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复习提纲(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复习提纲(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操作系统复习提纲第一章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目标:操作系统是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有效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配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1)、方便用户使用。(2)、扩大机器功能。(3)、提高系统资源。(4)、提高系统效率。(5)、构筑开放环境。2.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 (1)、并发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活动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2)、共享性: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可被多个并发执行的用户程序共同使用,而不是被其中某一个程序所独占。(3)、异步性:或称随机性。
2、(4)、虚拟性:是指操作系统中的一种管理技术,它是把物理上的一个实体变成逻辑上的多个对应物,或把物理上的多个实体变成逻辑上的一个对应物的技术。3.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允许多个程序(作业)同时进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内存储器并启动进行交替计算的方法。4.多道程序设计与多重处理系统的区别:后者是指配置了多个物理CPU,从而,能真正同时执行多道程序的计算机系统。当然要有效地使用多重处理系统,必须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反过来,多道程序设计不一定要求有多重处理系统支持。多重处理系统的硬件结构可以多种多样,如共享内存的多CPU结构、网络连接的独立计算机结构。虽然多重处理系统增加了硬件,但却换来了提高系统吞吐量、
3、可靠性、计算能力和并行处理能力的好处。5.系统调用和过程调用的区别:(1)、调用形式不同。过程(函数)使用一般调用指令,其转向地址是固定不变的,包含在跳转语句中,但系统调用中不包含处理程序入口,而仅仅提供功能号,按功能号调用。(2)、被调用代码的位置不同。过程(函数)调用是一种静态调用,调用程序和被调用代码在同一程序内,经过连接编辑后作为目标代码的一部份。当过程(函数)升级或修改时,必须重新编译连接。而系统调用是一种动态调用,系统调用的处理代码在调用程序之外(在操作系统中),系统调用处理代码升级或修改时,与调用程序无关。而且调用程序的长度也大大缩短,减少了调用程序占用的存储空间。(3)、提供方
4、式不同。过程(函数)往往由编译系统提供,不同编译系统提供的过程(函数)可以不同;系统调用由操作系统提供,一旦操作系统设计好,系统调用的功能、种类与数量便固定不变了。(4)、调用的实现不同。程序使用一般机器指令(跳转指令)来调用过程(函数),是在用户态运行的;程序执行系统调用,是通过中断机构来实现,需要从用户态转变到核心态,在管理状态执行。因此程序执行系统调用安全性好。6.内核定义和它提供的三个方面的功能:系统必须有一组软件能对硬件处理器及有关资源进行首次改造,以便给进程的执行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这个部分就是操作系统的内核。内核不是进程,而是提供支持系统运行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的一组程序模块,有
