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共11页).doc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1、本专业发展历史2、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及其内涵发展阶段技术特征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术时代)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 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物化形态的技术 竹简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 幻灯、投影广播、电影教学机器电视、录像卫星电视等 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校园网因特网虚拟现实等观念形态的技术 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直观教学法等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标准参照评价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等网络课程开发
2、理论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等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 17世纪,“图解”教科书 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 世界图解 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二)视听教育(visu
3、al and audio educat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 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典型事件: 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经验之塔”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特征:教育电视开始 关注“教育传播理论”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 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四)教育技术(e
4、ducational technology)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 教育技术成为学科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 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 时期:1919-1949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 典型事件: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而金陵大学理学院开展电影教育。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
5、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时期:1950-1965 特征:播音教育、电视教育 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典型事件: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 1958年9月筹建北京电化教育馆 (三)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 时期:1978-90年代中期 特征:全国电教系统形成电教实验与教改实验,电化教育深入课堂典型事件: 1978年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 1993年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四)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特征:普
6、及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校园网与教育城域网教育技术学科迅速发展典型事件:1998年,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为中国教育报“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版 撰文。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 5、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变化1.1963年定义:视听传播时期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 。2.1972年定义:首次使用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这样的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3.1977年定义:强调分析和解决问
7、题的过程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新的观点:第一,认为教育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该过程包含与人类学习有关的各种因素(人、设备、思想和方法等);第二,该“过程”是将先进的技术设备、思想方法用于解决人类学习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应用过程;第三,认为教育技术的着眼点只是实际应用。6、AECT94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理解n1994年定义: “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该定义明确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与
8、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同时该定义教育技术视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领域,视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活动链接的桥梁,将教育技术分为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研究范畴,每个范畴都有独特的功能和范围,构成了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7、AECT04教育技术的定义及新变化2004年新界定:限定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范围,重视绩效。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n 新的变化:n第一,2004年定义采用的是“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而1994年的定义采用的是“教学技术”(instruct
9、ional technology)。n第二,2004定义的主要包括三个职能范畴:创设、利用、管理,其中定义中的设计、开发的职能在新定义中演化为了一个职能:创设。在新定义中,评价范畴也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范畴。n第三,新定义添加了有关改善绩效的新内容。改善绩效的提法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n第四,新定义更加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8、我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变化关于教育技术的典型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教育技术学是应用技术学的概念、观点、方法以及方法论,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方法论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所谓现
10、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是根据教育理论和科技知识,开发和使用各种媒体及其他学习资源,优化教与学的一种实践和研究。9、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分支学科n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3. 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10、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开 发 文印技术 音像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综合技术利 用 媒体的利用 革新技
11、术的推广 实施并制度化 政策与法规设 计 教学系统设计 内容讯息设计 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分析管 理 项目管理 资源管理 教学系统管理 信息管理评 价 问题分析 参照标准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理论场实践场AECT的1994年的定义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范畴涉及五个方面: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设计:详细说明学习条件地过程,其目的是生成策略和产品宏观层次的设计如计划和课程,微观层次的设计如某一单元和某一课。具体包括教学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开发: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开发范畴包括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技术,按
12、照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将开发范畴分为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四个子范畴利用 :利用是使用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的活动。可以将其划分为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制度化以及政策和法规四个子范畴管理: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育技术。管理范畴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子范畴评价:评价是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的过程。在评价范畴中,有四个子范畴: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1、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本科、硕士点、博士点(1)1978年点化教育起步,与教员1400多人;(2)1983年华南师大,华东师范首设四年制本科电化
