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导学案(教师版)(共4页).doc
《诗经二首导学案(教师版)(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二首导学案(教师版)(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氓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 2、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把握诗中人物性格与领会抒情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4、把握比兴的手法。知识链接:关于诗经: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
2、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风、雅、颂:是指诗经的内容而言。“风”又称 ,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
3、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赋、比、兴:是指诗经的而言。“赋”,明代文学家朱熹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
4、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兴”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学习过程:1、熟读课文,掌握字词读音及其解释。2、练练看吧:(1)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愆( )期 将( )子无怒 徂( )尔 淇水汤( )汤 (2)解释下
5、列词语的意思。将子无怒 将:愿,请。 泣涕涟涟 涕:眼泪于嗟鸠兮 于:通“吁(x)” 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女也不爽 爽:差错。 言既遂矣 言:无义隰则有泮 泮:通“畔”,水边,边岸 总角之宴 总角:男女未成年时结发成两角,称总角3、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全诗六章,每章十句。(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2)从诗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 悔恨4、分析诗中女主人公形象 (1)诗中女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她多情,真心爱氓,看不到他时,泣涕
6、涟涟,看到他时,载笑载言。她勇敢,敢于无媒而和氓同居。她忠诚,把自己和财物都用车子搬到氓家。结婚以后,她安贫,和氓共同过苦日子。她辛勤,把家务劳动一齐挑起来。她坚贞,当家境逐渐好转,遭受丈夫虐待时,始终不渝地爱氓(女也不爽)。被弃以后,她坚强刚毅,冷静理智,看清氓虚伪丑恶的嘴脸,坚决地和氓决绝。她从一位纯洁多情勇敢的少女,到吃苦耐劳忍辱的妻子,再到坚强刚毅的弃妇。她性格的发展,是随着和氓关系的变化而发展的。(2)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你认为女主人公被弃的原因是什么?(讨论) 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
7、权利。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5、对比手法 问:这首诗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1)句法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兮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二首导学案 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