5、了内核的支撑,进程运行环境得到改善,安全性得到保证,系统效率就能提高。内核提供的三方面功能:(1)、中断处理。(2)、短程调度。(3)、原语管理。第二章1.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特权指令是指那些只能提供给操作系统的核心程序使用的指令,如启动输入/输出设备、设置时钟、控制中断屏蔽位、清内存、建立存储键,加载PSW等。只有操作系统才能执行全部指令(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如果一般用户执行特权指令,会导致非法执行而产生保护中断,转交给操作系统的“用户非法执行特权指令”的特殊处理程序处理。2.核心状态和用户状态:处理器状态又称为处理器的运行模式,有些系统把处理器状态划分为核心状态、管理状态和用户状态,
6、而大多数系统把处理器状态划分为管理状态(又称特权状态、系统模式、特态或管态)和用户状态(又称目标状态、用户模式、常态或目态)。3.中断、中断源、自愿性中断事件和强迫性中断事件、中断装置:中断是指程序执行过程中,当发生某个事件时,中止CPU上现行程序的运行,引出处理该事件的服务程序执行的过程。中断源:引起中断的事件。自愿性中断事件:是正在运行的程序所期待的事件。这种事件是由于执行了一条访管指令而引起的,它表示正在运行的程序对操作系统有某种需求,一旦机器执行到一条访管指令时,便自愿停止现行程序的执行而转入访管中断处理程序处理。强迫性中断事件:不是正在运行的程序所期待的,而是由于随机发生的某种事故或
7、外部请求信息所引起的。大致包括:机器故障中断事件、程序性中断事件、外部中断事件、输入输出中断事件。4.中断的优先级、中断屏蔽:中断的优先级: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各中断源的优先顺序是根据某个中断源或中断级若得不到及时响应,造成计算机出错的严重性程度来定的。一种可能的中断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机器校验中断、自愿性中断、程序性中断、外部中断、输入输出中断、重启动中断。中断屏蔽:主机是否允许某类中断,由当前程序状态字中的某些中断屏蔽位来决定的。一般,当屏蔽位为1时,主机允许相应的中断,当屏蔽位为0时,相应中断被禁止。按照屏蔽位的标志,可能禁止某一类内的全部中断,也可能有选择地禁止某一类内的饿部分中断
8、。有了中断屏蔽功能,就增加了中断排队的灵活性,采用程序的方法在某段时间中屏蔽一些中断请求,以改变中断响应的顺序。5.进程的定义和属性:进程是一个可并发执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执行过程,也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保护的基本单位。属性:结构性、共享性、动态性、独立性、独立性、制约性、并发性。6.进程的三态模型、五态模型和转换:三态模型:运行态:进程占有处理器正在运行。就绪态:进程具备运行条件,等待系统分配处理器以便运行。等待态:又称为阻塞态或睡眠态,指进程不具备运行条件,正在等待某个事件的完成。五态模型:新建态、就绪态、运行态、等待态、终止态。选中出现等待事件落选等待事件结束
9、新建态就绪态等待态运行态新建态终止态出现等待事件落选选中等待事件结束就绪态等待态运行态转换:7.进程的挂起和挂起进程的特征:进程的挂起:由于进程的不断创建,系统的资源特别如内存资源已经不能满足进程运行的要求,这个时候就必须把某些进程挂起(suspend),对换到镜盘影像区中,释放它所占有的某些资源,暂时不参与低级调度,起到平滑系统操作负荷的目的.也可能系统出现故障,需要暂时挂起一些进程,以便故障消除后,再解除挂起恢复这些进程运行.挂起进程的特征:进程新增加了两个新状态:挂起就绪态和挂起等待态.挂起就绪态(ready suspend)表明了进程具备运行条件但目前在辅存储器中,只有当它被对换到主存
10、才能被调度执行.挂起等待态(blocked suspend)则表明了进程正在等待某一个事件且在辅存储器中.8.操作系统的控制表分类:进程控制表、存储控制表、I/O控制表和文件控制表.9.进程的上下文和进程组成的4要素:在操作系统中,进程的上下文包括三个组成:(1) 、用户上下文(user-level context).由用户进程的程序块、用户数据块(含共享数据块)和用户堆栈等组成的进程地址空间.(2) 、系统上下文(system-level context).包括进程控制块、内存管理信息、进程环境块,以及系统堆栈等组成的进程地址空间.(3) 、寄存器上下文(register context).
