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上)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共11页).doc
《古代汉语复习(上)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复习(上)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古代汉语复习(上)古代汉语笔记整理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定义: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2、四个时期:(1)远古时期:殷商及以前; (2) 上古时期:周秦两汉(3)中古时期:魏晋至唐宋; (4) 近古时期:元明清3、书面语的两个系统:(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世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2)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通俗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两者具有源流关系(1)现代汉语里仍然保存着古代汉语沿用下来的许多最基本的单音词。(2)现代汉语里许多双音复合词,是用古代汉语里的单
2、音词作为构成它们的“词素”的。(3)现代汉语里有许多常用词,是采取古代熟语、成语、谚语、警句中的成份而凝结起来的。汉字的起源一、汉字的产生(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一种辅助与扩大汉语的交际作用的最重要的工具。(二)汉字起源的传说:1、“结绳”说2、“八卦”说3、“河图洛书”说(三)汉字产生的途径1、图画、2、契刻(四)汉字产生的时代和创造者1、时代原始社会晚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六千年。成体系于夏初中期,距今约四千年。2、创造者 (1)仓颉2、劳动人民汉字形体的演变一、甲骨文二、金文三、篆书四、隶书五、草书、楷书、行书一、甲骨文甲骨文结构特点1、以象形字为基础,带有较强的
3、图画写实性。 2、形体结构没有完全定型化。3、存在相当多的合文。 4、行款无定式。5、笔画多为细瘦的直笔。四隶书隶书最初是小篆简写,以后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字体。从甲骨文到小篆是古文字,隶书到楷书是今文字。隶书比篆书变化大,已经失去笔意,是古、今文字的分界。隶书在战国时代已有雏形,通行于秦末汉初。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的效率。这是汉字书写体式演变中的重要转折点。“六书”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段玉裁说文叙注引戴震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四体二用)形声1、左形右声:江柏论锤; 2、右形左声:鸦
4、刚攻放; 3、上形下声:草字雾景;4、下形上声:婆忘贡架; 5、外形内声:园阁匾衷; 6、内形外声:闻哀风辫。7、形符占一角:颖(禾)、腾(马)、修(彡)、荆(艹)。8、声符占一角:旗(其)、聽(壬),碧(白)、寶(缶)。转注有形转、音转、义转三派。假借假借有三种情况:原来的字表示一个意义,当把它假借表示另一个意义以后,这个字便增加了新的职务。如“令”、“长”、“花”、“会”等;一个字假借表示另一个意义以后,它原来的意义渐渐不用了。如“而”、“之”、“我”、“来”等;假借义取代了原义,给原来的意义另造一字。如“求”“裘”。“其”“箕”。古今字1.同一个词在不同时代用不同的字形来写,就形成古今字
5、,在前者叫“古字”,在后者叫“今字”。例如 “莫”是古字,“暮”是今字。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汉字除表本义,还表引申和假借义。表词功能扩大后,为区别不同的用法,以原字为基础造出新字,来分担某些义项。原字和新字是为记录同一个词先后用的不同的字,形成了一对古今字。例如“其”本义是畚箕。古书里被借用记录代词和语气词,并成为它的最为常用意义。为了区别,原字增加意符“竹”,造出了专门用承担“畚箕”义项的“箕”,。“其”和“箕”在畚箕意义上形成古今字。3、古今字的意义关系(1)今字承担本义“州”本义是水中陆地,引申表示九州、州郡,于是用今字“洲”表示本义。“队”本义为从高处坠落,后借用表队列义,于是用今字
6、“坠”表示本义。(2)今字承担引申义“取”的本义是获取,引申指取女人做妻。专造“娶”字表示。“娶”承担引申义。“解”的本义是分割,引申为松懈,造“懈”来承担引申义。(3)今字承担假借义“齐”的本义为平,借来记录“齐敬”的“齐”,表示对祖宗的崇敬。后来写作“齋”。“齋”承担的假借义。“辟”本指法制,借来记录“躲避”的“避”。后来造“避”字承担假借义。异体字音义全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就是异体字。 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通用,就不是异体字。如:“乌”和“於”原先是同一个字,后分化成两个不同形体。古书中作为鸟名的“乌”和作为介词的“於”分工明确。因此不能算是异体字。寘和置,后代读音相同,放置义相同,置还有
