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题(共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题(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题(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本卷共100分,选择题60分,材料题40分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商鞅变法措施中,触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分别是()A.制定秦律奖励军功 B.重农抑商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废井田,开阡陌 D.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2、“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商鞅变法中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 B.实行什伍连坐制C.奖励耕织 D.颁行秦律3、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
2、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弱者,道之用”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4、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B.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时,成为盗贼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5、春秋后期鲁国“初税亩”和齐国“相地
3、而衰征”的共同影响是()增加了国家收入 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B.C.D.6、(2013临沂高二检测)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A.强化“世卿世禄制” B.限制贵族的权力C.奖励军功 D.严禁私门请托7、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铁器和耕牛的作用 B.春秋时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8、导致北魏实行
4、均田制的根本因素是( )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中原地区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 9、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下列制度,使北魏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的是( )A.推行均田制 B.制定官吏俸禄制C.设立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10、(公元499年,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卿等何为而违前诏?”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大的障碍是()A.人的传统观念 B.北魏中央官员不作为C.洛阳的地理环境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11、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都是北魏开凿的,但是两
5、尊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的进一步盛行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汉化政策的影响 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12、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均田制 三长制 整顿吏治 改穿汉服A.B.C. D.13、1861年改革对俄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扩大了国内市场农奴的解放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大量“赎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农奴获得小块土地A B C D14、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在其他方面推行了一些资产
6、阶级性质的改革。下列有关其政治体制变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地方和城市的人民政权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无财产限制C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得以进入自治机构D自治机构在经济、政治、卫生及教育领域发挥作用15、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直到激动的人群追着他的马车跑过去,沙皇都没有露面。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有天生的好脾气,天性淳良;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
7、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农民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C农奴摆脱了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D农民彻底摆脱了封建束缚16、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 )A客观地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17、下图中的宣言指出:“有些人只想到自己而忘却了义务使用土地而不给地主尽相应的义务,是绝对不公道的。”这说明废除农奴制后()A.农民和地主取得了对等的地位 B.农民以继续履行
8、义务为条件获得自由C.地主的经济利益遭到很大损失 D.农民在取得土地前须继续履行义务18、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走向了殖民扩张道路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ABC D19、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20、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这段话的
9、理解正确的是()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21、下列关于倒幕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倒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倒幕的形式是武装夺权倒幕派以中下级武士为主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统治A BC D22、1868年,明治政府公布了著名的“五条誓文”,其中说道:“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为达到这一目的,明治政府()废除幕藩体制,建立中央集权废除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废除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治废除等级制度,实现民主平等A BC D23、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
10、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24、“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眼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B.器物的现代化C.制度的现代化D.精神的现代化25、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11、。”“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26、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2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历史 选修 复习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