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学案(精细版)(共9页).docx
《方山子传学案(精细版)(共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山子传学案(精细版)(共9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方山子传导学案一、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
2、,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二、字词正音闾( )里 遁( ) 庵居( ) 谪( )居 矍( )然著( )帽 奴婢( ) 岐( )亭 挟( )二矢( )勋( )阀( ) 垢污( ) 傥(
3、)见之与三、课文重点字词解释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 )朱家、郭解为人,闾里( )之( )侠皆宗( )之( )。稍壮,折节( )读书,欲以( )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 )乃( )遁( )于光、黄间,曰( )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 )车马,毁( )冠服,徒步( )往来山中,人莫( )识( )也。见其所著( )帽,方屋( )而高,曰:“此岂( )古(古时)方山冠之( )遗像( )乎?”因(于是)谓( )之方山子。2、余谪( )居于( )黄,过( )岐亭,适( )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所以( )至此者,余告之
4、故。俯( )而不答,仰( )而笑,呼( )余宿( )其家。环堵( )萧然( ),而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 )耸然( )异( )之。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独( ))念( )方山子少时使酒( )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 )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 )两骑,挟二矢( ),游( )西山。鹊起( )于( )前,使骑逐( )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 )马独(单独)出,一发( )得之。因( )与余马上( )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 )一世豪士。今几日耳( ),精悍( )之色( ),犹见( )于眉间,而岂( )山中之人哉!4、然( )方山子世有勋阀,当(
5、)得( )官,使( )从事( )于其( )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 )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 )得帛千匹,亦足以( )富乐。皆弃( )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 )哉!5、余闻( )光、黄间多异人( ,往往( )阳( )狂垢污,不可得( )而见,方山子傥( )见之欤( )!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四、通假字1. 往往阳狂垢污:通“_ ”,_2. 前十有九年:通“_ ”,_3. 犹见于眉间:通“_ ”,_五、古今异义1.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古义:_。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2. 环堵萧然 古义:_。 今义
6、:堵塞3.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_ 。 今义:男子的配偶4. 使从事于其间 古义:_ 。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六、词类活用1.余既耸然异之 2.庵居蔬食3.岁得帛千匹 4.见方山子从两骑七、一词多义1.遇(1)然终不遇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2.遁(1)晚乃遁于光、黄间 (2)望风而遁3.闻(1)不与世相闻 (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3)今已显闻4.徒(1)徒步往来山中 (2)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5.过(1)过岐亭 (2)过故人庄(3)过秦论 (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6.适(1)适见焉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 (4)适
7、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5)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7.使(1)使骑逐而射之 (2)使从事于其间 (3)使酒好剑8.穷(1)独来穷山中 (2)欲穷其林(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9.而(1)方耸而高 (2)使骑逐而射之 (3)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4)俯而不答,仰而笑八、指出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3)欲以此驰骋当世。(4)徒步往来山中(5)余谪居于黄(6)人莫识也 (7)犹见于眉间 (8)岁得帛千匹 (9)晚乃遁于光、黄间 (10)呼余宿其家 九、文本探究1、从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
8、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儿呢?2.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3.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十、翻译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
9、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
10、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一、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山 子传学案 精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