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接收井内衬墙模板施工方案(共26页).doc
《盾构接收井内衬墙模板施工方案(共2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盾构接收井内衬墙模板施工方案(共26页).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2一、编制依据1、xx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工程施工图设计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5、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二、工程概况2.1 工程概述xx湾公园车站设置在滨海大道北侧、跨海园一路、海园二路,为地下两层双岛式站台车站。车站左线段全长656.59m、右线段长449.6m,标准段宽28.4m,车站顶板平均覆土厚度约3米。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AK3+177.000,车站设计起点里程(ZCK2+929.100),设计终点里程(ZCK3
2、+589.790)。车站西端接盾构区间,东端右线接盾构区间,左线接明挖区间。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钢筋混凝土支撑、钢支撑围护体系,明挖顺作法施工。车站西端左线盾构接收井长15.2m,宽9.7m,底板结构施工完成后待盾构机吊出再进行上部主体结构施工。车站西端右线盾构结构井长12.6m,宽8.2m,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盾构机由结构预留洞吊出再进行预留洞封堵。三、施工方案3.1 施工安排现计划在底板结构施工及地下连续墙面防水处理后,开始对盾构接收井西侧端墙及南北侧部分侧墙进行施工,模板面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加固形式采用48x3.0mm钢管,模板侧向支撑采用48x3.0mm满堂钢管脚
3、手架。满堂钢管脚手架先作为侧墙模板支设及加固操作架,待模板支设加固完成后采用顶托将模板支设加固体系与满堂脚手架联结成整体,作为侧墙混凝土浇注侧压力的支撑架体。图3-1 左线盾构接收井平面布置图图3-2 右线盾构接收井平面布置图3.2 模板及支撑体系选择根据左线及右线盾构接收井主体结构参数,采用如下施工方案: 1、左线盾构接收南北侧墙采用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对撑设置,钢管规格为483.0mm;左线盾构接收西侧端墙采用满堂扣件式双钢管支撑架斜撑设置,钢管规格为483.0mm,底板结构面以上四排斜撑接地一端采用16#工字钢固定,其他斜撑采用预埋直径20mm钢筋顶紧。 2、脚手架搭设方案部 位构件(m
4、)立杆排距(m)横杆步距(m)盾构接收井内衬墙0.6x0.60.6图3.2-1 西段左线盾构接收井满堂支撑架立杆平面布置图图3.2-2 西端右线盾构接收井满堂支撑架立杆平面布置图图3.2-3 盾构接收井满堂支撑架纵剖面布置图(单侧有墙)图3.2-4 盾构接收井满堂支撑架横剖面布置图(两侧有墙)3、支架的构造要求(1)扫地杆距地不大于200mm,立杆上端自由端长度不大于500mm,顶托螺杆伸出杆顶长度不大于200mm;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2)立杆搭接要求:本工程所有部位立杆接长全部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严禁搭接,接头位置要求如图:图3.3-1 立杆对接示意图(3)水平杆搭设要求每步纵横
5、向水平杆必须拉通,水平杆件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水平对接接头位置要求如图:图3.3-2 纵横水平杆搭接示意图(4)剪刀撑搭设要求1)在满堂支撑架外侧周边,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2)在满堂支撑架顶部及底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3)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水平剪刀撑与支架纵(或横)向夹角应为45;4)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和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图3.3-3剪刀撑搭设示意图3、 模板方案部 位内 衬
6、墙 模 板 方 案左线盾构接收井南北侧内衬墙采用18mm厚优质木胶合板(模板验算时按15mm验算),次龙骨为483.0mm200mm单钢管(竖向),主龙骨为483.0mm600mm双钢管(横向),另用600mm(横向间距竖向间距)对称在满堂支撑架上加固。西侧端墙采用18mm厚优质木胶合板(模板验算时按15mm验算),次龙骨为483.0mm 200mm单钢管(竖向),主龙骨为483.0mm600双钢管(横向),另用斜撑双钢管600600mm(横向间距竖向间距)抵在底板混凝土结构面加固,钢管规格为483.0mm,底板结构面以上四排斜撑接地一端采用16#工字钢固定,工字钢利用预埋20mm钢筋顶紧防止
7、滑移,预埋钢筋间距同斜撑。右线盾构接收井南侧内衬墙及西侧端墙采用18mm厚优质木胶合板(模板验算时按15mm验算),次龙骨为483.0mm 200mm单钢管(竖向),主龙骨为483.0mm600双钢管(横向),另用斜撑双钢管600600mm(横向间距竖向间距)抵在底板混凝土结构面加固,钢管规格为483.0mm,底板结构面以上四排斜撑接地一端采用16#工字钢固定,工字钢利用预埋20mm钢筋顶紧防止滑移,预埋钢筋间距同斜撑。图3.2-1 墙模板单面支模立面图图3.2-2 16#工字钢预埋钢筋示意图图3.2-3 斜撑底部与工字钢处大样图3.3 内衬墙施工缝处理采用快易收口网,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需打
8、凿即形成粗糙界面。图3.3混凝土施工缝大样图3.4侧墙与中板位置处理 经2014年2月20日设计图纸会审意见第25条意见,因盾构机在主体结构中板施工前已吊出,1-3C-D盾构吊出井中板预留洞及周边洞口边梁予以取消,该处中板一次浇筑完成 。侧墙混凝土浇注前需在侧墙与中板相交处模板位置钻眼按设计图纸要求预埋钢筋,预埋钢筋埋入内衬墙结构长度需满足锚固长度要求,伸出长度应满足单面焊焊接长度要求(接头率50%)。中板结构施工前应对侧墙与中板相交面进行凿毛处理再进行钢筋焊接,剔凿面保持平整且露出均匀石子,剔凿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洒水冲洗。该处中板混凝土浇注前需使用施工缝界面剂涂刷剔凿面后再进行混凝土浇注。图
9、3.4 中板与内衬墙预留钢筋示意四、模板验算书4.1模板基本参数计算断面宽度700mm,高度7700mm。 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内龙骨间距200mm,内龙骨采用单钢管48mm3.0mm,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0mm。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4.2 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
