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试题库(共12页).doc
《社会学试题库(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试题库(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社会学试题库专心-专注-专业社会学概论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2.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 B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3.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B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5.由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构成个人的(D)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集 6.在孔德之前,(C)创造了“社会物理学”这一名词。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圣西门 D.卢梭 7.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D) A.功能主义 B.社会唯实
2、论C.冲突理论 D.社会唯名论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是(B)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 D.断代家庭9.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 C )A.合作B.交换C.竞争D.冲突10.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 C )A.210人B.220人C.230人D.240人11.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B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12.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C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13. 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形成一个(D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集1
3、4.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C )A.社区 B.群体 C.家庭 D.法律15.具有规模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等特征的群体是(C )A.内群体 B.成员群体 C.首属群体 D.大群体16. (C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18.按照流动的参照物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B )A.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B.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C.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D.向下流动和向上流动20.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A )A.孔德 B.斯宾塞 C.韦伯 D.马克思2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
4、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 C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A.实证政治体系 B.实证主义问答C.实证哲学教程 D.实证主义手册22.(A )对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外显功能”与“潜在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两对概念。A.默顿 B. 齐美尔 C.帕森斯 D. 迪尔凯姆23.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D )。A.功能主义 B.社会唯实论C.冲突理论 D.社会唯名论 26.美国社会学家(A )是拟剧论的创始人,著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等书。A.E戈夫曼 B.乔治米德 C.库鲁默 D.库恩27.下列不属于社会学意义的社会群体的是(C )。 A.游伴
5、群 B.消费者协会 C.候车群 D.工会31.反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D )。A.迪尔凯姆、斯宾塞 B.迪尔凯姆、孔德C.韦伯、孔德 D.韦伯32.社会学回答社会“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的( B )。A.描述功能 B.解释功能 C.预测功能 D.规范功能34.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社会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 C )。A.文化边际 B.文化堕距C.文化震惊 D.文化失调35.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在社会学上称为( B )。A.角色建设 B.角色距离 C.角色冲突 D.角色不清36.“近
6、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D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 B.家庭 C.阶级 D.同辈群体39.下述判断中,(D )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的特点。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41.实证哲学教程的作者是(A )。A.孔德 B.斯宾塞 C.韦伯 D.马克思42.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代表是(B )。A.韦伯、斯宾塞、齐美尔 B.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C.狄尔泰、韦伯、库利 D.孔德、斯宾塞、韦伯43.社会学的( C )功能是指提示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是怎样的。 A.描述性 B.解释性 C.预测性 D.规范性 44.文化空间分
7、布的最小单位是( C )。A.文体区域 B.边际文化C.文化区 D.文化圈45.社会上中青年与老一代之间在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称为(A)。A.代差 B.隔阂 C.合理行动 D.非合理行动46. 家庭成员、邻里、朋友是属于(B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外群体49.一般认为,社区概念由(A )提出。A.德国藤尼斯 B.美国帕克C.美国林德 D.法国迪尔凯姆 51.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A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5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B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5
8、3.库利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从自我概念称为( C )。A.主我 B.客我 C.镜中我 D.自我54. ( D )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56.社会学上把子女离家只有老两口的家庭称为( B )。A.主干家庭 B.空巢家庭C.核心家庭 D.断代家庭59. 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的( D )认为,非物质文化的变迁快于物质文化的变迁,因而出现文化失调,产生社会问题。A.社会冲突论 B.社会整合理论C.价值冲突理论 D.文化堕距论三、名词解释1.社会化:人接受社会文化和对社会的适应过程。即人作为“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经
9、过这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它包括内化、角色学习和获得价值标准的统一过程。2.社会流动: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社会流动的程度与社会分层体系封闭或开放的程度密切相关。社会流动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多数人流动的方向和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方向。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3.角色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包括两种情况: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强调个人内在的角色关系;相互依存的一组角色,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初级群体: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其成员相互
10、熟悉、了解,以感情为基础形成亲密关系。家庭是典型形式。10.社会分层:一是视其为主观方法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方法;二是视其为客观过程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现象和过程。11.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 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12.次级群体:也称为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13.角色失调: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
11、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受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的情况有: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16.文化堕距: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提出文化“堕距”理论。他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一般说来,物质文化快于精神文化,最后是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堕距”或文化“滞后”17.社会角色:是指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18.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如:恐
12、慌、流言、流行等。20.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2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24.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化27.社会: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有机总体。28.社会地位:社会地位是指人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它把人区分开来,成为互相辨认、对待的标志,是互动影响力的主要来
13、源。30.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和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又称为社会相互作用。四、判断1.文化即文明。(x)2.在家庭规模上,家庭小型化是世界家庭发展的趋势。(Y)3.文化中心主义认为每种文化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文化无优劣之分。(x)4.我国现阶段不存在社会分层。(x)5. 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Y)6.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是一回事。(x)7.家庭属于初级群体。(Y)8.文化就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x)9.城市化就是从农村搬到城市居住。(x)10.角色失调即角色冲突。 (x)11.学校是唯一的专门社会化机构。
14、(x)12.转型期我国初级群体得到加强。(x)13.文化边际地带都发展很快,如中国的沿海城市。(x)14.人数众多的行为就是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x)15.社会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或“欧洲化”。(x)五、简答题1.简述初级社会关系的一般特点。答: 成员有限。 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的互动。 成员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全部个性。 交往富于感情。 成员难以替代。 群体整合程度高。 群体控制常常是依靠非正式手段2.简要分析竞争与冲突的区别。答:首先,冲突的更为直接的目的是打败对方,它是直接以对方为攻击目标的一种互动行为。其次,冲突的双方或各方,有直接的、公开的、面对面的接触,因此,它是一种直接的反
15、对关系。第三,冲突各方争夺的目标既有相同性也有不同性。由于冲突各方往往在价值观念上有很大差距,因而,他们虽然在同一领域争夺,但所要实现的目标各不相同。最后,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要激烈得多。3.简要分析集体行为的形成条件。集体行为就是指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对来说是自发的、无组织的群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发生条件包括:环境、结构性压力、诱发因素、行为动员、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社会控制能力。4.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答: 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后天习得,不能通过生理遗传。 复合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起。 象征性。文化的意义超过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范围,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
16、。 传递性。会被他人模仿和利用,发生纵向和横向的传递过程。 变迁性。文化总是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6.简述个人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答:(1)家庭。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学校(包括日托中心)。当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3)同辈群体。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即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对人的社会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工作单位。工作单位不仅是个人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而且是检验个人前期社会化成果的场所。(5)大众传媒。大众传媒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受众传递
17、信息、知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等,具有极强的舆论导向性和潜移默化性,对人的社会化产生着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7.简述社会角色冲突的基本形式,并分别举例说明。答:(1)角色间的冲突。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它常常是由于角色期望的不同、角色领悟的差别以及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起。如夫妻、婆媳、妯娌之间易于发生矛盾和冲突。(2)角色内的冲突。即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它又可分为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一个人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了角色要求,使他难以胜任。此种情况下,角色的承担者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于应付,出现紧张的感觉,因而被称为“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试题库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