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实验报告(共7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铸铁-实验报告(共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铁-实验报告(共7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实验六 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分析摘要:通过对各类铸铁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分析,掌握各类铸铁的基体组织成分和石墨形态变化以及显微组织特征,分析石墨化的形成过程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熟悉铁碳合金相图。对铸铁组织性能进行概括性的分析与总结,了解各类铸铁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关键词:铸铁 石墨化 铁碳相图正文:一、实验背景铸铁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而铸铁组织中的不同形态的石墨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对各类铸铁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分析,认识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麻口铸铁等的显微组织特征。从而掌握各类铸铁的基体组织成分和石墨形态变化,分析其对性能的影响。并了解各
2、类铸铁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二、 实验原理1、铸铁的分类根据碳在铸铁中存在形态不同,铸铁分为: 白口铸铁:其中除碳少量溶于铁素体外,绝大部分以渗碳体形式 存在。除主要用作炼钢原料外,还用来生产可锻铸铁。 灰口铸铁:其中碳全部或大部分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灰口铸铁 断裂时,裂纹沿各个石墨片发展,因而断口呈暗灰色。 麻口铸铁:介于白口铸铁和灰铸铁之间的一种铸铁,其断口呈灰 白相间的麻点状。 可锻铸铁:又称展性铸铁,由白口铸铁经石墨化退火后制成,其 中碳以团絮状石墨形式存在。 球墨铸铁:铁液在浇注前经过球化处理,碳主要以球状石墨形式 存在。2、铁碳相图在铁碳合金中,碳可能以两种形式存在,即化合状态的渗碳
3、体和游离状态的石墨。渗碳体是一种亚稳定的状态。而呈现游离状态存在的石墨则是一种稳定的相。因此铁碳相图通常有FeFe3C和Fe石墨两种形式,且Fe石墨体系是更稳定的状态。铁渗碳体(实线)和铁石墨(虚线)相图3、石墨化过程铸铁组织中石墨的形成叫做 “石墨化”过程。如果全部按照Fe-C相图进行结晶,则铸铁(2.54.0%C)的石墨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铸铁的液相中结晶出一次石墨(过共晶合金)和通过共晶反应结晶出共晶石墨,或者在铸铁凝固过程中通过渗碳体在共晶温度以上的高温分解形成石墨。第二阶段:自奥氏体中不断析出二次石墨,从铸铁的奥氏体相中直接析出二次石墨,或者通过渗碳体在共晶温度和共析温
4、度之间发生分解而形成石墨。第三阶段:在铸铁的共析转变过程中析出石墨,或者通过渗碳体在共析温度附近及其以下温度发生分解形成石墨。石墨化程度不同,所得到的铸铁类型和组织也不同三、设备与样品光学显微镜,普通灰口铸铁样品,变质灰口铸铁样品,可锻铸铁样品,球墨铸铁样品,麻口铸铁样品。四、实验结果(实验观察样品组织图,如附图16所示)五、讨论与分析实验观察样品组织图分析 附图1所示为灰口铸铁(未侵蚀)的显微组织示意图该组织中石墨呈层片状分布,灰口铸铁的基体在未经腐蚀的时候在试片上呈白亮色。 附图2所示为铁素体基灰口铸铁的显微组织示意图该组织中,石墨以片层状结构分布,图中白色基底部分为铁素体,铁素体基是由奥
5、氏体直接转变或由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得到。铸件结晶时共晶渗碳体发生分解进行第一阶段石墨化,然后又在随炉缓慢冷却过程中使二次渗碳体及共析渗碳体发生分解进行第二和第三阶段石墨化,石墨化的三个阶段在结晶时都得以充分进行。这样就可获得铁素体灰口铸铁。 附图3所示为麻口铁的显微组织示意图在麻口铸铁中,碳既以渗碳体形式存在,又以石墨状态存在,断口来杂着白亮的游离渗碳体和暗灰色的石墨。铸铁凝固时增大冷却速度不仅导致第二阶段渗碳体并且中间阶段甚至第一阶段石墨化也未能或未能充分进行,则会得到含有二次渗碳体甚至莱氏体的麻口铁。 附图4所示为铁素体基球墨铸铁的显微组织示意图该组织中,石墨呈球状分布,图中围绕球状石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铸铁 实验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