校服费多少元?学生独立思考,同位交流,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出来,然后让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初步让学生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好处,即(28+12)44=2844+1244。2.加深对乘法分配律好处的理解,让学生不仅仅明白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能够写成两个积相加的形式,还要明白两个积相加的形式能够写成两个数的和的形式。透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好处。不足之处:1.在总结乘法分配律时没有把结
18、构说的很透彻,导致学生出此刻练习时有一个同学在同步学习的练习题中把连乘算成乘法分配律。2.学生的语言叙述不熟练,导致学生虽然会背用字母表示的式子,但是不会应用。再教设计:1.加强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比较,让学生对这两个运算定律的结构更清晰。2.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好处的理解。透过不同形式的试题的演练,灵活掌握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五):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我根据教学资料的特点,为学生带给多种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具体设计:先创设兔子吃萝卜的情
19、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透过买老伯伯养了10只猴子,每只兔子早上吃4个萝卜,晚上要吃3只萝卜这些猴子一天共要吃掉多少个萝卜列出两种不同的式子,让学生透过观察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也可用=连接。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等式的特点,仿造上面的等式填空。(4+5)25=(14+25)5=(37+125)8=。再让学生观察这几组算式,等号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等号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与右边算式中的什么数有关系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与右边算式中的哪个数有关系使之让学生从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能够把两个加
20、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用字母形式表示:(a+b)c=ac+bc,他们确实能够体会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具有相等的关系。第一步:透过资料获取继续研究的信息。虽然所得的信息很简单,只是几组具有相等关系的算式,但这是学生透过活动自己获取的,学生对于它们感到熟悉和亲切,用他们作为继续研究的对象,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第二步:观察算式,寻找规律。让学生透过讨论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并作出一种猜测:是不是所有贴合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透过举例加以验证。那里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测潜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测的潜力。第三步: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透
21、过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拓宽乘法分配律。这一阶段,既是学生巩固和扩大知识,又是吸收内化知识的阶段,同时还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本节课的可取之处:1.为学生带给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把学生的活动定位在感悟和体验上,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发现、去探索。2.使学生在辨析与争论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构成清晰的认识,在学生举例中使学生感到乘法分配律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由特殊到一般总结字母公式。3.将模仿式的学习变为探究式的学习。4.在本课的练习设计上,潜力求有针对性,有坡度,同时也注意知识的延伸。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习题在安排上在充分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能够再安排一些具有思考
22、性的题目,如7899+78=78(99+1),为后面的简便运算作伏笔,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2、在数学术语上还得反复推敲,以到达准确无误。3、本堂课中新的教学理念有所体现,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缺乏成熟的思考,对学生的用心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我会坚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多听课多向前辈们请教,切实提高业务潜力。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六):一、抓住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好处。教材按照得出两道算式,把两道算式写成等式,分析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交流规律,给出用字母式子表示的运算律。这样的安排,便于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比较和根据的过程。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23、,对简洁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教学用书上写道: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应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在教学时,我是按照如上的步骤进行教学的。但是在我引导学生把算式写成等式的时候让学生观察左右两边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之后,学生就根本不明白从何下手。在他们的印象中,联系就是根据乘法的好处来进行联系。根本没有从数字上面去进行分析。能够说,局限在原先的思维中,而没有跳出来看。而让学生写出几组算式后,观察分析几组等式左右两边的区别之后,学生也还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一规律。场面一时之间很冷,之后我只好直接让学生用字母来表示,变化为这样的形式之后,有很多的学生都能够写出来。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乘法 分配律 教学 反思 10 完整版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