11、由程序状态字寄存器、各类控制寄存器、地址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用户栈指针等组成进程组成的4要素:控制块、程序块、数据块和堆栈.10.进程控制块:每一个进程都有一个也只有一个进程控制块,进程控制块是操作系统用语记录和刻画进程状态及有关信息的数据结构,也是操作系统掌握进程的惟一资料结构,是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进程的主要依据.一般说,进程控制块包含三类信息:标志信息、现场信息、控制信息.11.进程切换和模式切换:进程切换发生在核心态,进程切换的步骤:(1)保存被中断进程的处理器现场信息(2)修改被中断进程的进程控制块的有关信息,如进程状态等(3)把被中断进程的进程控制块加入有关队列(4)选择下一个占有处
12、理器运行的进程(5)修改被选中进程的进程控制块的有关信息(6)根据被选中进程设置操作系统用到的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信息(7)根据被选中进程的信息来恢复处理器现场模式切换不一定引起进程状态的变化和进程的切换,模式切换的步骤:(1)保存被中断进程的处理器现场信息(2)根据中断号设置程序计数器(3)把用户状态切换到内核状态,以便执行中断处理程序12原语和进程控制原语:创建、阻塞、唤醒、撤销创建:每一个进程都有生命期,即从创建到消亡的时间周期.当操作系统为一个程序构造一个进程控制块并分配地址空间之后,就创建了一个进程.阻塞:是指使一个进程让出处理器,去等待一个事件,如等待资源、等待I/O完成、等待一个事
13、件发生等.阻塞是进程自主行为,是一个同步事件.唤醒:当一个等待事件结束时会产生一个中断,从而激活操作系统,在系统的控制之下将被阻塞的进程唤醒,如I/O操作结束、某个资源可用或期待事件出现.撤销:一个进程完成了特定的工作或出现了严重的异常后,操作系统则收回它占有的地址空间和进程控制块,此时就水撤销了一个进程.它分为正常和非正常撤销,前者如分时系统中的注消和批处理系统中的撤离作业步,后者如进程运行过程中出现错误与异常.13.引入线程的动机:是为了减少进程并发执行时所付出的时空开销,使得并发粒度更细、并发性更好.在同一进程中设计出多条控制流,多控制流之间可以并发执行,多控制流切换不需通过进程调度,多
14、控制流之间还可以通过内存区直接通信,降低通信开销.14.线程的概念和状态:线程是操作系统进程中能够独立执行的实体(控制流),是处理器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线程的状态:运行、就绪和等待.15.高级调度、中级调度和低级调度:高级调度:又称为作业调度、长度调度在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中,作业是用户要求计算机系统完成的一项相对独立的工作,新提交的作业被输入到磁盘,并保存在一个批处理后备作业队列中.高级调度将按照系统预定的调度策略决定把后备队列作业中的部分满足其资源要求的作业调入主存,为它们创建进程,分配所需资源.中级调度:又称平衡负载调度,中程调度。它决定主存储器中所能容纳的进程数,这些进程将允许参与竞争
15、处理器和有关资源,而有些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被调出主存,这时这个进程处于挂起状态,当进程具备了运行条件,且主存又有空闲区域时,再由中级调度决定把一部分这样的进程重新调回主存工作。低级调度:又称进程调度(或线程调度)、短程调度。它的主要功能是按照某种原则决定就绪队列中的哪个进程或内核级线程能获得处理器,并将处理器出让给它进行工作。16.剥夺方式和非剥夺方式:剥夺方式:当一个进程正在处理器上执行时,系统可以根据规定的原则剥夺分配给它的处理器,而把处理器分配给其他进程使用。有两种剥夺原则:一是高优先级进程或线程可以剥夺低优先级进程或线程运行;二是当运行进程时间用完后被剥夺处理器。非剥夺方式:一旦某个进
16、程或线程开始执行后便不再出让处理器,除非该进程或线程运行结束或发生了某个事件不能继续执行。17.作业周转时间、平均作业周转时间和平均作业带权周转时间:如果作业i提交给系统的时刻是Ts,完成时刻是Tf,那么作业周转时间Ti为:Ti=Tf-Ts平均作业周转时间T=(Ti)/N(N为用户个数)如果作业i的周转时间为Ti,所需运行时间为Tk,则Wi=Ti/Tk为作业的带权周转时间。因为Ti是等待时间与运行时间之和,故带权周转时间总大于1。平均作业带权周转时间W=(Wi)/N18.作业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最短作业优先算法、最短剩余时间优先算法和响应比高优先:先来先服务算法(ECFS):是按照作业进入系
