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孟子性善论(共5页).doc
《谈孟子性善论(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孟子性善论(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谈孟子性善论中文0801 摘 要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的基点,是孟子人道精神在动乱不堪的时代的选择,孟子人性善的实现途径是自我反省和恪守道德规范。本文从性善论的内容,目的和实现途径三个方面来分析孟子性善论。【关键词】 孟子 性善 孟子的性善论在孟子的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孟子的很多思想都是从人性之善出发进行论证的,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的基点。在政治治理上,孟子提出“保民而王”,“保民”即实施仁政,孟子在论证实施仁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时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孟子公孙丑上),其中的“不忍人之
2、心”其实就是人性之善,孟子将性善作为仁政的基础,实施仁政便可实现王道。在道德观念上,孟子提倡“舍生取义”的重义轻利的道德价值导向,并且在论证时也认为作为性善之一的“义”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明确提出“取物以时”的自然和谐的主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对于这个主张,孟子是这样加以阐释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由此可见孟子认为“人应该把善心通过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由推己及人到推己及物, 把人伦道德推衍到生态环境中,进而提出取物以时和取物以节的主张,从而实现人与
3、自然的和谐相处。”j 李学才,张焱兵浅谈孟子人与自然和谐思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8月第7卷第8期可见孟子的性善论是其思想的出发点。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性善论的代表, 对性善论的阐述最为详细k 李伟言,柳海民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德育价值取向的预制及其批判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145,了解孟子的性善论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孟子的思想,至今对孟子的性善论研究可以说是非常深入了,但笔者仍想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能够对孟子的性善论有新的理解,故本文从性善论的内容,目的和实现途径三个方面来分析孟子的性善论。一、 性善论的内容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性之善也,犹
4、水之就下也。人无不善,水无不下”,这句话里“人性”与“水”相对,“善”与“就下”相对,所以孟子所说的善应是动词性的,也就是说人具有向善的本性,由此孟子阐述了善的内容是“四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我固有之也。”在这里,孟子偷换了概念,他说恻隐、羞恶、恭敬和是非之心是人皆有之的,这四心即是仁义礼智,便成了“固有之”,“有之”到“固有之”之间是如何转换的,孟子没有说明。或者说孟子认为“四心”是固有之的,那么孟子的性善论是一个唯心、抽象主观的假设,有
5、这个假设构建起来的理论思想大厦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了。但是孟子却十分巧妙地将儒学的伦理道德规范与性善论衔接起来,“其实质在于把统治阶级的宗法伦理道德规范说成是全人类固有的自然本性,用以论证宗法等级制度是天然合理的。”l 刘文英 主编 哲学百科小辞典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 第643页那么可以说孟子的说的“善”就是仁、义、礼、智了,其中孟子最为重视的是仁和义。孔子是第一次对“仁”进行了完整界说,“孔子的仁含义相当丰富,它兼涵、智、勇、恭、宽、敏、惠诸德,其基本含义是爱人,其他诸德只是“仁”这一最高道德的要素。”j 陈瑛,许启贤 主编 中国伦理大辞典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 第117-
6、118页,孔子的这一最高标准的仁,要求是很严格的,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发展了“仁”的内涵,认为仁是内心固有的道德意识,“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能够达到的。从孟子有关“仁”的论说中,可以看出“仁”基本的内容与孔子没有多大的差异,如“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孟子梁惠王上)都是孝悌而已,也只是要合乎儒学的伦理道德规范。但是孟子将仁运用于政治,提出“仁政”,将个人的道德修养上升到了王道的高度,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孟子在说“仁”的时候,经常与“义”连用,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义与勇是君子应有的道德规范,而孟子说:“仁,人心也;义,
7、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孟子告子章上)义是仁的体现,也是仁的保证,走错的义之路就不能保持仁之心,仁义联系得十分密切,孟子所说的义已经是包含着仁心的了,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就是包含了仁。与“仁”一样,孟子也认为“义”是人与生俱来的良心道德,只要好好保持培养就可以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二、 孟子性善论提出的目的孟子提出性善论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孟子所处的时代,诸侯争霸,争权夺利,弱肉强食,战争连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予岂好辩哉?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踞诐行”(孟子滕文公下)孟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是痛心疾首的,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希望能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孟子 性善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