7、其它义项。古音也不同。雕、彫和凋 修和脩2、异体字的形体类别3、(1)结构不同如:泪,从水,从目;涙,从水,戾声。(2)构字部件不同如:睹,从目,者声;覩,从见,者声。溪,从水,奚声;谿,从谷,奚声。以上为变换形符构成异体。綫,从糸,戔声;線,从糸,泉声。粮,从米,良声;糧,从米,量声。以上为变换声符构成异体。迹,从辵,亦声;蹟,从足,责声。村,从木,寸声;邨,从邑,屯声。以上为声符和形符都变的异体字。(3)部件位置不同和咊;群羣;鞍鞌假借字1.如果一个字所记录的词义不是本义或引申义,那么这个字就是假借字。假借字产生的原因是书写者只考虑语音因素而不考虑形体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许慎所说的“依声託事
8、”。2.假借字的两类情形(1)本无其字的假借本无其字的假借: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同音字来记录。例如:表示“没有谁”意思的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为它专造字,借用与之同音的莫来记录它。为了区别,又造了“暮”表日暮。“莫”和“暮”属于古今字的关系。再如借用本义为“燃烧”的“然”来记录表示“如此,这样”意思的指示代词;借用本义为“畚箕”的“其”来记录代词和语气词;借用本义为“呼叫”的“乎”来记录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借用本义为“捣臼的棒槌”的“午”来记录地支等。(2)本有其字的通假本有其字的通假:某些词原先它造过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是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
9、近的字来代替它。例如:“叛”“畔”;沈亂于酒,畔官離次。“拒”“距”;君子正身以俟,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修”“脩”;脩我牆屋,我將反。“早”“蚤”;子盍蚤自貳焉!“伸”“信”;引而信之,欲其直也。信之而直,則取材正也古字、今字说悦大太知智本字、借字其(代词)、午(地支)无亡(没有)没有本字累增字、区别字为本义另造的字叫累增字。 例:益溢(本义:水漫出来)为后起之义另造的字叫区别字。 例:取娶(捕捉、俘获野兽抢妻,此二义有引申关系。先民为“娶妻”义另造了一个“娶”字。)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的四个方面第一,词义的扩大。上面提到的“江”、“河”就属于这种类型。又如“皮”,古代指兽皮,是带毛的,去
10、掉毛的称“肤”左传上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说明“皮”是带毛的,人的“皮”,古人称“肤”。商君书算地:“衣不暖肤”等,是不能改用“皮”的。现在“皮”的词义范围扩大了,兽皮去了毛的也称“皮鞋”,而人的肤也称皮了,如“植皮”、“皮科”等。第二,词义的缩小。如“亲戚”,在古代这个词的意义比现代要宽,它除了称与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外亲外,还可以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例如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亲戚既殁,虽欲孝,谁孝?”意思是说:父母亡故了,即使想尽孝,向谁尽孝呢?国策秦策一第三,词义的转移,即词义由甲范围转移到乙范围例如“坟”本指大的土堆或指河堤。楚辞九章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这是指高的土堆。诗经周
11、南汝坟:“遵彼汝坟”,汝坟是指汝水的大堤。在远古,人死了埋起来,并不堆土,所以礼记檀弓上说“古者墓而不坟。”后来墓上堆土,就把这种土堆称为“坟”,史记文帝纪说:“不治坟,欲为省。”进一步发展墓上堆土成为惯例,坟也就指坟墓了,说文解字:“坟,墓也。”“坟”、“墓”已是同义词。第四,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如“爪牙”,在先秦指武臣,也泛指辅佐君主的人,是一个带有赞美意味的词。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这首诗是歌颂祈父的,作者选用爪牙这个词来指祈父的地位和作用。汉书李广传说;“将军者,国之爪牙。”一直到唐代,“爪牙”仍是一个褒义词。但与此同时,“爪牙”的词义也在变化,它可引申指亲信、党羽,指供
12、人驱使的人。这后一个意义进一步发展,排斥了前面的意义,“爪牙”就变成了一个贬义词。现代汉语词典对“爪牙”的注释是:“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帮凶”,古今比较,词义的褒贬色彩是完全不同的。2.词义基本上无变化,但词义的使用范围有了变化如“济”,在古代它是一个常用词,它的常用义有三个:1、渡河。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2、成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以欲从人则可,以入从欲,鲜(Xian)济。”3、帮助。李白诗:“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帮助别人并非为自己获得好处,处于世俗之中使人不猜嫌自己)。这三个意义现在都还使用,属词素义,存在于复合词或成语中。成语“同舟共济”,“济”就