13、教育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3)1986年北师大,河北大学和华南师大被批准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4)1992年“教育技术”被正式写入全国高等师范教育院校四年制本科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并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5)1993年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设立(在北师大)至此形成了专科,硕士,博士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12、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几种能力1、教学系统设计能力;2、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3、媒体应用于评价能力;4、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能力;5、项目管理与评价能力;6、教育技术研究能力.13、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教育技术
14、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一)5大模块专业课程:1 公共课 2 核心课 3 专业基础课 4 方向基础课 5 专业实践课(二)6大专业能力结构要求:1 教学系统设计能力 2 教育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3 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 4 教学系统使用,维护与管理能力 5 项目管理与评价能力 6 教育技术研究能力(三)5大专业知识结构要求:1 理论基础知识 2 技术基础知识 3 基本理论知识 4 专业基础知识 5 专业基本技能(四)核心课程介绍(1)教育技术学导论 (2)教学系统设计 (3)媒体理论与实践 (4)学与教的基本理论 (5)远程教育基础 (6)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 (7)教育技术项目实践 (
15、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二、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对学习理论的界定;学习理论的职能答: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是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基础。(P23)学习理论的职能主要有:(1)可以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及分析、探讨和从事学习研究的途径和方法。(2)对有关学习法则和方法的大量知识加以概括,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以便人们容易掌握。(3)要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各自的基本观点、对教学的影响
1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就是要控制学习的环境,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控制学习行为的主要措施是强化正确的反应。行为主义还有三个至今仍然影响着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中应用的理论:一、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研究如何将一个功能或任务细分为子任务的技术。二、行为目标三、目标参照式评价。即用预先设定好的标准作为评价时的依据,以评价学习者是 否达到了预期的熟练程度及起点行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探讨学习的角度与行为主义相反,认为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奥苏贝尔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
17、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设计中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开始研究并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不再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外部刺激被动地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做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对教学的影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教学中教师也要扮演
18、以人为中心的咨询者的角色,努力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促进儿童自我指向的主动学习。3、有效学习的特征;信息技术促进有效学习的主要方面答:有效学习的特征:有效学习是建构的;有效学习是累积性的;有效学习是自我调节的;有效学习是目标定向的;有效学习是情境性的;有效学习是合作性的。信息技术促进有效学习的主要方面:(1)由于很多新技术是互动的,现在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在做中学,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以及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理解、建立新知识的环境变得较为容易。(2)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把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可视化。而且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在那里学生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发现他们自己的问题。(3
19、)新技术为我们打通了通向巨大的信息源的通道,包括数字图书馆、可分析的实世界数据以及链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和灵感的人。所有这些都能加强教师、管理人员还有学生的学习。(4)许多技术可以作为支架和工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5)技术可以把课堂和社区、校内和校外联系在一起。(6)多媒体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教学信息超文本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可以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包含不同教学要求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具有积极影响。4、对教学论的界定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教学课程及其本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20、教学原则、教师与学生、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方法与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与管理等。5、对课程理论的界定;课程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观答:课程论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从内容上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关于课程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是人们对于课程的最根本的认识。二,是关于课程设计或编制方面的探讨,通常是由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要求、步骤、原则、方法等的说明和规定构成的。本质上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教学即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以课程为核心的。我们称之为课程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观。6、系统科学对教育技术的影响系统方法成为教育技术学科最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如在早期的视听教育实践中,人们多是注重于单一媒体的研究,往往
21、强调某一种新媒体的作用。通过系统观点的影响,人们逐渐综合考虑各种媒体的特性,提倡使用多种媒体取长补短进行教学。又如程序教学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主要关心程序教学的进行方式,后来逐渐重视作业和行为目标,以及教材的逻辑顺序。系统观点引入后,程序教学就越来越重视从教学的整体出发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所有因素,包括目标的确立、最优的教授方式、最优的媒体选择和资源利用、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通过评价来实现教学的反馈控制,最终使教学设计成为教育技术的核心领域。7、从传播到教学:教育传播模式的产生与变化从20年代的视觉教育发展到30年代的视听教育。到40年代,由于传播学的兴起,有人开始应用传播
22、理论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有不少视听教育文献以传播学作为理论基础。到70年代初,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正式改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三、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1、技术观对教育技术的启示我们应该坚持“全面技术观”。既要看到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大促进作用,也要看到技术的负面作用。2、教学媒体的概念;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概念;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虚拟教室的概念;视频点播的概念;模式识别的概念教学媒体,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用以传递和再现教学信息的硬件设备,以及记录、加工和储存信息的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利用计算机为媒体帮助教师执行教学功能的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利用网上群体虚拟现实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技术 导论 复习 提纲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