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实用教案(共13页).doc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实用教案(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实用教案(共13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杜甫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杜甫的诗风。2、掌握诗歌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借古讽今等;3、学会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4、学会结合作者生平际遇和所处时代背景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思想情感;5、背诵。过程与方法诵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讲授点拨相结合情感与价值观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家国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忧国爱民之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教学重难点】:如何鉴赏诗歌;如何把握诗人之情感;掌握其中表现手法。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
2、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涉世不深) (二)、天宝
3、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
4、,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2杜甫一生的八大打击 在杜甫的一生中,经历了多种磨难,看够人世间的各种痛苦,受到很多的打
5、击,总结起来,他一生有八大打击。 第一个打击,特考中的失败。 公元747年,唐玄宗举行了一次特考,下诏征集天下凡对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杜甫以为展示才华的机会到了,高兴地去应考了,然而,宰相李林甫却不喜欢新进人物,他怕有才能的人进入朝廷,于是叮嘱主考官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试题,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考上,这下可把杜甫害苦了,把他多年的幻想破灭了,给了杜甫一个沉重的打击。 第二个打击,他父亲病故。 杜甫的父亲在长安以西的奉先县做县令,杜家的生活来源由他父亲一个人把持着,他的父亲一死,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杜甫的身上,这下,可把杜甫给难住了,一个文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这么重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杜甫
6、怎么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呢?杜甫的父亲的死,给他又来了一下重的打击。 第三个打击,才华得不到赏识。 杜甫为了维持生活,开始给一些达官贵人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举荐,可是,他得到的却是冷水和白眼,杜甫还是没有放弃,为了述说自己的抱负,他写了一篇三大礼赋给唐玄宗看,唐玄宗看了很满意,就要宰相李林甫再一次对他进行考试,然而李林甫还是象以前一样,没给杜甫这个机会。杜甫又写唐玄宗献上了两篇赋,才得到了一个地位很低的职务,这时,他已经四十四岁了。 第四个打击,儿子饿死了。 杜甫得到了这个很低的职务后,在长安一干就是十年,已经五十四岁了,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他就回家去看看老婆和孩子,一路上,看到了社会的灾难,
7、连年水灾旱灾不断,民不聊生,他心更加牵挂着家里的人,可是,当他一进家门的时候,一片嚎哭之声,原来他那不到两岁的儿子已经饿死了,这时,杜甫的心里象撕碎一样的痛苦,写下了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 第五个打击,安史之乱中当了俘虏。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各地的人们是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尝尽了各种辛苦,当时,杜甫在长安也呆不下去了,混杂在人群之中逃离了长安,去投奔唐肃宗,途中,被安禄山的人给抓起来了,把他又送回了长安,杜甫一看到长安那种河山破碎的悲惨景象,伤心欲绝,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春望,反映了他当时的忧愤的
8、心情。 第六个打击,对官场产生绝望,放弃了官职。 杜甫被抓到长安以后,想方设法地逃跑,终于,在公元年夏天,杜甫逃出了长安,拜见唐肃宗,唐肃宗任命他作左拾遗,负责给皇帝提意见,可这个皇帝却不喜欢听取劝谏,反把杜甫打发到华州去做管理祭祀、礼乐、学校等的小芝麻官,这下,在杜甫的眼皮底下又出现了各种民间的痛苦,唤起了他深切的同情,杜甫越看越对当时的社会失望,他毅然抛弃了官职,去了成都建起一座草堂,去过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了。 第七个打击,穷困再次逼进了他的生活。 杜甫在成都西郊外,在亲友的帮助下,开辟荒地,建起了杜甫草堂,每天植树栽花,养鸡养鸭,本想过上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然而,老天也不给他种生活,在一
9、年的八月,秋风怒吼,把他的草堂给刮走了,没地方住了,这时,下起了大雨,屋里湿淋淋的一片,无处安身,长夜难眠,这个夜里,杜甫写了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从自已的处境看到了社会上广大的“寒士”,幻想着天下有平安富裕的时候到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第八个打击,年迈体弱,无家可归,病死客船。 杜甫离开成都以后,北方还是兵荒马乱,他的亲友都失去了联系,他就以船为家,在湖南的湘江上漂泊,每天吃的是野菜,穿的是补丁又补丁的衣服,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惦记着灾难的祖国,忘不了受尽折磨的老百姓。杜甫怀着这种郁郁的心情,在他五十九岁的时候,在湘江的小船上病死了。杜甫一生
10、的曲折不堪回首,一代诗圣满腹才华,得不到赏识,多种不幸,多层磨难困绕了一生,在无声无息地在一条小船上结束了生命,真是让人伤心落泪。可杜甫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才福,千百年来,为后人所赞扬,为后人所敬抑。3、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
11、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二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
