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文学(共2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文学(共23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编导艺考文学艺术常识(文常)备考课程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 中国文学部分第一章 先秦文学复习综述:先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最初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先秦时期文化呈现出一种综合状态,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有些文学作品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修改。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作者身份伴随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夏商以巫文化为代表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学和谐典雅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一、远古神话和歌谣远古歌谣和神话是中国产生的最早的两种文学形式,最初是在人们口中代代相传的。原始歌谣是在原始人类为求得生存发展的集体
2、劳动中产生的,它反映了原始人类的劳动生活情景。神话传说是关于神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表象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解释,给予了人们征服自然地意图。神话传说主要分为三类 :1、 创世神话:主要包括初民对开天辟地和人类诞生的解释。关于开天辟地,流传最广的是 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补天。2、 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及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功绩。这类神 话主要包括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3、 战争神话:主要表现部族之间的战争。最著名的是皇帝战蚩尤。上古神话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首先,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大禹治水。其次,厚生爱民意识,如黄帝钻燧生火。再次,反抗精神
3、,如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神话的发展:1、神话的历史化。由于一部分神话被史家认为“其文不雅驯,搢绅先生难言之”,或对其进行删削,或进行改造,成为远古历史的基石。2、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来源。对后世文学的意义:远古神话不仅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各种神话原型开拓了作者驰骋想象、寄托忧愤的空间。庄子逍遥游、曹植洛神赋、屈原的离骚、神魔鬼怪小说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均得益于神话。二、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作品约305篇,又名诗或诗三百。“诗”最初都是乐歌,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指各地区的地方乐调,按地区和各诸侯国的名称分为十五国风。
4、“雅”指朝廷正乐,根据作品题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以反映朝廷的重大事件为主;小雅以表现贵族日常生活内容居多。“颂”指宗庙祭祀的乐调,分周颂、鲁颂、商颂。诗经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诗经的内容:诗经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劳动和生产2、政治讽刺3、战争徭役4、婚姻爱情诗经的艺术成就: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2、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毛诗序中将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风、雅、颂为“诗之体”;赋、比、兴为“诗之用”,即艺术表现手法。“赋”即铺陈直叙,多表现在一首诗的总体方面;“比”指比方、比喻;“兴”指起兴,即借自然界事
5、物的描写联想,引出对诗人内心情感的表现手法。3、复叠的章法和四言为主的句式。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短促,复叠可渲染气氛,增加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4、语言形式形象生动,在表意和修辞上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的意义和影响:1、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开辟了我国诗歌抒情言志的道路。2、其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离骚兼具国风、二雅传统;汉乐府缘事而发;杜甫的反映现实的诗;白居易的新乐府及后代陆游、黄遵宪等对现实的关注都是此种传统的延续。3、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后世发展,成为我国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
6、传统。后世诗歌中的兴象、意境等,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萌芽。受诗经影响,后代的民歌和模仿民歌的作品很多以兴句起头,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及魏晋许多文人作品中都不乏其例。诗经于比兴时有寄托的手法则为屈原继承和发展。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三、楚辞楚辞本意指楚国的诗歌,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贾谊等人的仿作合为一集,名楚辞。楚辞在语言上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在句末大量运用语气词“兮”。楚辞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是屈原,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离骚是屈原最杰出的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抒情长诗。天问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
