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言文特殊句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文言文特殊句式.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心整理文言文特殊句式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二、定语后
2、置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 的格式。例如: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精技击之少年)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 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 “中心词之定语” 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
3、之庙堂,处远之江湖)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 “中心词定语者” 的格式。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村中少年好事者(好事之少年)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 的格式。例如: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 ( 鳏、寡、孤、独 ),是社会上无依无靠的穷苦人缙绅而能不易其者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能不易其志之缙绅)5、数量词定语后置,组成“ 中心词数量词
4、 ”的格式。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 精心整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尝贻余核舟一三、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 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如: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长勺战)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如:具告以事。(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 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裹以帷幕(以帷幕裹)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兽之形饰)覆之以掌(以掌覆之)*介词结构“以”多置于动词前作状语如: 以一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3、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
6、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四、宾语前置包含动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1、 文言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 (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再如:古之人不余欺(古之人不欺余)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莫或止之)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7、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 精心整理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古汉语中,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它还有“谁、孰、安(什么、什么地方)、胡(什么)、奚(什么、哪里)、曷(什么)”等。例如:(刘)预州今欲何往?(今欲往何)王曰:“谁可使者?”(可使者谁)权知其意,执素手曰:“卿欲何言?”(卿欲言何)王问:“何以
8、知之?”(以何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3、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 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夜以继日4、用“之”或“是”或“之为”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突出强调宾语(此种情况并不多见)。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如: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有何功)唯利是图(图利)唯命是听(从命)唯你是问(问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
9、、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向东;向南)五、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 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 用“者也”表判断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 - 精心整理“.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胜者,阳城人
10、也。”(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句末用“也”表判断“. ,.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夫战,勇气也。”3、用“者”表判断“.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粟者,民之所种。”4、用“.者也。”表判断“.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
1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5、用“为、乃、必、亦、即、诚、皆、则”表判断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如:“是乃狼也。”(这是狼)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六、被
12、动句什么是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 .于.。”的形式表被
13、动。如:“受制于人”(被人控制)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 精心整理2、用“为”,“为 . 所.。”表被动,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3、用“见”“见 .于.。”表被动“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
14、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4、用“被”表被动,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二、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兵挫地削,亡其六郡”七、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 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15、, 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2、谓语的省略: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 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 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3、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
16、动词的宾语省略和介词的宾语省略。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 , 介词“以”、“为”、“与”的宾语 之往往承上文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4、介词的省略: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八、固定句式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17、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 - 精心整理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 .用来)、无以(没有 . 用来)、有所(有 .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 .的时候)、为 . 所。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 怎么样)、得无.耶(大概. 吧、恐怕.吧)、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等。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 . 之(怎么.这样啊)等。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 . 乎(恐怕、只怕)、不亦 . 乎(不是 . 吗)、得无.乎(难道. 吗)、孰与、孰若(跟 . 相. )何.为(为什么.呢)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