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共10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海洋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共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1. 什么是海洋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2.海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占地球表面积70.8%的广阔海底,即被浩瀚无垠的海水所覆盖的这部分岩石圈,具体说就是从海岸线起,经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裙直至深海洋底,其地理范围环绕七大洲,四大洋。3.海洋地质研究调查方法(1)海面调查:1、定位:近岸导航定位(前方交汇、后方交会)、远海导航定位(天文导航、无线电导航)、卫星导航2、测深:重锤测深、回声测深3、取样:表层取样、柱状取样、钻探取样(2)海下调查 (3) 遥测遥感调查 (4) 海洋地
2、球物理调查:地震探测法、磁力探测法、重力勘探法、热流测量法第二章1. 固体地球可划分为几个一级圈层,划分依据是什么?3个级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划分依据为莫和面和古登堡面 (还可分为6个级圈层:大陆地壳、大洋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其厚度变化在5-70 km之间,大陆厚33km,大洋薄7km,平均16km。大陆地壳(上地壳)为富硅铝的硅酸盐矿物,常称硅铝层;大洋地壳(下地壳)为富硅镁的硅酸盐矿物,常称硅镁层,比重较大,主要分布洋底地壳或大陆地壳的下部。地幔: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一个巨厚圈层,约2850km。次级界面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莫霍
3、面至地下1000km,平均密度为3.5g/cm3,成分主要为含铁镁质较多的超基性岩。在上地幔的上部100-350km存在一个柔性物质组成的圈层称为软流圈(地震波的低速带)。软流圈之上的固态岩石圈层称为岩石圈。下地幔:地下1000km至古登堡面之间,平均密度增大为5.1g/cm3,成分仍为含铁镁质的超基性岩,但铁质的含量增加。地核:古登堡面以下地心的一个球体。半径为3480km。地核的密度达9.9812.5g/cm3。外核:为液态,其成分除铁镍外,可能还有碳、硅和硫;内核:物为固态,其成分为铁镍物质。2. 什么是海与洋?海根据形态可分为哪几类,这几类海如何定义?海:靠近大陆,位于大洋边缘的水体叫
4、海。面积小,水深相对较浅(一般在3000m内以)。占海洋总面积的11%,据其形态可分为内陆海、边缘海、陆间海。洋:亦称大洋,为地球表面广袤的水域。它面积很大,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特水别深(一般大于3000m),远离而大陆。通常把世界大洋分成四大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内陆海:伸入大陆内部者称之。其水文要素主要受大陆的影响,虽然与大洋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但总体说来,受大洋的影响不大。如渤海、黑海、波罗的海等。边缘海:位于大陆的边缘,因岛屿而与大洋隔离者称之。其水文状况在外侧主要受大洋的影响,而内侧则主要受陆地的影响。它可与大洋自由沟通,潮汐和海流是由大洋直接传播而来。如日本海、东
5、海、南海等。陆间海:位于相邻大陆之间者称之。其水深很大,往往有海峡与毗邻的海洋相通。如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南、北美洲之间的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等。海与洋的区别:海盆与洋盆 洋盆:中生代以来出现,一直接受沉积。海盆:第三纪初具规模,第四纪完全形成。洋底与海底 洋底:洋壳性质。海底:少部分洋壳,大部分陆壳水深 大洋:水深、面积广、形态不受大陆影响。大海:水浅、范围局限、形态受大陆地形轮廓影响。3.世界大洋分为哪四部分,各有什么特点?通常把世界大洋分成四大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地球上最大、最深和岛屿最多,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面积约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其
6、北部有巨大的海盆,西部有多条岛弧,岛弧外侧有深海沟,其中马里亚纳海沟的斐查兹海渊深11034m,为世界已知最深处。大西洋:略具“S”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以冰岛附近的威维亚、汤姆孙海岭同北冰洋分开。洋底中央部分有显著的隆起,南北延伸,亦略具“S”型,称大西洋海岭。海岭的东西两侧,分布着宽广的深海盆地。印度洋:位于亚洲、南极洲、非洲与大洋洲之间,大部在南半球。洋底有南北延伸的隆起,将其分为东、西两大海盆:东海盆较深.并有数条海沟;西海盆则有多处隆起。北冰洋:四大洋中最小,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面积12.31106km经白令海峡通太平洋,以威维
7、亚、汤姆孙海岭与大西洋分界。罗蒙诺索夫海岭把其分成两个海盆。第三章1.陆地地形特征 陆地地形(地貌)按照高程和地势起伏特征,一般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和裂谷。 2.海底地形可分为哪三个一级单元,各一级单元又包括哪些次一级地形单元?三个一级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大陆边缘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裙、岛弧海沟大洋盆地包括:海底高地及海岭、海山、海峰和平顶山等2.何谓岩石,自然界中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哪几大类?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所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或不固结的矿物集合体按照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3.何谓岩浆岩,岩浆岩根据
8、SiO2含量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岩浆岩: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或者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成为岩浆岩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可分为:侵入岩、喷出岩(火山岩)4.何谓变质作用,何谓变质岩?变质作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的原岩,在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使其矿物成分与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变质岩: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5.何谓沉积作用,何谓沉积岩?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沉积岩:指在地表或者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母岩遭受风化剥蚀的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