7、、社会现实等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它保持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远古史料,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屈原的影响:1、人格影响。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格,其、因楚国都城沦陷,与兴国无望之际,投汨罗江而殉国的爱国精神,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2、屈赋的艺术成就,鲁迅称其“影响于后世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首先,新的诗歌样式的开拓。其突破了诗经的四言为主的诗歌形式,而以五言、六言为基础,长短灵活、错落有致,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其次,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通过幻想神话创造出一幅幅宏伟壮丽的景象。诗歌的飘渺迷离、谲怪神奇对李白、李贺等后世诗人有很大影响。再次,象征手法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继承诗经比兴手法,
8、发展出内涵更丰富的“香草美人”意象。香草美人意象与屈原的人格和经历结合,赢得后世文人认同,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四、历史散文尚书是中国最早汇集历史资料的散文体总集。尚书又称书,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组成,记载从尧舜到周的重大事件。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经孔子修订。其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的笔法,被成为春秋笔法。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由阐释春秋而作,而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自己思想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汉书艺文志将先秦诸子的各种流派分为儒、道、阴阳、法
9、、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儒家的经典著作是论语和孟子。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共20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后学整理编定而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警句都出于此。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共同完成,共7篇,也是也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论辩性强、善用寓言,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五十步笑百步道家经典有老子和庄子。老子五千言,是一部哲理诗,是用诗化的语言阐释哲理。庄子继承了老子思想。二者思想并称“老庄思想“或”道家思想”。墨家的经典著作是墨子。由墨家后学根据墨家创始人墨翟的言论笔迹整理而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还提出“节用”、
10、“尚贤”等思想。法家的经典著作是韩非子。它是一部政治哲学论文集,构筑了一套极端专制主义的、严厉控制人的方法和理论。它也用了大量语言,是先秦诸子著作中是用语言最多的,如“守株待兔”、“买椟还珠”、“郑人买履”等即出于此。第二章 两汉文学复习综述:秦代实行“焚书坑儒”的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上没什么成就,最著名为李斯谏逐客书。因此文学史上的秦汉文学,实际主要是两汉文学。两汉形成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以诸侯王为中心,设立一些文化机构,产生了一些著名的作家群体,有利于创作的繁荣。汉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那个时代的作家都充满胜利的喜悦和毫迈的情怀。体现在文学创作上,汉代文学呈现出追求广大的容量和恢弘的气
11、势的趋势,汉大赋就是典型的代表。同时民间创作于文人创作互相渗透,在汉代诗歌中表现尤为明显。汉代宗经成为社会风气。经学与文学互动,二者在语言运用上都不厌其烦,多多益善。两汉是文学体裁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首先,形成了汉赋这一代表性的文体。其次,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格式。再次,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高祖至景帝:基本沿袭战国,又有新的因素产生,出现七发。武帝至宣帝:全盛期。新体赋成熟,出现司马相如;史传文学发展到高峰,产生史记;政论散文走向厚重典雅:乐府强化,大量民歌被采集。元帝到东汉和帝:中兴期。辞赋出现第二次高潮,出现杨雄、班固等辞赋家。汉书问世。安帝到灵帝:汉文学的转变期。出现抒情小赋,五言
12、古诗走向成熟。第一节 汉赋汉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辞赋。辞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诗的散文化或散文的诗化。赋产生于战国后期,盛行于汉代。汉代的赋按内容和表现形式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骚体赋兴盛于西汉前期,内容上侧重抒情,形式上模仿楚辞,用带“兮”的语句。代表作有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长门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等。贾谊是汉代第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其骚体赋有吊屈原赋、鵩鸟赋。其中鵩鸟赋开启了汉赋问答体的先河。司马相如长门赋开启了“宫怨”文学的先河散体大赋形成于汉初,兴盛于西汉中期,内容上侧重于状物叙事,结构宏大,篇幅较长。它侧重描写帝王贵族的华丽生活。结构上多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语言上多铺叙、
