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感染抗菌药物治疗(共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呼吸系统感染抗菌药物治疗(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系统感染抗菌药物治疗(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呼吸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一、 呼吸系统感染的种类和病原微生物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及胸膜腔等。呼吸系统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感染,气管以上部位的感染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及其以下部位的感染可统称为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习惯上也称为肺部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按感染途径可分为流行性、吸入性和血源性;按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分为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炎又可进一步分为大叶性、小叶性和间质性;按获得感染的场所又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细菌是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也是常见的病原体,
2、其次是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真菌等。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刘又宁教授等对665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作调查。共7个城市,12个中心。病原体检测阳性率53.1(324例),其中最常见的细菌为肺炎链球菌(肺双)占10.7(69株),流感嗜血杆菌9.2(59株)。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31.3,其中肺炎支原体为20.7(126例),肺炎衣原体6.6(40例),嗜肺军团菌5.1(31例)。有否抗生素应用对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有显著影响,曾用抗生素为17.2,无用抗生素仅2.9。但对肺双检出则无影响。69株肺双对阿奇霉素耐药达75.4(52株)。耐青霉素肺双(PRP)为20.3。
3、对新喹诺酮类(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在4.35.8。2种以上的病原体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11.6。 2003年由中国呼吸学会感染学组进行为期14个月的成人CAP病原谱和预后流调,共有22个城市36所医院参加。致病菌分离阳性率为52.1(327例),最常见的细菌为肺双27.5(90株),流感嗜血杆菌22.9(75株),副流感嗜血杆菌14.1(46株),肺炎克雷伯杆菌(肺克)10.4(34例)。非典型病原体:肺支38.9,肺衣11.3,军团菌4.0。PRP30.7。耐红霉素占64.8。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率80。CAP病死率1.1(6例)。 2004年呼研所病原谱与药敏结果:分离细菌
4、1426株,G杆菌913株(64.1),G球菌360株(25.2%),念珠菌属153株(10.7),白念111株;曲霉菌属39株。前5位G杆菌依次为酮绿假单胞菌,非发酵类(包括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包括鲍曼不动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菌属及流感嗜血杆菌。G杆菌产超广谱酶(ESBLs):肺克50,大肠杆菌71.4,肠杆菌属45.5。前5位球菌分别为卡他球菌(G、双球菌),全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但肺双仅分离3株(0.8)。不同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率有差异。酮绿:阿米卡星82.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8;亚胺配能76.7,分离自ICU菌株耐
5、药率则达78.16。头孢哌酮/舒巴坦74.2,头孢他定73.3。嗜麦芽:头孢哌酮/舒巴坦73.3,替卡西林/捧酸65.8,环丙沙星55.3。鲍曼不动杆菌、克雷伯菌属、大肠杆菌,首选亚胺配能96.7-10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定、头孢吡肟。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敏感。二、 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一)痰标本涂片及培养 痰标本作涂片镜检和培养是诊断呼吸系统感染病原最常用的和无创性的方法。但痰液易被上呼吸道定居菌污染,或痰中细菌分布不均,从混杂菌群中分离致病菌不易和以前用过抗生素治疗亦影响痰液检查的结果。为了取得合格的痰标本,可嘱病人以无菌盐水漱口23次,作深
6、咳,无痰的病人以310%高渗盐水雾化后深咳,留取脓性痰,尽快送检,不得超过2h。痰涂片作革兰染色,镜检筛选合格标本(鳞状上皮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二者比例30次/分3. PaO260mmHg、PaO2/FiO2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4. 血压90/60mmHg5. 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h内病变扩大50%6. 少尿:尿量20ml/h,或5天、机械通气4天)和存在高危因素者,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亦视为重症。五、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一)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不能生长繁殖:b-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磷霉素等;2、 损伤细菌细胞膜,破坏其屏
7、障作用:多粘菌素B、二性霉素B、制霉素、氟康唑等;3、 影响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使细菌丧失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四环素等;4、 影响核酸代谢,阻碍遗传信息的复制:利福霉素类、氟胞嘧啶、喹诺酮类、甲硝唑等;5、 其他:(1)抑制细菌叶酸代谢:磺胺类、甲氧嘧啶;(2)抑制结核环脂酸的合成:异烟肼。(二) 抗菌药物在呼吸道的分布 抗菌药物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与药物渗入支气管、肺组织的量密切相关。正常人全身用药后,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药浓度往往远较血浓度为低,约为血浓度的1/30-1/40。脂溶性药物渗透力很大,脂溶性良好的制剂大环内酯类及氯霉素、林可霉素、利福
8、平等较易渗入支气管、肺组织中,在痰液及支气管分泌物中可达有效浓度。青霉素类和头孢霉素类是通过弥散进入支气管肺组织中,其在痰中浓度仅为血液中的1%-10%,因此用于治疗肺部感染时宜给予较大剂量。氟喹诺酮类对大多数呼吸道的病原菌均有强大的作用,在支气管分泌物中浓度为同期血浓度的53%-111%,提示有蓄积;肺组织浓度可达血浓度的3-4倍。氨基糖甙类在支气管分泌物中的浓度可血浓度的5%-40%,可抑制50%-90%的肠杆菌科细菌和绿脓杆菌,但是炎性分泌物中的酸性及厌氧环境可影响其抗菌活性,故单独使用时疗效常不满意。某些情况使抗菌药物的活性大为减弱,如脓液及炎性渗出物的存在、炎症病灶缺氧、酸性环境、渗
9、透压较高或有Ca+和Mg+的存在;有核糖核蛋白细胞破坏后的降解物的存在等等。(三) 细菌耐药的机制1、灭活酶或钝化酶的产生 细菌通过耐药因子可产生破坏抗生素或使之失去抗菌作用的酶,如b-内酰胺酶(b-lactamase)、氨基糖甙类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红霉素酯化酶等使药物在作用于菌体前即被破坏或失效。几乎所有革兰氏阴性细菌均可产生b-内酰胺酶。2、抗生素的渗透障碍 由于细菌细胞壁的障碍或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抗生素无法进入细胞内达到作用靶位而发挥抗菌效能。抗菌药物分子越大,所带负电荷越多,疏水性越强,则不易通过细菌外膜。抗生素的泵出系统:绿脓杆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主要由于外膜存在着独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吸系统 感染 抗菌 药物 治疗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