12、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秋兴八首(其一)教案一、这组诗共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是杜甫晚年律诗的代表作。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情之意。 解题:这首诗抒发面对秋江的萧森景色而引起的羁旅之感。二、整体感知 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乎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 1.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
13、联、末联(或尾联); 2.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3.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4.中间两联须对仗。 5.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二)精读秋兴八首(其一) (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
14、林”是其中的第一首。杜甫出生在一个时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小所收的教育与熏陶,是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非常关注。他曾多次在诗中表示过“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之类的心迹。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安史之乱”早日平息,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可是,事与愿违,“安史之乱”虽于763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马壮,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 在寓居
15、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不被多年冷似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屐穿”(春日江游)、“牙齿半落左耳聋”(复阴)、“缓步仍须竹杖扶”(寒雨朝行视园树)、“穷愁但有骨”(王阆州筵酬十一舅)等诗句,即是他在此期间处境穷困和心境凄惨的真实写照。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写此秋兴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颔联紧承首联
16、“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殷森气氛: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章法上,“丛菊”暗承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所隐示的季节特征,“孤舟一系”则由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生发二处(因波涛险恶,不能顺流东下回归长安),呼应巧妙而针线绵密。尾联则一亩的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茹游子无家可归之惆怅凄凉,紧承上文之“故园心”,又暗扣题目,绾结全诗。 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
17、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教诲,浑然一体。 (内容述评)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艺术特色) 1、章法谨严 本诗单篇之章法结构,前文“层次结构”中已经轮机;本诗与同组其他七诗之相关联系,请人王船山曾有“八首
18、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唐诗评选)的评语,因教材仅选了第一首,故此从略。 2、情景无间 情与景的和谐密洽、融汇无间,是南朝刘勰,至唐司空图、宋严羽、明谢榛、清王士禛、直至近人王国维等历代论者众口一致所强调的问题。本是在这方面堪称典范。 粗略看来,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两首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如首联,枫树为秋露侵蚀伤残的景象,感发或者说是寄寓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风苦雨吹打得老大伤悲;而充塞于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气,则似乎是充溢于诗人心头的郁闷的象征或形象展示。又如颔联描绘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作者既生动的表现出他们“兼天涌”,“
19、接地阴”的外貌特征,又有意的强调了其动荡不安和阴晦不明,及诗人自身的惊魂不定和忧思不散。再如颈联书写思乡之情,同样是藉托“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来生动的显现令人唏嘘悱恻的“故园心”。即便是最后两句,貌似纯粹写景,实则苍凉的暮色秋声,使人隐约感受到仿佛就是诗人阴沉苍凉的心情。整首诗既因物感兴,使情思有所附丽;又因即景寄怀,使景物有了生命。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三、语言练达 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愿。他后期所写的一些诗作,往往词句平易而意象新警,语法奇异而内蕴丰厚,语言精纯圆熟,已臻出神入化之境。拿这首诗来
20、说,颔联中的“兼”“接”二字,即极为练达而传神。尾联在“白帝城高”之后缀以“急暮砧”,出人意表,却有着含蕴无穷的深长余韵。最为杰出的是颈联之遣词造句。上句之“两开”,既前应“丛菊”,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有下启“泪”字,暗示两年之中时时都向东归故园,然而新院始终无法实现,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如将“他日”解作“将来”,则更有归乡后痛定思痛,为今日之流离失所伤心再三的意味。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旨归相同。下句之“一系”同样语意双关。此二字既上承故园的思念之心一直牵系于此岸边孤舟,希望有一天能扬帆启航,顺流东下。不仅如此,上、下两句还互文见义:“丛菊两开”谓花开有时
21、,“孤舟一系”伤归乡无期;“两开”见出时光流走,“一系”见出人迹淹留;“他日泪”是果,“故园心”是因两句诗词语平易而涵蕴丰厚,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对偶工稳而文气流荡,笔墨老成,炉火纯青。咏怀古迹(其三)教案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有一副形容四大美女的对联,叫作“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不用说她们都是很美的,但美就能给人带来好运么?不哦,大家想起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自古红颜多薄命”,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杜甫 诗三首 优秀 教学 设计 实用 教案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