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9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优选学案(共16页).doc
《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9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优选学案(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9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优选学案(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第29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017,江苏卷,7T2016,北京卷,3T2016,江苏卷,12T2015,安徽卷,5T2015,全国卷,32T大都是直接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或者是与生产实践及热点问题相联系,应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指导实践有关基因频率的计算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或利用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分值:29分 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拉马克进化学说1内容:_用进废退_和_获得性遗传_是生物不断进化
2、的主要原因。2意义:否定了_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_,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答案 过度繁殖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_生物进化_的原因,以及生物的_多样性_和适应性,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生物界。3局限性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_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_的全部个体。(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_全部基因_。(3)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_等位基因数_的比率。2可遗传的变异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_不定向的_不利变异被_淘汰_,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定向改变_生物朝一
3、定方向缓慢进化。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_可育后代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自由交流_的现象叫做隔离,包括两种类型:_地理隔离_和生殖隔离。(3)作用:_隔离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生殖隔离_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四、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_生物与无机环境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_相互选择_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_相互影响_。(3)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简单复杂,水生陆生,低等高等。代谢:异养厌氧光能自养异养需氧。结
4、构:原核细胞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体外受精体内受精。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_基因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_生态系统_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盲鱼眼睛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2)突变即基因突变的简称。()(3)变异的方向由环境决定。()(4)形态、结构一致的两生物一定为同种生物。()(5)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2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D)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多样性的原因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
5、本单位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生物适应性的原因ABCD3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D)A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C如果某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则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称为共同进化,A项错误;三倍体西瓜不可育,所以不能称为一个新物种,B项错误;当某种群数量大量减少时,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会发生改变,即该种群不一
6、定发生进化,C项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项正确。与进化有关的易混概念辨析(1)突变与基因突变:突变包括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2)变异先于选择,例如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在农药使用之前,农药仅起到选择作用。(3)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但也不是说只有一个方向。如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昆虫就向无翅和翅异常发达两个方向进化。(4)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较小幅度的基因频率改变不会产生生殖隔离,如打一次农药后,存活下来的具有一定抗药性的害虫与不抗药的害虫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5)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指同
7、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物种形成一般先经过地理隔离再产生生殖隔离,但多倍体的形成是个例外(直接形成生殖隔离)。 一考查对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异同点异同点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同点研究层次个体分子进化单位个体种群进化材料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进化原因自然选择(个体)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物种形成有利变异积累隔离(基因不能交流)共同点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能解释生物的多样
8、性和适应性(1)种群既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生殖隔离的出现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2选择对生物进化的影响(1)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项目自然选择人工选择选择因素自然环境条件人类选择结果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对人类不一定有利满足人类各种需求速度慢快(2)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具有某特定表现型的生物体。选择的实质是控制某特定表现型的基因。选择的结果:从生物个体角度看导致生物个体生存或死亡;从基因角度看导致控制某特定性状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例1
9、(2014江苏卷)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孕妇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解析抗生素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对细菌只起选择作用,即突变在前选择在后,故A项错误;细菌的变异与宿主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细菌中也存在抗药性的类型,故B项正确。免疫球蛋白与致病菌的耐药性无关,故C项错误。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
10、苗,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的繁殖,而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与疫苗无关,故D项错误。 二物种形成及与进化的比较1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项目种群物种范围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判断标准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无生殖隔离)联系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的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2物种形成过程(1)物种形成三个环节的关系图(2)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渐变式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
11、骤变式无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多见于植物)骤变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蔗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项目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出现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二者关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进化是量变,物种形成是质变新物种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例2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
12、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C)Aa表示基因突变,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其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解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的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使两种生物共同进化。2生物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共同进化的判断(1)两种生物(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种间互助或种间斗争(如捕食、寄生、竞争)关系。(2)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影响着环境,环境影响着
13、生物。只要符合上述其中之一,就属于共同进化。例3 (北京卷)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B)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解析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A项,只有长舌蝠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避开了和其他蝙蝠的竞争;B项,长舌蝠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故长筒花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无法繁衍后代;C项,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
14、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由于只有长舌蝠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例1 (2014广东卷)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扣分A考生没有理解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混淆生物的变异与自然选择的关系4B考生混淆生物进化和新物种的形成两个概念4D考生错误地接受了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4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5、的有关知识。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项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故C项正确;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因为吸食花蜜而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规范答题 C(4分)1如图1是对一个物种中两个亚种种群(种群数量较大)的某一性状测量的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如果将这两个亚种置于同一生态系统中,并使之随机交配而进行基因交流,在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基因交流后,根据预测的结果绘制成图2中A、B、C、D所示的曲线,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B)解析亚种是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的生物性状有所不同的两个种群,但两
16、个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故在两个种群内的个体再次相遇时,由于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会重新形成一个种群,即B项曲线所表示的内容。 考点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1已知调查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求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100%,即A100%a100%(A、a为基因,AA、Aa、aa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计算公式: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即AAA1/2Aaaaa1/2Aa3遗传平衡定律(1)同时满足以下5个条件,种群即达到遗传平衡。种群非常大(种群越小,遗传漂变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越大)。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
17、。没有基因突变。(2)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其中p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在符合以上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保持着基因平衡的。1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由此判断,错误的是(C)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
18、生了新物种D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解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了新物种。2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A)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0.32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就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40%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隐性个体aa的基因型频率为0.64,则a的基因频率为0.8,A的基因频率为0.2,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20.80.32;种群的
19、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若A的基因频率为0.4,则a的基因频率为0.6,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AA、Aa)在种群中的比例为0.4220.40.60.64,即64%。 一自交与随机交配条件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3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可以利用基因频率来推测出基因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9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29 现代 进化 理论 优选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