17、统的作业后备队列的先后次序来挑选作业,先进入系统的作业优先被挑选。这是一种非剥夺式算法。最短作业优先算法(SJF):是以进入系统的作业所要求的CPU时间长短为标准,总是选取估计计算时间最短的作业投入运行。这是一种非剥夺式调度算法。最短剩余时间优先算法(SRTF)当一个作业正在执行时,一个新作业进入就绪状态,如果新作业需要的CPU时间比当前正在执行的作业剩余下来还需的CPU时间短,抢占式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强行赶走当前正在执行的作业。这是一种抢占式调度算法。19.低级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优先数调度时间片轮转调度:轮转法调度也称之为时间片调度。具体做法是调度程序每次把CPU分配给就绪队列首进程
18、使用规定的时间,这样的一段时间称为一个时间片,就绪队列中的每个进程轮流地运行一个这样的时间片。当这个时间片结束时,就强迫当前进程让出处理器,让它排列到就绪队列的尾部,等候下一轮调度。优先数调度:给每一个进程确定一个优先数,处理器调度每次选择就绪进程中优先数最大者,让它占用处理器运行。第三章1.进程的并发性和与时间有关的错误:进程的并发性(Concurrency)是指一组进程的执行在时间上是重叠的。所谓执行在时间上是重叠的,是指一个进程执行的第一条指令是在另一个进程执行的最后一条指令完成之前开始的。与时间有关的错误:对于共享公共变量(资源)的并发进程来说,计算结果往往取决于这一组并发进程的相对速
19、度,各种与时间有关的错误就可能出现,与时间有关的错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结果不惟一;另一种是永远等待。2.进程之间的两种关系:竞争关系:系统中的多个进程之间彼此无关,他们并不知道其他进程的存在,并且也不受其他进程执行的影响。协作关系:某些进程为完成同一任务需要分工协作,由于合作的每一个进程都是独立地以不可预知的速度推进,这就需要相互协作的进程在某些协调点上各自的工作。3.什么是临界区和临界区调度的原则:临界区:把并发进程中与共享变量有关的程序段称为“临界区”。临界区的三个调度原则:(1).一次至多一个进程能够在它的临界区;(2).不能让一个进程无限地留在它的临界区内;(3).不能强迫一个进程
20、无限地等待进入它的临界区。特别,进入临界区的任一进程不能妨碍正等待进入的其他进程的进展。4.信号量和P、V操作(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在操作系统中,信号量用以表示物理资源的实体,它是一个与队列有关的整型变量。实现时,信号量是一种变量类型,常常用一个记录型数据结构表示,它有两个分量:一个是信号量的值,另一个是信号量队列的队列指针。P、V操作详见书本P226-P236具体示例。5.管程(利用管程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见解请参照书本P237-P251具体示例。6.死锁的产生、死锁的防止、死锁的避免、死锁定理:死锁的产生:一个进程需要独占访问多个资源,而操作系统允许多个进程并发执行并共享系统资源时,此时可
21、能会出现进程永远被阻塞的现象。例如,两个进程分别等待对方占有的一个资源,于是两者都不能执行而处于永远等待。死锁的防止:系统产生死锁必定同时保持四个必要条件即互斥条件、占有和等待条件、不剥夺条件、循环等待条件,只要能破坏这四个必要条件之一,死锁就可防止。死锁的避免:它允许系统中同时存在四个必要条件,如果能掌握并发进程中与每个进程有关的资源动态申请情况,做出明智和合理的选择,可以避免死锁的发生。每当在为申请者分配资源前先测试系统状态,若把资源分配给申请者会产生死锁的话,则拒绝分配,否则接受申请,为它分配资源。死锁定理:系统为死锁状态的充分条件是:当且仅当该状态的进程-资源分配图是不可完全简化的。该
22、充分条件称为死锁定理。7.银行家算法:具体详解见书本P274-P279具体示例第四章1.存储管理的功能:(1)、主存储空间的分配和去配(2)、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3)、主存储空间的共享(4)、主存储空间的扩充2.主存空间分配的两个区域:系统区和用户区采用单连续存储管理时主存分配十分简单,主存空间分为系统区和用户区,系统区存放操作系统驻留代码和数据,用户区全部归一个用户作业所占用。3.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地址转换:为了保证程序的正确运行,必须把程序和数据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这一工作称为地址转换或重定位。存储保护:操作系统必须对主存中的程序和数据进行保护,以免其他程序有意或无意的破坏,这一工