9、原地或经外力搬运形成沉积物经过固化而形成的岩石。第四章1.什么是相对地质年代以及绝对地质年代?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叫作相对地质年代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称为绝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地质年龄)2.相对地质年代可以通过哪三类来确定相对地质年代?怎么理解这三类地质方法?三类: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和切割律。地层层序律:地层是在某一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堆积物或岩石,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这就叫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老的地层中保存有简单而低级的生物化石,而新地层中则含有复杂而高级的生物化石,这就是生物层序律。切割律:由
10、于构造运动和岩浆作用,不同时代的岩层、岩体常互相切割或呈穿插关系。被切割或被穿插者比切割或穿插者老,此称切割律。利用切割律可以确定一切有切割或穿插关系的地质体(即岩层、岩体或矿体的泛称)形成的先后顺序。3.地质年代和地层单位怎么对比?(宙、代、纪、世)(宇、界、系、统)地质年代表中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代、纪、世;与其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两者的级别和对应关系如下:4.何谓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分为哪两类,分别阐述。地质作用:地球科学把由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来自地球内部
11、的能源,称为内能;二是来自地球外部的能源,称为外能。内能:能量来源于地球自身,主要包括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旋转能、重力作用形成的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等产生的热能,此外尚有化学能和结晶能等外能:来自地球以外的能,主要为太阳辐射能和日月引力能。此外,尚有其他星体的辐射、宇宙射线及陨石对地球的撞击等亦可产生一定的能量。5.海洋地质作用分为哪两类,每类地质作用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根据能量来源和发生部位将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内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的旋转能、重力能和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结晶能等引起整个地壳或岩石圈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
12、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主荽由地球外部的能源引起的、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地质作用。 主要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形成、发育、运动及其冷凝结晶成岩的作用)变质作用(在地壳运动和岩浆作用过程中形成新的岩石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指主要由她球内部能源引起的池壳物质的机械运动,以往称为地壳运动占构造运动通常以岩石的变形、变位,地表形态变化等形式表规出来)地震作用(由地震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石构造和地表形态改变的地质作崩,称为地震作用。
13、地震的成因又分为构造地震作用、火山地震作用和塌陷地震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和矿物受外力(温度、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即物理风化)和化学分解(即化学风化),变为松散碎屑甚至成为土壤,并残留原地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各种地质营力(如风、流水、冰川等)在其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破坏产物剥离原地的作用称为剥蚀作用)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的产物随运动介质从一处搬运到另一处的作用,称为搬运作)沉积作用(各种营力搬运的物质,在介质动能减小或物化条件发生改变以及生物作用下,在适宜的地方堆积下来的作用称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由松散沉积物转变成坚硬
14、岩石的作用称成岩作用(或硬结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即沉积岩)6.试述外力地质作用的序列及主要类型。一般按照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的顺序进行风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剥蚀作用包括机械,化学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沉积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化学作用、生物作用。7.世界四条地震活动带分别是什么?全世界主要地震活动带有四条: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活动带、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大陆裂谷地震活动带8.地震发生时或者发生后有哪些地震地质现象?大体可分为:异常、异常、异常、异常、异常发震时:1. 地面的连续振动、地震光、电磁异常2.地面隆起及塌陷、3.山崩和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洋 地质学 期末 复习资料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