10、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000h; 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5.000; 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000m/h; 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3.000m;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37.330kN/m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47.520=42.768kN/m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4.000=3.
11、600kN/m2。4.3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连续梁计算。面板的计算宽度取7.70m。荷载计算值 q = 1.242.7687.700+1.403.6007.700=433.984kN/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770.001.501.50/6 = 288.75cm3; I = 770.001.501.501.50/12 = 216.56cm4;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变形计算受力图 变形图(
12、mm)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34.719kN N2=95.477kN N3=95.477kN N4=34.719kN最大弯矩 M = 1.735kN.m最大变形 V = 0.275mm(1)抗弯强度计算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M/W = 1.73510001000/=6.009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Q/2bh=352078.0/(27700.00015.000)=0.676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面板抗剪强度验算 T
13、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275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00.0/250,满足要求!4.4 模板内龙骨的计算内龙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通常按照均布荷载连续梁计算。内龙骨强度计算均布荷载q=1.20.2042.77+1.40.203.60=11.272kN/m挠度计算荷载标准值q=0.2042.77=8.554kN/m外龙骨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横向支撑钢管传递力。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
14、mm)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max=0.507kN.m最大变形 vmax=0.364mm最大支座力 Qmax=7.121kN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507106/4491.0=112.89N/mm2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4.5 模板外龙骨的计算外龙骨承受内龙骨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下连续梁计算。外龙骨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横向支撑钢管传递力。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
15、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max=1.139kN.m最大变形 vmax=0.503mm最大支座力 Qmax=23.261kN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1.139106/8982.0=126.81N/mm2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4.6 模板支架横杆轴力荷载标准值(双侧有墙)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47.520=42.768kN/m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
16、数0.9,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0.94.000=3.600kN/m2。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42.7681.2+3.61.4)0.60.6=20.290kN4.7 横杆的稳定性计算(双侧有墙)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20.290kN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60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
17、05.00N/mm2; l0 计算长度 (m);参照扣件式规范2011,由公式计算 顶部立杆段:l0 = ku1(h+2a) (1) 非顶部立杆段:l0 = ku2h (2) k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5.4.6取值为1.155; u1,u2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C表;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30m;顶部立杆段:a=0.2m时,u1=2.300,l0=2.656m;=2656/16.0=166.552, =0.257 =20290/(0.257423.9)=184.240N/mm2 a=0.5m时,u1=1.497,l0=2.766m;=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盾构 接收 内衬 模板 施工 方案 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