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褶积实习报告(共7页).doc





《反褶积实习报告(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褶积实习报告(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实习报告一、实习内容已知声波测井数据(声波时差微秒/每英尺)、密度测井数据(岩层密度克/每立方厘米)、测量点井深(米)和地震子波数据,编程计算:(1)反射系数;(2)合成地震记录;(3)根据合成地震记录计算子波与反子波;(4)利用反子波与地震记录进行褶积(反褶积)。二、基本方法原理1.计算反射系数的原理(1)层速度的计算原理(m/s), ,为测井数据序号, 代表第层的声波时差,代表第层的层速度,为测井数据的长度。本次实习中采用的模型Model.txt中声波及密度数据的深度为600m到2078.1m,间隔0.1m。(2)垂直往返旅行时的计算原理为第层的垂
2、直往返旅行时,初始值取为:(3)反射系数的求取原理首先,根据测井资料直接求取反射系数:将声波测井数据单位由us/f转化为m/s,由,为第层的反射系数或者垂直往返旅行时为处的反射系数,此反射系数是直接按测井数据计算未进行稀疏采样的。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得出的反射系数为深度域上的,即反射系数是随线性增加的地层深度而变化,为了进行褶积来合成地震记录,必须将反射系数转换到时间域。 根据各层的旅行时和深度与速度的数值,只需计算出时间域上所对应的采样间隔,即可作出深时转换。本次报告所采用的方法是三次样条函数插值的方法。2. 合成地震记录原理如果已知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则可以通过褶积模型来合成地震记录,如果考虑
3、噪声影响,可得合成的人工地震记录:,本次实习报告中为了简化运算难度,将忽略噪声影响。另由所给模型数据可知地震子波为最小相位子波。3. 根据合成地震记录计算子波和反子波的原理(1)提取子波地震子波提取方法总体上可分为确定性子波提取方法和统计性子波提取方法两大类。确定性子波提取方法首先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出反射系数序列,然后结合井旁地震道由褶积模型求出地震子波,不需要对反射系数序列的分布作任何假设,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子波,但很容易受各种测井误差的影响,尤其是声波测井资料不准而引起的速度误差会导致子波振幅畸变和相位谱扭曲。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主要有:维纳滤波法、谱除法、线性反演方法、贝叶斯法、循环迭代法等。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反褶积 实习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