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共4页).doc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近代中国产生过不少矛盾人物。曾国藩就是中国近代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具有多面性的人物。他维护传统又越出了传统;他保守旧物同时却抉破了旧物。作为“中兴名臣”之首,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代表;作为“自强新政”的始作俑者,他又不自愿地为西方以技术为先导的文化开了引接的门洞。“世事别来一番新”。这种富有历史内容的矛盾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儒学中人的忧患困惑及其艰难曲折的历史分化。曾国藩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曾首开“私家军队”之先例;他亦是历史上少有的大誉大毁之人肯定之言,谓之成就“震古烁今”;否定之言,则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大义”。誉之而为圣相
2、,谳之则为元凶曾国藩最具争议的历史近代人物。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和泪、充满屈辱和悲愤的历史,同时又是一部在屈辱和悲愤中不断清醒、不断理智、不断抗争的历史。而曾国藩在省视中西方文化、以及对湘军的组件和治理、外交、人生哲学、对子女的教育、诗文造诣、人才观七个方面对中国近代史、甚至现实的影响尤为深远。一、 对待中西方文化(1)曾国藩以理智的心态去审视中西方文化的优长劣短,以务实的学风去思考现实和未来。他抛弃了“天朝上国”的盲目虚骄之情,把西方列强当做既可学习又须竞争的对手看待。尽管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捍卫者,但他对传统文化并非一味盲从。他不仅对一些前世前人的东西主张取舍,还主张对前世前人的东西
3、进行变更和创新。并且他还提出经世致用之学而经世之学是由传统文化转向近代文化的桥梁;正是具有经世思想的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率先接受、传播西方先进文化。而在对待西方技术文化方面,他把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思想从理论层面付诸实践,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达到了“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久之利”的认识水平。(2)但是,尽管曾国藩提倡经世致用,但他的思想核心始终是保守的程朱理学的“义理”。这“义理”的核心就是怎样做合乎正统规范的人,怎样维护现存秩序,怎样维护纲常礼教。而且,经世派当时只是看到了西方文化表层的洋枪大炮、科学技术了,即文化的器物层面。因此,曾国藩一边推进近代化,一边也陷入了深深的矛
4、盾之后。 (3)洋务运动。“师夷智”从议论转化为实践,曾国藩是最早的领袖和开创者。而曾国藩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在当时迅速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近代化工业基地,他在派遣中国人留学外国这一事件上作出巨大努力。从这个角度上看,尽管,他的初衷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但是他仍应是为中国最初的近代化作出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之一。二、建军与治军(1)曾国藩的治军思想由“以礼治军 诚字为本”、“刚柔互用 宽严相济”、“勤恕廉明 修己治人”组成。而之后,将团练变为湘军,也就是清廷的兵权,移入汉人手中的起点。但是不得不承认,曾国藩的治军思想给当时的军队纪律治理注入了鲜血。同时,壮大了军队的力量。但是,湘军在发展庞大之后,军纪已
5、不如以往 (2)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是最残酷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人物。他率领指挥湘军镇压太平天国,使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又停滞了几十年。而在天京失陷后,曾国藩军队为了抢劫而放火焚烧天京。一直到三十二年后,南京人民一说起曾国藩兄弟,大家都咬牙切齿的痛恨,曾国藩的好杀与对农民起义者的阶级仇恨,是一贯的。然而,“以杀人为业”的曾国藩的罪恶,是埋不掉的。 (3)军事细想的历史影响。其一,积极影响。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把政治思想工作的机制部分地引进了军队,主要表现在把认得思想因素看做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军民关系看做军队生存和活动的重要条件,这些对后世的建军思想,特别是后来无产阶级的建军思想产生重要
6、影响。其二,消极影响。离开国家编制别树一帜,为日后军阀的割据做了思想和组织准备;强捐强派,为日后军阀割据就地筹饷开了极其恶劣的先例;律外施刑与滥杀无辜,是日后军阀草菅人命的罪恶渊源。这些责任,曾国藩实难辞其咎。三、外交(对外事务) (1)曾国藩对外交涉的基本方针是“以条约为凭”,“大事苦争,小事放松”,最终形成了以妥协为主体、以抗争为辅助的外交特征。而这一方针给国家民族造成了屈辱和灾难,这是不必讳言的。究其原因,不外乎曾国藩个人原因(1、曾国藩对近代武器和中外实力的差距缺乏正确的认识;2、他对封建义理错误地运用于对外交涉事务;3、他缺乏对世界局势的全面认识;4、他的对外态度最终受到自己异常浓厚
7、的忠厚意识以及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方针的制约)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固有因素。诸多因素决定了曾国藩在外交上,只能成为一个“失败的英雄”。 (2)天津教案。虽然此事为本国事务,但牵扯外国人,暂且在这里一并叙述。天津教案是法国天主教堂的侵略者在天津虐杀中国婴儿,人民群众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采取的一次自发反帝爱国行动,当时由曾国藩查办此案。但是,他回避问题实质、污蔑天津士民,向天津士民施加压力、用天津府县抵罪、极力为教堂辩解。他不仅不站在中国人民一边,惩办真正的凶手,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反而置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于不顾。曾国藩处理的天津教案,使中华民族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蒙受了一次巨大的耻辱。另外
8、,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并非仅仅是个“替罪羊”而已。他身为直隶总督,在清政府里面,如何了结天津教案,他骑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并不能把其卖国罪行笼统的推给清政府,曾国藩负有直接的卖国罪责。 但不得不说的是,在办理此次案件时,他一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抗争,其初办案时与“事事图悦洋酋”的崇厚有所区别,并以“坚持不允”的态度拒绝了法国公使“欲杀府县官”的照会,但他后来仍以委曲求全、守定和约为宗旨,这一“曲在洋人”的教案仍以中方的妥协结束。四、人生哲学 (1)曾国藩的人生哲学从属于他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政治需要,是和他的政治观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要实现“匡时救国”的远大抱负就要大力宣扬和阐发中国传统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近代史 历史人物 曾国藩 评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