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言文详解50篇(共57页).docx
《小学生文言文详解50篇(共5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文言文详解50篇(共57页).docx(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古文50篇目录第1篇 杨氏之子第2篇 学弈第3篇 陈元方候袁公第4篇 叶公好龙第5篇 揠苗助长第6篇 孟母三迁第7篇 一毛不拔第8篇 愚人食盐第9篇 刻舟求剑第10篇 伯牙绝弦第11篇 文侯与虞人期猎第12篇 画蛇添足第13篇 掩耳盗铃第14篇 精卫填海第15篇 世无良猫第16篇 郑人买履第17篇 读书要三到第18篇 晏子使楚第19篇 富人之子第20篇 北人食菱第21篇 滥竽充数第22篇 智子疑邻第23篇 父善游第24篇 晏子谏杀烛邹第25篇 铁杵磨针第26篇 邴原泣学第27篇 三人成虎第28篇 截竿入城第29篇 吴起守信第30篇 荀巨伯探友第31篇 朝三暮四第32
2、篇 曾子杀彘第33篇 师旷撞晋平公第34篇 嫦娥奔月第35篇 枭将东徙第36篇 外科医生第37篇 承宫樵薪苦学第38篇 人有负盐负薪者第39篇 画地学书第40篇 多歧亡羊第41篇 自相矛盾第42篇 王勃故事第43篇 虎求百兽第44篇 鹬蚌相争第45篇 二翁登泰山第46篇 寇准读书第47篇 林琴南敬师第48篇 董行成第49篇 桑生李树第50篇 宋定伯捉鬼1、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翻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
3、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拓展: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代的刘义庆。这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注释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甚:非常。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诣:拜见。乃:就;于是。未闻:没有听说过。示:给看。曰:说。未:没有闻:听,听说。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2、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4、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之内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认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注释弈秋:弈:下棋。(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古人会把职业和人名连在一起,比如庖丁是叫丁的厨师。师旷是叫旷的乐师。通国:全国。通:全。之:的。善:善于,擅长。使:让。诲:教导。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虽听之:虽然在听讲。以为:认
5、为,觉得。鸿鹄:天鹅。(大雁)援:引,拉。将至:将要到来。思:想。弓缴:弓箭。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之:谓,说。弗若:不如。弗:不。是否定词。矣:了。与:吗?曰:说。非然也:不是这样的。然,这样。道理: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3、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
6、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效法(学习)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注释1、候:拜访,问候。2、履行:实施,实行。3、绥:安
7、,体恤。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还有寡人,孤家等称呼。.5、师:学习。6、尝:曾经。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有表示尊敬的意思在里面。8、法:效法,仿效。也就是学习的意思。9、称:称赞,赞不绝口10、周公: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公解梦的周公就是他。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12、益:更加13、以:用14、恣: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拓展:袁公是什么样的人?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元方是什么样的人?机智应变。4、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
8、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译文叶子高先生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刻装饰的也是龙。在这种情况下,天上的真龙知道了这件事,就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见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注释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所以叫叶公。子高:叶公的名字。钩:衣服上的带钩。写:画。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是通假字。通“纹”。以
9、:在闻:听说。下之:从天上到叶公住所处。窥(ku):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牖(yu):窗户。施(y):延伸,同“拖”。堂:厅堂。还(xun)走:转身就跑。还,通假字。通“旋”。走:逃跑。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是:由此看来。好:喜欢。夫:这,那。是叶公非好龙也: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拓展: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比喻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
10、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5、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跑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人。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
11、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注释闵(mn):通假字,同“悯”,担心,忧虑。长(zhng):生长,成长。揠(y):拔。芒芒然:,同“茫茫然”,疲惫不堪,很疲劳的样子。谓:对,告诉。其人:他家里的人。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予:我,第一人称代词。表示我的词,还有余、吾。趋:小步快走。往:去,到去。槁(go):草木干枯,枯萎。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寡:少。耘苗:给苗锄草。非徒:非但。徒,只是。益:好处。拓展:成语:揠苗助长。揠:拔起。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寓意: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
12、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6、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13、。译文邹这个地方孟轲(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他家的房子靠近墓地。孟子玩游戏就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房子靠近集市旁,孟子玩游戏时学了些商人吆喝叫卖的事情。孟子的母亲又说:“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迁徙(搬)到学宫旁边。孟子玩游戏时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里真可以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到孟子长大了,学习六艺,最终成为了著名的圣贤。君子们说孟子的母亲善于逐步地教育孩子。注释舍:家。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处子:安顿儿子。乃:于是,就。嬉:游戏,玩耍。市:集市。贾(g)人:商贩,
14、商人。古代商人也成为商贾。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徙:迁移。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徙居:搬家。及:等到。大儒:圣贤。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揖:作揖。遂:最后。卒:最终,终于。拓展:寓意:良好的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7、一毛不拔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译文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
15、了起来。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注释既:既然之:代指猴毛方:才胜:能忍受。不胜就是不能忍受,不能承受。拓展:成语:一毛不拔: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8、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其他人(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吃。他嫌弃食物太淡没有味道。主人知道之后,于是给他增加了盐。感觉到了盐的美味之后,就自言自语说:“味道鲜美的原因,是因为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更多一些呢?”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空口吃
16、盐。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注释1 食:食物。2 闻已:听到之后。3 更:再次。4 益:增加。5 既:已经。6 空:空口。7 口爽:口味败坏。爽:差、败坏。8 所以:的原因。9 复:再。10智:智慧。12故:缘故。13反:反而。14患:祸患。9、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
17、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自:从。坠:落。于:在,到。遽:急忙,立刻。契:用刀雕刻,刻。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吾:我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其:他,代词。求:找,寻找。之:剑,代词。 矣:了。而:然而,表转折。若:像。此:这样。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成语: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寓意: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
18、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10、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
19、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注释善 :擅长,善于。 鼓:弹奏。听:倾听。绝 :断绝。志在高山 :心中想到高山。善哉 :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 、“妙啊”。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 :高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若 :像一样。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洋洋:广大。念 :心里所想的。必 :一定,必定。之:他。谓 :认为,以为。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 :就。复:再,又。弦:在这里读作xin的音。拓展:这篇短文是两个词语的出处:知音和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0、。同时也是古琴曲的名字。11、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译文魏文侯和虞人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得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旁边的人(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猎的活动。魏国因为这个原因开始变得强大。注释虞人:管理山泽的官。期猎:约定打猎时间。期:约定是: 这罢:停止,取消。
21、之:到,往。焉:哪里岂:怎么可:能乃:于是就启示:做人要讲究诚信,不能因为自己的快乐或事情就违背承诺。12、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译文楚国有个管祭祀的官员,赐给门客们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这壶酒。”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将要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
22、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注释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乃左手持卮(zh):古代饮酒用器具。相谓:互相商议。为蛇:画蛇。引:拿,举。且:将要固:本来,原来。子:对人的尊称,您;你。安能:怎能;哪能。为:给;替。遂:于是;就。亡:丢失,失去。成语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启示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13、掩耳盗
23、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得到了一口钟的百姓,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可以背起来,他就打算用锤子毁掉它。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害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注释(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3)则:但是(4)负:用背驮东西。(5)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文言文 详解 50 5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