13、排比、语言夸张,辞藻富丽。主要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和杨雄。枚乘是散体大赋的开创者,其代表作品七发标志着汉代大赋得形成,也是辞赋的特殊一支“七体”的开创之作。司马相如将大赋推向创作高峰。其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最终确立。成语“子虚乌有”即从此而来。扬雄是西汉后期大赋的代表。其代表作甘泉赋、河东赋、长杨赋、羽猎赋被称为“四赋”。东汉文学主流为抒情小赋,其时代表的大赋主要有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抒情小赋出现于西汉中后期,兴盛于东汉。与散体大赋相比,它侧重于咏物抒情,篇幅短小,文辞清新。代表作有张衡的归田赋、蔡邕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其中张衡的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
14、第二节 汉代散文一、历史散文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史诗散文是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它们与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史记的成就:1、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首开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2、同时它又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其在语言上平易简洁而又富于表现力,形式自由,不拘一格,受到后世散文家的推崇。从唐宋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子、清代的桐城派,都对史记推崇备至。从汤船体3、史记的许多人物传记情节曲折,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经验。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场面描写等方面都可见史记的痕迹。4、史记中的许多故事,成为后来小说戏剧取材的对
15、象。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戏剧赵氏孤儿就取材于史记。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与汉书比较:1、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所记载历史上期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述了自高祖元年至王莽新朝地黄四年整个西汉王朝229年的历史。其体例基本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2、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最引人注目的是战将和谋士,多传奇色彩。汉书的精华则在对盛世各类人物的描写,多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人物少传奇而多富戏剧性。3、除世家,史记的人物传记基本以写单人为
16、主,很少全面叙述家族兴衰。而汉书记载了西汉盛世许多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4、在笔法上,史记疏荡往复,汉书则继承中国史学先秦以来“直笔”、“实录”传统,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二、政论散文及其它形式的散文鉴于秦的灭亡,汉初形成一个总结历史教训、以治国安邦为本的政论散文的创作高潮,主要作家有贾谊、晁错、枚乘。贾谊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有论贵粟疏;枚乘有上书谏吴王。较为著名的其它类型的散文还有赵晔的吴越春秋、王充的论衡、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第三节 汉代诗歌与辞赋、散文相比,汉代诗歌发展相对缓慢,其主要诗歌成就为乐府民歌和五言诗。一、汉乐府“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官方机构,始于秦。汉武帝后,乐
17、府成为一种文学形式。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是收录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总集。他将汉至唐的乐府分为十二类,其中包含汉乐府的为“郊庙歌词”、“鼓吹曲词”、“相和歌辞”、“杂曲歌辞”。汉乐府的艺术特色:1、发扬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2、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叙事诗多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3、在人物刻画上,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4、善于运用比兴和铺陈的手法。5、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变为以杂言和五言为主,对五言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著名的长篇叙事诗
18、。二、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古诗十九首作者不明确,均为抒情诗,它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中,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它在内容上主要反映中下层文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描写游子思妇和仕途失意最多。其语言明白晓畅而又能道出至理,深得古代作家喜爱。曹植、陆机、陶渊明、鲍照等都对其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有过借鉴。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综述: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开始将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离;体裁有了细致的区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开始出现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魏晋处于乱世,文人多遭杀戮,文学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即生死、游仙、隐逸主题。玄学发达,渗入文学使文学富有