23、作称为存储保护。4.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地址转换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在作业装入时由作业装入程序(装配程序)实现地址转换,称为静态重定位;这种方式要求目标程序使用相对地址,地址变换在作业执行前一次完成;另一种方式是在程序执行过程中,CPU访问程序和数据之前实现地址转换,称为动态重定位,它必须借助于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实现。5.了解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固定分区存储管理、可变分区管理:单用户存储管理又称为单分区模式,适用于单用户的情况,个人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系统可采用这种存储管理方式。它的地址转换多采用静态重定位,也可以采用动态重定位。固定分区存储管理又称为定长分区或静态分区模式,是静态地把可分
24、配的主存储器空间分割成若干个连续区域。每个区域的位置固定,但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每个分区在任何时刻只装入一道程序执行。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又称为变长分区模式,是按作业的大小来划分分区,但划分的时间、大小、位置都是动态的。系统在作业装入主存执行之前并不建立分区,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再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量查看是否有足够的空间。若有,则按需要量分割一个分区分配给该作业;若无,则令该作业等待主存空间。6.分页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地址转换:基本原理:(1)页框,物理地址分成大小相等的许多区,每个区称为一块。(2)页面,逻辑地址分成大小相等的区,区的大小与块的大小相等,每个区称一个页面。(3)逻辑地址形式
25、,与次对应,分页存储器的逻辑地址由两部分组成:页号和单元号。(4)页表和地址转换。地址转换:详见书本P3197.相联存储器和快表:为了提高运算速度,通常都在MMU中设置一个专用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用来存放最近访问的部分页表。这种高速存储器称为相联存储器,也称TLB,它成为分页式存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放在相联存储器中的页表称快表。8.分段式管理的原理和地址转换:分段式存储管理的实现可以基于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原理,可变分区以整个作业为单位划分和连续存放,也就是说,在一个分区内作业是连续存放的,但独立的作业之间不一定是连续存放。而分段方法是以段为单位划分和连续存放,为作业的每一段分配一个连续的
26、主存空间,而各段之间不一定连续。地址转换:详见书本P3279.分页式管理和分段式管理的区别:分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由源程序的逻辑结构所决定,用户可见,段长可根据用户需要来规定,段起始地址可以从任何主存地址开始。在分段方式中,源程序(段号,段内位移)经连结装配后仍保持二维(地址)结构。分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与源程序的逻辑结构无关,用户不可见,页长由系统确定,页面只能以页大小的整数倍地址开始。在分页方式中,源程序(页号,页内位移)经连接装配后变成了一维(地址)结构。10.虚拟式存储管理的概念:在具有层次结构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自动实现部分装入和部分对换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比物理主存容量大得多
