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流行病学(共9页).doc
《动物流行病学(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流行病学(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动物流行病学姓名:随佳佳学号:专业:动物科学班级:09动科一班动物流行病学一:基本概念:传染病(contagion):凡是由病源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诊断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其特点有:(1)、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被感染的机体可发生特异性反应;(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6)、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传染源(infection sources):是只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和人。其包括传染病病畜、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人。病原体在受感染的动物体内,不但能寄生、繁
2、殖,而且还能继续派出体外,并通过媒介物传给其他动物和人。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是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传播的过程,也是病原体不断转移、更换宿主的过程。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Reservoir)、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和易感畜群三个基本环节。疫源地(Infectious focus):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可以到达的地区。通常把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动物检疫(Quarantine):是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的手段和科学的技术方法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阻止疫病
3、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间的传播。可分为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国境口岸检疫。检疫方法有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免疫酶染色试验、中和试验等。二:基本原理(一)、举例简述潜伏期及其临床意义。口蹄疫24天鸡新城疫36天炭疽23天结核病1645天马传染性贫血1030天答:从病原体侵入机体时起,直至出现最初的一些临床症状为止,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例如,潜伏期分为外潜伏期和内潜伏期。外潜伏期是指病原体在中间宿主内生长繁殖,然后传染给下一个宿主;内潜伏期是指病原体在中间宿主内不增殖,直接传染给下一个宿主。临床意义:1、确定检疫或隔离期限。如炭疽最长潜伏期为14天,所以检疫期也是14天。 2、判定传播媒介的种类和数量
4、。如畜群中有多数动物发生某种传染病,若其首末病例发病日期的间距不超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则所有病例的感染可能来自同一传播媒介。 3、判断流行过程的长短。通常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流行快,过程短,多呈暴发型,如禽流感、鸡新城疫、口蹄疫等;潜伏期长的传染病,则流行慢,过程长,如马传染性贫血的流行过程长达数月至数年。 4、推算病畜的感染日期。从出现临床症状之日向前推一个潜伏期,即为病畜最初的感染日期。 5、确定紧急免疫动物的观察期限。某些畜群发生传染病后可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但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接种疫苗仍有可能发病,对这些动物就应该加强观察和确定观察的期限。 6、了解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是危险的传染源。处
5、于潜伏期的动物可随着其排泄物和分泌物等向外界排菌或排毒,成为潜在的传染源。 7、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过了该病的检疫期而没有新的传染过程发生,则防疫措施比较好。(二)举例说明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各自的优缺点答:病毒疫苗的主要效果是预防或降低病毒病的严重程度。目前使用的抗感染疫苗可以分为三类:弱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其它类型疫苗还有:核酸疫苗、合成肽疫苗和抗独特型疫苗。 1、弱毒活疫苗通过不同的手段,使病毒的毒力减弱或丧失,机体在接受该疫苗后不发生或出现很轻的临床症状,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病毒的免疫反应,使之在以后接触该病毒时,保护机体不患病或患病的临床过程较轻。 突出的特点表现在
6、以下几个方面 : 1)诱导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免疫方式,具有较强保护作用。2)由于是活病毒,病毒可以在体内增殖,长时间和机体细胞发生作用,诱导较强的免疫力。3)只需接种一次,即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4)可以通过自然感染途径接种(点眼、滴鼻、口服等),这样不仅可以产生全身免疫反应,而且可以诱导产生局部免疫反应。5)可以通过病毒所有抗原(病毒包括多种抗原,其中一种或两种就能引起反应)刺激机体产生反应。6)一般采用真空冻干工艺,需冷冻保存(-15-20)。其主要缺点: 1)既然是活病毒制剂,有可能污染其它活的病原体;2)一些弱毒活疫苗仍保留有一定的毒力;3)传统的减毒活疫苗可能出现病毒毒力回复;4
7、)在一些免疫缺陷的个体中可能诱发严重疾病;5)在某些时候,野毒株感染可以导致活疫苗效果降低;6)缺损颗粒可以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7)对保存和运输的要求较高。 2、灭活疫苗由完整的病毒组成,使其致病性丧失或减弱,但是仍然保持病毒的全部或部分免疫原性,接种后病毒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达到保护作用。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差别在于疫苗中的病毒不具有感染性,在体内不能增殖。 其主要优点: 1)由于不存在有感染性病毒存在,比较安全;2)保存方便,无须冻干保存;3)其它活病原体污染问题较少;4)生产相对简单。 主要缺点: 1)免疫效果一般低于弱毒活疫苗,虽然能够诱导产生包括中和抗体在内的免疫反应,但不
8、能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2)诱导产生的免疫反应持续时间较短,需要多次接种。3)灭活剂对病毒抗原有影响,而且对不同的抗原成分影响不同。4)由于诱导的免疫反应水平较低,以及各个抗原成分之间的疫苗应答不平衡,可能诱发疾病。5)一般要求对疫苗进行浓缩纯化。6)一般不能通过自然途径接种,不易产生局部免疫反应。7)需要使用佐剂,制剂中存在灭活剂。8)制作疫苗的病毒存在灭活不彻底的可能,使用时存在诱导发病的风险。(三)、应用“三个环节”、“两个因素”理论举例简述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答:例证:口蹄疫(FMD) 口蹄疫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
9、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 发生:FMDV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途径感染易感的偶蹄动物,病毒血症之后,FMDV在靶器官细胞内繁殖,引起组织病变及临床表现:病理:口腔,蹄部,乳房等部位水疱、渍烂、脱壳、幼龄动物的急性心肌炎。除口腔和蹄部病变外,还可见到食道和瘤胃粘膜有水疱和烂斑;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肺呈浆液性浸润;心包内有大量混浊而粘稠的液体。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相伴而行,如同虎皮状斑纹,俗称“虎斑心”。临床: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TPR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流涎、不能站立等。该病潜伏期17天,平均24天广捕牛精神沉郁,闭口,流涎,开口时有
10、吸吮声,体温可升高到40一41。发病12天后,病牛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到核桃大的水疱,涎液增多井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及反刍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也会很快破溃,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1-2,该病型叫良性口蹄疫。有些病牛在水疱愈合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跳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往往因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这种病型叫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
11、达2550。犊牛发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很高。 发展:发病或已死亡的动物(传染源)的分泌物或排泄物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传播途径)侵入到新的易感个体(如:猪、牛、羊、鹿等),导致一个个体传染给下一个个体,在环境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下,直至群体动物(易感动物)发病,疫病流行或终止。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50一100,犊牛死亡率较高,其他则较低。本病传播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伹春秋两季较多,尤其是春季。风和鸟类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四)、举例说明动物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答:第一:研究一定地区内各种疫病的种类、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 流行病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