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共7页).doc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五章 聚合方法思考题5.1 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答 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 序号 分类方法 聚合物 1 2 3 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状态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 按聚合的单体形态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均相聚合、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 气相聚合、固相聚合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
2、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 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思考题5.2 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
3、问题、保证产品品质。答 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 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预聚合。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聚合。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高温后处理。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
4、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其散热问题可由预聚和聚合两段来克服。苯乙烯是聚苯乙烯的良溶剂,聚苯乙烯本体聚合时出现自动加速较晚。因此预聚时聚合温度为8090,转化率控制在3035,此时未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该阶段的聚合温度和转化率均较低,体系黏度较低,有利于聚合热的排除。后聚合阶段可在聚合塔中完成,塔顶温度为100,塔底温度为200,从塔顶至塔底温度逐渐升高,目的在于逐渐提高单体转化率,尽量使单体完全转化,减少残余单体,最终转化率在99以上。思考题5.3 溶液聚合多用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而较少用自由基聚合,为什么?答 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的引发剂容易被水、醇、二氧化
5、碳等含氧化合物所破坏,因 此不得不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溶液聚合可以降低聚合体系的黏度,改善混合和传热、温度易控、减弱凝胶效应,可避免局部过热。但是溶液聚合也有很多缺点: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度慢,设备生产能力低;单体浓度低,加上向溶剂的链转移反应,使聚合物的分子量较低;溶剂分离回收费高,难以除尽聚合物中的残留溶剂。因此溶液聚合多用于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合。思考题5.4 悬浮聚合和微悬浮聚合在分散剂选用、产品颗粒特性上有何不同?答 悬浮聚合常用的分散剂有无机粉末或水溶性的高分子,其中无机粉末包括碳酸镁、磷酸钙等,其作用机理是吸附在液滴或颗粒表面,起机械隔离的作用。要求聚合物粒子透明时,多采
6、用无机粉末作为分散剂。水溶性有机高分子包括明胶、纤维素衍生物(如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其作用机理是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保护膜,起着保护胶体的作用,同时使表面张力降低,有利于液滴分散。分散剂的性质对聚合物的颗粒形态具有较大的影响,氯乙烯聚合时,如选用明胶作分散剂,将得到紧密的聚合物颗粒,选用聚乙烯醇和羟丙基纤维素作分散剂,得到疏松颗粒。悬浮聚合物的颗粒粒度一般在502000um。微悬浮聚合体系需要特殊的复合乳化剂,由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难溶助剂(长链脂醇或长链烷烃)组成。复合乳化剂使单体-水的表面张力下降,有利于微液滴的形成,同时对微液滴或聚合物颗粒有强的吸附保护能力,防止聚并,并阻碍粒子间