27、的,可寻址的一种“主存储器”。11.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系统的基本原理: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系统是将作业信息的副本存放在磁盘这一类辅存储器中,当作业被调度投入运行时,并不把作业的程序和数据全部装入主存,而仅仅装入立即使用的那些页面,至少要将作业的第一页信息装入主存,在执行过程中访问到不在主存的页面时,再把它们动态地装入。12.影响缺页中断率的因素:(1).主存页框数。作业分得的主存块数多,则缺页中断率就低,反之,缺页中断率就高。(2).页面大小。如果划分的页面大,则缺页中断率就低,否则,缺页中断率就高。(3).页面替换算法。替换算法的优劣影响缺页中断次数。(4).程序特性。程序编制的方法不同,对缺页中
28、断的次数有很大影响,程序的局部性要好。13.什么是抖动:处理器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对换页面而不是执行计算任务的现象叫做“抖动”,又称“颠簸”。14.页面替换策略:先进先出、最近最少使用、最佳页面淘汰算法具体使用情况见课本。15.请求分段虚拟管理的基本原理:请求分段虚拟存储管理也为用户提供比主存实际容量大得多的虚拟住存空间。请求分段虚拟存储系统把作业的所有分段的副本都存放在辅存储器中,当作业被调度投入运行时,首先把当前需要的一段或几段装入主存,在执行过程中访问到不在主存的段时再把它们动态装入。(具体详见课本)第五章1.I/O控制方式:询问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通道方式询问方式:又称程序直接控制
29、方式。在这种方式下,I/O指令或询问指令测试一台设备的忙闲标志位,决定主存储器和外围设备是否交换一个字符或一个字。中断方式:中断机构引入后,外围设备有了反映其状态的能力,仅当操作正常或异常结束时才中断中央处理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并行操作,这叫程序中断方式。DMA方式:即直接主存存取方式,在DMA方式中,主存和I/O设备之间有一条数据通路,在主存和I/O设备之间成块地传送数据过程中,不需要CPU干预,实际操作由DMA直接执行完成。通道方式:是DMA方式的发展,它又进一步减少了CPU对I/O指令及进行多次I/O中断处理才能完成。2.I/O软件的设计目标:高效率和通用性具体介绍看书本3.缓冲技术实现
30、的基本思想:当一个进程执行写操作输出数据时,先向系统申请一个输出缓冲区,然后,将数据高速送到缓冲区。若为顺序写请求,则不断把数据填到缓冲区,直到它被装满为止。4.顺序存储设备和随机存储设备:顺序存取存储设备是严格依赖信息的物理位置进行定位和读写的存储设备,所以,从存取一个信息块到存取另一信息块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随机存取存储设备:磁盘是一种直接存取存储设备,又叫随机存取存储设备。它的每个物理记录有确定的位置和惟一的地址,存取任何一个物理块所需的时间几乎不依赖于此信息的位置。5.搜索定位算法:先来先服务、电梯算法、最短查找时间优先具体介绍详见课本6.独立磁盘冗余陈列策略:用一组较小容量的、独立的、
31、可并行工作的磁盘驱动器组成阵列来代替单一的大容量磁盘,再加进冗余技术,数据能用多种方式组织和分布存储,于是,独立的I/O请求能被并行处理,数据分布的单个I/O请求也能并行地从多个磁盘驱动器同时存取数据,从而,改进了I/O性能和系统可靠性。7.提高I/O速度的方法:提前读、延迟写和虚拟盘提前读:用户经常采用顺序方式访问文件的各个盘块上的数据,在读当前盘块时已能知道下次要读出的盘块的地址,因此,可在读当前盘块的同时,提前把下一个盘块数据也读入磁盘缓冲区。延迟写:在执行写操作时,磁盘缓冲区中的数据本来应该立即写回磁盘,但考虑到该缓冲区中的数据不久再次被输出进程或其他进程访问,因此,并不马上把缓冲区中
32、数据写盘,而是把它挂在空闲缓冲区队列的末尾。虚拟盘:指用内存空间去仿真磁盘,又叫RAM盘。该盘的设备驱动程序可以接受所有标准的磁盘操作,但这些操作的执行,不是在磁盘上而是在内存中。8.设备独立性的定义:通常用户不指定特定的设备,而指定逻辑设备,使得用户作业和物理设备独立开来,再通过其他途径建立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称设备的这种特性为“设备独立性”。9.什么是Spooling技术:Spooling技术是用一类物理设备模拟另一类物理设备的技术,是使独占使用的设备变成可共享设备的技术,也是一种速度匹配技术。操作系统中实现这种技术的功能模块称做斯普林系统。10.虚拟设备:详见课本第六章1.