13、是渡河的意思。“无济于事”,“济”指成功、成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指使事情办成。复合词“救济”、“接济”、“济”都是指帮助的意思。济的这些意义都不能单说。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是与该词的书写形式相应并有上古文献资料所能证明的最古的意义。我们所说的本义,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词的引申义指从词的本义或基础义生发出来的各种意义。词义引申是形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词义引申的方式: (1)直接引申 (2)间接引申词义引申的类型按外在形式分:1.链条式引申从本义出发,沿着同一方向,在不同层次上连续地引申。防:(1)以防(堤坝)止水。(周礼地官稻人) (2)防民之口,甚于
14、防(堵水)川。(3)若敕政责躬, 杜渐防(禁阻)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后汉书丁鸿传) (4)是以王者崇本退末,以礼义防(约束)民欲,实菽粟货财。(5)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规范)表。2.辐射式引申以本义为中心,在同一层面上向不同方向直接引申。贱:(1)心忧炭贱(物价低)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2)威尊命贱(卑微)。(李华吊古战场文)(3)且相如素贱(地位低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节”的本义是“竹节”。竹节有两个特点,一是截分,把事物截分为若干段;二是节制,这若干段的长短是有一定之规的。根据“截分”的特点,“节”可引申为木节、关节、季节、节拍等义。根据“节制”的特点,“节”可引申为
15、节制、符节、气节、法度等义。例如:(1)不遇盘根错节,何以识利器乎?(后汉书虞诩传)(木节)(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关节)(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季节)(4)贵在中节。(盐铁论相刺)(节拍)(5)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节制)(6)杖汉节牧羊。(汉书苏武传)(符节)(7)时穷节乃见。(文天祥正气歌)(气节)(8)礼不逾节。(礼记曲礼)(法度)3.综合式引申很多情况下,词义引申是链条式和辐射式两种类型交织并存。按内在联系分:(1)时空引申“处”,有“时”义,杜甫述怀诗:“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刘长卿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诗:“江海相逢少,东南别处长。
16、”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诗:“何时最是思君处,月落斜窗满寺钟。”柳永雨霖铃词:“方留恋处,兰舟催发。”诸“处”皆当作“时”节。“处”之为“时”,应是空间朝时间方向引申的结果。散文中也有例:玄怪录卷三:“每至春风动处,秋月明时,众乐声悲,征鸿韵咽。”敦煌变文集前汉刘家太子传:“当此之时处,有东方朔在于殿前过见。”“时处”连文,处亦时也。(2)性状引申由事物、行为的性质、特点而引申出新的意义叫性状引申。例如:“踌躇”,本犹豫不决之义。而“思考问题”时也常常犹豫,故“踌躇”引伸有“思量”义。韩愈符读书城南:“思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鲁斋郎三折:“他两个眉来眼去,不由我暗暗踌躇。”伍员吹箫二折:“仔细踌
17、躇,俺父兄多身故,他又把咱家一命图。”斗鹌鹑流水高山:“自踌躇,将几般儿烦恼收拾聚。”皆其例。(3)实虚引申指由实词用法朝虚词用法的引申。如近代汉语产生了一批新的虚词,这些虚词大多由实词虚化而来。例如:“在”,本是“存在”的意思。由于可置于句末,逐渐虚化为语气助词,义同现代的“呢”。唐国史补卷中:“德宗晚年绝嗜欲,尤工诗句,臣下莫可及。每御制奉和,退而笑口:排公在。”朱子语类卷二:“海水无边,那边只是气蓄得在。”卷九:“人多以私见自去穷理,只是你自家所见,去圣贤之心尚远在。”五灯会元卷三:“大德正闹在,且去,别时来。”(4)文化引申文化引申是词义因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引申。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复习 笔记 整理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