19、哲理,陶渊明诗就是典型代表。在玄学的影响下,形成一种对人格美的追求魏晋风流。冯友兰将其概括为玄心、洞见、妙赏、深情。佛教与佛经翻译使文学想象性丰富;故事性加强;发现四声。建安、正始文学:诗歌讲求风骨,是也玄心的开创期两晋文学:诗风走向繁缛,在语言上多有探索。山水诗兴盛,出现“永明体”。南北朝:南北两朝文风对峙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诗歌一、 建安诗歌建安时代的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及女诗人蔡琰。七子之名,始于曹丕典论论文。曹操,代表作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其诗学习乐府,以四言为主,于悲凉之中多跌宕慷慨之气。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
20、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发奋图强的襟怀。曹丕,史称魏文帝,代表作燕歌行是现存文人诗中最早完整的七言诗。其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曹植,后人称之陈思王,是第一位大力写五言诗的文人。其诗歌继承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的优良传统,又形成自己风格,完成了由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其诗歌创作以曹操去世为界,分为前后连个时期。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抱负,如白马篇;后期充满了壮志难遂的悲愤,如赠白马王彪建安七子擅长问题不尽相同,孔融成就主要在散文;王粲,在七子中诗、赋最佳,代表作七哀诗;陈琳、阮瑀在章表书记方面较诗歌更高。刘桢代表作赠从弟、陈琳代表作饮马长城窟
21、、阮瑀代表作驾出北郭门行。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今传其诗三首,五言、骚体悲愤诗各一首及胡笳十八拍。建安诗歌的特点:1、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建安文人饱受离乱之苦,政治热情普遍高扬,造成当时诗歌“雅好慷慨”“梗概多气”等特点。2、建安时代文学开始走向自觉,诗人创作个性高扬。3、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但建安诗人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和人生,勉励自己和别人惜时如金,及早建立功业,赢得不朽功名。后人把建安诗歌的这种美学特点称为“建安风骨”。二、正始至永嘉诗歌“竹林七贤”,指正始年间的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阮籍代表作咏怀诗
22、。嵇康成就主要在散文,诗歌代表作赠秀才入军。西晋出现了二陆(陆机、陆云)、二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陆机、潘岳又并称潘陆。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陆机有赋体的文艺批评名著文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为系统而完整的文学创作专著。潘岳代表作悼亡妻。左思代表作咏史八首。三、陶渊明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其诗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田园诗;另一类是咏怀、咏史诗。田园诗不同于山水诗,前者写主要写农村风景,农村的生活,后者则重在写自然风景,多与旅途联系。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切的写出躬耕之甘苦的诗人。其田园诗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
23、他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左思的传统。相较其田园诗的恬淡,这部分诗写出了诗人不得志的苦闷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这部分作品也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代表作有杂诗、读山海经、咏贫士。陶渊明的文学价值最早为萧统发现,经由宋代苏轼、朱熹的弘扬,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陶渊明也成为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寄托。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气节使后世文人为之肃然起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情怀更成为士大夫仕途失意后悠然神往的精神境界。菊花也因之成为隐逸的代表。四、南北朝文人诗南朝是中国诗歌史上诗运转换的重要时期。与魏晋诗人不同,南朝诗人更崇尚声色,追求艺术形式的完善与华美。到齐梁陈
24、更发展出了讲究声律和对偶的新体诗,因其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又称“永明体”。沈约、谢眺是“永明体”的重要提倡者。“大小谢”“大谢”指谢灵运,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大力创作山水诗,其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对后来孟浩然、王维等为代表的山水诗派产生了直接影响。代表作登池上楼。“小谢”指谢眺。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清新、细致的特点,又避免了他的晦涩,平板,对山水诗和新体诗进行了新的探索,对唐诗的繁荣有相当影响。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大小谢创作风格比较:1、谢灵运重在对客观景物景物进行客观描摹;谢眺则通过山水景物来抒发感情,达到情景交融,避免了谢灵运情景割裂之弊,摆脱了玄言成分,形成清新流丽的
25、风格。2、谢眺是“永明体”的积极提倡者,讲究平仄,诗歌音调更为流畅和谐。他同谢灵运一样善于熔裁警句,他的警句对仗工整,体现了“新体诗”的特点。与谢灵运同时期的著名诗人是鲍照,代表作拟行路难18首,改造乐府,自创格调,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沈约,最早提出四声,对“永明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后来格律诗的成熟打下基础。与南朝相比,北朝诗风粗犷,主要诗人有庾信和王褒。庾信代表作拟咏怀诗。五、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分为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多产生于东晋及刘宋,西曲多产生于宋、齐、梁、陈。南朝民歌,内容主要描写爱情;形式上,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