33、什么是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功能: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负责存取和管理信息的模块,它用统一的方式管理用户和系统信息的存储、检索、更新、共享和保护,并为用户提供一整套方便有效的文件使用和操作方法。文件系统的功能:(1)文件的按名存取(2)文件目录的建立和维护(3)实现逻辑文件到物理文件的转换(4)文件存储空间的分配和管理(5)提供合适的文件存取方法(6)实现文件的共享、保护和保密(7)提供一组可供用户使用的文件操作2.什么是文件,文件的命名、文件的存取方法文件是由文件名字标识的一组信息的集合。文件名字是字母或数字组成的字母数字串,它的格式和长度因系统而已。文件的命名:各个操作系统的文件命名规则略有不
34、同,即文件名字的格式和长度因系统而已。但一般来说,文件名字由文件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中间用“”分隔开来。它们都是字母或数字组成的字母数字串。操作系统通常还提供通配符,以便于对一组文件进行分类或同时进行操作,通配符“?”代表了文件名字中其所在位置的任何一个可用字符;通配符“*”则代表了文件名字中所在位置的任何一个可用字符串。文件的存取方法:顺序存取、直接存取、索引存取3.文件的一级目录、二级目录和树形目录结构:一级目录:最简单的文件目录是一级目录结构,在操作系统中构造一张线性表,与每个文件有关的属性占用一个目录项就成了一级目录结构。二级目录:在二级目录中,第一级为主文件目录,它用于管理所有用户
35、文件目录,它的目录项登记了系统接受的用户的名字及该用户文件目录的地址。第二级为用户的文件目录,它为该用户的每个文件保存一登记栏,其内容与一级目录的目录项相同。每一用户只允许查看自己的文件目录。树形目录结构:在树形目录结构中,一个文件的全名将包括从根目录开始到文件为止,通路上遇到的所有子目录路径。各子目录名之间用正斜线/(反斜线)隔开,其中,子目录名组成的饿部分又称为路径名。文件可以在目录中被聚合成组,文件目录自身也被作为文件存储,在很多方面可以类似文件一样处理。4.流式文件、记录式文件、逻辑记录、物理记录、存储记录:流式文件:指文件内的数据不再组成记录,只是依次的一串信息集合,也可以看成是无结
36、构的或只有一个记录的记录式文件。记录式文件:是一种有结构的文件,它包含若干逻辑记录,逻辑记录是文件中按信息在逻辑上的独立含意划分的一个信息单位,记录在文件中的排列可能有顺序关系,但除此之外,记录与记录之间不存在其他关系。逻辑记录:文件中按信息在逻辑上的独立含义划分的一种信息单位。它是可以用一个记录键标识的相关信息的集合,被操作系统看作为一个独立处理的单位,应用程序往往可分解逻辑记录成若干数据项进行相应处理。物理记录:存储介质上连续信息所组成的一个区域,它是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物理单位。综合考虑应用程序的需要、存储设备类型等因素由操作系统设定块长。存储记录:指附加了操作系统控制信
37、息的逻辑记录,它被文件管理看作一个独立处理单位。存储记录除了包含与逻辑记录相同的内容外,还增加了系统描述和处理记录所需要的信息。5.顺序文件、连接文件、直接文件、索引文件:顺序文件:将一个文件中逻辑上连续的信息存放到存储介质的依次相邻的块中便形成顺序结构,这类文件叫顺序文件,又称连续文件。连接文件:连接结构的特点是使用连接字,又叫指针来表示文件中各个记录之间的关系。文件信息存放在外存的若干个物理块中,第一块文件信息的物理地址由文件目录给出,而每一块的连接字指出了文件的下一个物理块位置。直接文件:在直接存取存储设备上,利用hash法把记录的关键字与其他地址之间建立某种对应关系,以便实现快速存取的文件叫直接文件或散列文件。索引文件:索引结构是实现非连续存储的另一种方法,适用于数据记录保存在随机存取存储设备上的文件。系统为每个文件建立了一张索引表,其中,每个表母包含一个记录的键(或逻辑记录号)及其记录数据的存储地址,存储地址可以是记录的物理地址,也可是记录的符号地址,这种类型的文件称索引文件。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