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考考点(共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醉翁亭记》中考考点(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中考考点(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1. 文学常识、主题。 2. 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 3.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 4. 文意理解及拓展迁移。一、文学常识速记1.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 “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 题解: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二、字音字形辨析环滁(ch)林壑(h)琅琊(lng y)饮少辄(zh)醉岩穴瞑(m
2、ng)伛偻(y l)酒洌(li)山肴野蔌(s)觥筹(gng chu)射者中(zhng)弈(y)者胜颓(tu)然阴翳(y)三、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古义:意趣。 今义:意思,主意,心意。野芳发而幽香 芳 古义:花。 今义:芳香。四、一词多义归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去 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依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若夫淫雨霏霏 雨很密的样子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居高临下 临溪而渔 靠近,这里是“在旁” 谓 太守自谓 称太守谓谁 是乐 山水之乐 乐趣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第一个“乐”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3、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 连接状语和谓语的连词 泉香而酒冽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连词,表顺承关系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连词,表转折关系乎 颓然乎其间 在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吗 于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在五、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2)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3)故自号醉翁 号:名词作动词,取号。(4)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名词作动词,唱歌。(5)杂然而前陈者 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6)醉能同其乐 同:形容词作动词,共同享受。六、文中成语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
4、”。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风霜高洁: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高气爽。水落石出: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真相大白。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往来不绝:来来往往而不停绝,络绎不绝。七、特殊句式1. 判断句 (1)环滁皆山也。(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 倒装句 (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醒能述以文。八、段意和中心思想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
5、间朝暮和四季景色。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结构层次: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这篇课文,抓住“乐”这条主线,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九、理解性默写1. 用课文原句回答。滁州的地理特点? “环滁皆山也。” 西南诸峰的特点? “林壑尤美” 琅琊山的特点? “蔚然而深秀” 亭的位置? “临于泉上” “来饮于此”中“此”指?
6、“醉翁亭 ” 自号醉翁的原因?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乐亦无穷”的原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2. “醉翁”的由来是: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3. 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4. 第二段中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7、 5. 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6. 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7. 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8. 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9. 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10. 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1.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2. 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3. 奠定全文抒情基
8、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十、重点句子翻译1.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并寄托在酒上。3.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译: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啊。4.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站
9、着或坐着大声喧哗的,是欢悦的众位宾客。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这是喝醉了的太守。5.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译: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宾客跟从太守回去。树林茂密阴蔽,飞鸟上上下下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6.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十一、课文分析问答1. 作者用“乐”贯穿全篇,请问总计写了哪几种“乐”?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答: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太守因山水而醉,因喝酒而
10、醉,因与民同乐而醉,也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而自我陶醉而醉。(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2. 怎样理解醉翁亭记一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答:作者既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有治理好滁州的得意,还有寄情山水排遣贬谪后的心中的郁闷的感情。3. “醉翁之意 得之心,而寓之酒”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连起来,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4. 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 ,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醉翁亭记 醉翁亭 中考 考点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