26、自然,大量运用双关语,表情达意上更加委婉。最著名的为西洲曲。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的梁鼓角横吹曲里。情调明朗、豪放,表现了北方人民的坚韧顽强、率直粗犷。北朝民歌数量不多,但内容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代表作有反映北方畜牧生活的敕勒歌,反映北国尚武精神的李波小妹歌等。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是木兰诗。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和散文一、辞赋魏晋南北朝辞赋在汉赋的基础上,题材更加广泛,同时受山水、田园诗的影响,抒情成分大为增加,作家个性更为鲜明,有抒情化、小品化倾向。此时的辞赋以曹植、王粲、左思、鲍照等为代表。曹植的赋作叙事、咏物、抒情各类都有,最著名的为洛神赋。王粲的登楼赋被刘
27、勰称为“魏晋之赋首”。左思著名的三都赋曾名震京都,引发“洛阳纸贵”。向秀思旧赋思念旧友嵇康、吕安。陶渊明归来去兮辞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二、 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出现骈体化倾向。诸葛亮散文周密畅达,慷慨凄清,为后人推崇。其代表作出师表是给后主刘禅的一封奏疏。嵇康有声无哀乐论、与山巨源绝交书。陶渊明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水经原是一部古代地理著作,记录全国主要水道,郦道元为之作注,内容更为丰富,有浓厚的文学意味。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此时可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将故事当作真事来写,缺乏艺术虚构。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形态是唐传奇,白话
28、小说的成熟形态是宋元话本。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志怪小说主要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代表作干宝的搜神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志怪小说的顶峰。志人小说记叙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代表作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它是后人笔记小说和小品文的先驱。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曹丕典论论文最早一篇文献批评专著。提出“文以气为主”,认为每个人个性不同,创作风格也不同。嵇康有声无哀乐论将老庄思想引入文学理论领域。陆机文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为系统而完整的文学创作专论。钟嵘诗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论五言诗。他提倡“滋味”,指出“指事造型,穷情写
29、物”是实现作品有滋味的重要手段。刘勰文心雕龙将儒道等多家学说整合,是古代文论的集大成者。萧统等编选的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第四章 唐朝文学复习综述: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文学(尤其是诗)中呈现出昂扬的情调。且唐朝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均出现繁荣,也对文学产生影响。唐朝士人的漫游、读书山林、入幕、贬谪生活丰富了唐朝文学的内涵。思想方面,儒释道交融,影响了唐诗的境界。上承魏晋南北朝,唐朝文学出现了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唐朝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后人将其特点概括为: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功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初唐:对魏晋南
30、北朝柔糜诗风延续中有改革,出现“四杰”、陈子昂。盛唐:呈现出“骨气端翔、兴象玲珑盛唐气象,出现李杜、王孟诗派、边塞诗派。天宝后浪漫情怀消退,部分诗人开始写民生疾苦,杜甫可谓从盛唐到中唐的过渡。中晚唐:诗歌上,元白诗派发动“新乐府运动”。晚唐李商隐、杜牧将诗歌创作推向另一个高峰;散文上,韩、柳提倡古文运动;唐传奇发展成熟;晚唐五代出现词。第一节 唐代诗歌一、 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扬长于五律。王勃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另有滕王阁
31、诗。杨炯 从军行是初唐很有气魄的一首边塞诗。 卢照邻代表作长安古意、行路难。骆宾王7岁因咏鹅一诗闻名。后期作品以在狱咏蝉为代表。陈子昂主张复归风雅传统,振起一代诗风。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感遇38首。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表明唐诗意境创作进入炉火纯青的地步,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准备。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继承南北朝时期陶渊明和谢灵运,形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孟浩然和王维。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力写上水田园诗的诗人。其山水诗自然平淡,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王维早年向往功名、写有使至塞上等边塞诗。但奠定其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山居秋暝、鸟鸣涧等。其诗的宁静之美和空灵境界在
32、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无人能企及。山水田园诗的特点:1、田园诗的出现与盛唐的隐逸之风盛行有直接关系。这种隐逸的心境使他们能以一种虚灵的胸襟去体悟山水,发现自然山水的宁静之美。2、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多有禅境和禅趣。尤其是王维,他精研佛法,山水诗创作从观物方式到感情格调都受禅宗影响3、因心境空明,能像画家一样敏锐的把握住动态中自然事物的光和色,诗里有丰富的色彩层次感。苏轼称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者都已七言见长,诗歌主要反映边塞战争,诗风沉雄悲壮。高适代表作燕歌行;岑参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外,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等。王昌龄擅长七绝,被