7、单体的扩散传递和重新分配,使最终粒子数、粒径及分布与起始微液滴相当。微悬浮聚合物的颗粒粒度一般在0.2-1.5um。思考题5.5 苯乙烯和氯乙烯悬浮聚合在过程特征、分散剂选用、产品颗粒特性上有何不同?答 列表表示如下: 项目 苯乙烯低温悬浮聚合 苯乙烯高温悬浮聚合 氯乙烯悬浮聚合引发剂聚合过程分散剂产物特征 BPO85聚合2-3h,98-100下继续聚合4h 聚乙烯醇 透明珠粒,分子量20万 无155聚合2-3h,125继续聚合30min,140下熟化4h苯乙烯-顺丁烯二酐共聚物钠盐和碳酸镁无机分散剂复合 透明珠粒、均匀 过氧化碳酸酯或复合引发剂 保持温度恒定聚合,根据聚合度要求,确定聚合温度
8、(45-70) 聚乙烯醇和羟丙基纤维素复合 粒径100-160um,采用聚乙烯醇和羟丙基纤维素复合分散剂,不透明疏松粉状,表面有皮膜聚合机理 提高速度的诸系数均使分子量下降 分子量由温度控制思考题5.6 比较氯乙烯本体聚合和悬浮聚合的过程特征、产品品质有何异同?解 采用下表进行比较如下: 项目 本体聚合 悬浮聚合聚合配方聚合工艺聚合场所聚合机理生产特征产品特征 VC、高活性引发剂、引发剂分两段加入第一阶段预聚至711转化率,形成颗粒骨架,再在第二反应器内继续聚合,保持原有的颗粒形态,最后以粉状出料 本体内 引发剂调节反应速度,温度调节分子量 一个预聚釜要配几个聚合釜作后聚合 氯乙烯结构疏松,纯
9、净而无皮膜,平均粒径为100-160um 氯乙烯、水、引发剂、分散剂 单釜间歇聚合,聚合温度4570 液滴内 引发剂调节反应速度,温度调节分子量 单釜间歇聚合,附分离洗涤干燥的工序采用聚乙烯醇和羟丙基纤维素为分散剂,颗粒疏松,表面有皮膜,粒径100-160um思考题5.7 简述传统乳液聚合中单体、乳化剂和引发剂的所在场所,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的场所和特征,胶束、胶粒、单体液滴和速率的变化规律。答 (1)传统乳液聚合中,大部分单体分散成液滴,胶束内增溶有单体,形成增溶胶束,极少量的单体溶于水中。大部分乳化剂形成胶束,单体液滴表面吸附少量乳化剂,极少量乳化剂溶于水。大部分引发剂溶于水相中。(2)
10、单体难溶于水并选用水溶性引发剂的经典体系属于胶束成核,引发剂在水中分解成初级自由基后,引发溶于水中微量单体,增长成短链自由基,胶束捕捉水相中的初级自由基和短链自由基。自由基一旦进入胶束,就引发其中单体聚合,形成活性种。初期的单体-聚合物乳胶粒体积较小,只能容纳1个自由基。由于胶束表面乳化剂的保护作用,乳胶粒内的自由基寿命较长,允许较长时间的增长,等水相中另一自由基扩散人乳胶粒内,双基终止,第3个自由基进入胶粒后,又引发聚合。第4个自由基进入,再终止。如此反复进行下去。但当乳胶粒足够大时,也可能容纳几个自由基,同时引发增长。(3)乳液聚合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增速期,胶束不断减少,乳胶
11、粒不断增加,速率相应增加。单体液滴数不变,体积不断缩小。第二阶段为恒速期,胶束消失,乳胶粒数恒定,乳胶粒不断长大,聚合速率恒定,单体液滴数不断减少。第三阶段为降速期,体系中无单体液滴,聚合速率随胶粒内单体浓度降低而降低。思考题5.8 简述胶束成核、液滴成核、水相成核的机理和区别。答 胶束成核:难溶于水的单体所进行的乳液聚合,以胶束成核为主。在此聚合体系 中,引发剂为水溶性的引发剂,在水中分解成初级自由基,扩散进入增溶的胶束中,从而引发该胶束内部的聚合,并使之转变成胶粒,这种成核过程称为胶束成核。水相成核:在水中有相当溶解性的单体进行的乳液聚合,通常以水相(均相)成核为主。溶解于水中的单体经引发
12、聚合后,所形成的短链自由基的亲水性较大,聚合度上百后从水中沉析出来,水相中多条这样的短链自由基相互聚结在一起,絮凝成核,以此为核心,单体不断扩散人内,聚集成胶粒。胶粒形成后,更有利于吸取水相中的初级自由基和短链自由基,而后在胶粒中引发、增长,成为水相成核。液滴成核:有两种情况可导致液滴成核。一是当液滴粒径较小而多时,表面积与增溶 胶束相当,可吸附水中形成的自由基,引发成核,而后发育成胶粒。二是采用油溶性的引发剂,溶于单体液滴内,就地引发聚合,微悬浮聚合具备此双重条件,是液滴成核。思考题5.9 简述种子乳液聚合和核壳乳液聚合的区别和关系。答 种子乳液聚合是将少量单体在有限的乳化剂条件下先乳液聚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分子 化学 第五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