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简单机械--功和能》知识点复习(共9页).doc
《第十章《简单机械--功和能》知识点复习(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简单机械--功和能》知识点复习(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十章简单机械 功和能知识点复习一、基础知识(一)简单机械1杠杆(1)杠杆的平衡:即指杠杆静止不转成匀速转动。(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公式: 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3)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即, 动力小于阻力,。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即, 动力大于阻力,。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 动力等于阻力,。省力的杠杆,需要多移动距离,即费距离。费力的杠杆,则可少移动距离,即省距离。2滑轮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 (l
2、2)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其中n表示吊着物体的绳子的段数。(二)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计算公式:W = FS。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4正确理解物理学中“功”的意义。物理中的做“功”跟日常生活中的“做工”或“工作”的含意不同。在物理学中,做功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过程,这两个因素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物理上就说
3、没有做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下面的三种情况没有做功。(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例如人用力推一个笨重的物体而没有推动;一个人举着一个物体不动,力都没有对物体做功。(2)物体不受外力,由于惯性做匀速线运动。物体虽然通过了一段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种情况也没有做功。(3)物体通过的距离跟它受到的力的方向垂直,这种情况,虽然有力的作用,物体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例如人在水平面上推车前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车虽然通过了距离,但在重力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因而重力没有对车
4、做功。 (三)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它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功率的计算公式 :。3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四)机械效率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W有);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W额);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W总)。则。2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3机械效率的公式: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h总小于1。(五)机械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且有的功,叫做动能。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2势能重力势能: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5、。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弯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4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二、典型应用(一)掌握篇1正确画力臂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杠杆能否平衡,不仅与动力、阻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动力臂、阻力臂的大小也有关系。因此正确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是解决杠杆问题的关键。例1:在图1中画出力F1、F2对支点O的力臂,并分别用字母L1、L2表示。分析和解:画力臂的步骤如下:(1)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将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延长。如图2所示。得到动力作用线和阻
6、力作用线。(2)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列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力臂用虚线表示,支点到垂足用大括号勾出,并用字母L1、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注意:(1)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要错误地理解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2)画力臂,要规范。力的延长线、力臂要用虚线表示,力臂要用大括号括出,且在力臂旁边用字母L表示出来。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的问题例2:如图3所示,在距杠杆右端20厘米的B处挂有600牛的重物。要使杠杆平衡,需要在距B处60厘米的A处至少加牛的力,且方向为。分析和解: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注意:(1)在杠杆的示意图上标明支点、动力、阻力
7、、动力臂、阻力臂。(2)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方程,代入数据,求出结果。挂在B处的重物,对杠杆的力为阻力用F2表示,阻力臂l2 = 20厘米,作用在A点的力用F1表示,当竖直向上用力时,所用动力F1最小,此时,动力臂为l1 = 20厘米 + 60厘米 = 80厘米,如图4所示。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应在A处加150牛的力。判断力的方向的方法:作用在B点的F2l2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绕支点沿顺时针的方向转动。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A点的F1l1的作用效果应使杠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而动力F1的方向应是竖直向上。说明:(1)杠杆平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为: 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
8、之一。所以600牛 = 150牛(2)使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等号两边力臂的单位可约去,所以只要动力臂和阻力臂单位相同就可以了。例3:如图5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杠杆的重物G和力F1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并且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力F1使杠杆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ABCD分析和解:杠杆在重物和力F1作用下处于平衡。设杠杆平衡时,物体用在杠杆上的力为F,其力臂为l,作用力F1的力臂为l1,则Fl = F1l1。 当力F1改为F2时,F2的力臂为l2,如图6所示,杠杆仍然平衡,所以,从图中也可看出,所以,即。分析结果,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A、D。3功、功率、机械效率例4:一学生用10
9、0牛的力将重为50牛的足球沿水平方向踢出20米远,则该学生对球做的功是:A3000焦B1000焦C2000焦D无法确定分析与解:在物理学中,做功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过程。这两个因素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和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把它们叫做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本题最容易出的错误是选择C,认为W = FS = 100牛20米 = 2000焦。错误原因在于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做功两必要因素同时存在。足球从被踢到落地停止,经历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从学生的脚与球接触开始到脚离开球为止。在这一过程中,球受到学生的踢力,足球并在此力方向上移动,但移动的距离是不知道的,不是20米,因此这一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单机械-功和能 第十 简单机械 知识点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