33、称为“七绝圣手”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豪爽俊丽而风骨凛然的共同风貌,创造出清刚劲健之美。李白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乐府既继承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又融入自己的个性气质,行云流水,舒展自如,实现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代表作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随性情之所之二变幻莫测。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同时,李白五言绝句俱佳。五言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七言,以古入律,融入乐府歌行开合随意的手法。李白的艺术个性:1、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
34、书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事件作细致描绘。2、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诗歌意象既有优美又有壮美。3、形式章法变化无常。4、语言清新明快。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出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影响,苏轼、陆游等都受其影响。杜甫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与李白一起成为诗歌史的“双子星座”。代表作秋兴八首“三吏”、“三别”。不同于李白的豪放俊逸,杜甫诗歌呈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经历安史之乱后,杜甫诗歌开始呈现出有别于盛唐的中唐的诗风。主要表现在:第一,理想色彩消退,更加现实化、生活化。战乱题材开始进入诗歌创作。杜甫最早最全面的反
35、映安史之乱。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用叙事法写时事,又用力于细部描写。,同时融入强烈情感,客观叙事与主观抒情融为一体。第二,开始有意识的炼字。杜甫的律诗虽写得浑融流转,但在声律句式上极考究,其自称“晚年渐于诗律细”。而且自觉追求炼字,称“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从唐诗发展来看,杜甫承上启下,他继承了盛唐诗歌的兴象、意境的经验,又开启了中唐以后新的诗歌风潮。元白主要继承其写民生疾苦的一面;韩孟诗派受其奇崛、散文化、炼字影响;李商隐七律也继承了杜甫的技巧。宋代以后,杜甫地位更高,被江西诗派推崇为诗之祖。三、中晚唐新乐府运动:指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以创作新题乐府反映现实为中心内容的诗歌革新
36、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是唐代创作量最大的诗人,代表作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及长恨歌琵琶行。长恨歌取自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此诗后来被反复演为小说、戏剧,元代白朴梧桐雨、清代洪升的长生殿都是这一故事的演变。元稹与白居易并称“元白”。王孟后较为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有刘长卿、韦应物。刘长卿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韦应物代表作滁州西涧。刘禹锡最为人称道的是咏史怀古诗,代表作乌衣巷等。李贺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影响,多以乐府体驰骋想象,自铸奇语,被称为“鬼才”杜牧与李商隐被称为“小李杜”。杜牧以七绝见长,代表作泊秦淮、过华清宫。李商隐代表作无题、锦瑟等。第二节
37、 唐代散文古文运动:指在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领袖,兴起的革除文学中的浮艳文风,倡导用以载道的散体古文写作的运动。古文运动以“文以载道”为核心理论,创作上反对因袭,要求打破六朝以来骈体文过于注重雕琢的局面,提倡注入真情实感的散体文。韩愈主张有为而发,不平则鸣,其文气势夺人。代表作师说、马说等。苏轼曾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柳宗元散文以山水游记成就最高,有凄清之美,代表作永州八记。第三节 唐传奇以“传奇”作为小说名称始于元稹。元代以后,人们将“传奇”明确用在指唐人的文言小说。传奇产生于盛唐,鼎盛于中唐,唐传奇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大部分唐传奇收在宋初李昉等编的太平广记里。唐传奇按内容可分
38、为四类:1、爱情婚姻传奇。此类数量最多,有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2、官场黑暗传奇。李公佐南柯太守传3、历史传奇。陈鸿长恨歌传4、游侠传奇。杜光庭虬髯客传唐传奇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一方面,唐传奇是元明清戏曲的重要来源。其中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西厢记源于莺莺传;郑光祖倩女离魂取材于离魂记;汤显祖紫钗记取材于霍小玉传。另一方面,中国小说至唐传奇才“始有意为小说”,开始注重小说的愉悦功能,精心谋篇布局,驰骋想象。唐传奇在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等方面都对我国后来的小说有很大影响。如明代三言、二拍,清代的聊斋志异都受其影响。第四节 晚唐五代词词兴于晚唐而盛于宋,本是一
39、种和歌的文学,在唐五代被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其所配乐是隋唐兴起的“燕乐”。晚唐温庭筠是第一位大量写词的词人,是“花间派”的先导。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温庭筠被列于首位。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内容以写妇女生活、闺愁宫怨为主,词风婉媚、柔丽、轻艳。词发展到五代,形成两个比较著名的词坛西蜀词坛和南唐词坛。西蜀词坛以“花间派”为代表,成就最高的是韦庄,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南唐词坛境界较西蜀开阔,其代表人物是李煜,代表作虞美人、浪淘沙开始用词来抒写亡国之痛。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词至李煜始“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第五章 宋、辽、金文学复习综述:宋代文学基本是沿着中唐以来的发展方向发展起来的
40、。宋代的士大夫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教化功能。“文以载道”的思想在宋代文坛占据统治地位。同时,宋朝十分注重文治教化,作家的学术修养提高。这些体现在文学中导致诗文中议论成分加强。宋代虽经济发达但军力孱弱,这使宋代文学表现出深沉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主题高扬。宋代诗文的现实主义意义很强,缺乏唐代诗文中的潇洒浪漫气息。三教合一的思潮使宋代十大大夫的文化性格迥异于前人。一、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得到统一。二、宋人有很强的集体观念,个性不再那么张扬。与唐人相比,其生命范式更冷静、理性。在审美情趣上,更加注重内心道德修养,审美态度世俗化。散文沿着唐代散文道路发展,最终成就超过唐文。散文文体更加
41、多样化,风格更加丰富多彩。宋诗沿中唐诗歌发展,题材和语言趋于通俗化,描写日常生活琐事,追求平淡之美。其在唐诗的高峰面前,发展出注重内敛、理性的一派。词的创作在宋代达到高峰。词体日益成熟,内容广阔,风格上婉约与豪放并存。第一节 宋词一、北宋词宋初,词延续五代词风,以小令为主,代表作家有晏殊、欧阳修。晏殊与幼子晏几道合称“二宴”,其男女恋词过滤了五代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更为纯净雅致。代表作浣沙溪。欧阳修词主要沿袭五代老路,但也有革新: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人生感受,借鉴民歌,使词朝着通俗化方向开拓,与柳永相互呼应。范仲淹则开拓了词境。其边塞词沉郁苍凉,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代表作渔家傲。柳永是北宋
42、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柳永对宋词的革新和开拓:1、柳永是第一个大力创作慢词的词人,改变了五代以来小令一统词坛的局面2、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3、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4、在语言上,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5、适应慢词长调,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铺叙和白描柳永对后世词人影响甚大:柳词词调运用、章法铺叙、景物描写、意象组合、题材的开拓都对苏轼有启发;黄庭坚、秦观的俗词与柳永一脉相承;周邦彦慢词章法结构同样脱胎柳永。北宋中后期,苏轼与周邦彦各开一派,
43、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苏轼,号东坡居士,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难得的全才。文学上,其文、诗、词都达到了宋代的最高成就。同时,乐舞、书画皆通。苏轼对词的贡献:在词的创作方面,他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改革,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首先,他从理论上提出诗词同源,认为作词应该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是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其次,创作上,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他将传统表现女新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放之词,使词像诗一样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再次,在词中大量用典,也始于苏轼。苏轼的豪放词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形成了
44、与婉约派平分秋色的豪放派。与苏轼的力图打破原有规范不同,周邦彦则追求调美、律严、字工,是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代表作兰陵王、西河等。二、南宋词南宋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功能,加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两宋婉约词人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其词主要收集在漱玉词中,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等。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指出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文体,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独特的要求。她的词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首先,她善于选用自己日常生活的起居、环境、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其次,其语言独具特色。她能用最简单平常的生活化语言来表现复杂
45、微妙的心理。语言清新素雅。辛弃疾,号稼轩,是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他在苏轼之后,对词境进行了进一步的开拓。辛词的成就: 首先, 在词境上,辛弃疾空前绝后的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完整的表现在词作中。在词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上,开拓出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创造了战争和军事意象。而苏轼词中还只是文士形象。表现内容上,开拓了词的心灵世界,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意识和个人苦闷。辛词还有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其次,艺术表现手法上,辛弃疾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章法移植入词。同时,以经史子等散文语汇入词。再次,辛词风格多样,嬉笑怒骂,皆成佳篇。悲壮中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是辛词的独特处。在两宋词坛上,辛弃疾作品数量最多,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创作性而言,辛词都是空前绝后的。姜夔是南宋格律派词人的代表,他精通音律,多为游记和身世之作,代表作扬州慢第二节 宋、辽、金诗宋人追求理趣,做诗好议论,具有散文化倾向。苏轼的诗题材广泛,兼收并蓄,发展了以文为诗的宋诗特色,代表了北宋诗坛的最高成就。其诗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诗,代表作荔枝叹等。2、写景诗,代表作饮湖上初晴后雨等。3、哲理诗,代表作题西林壁等。4、题画诗,代表作惠崇春江晚景,是为诗僧惠崇的画春江晚景所作。黄庭坚,与苏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