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刘宏艳教学目标:1、 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2、 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3、 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教学难点: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教学过程: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1、 记叙线索、顺序、详略。2、 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3、 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4、 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5、 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6、 景物描写的作用。7、 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8、 阅读中的体验及启
2、示。9、 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二、答题技巧及原则1、四大意识: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2、 六大步骤: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3、答题原则: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4、 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1)学会摘关键词(2)学会摘关键句(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三、知识清单(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二)、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三)、记叙线索及作用: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3、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4、 找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四)、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当事人身份叙述,写来真实、亲切自然、。2、第二人
4、称:像在和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3、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五)、表达方式:1、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并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2、描写: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3、说明: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4、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5、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六)、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
5、象。2、拟人:运用拟人,使具有了人的特点(或灵性、情感等),生动形象,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情感,从而引起共鸣。3、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作用:运用排比,加强语势,强调了内容,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或感情强烈)。4、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意思相近的修辞方式。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内容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5、对比:将和对比,突出了。6、设问:设问是自问自答。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用在标题处,能吸引读者,
6、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要结合内容写具体);7、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要结合内容写具体)8、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或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或态度),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9、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使表达具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10、反复:起强调作用。(反复,强调了)(七)
7、、描写的类型及作用:1、人物描写: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2、环境描写:(1)、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有: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注意不要堆砌其作用,应结合具体文章内容去分析。3、描写的角度:(1)、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及对事件、环境、气氛的直接描绘。(2)、
8、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八)、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铺垫、伏笔与照应、过渡、象征、欲扬先抑、讽刺、联想和想象等。(九)、语言特色:形象生动 清新优美 简洁凝炼 准确严密 精辟深刻 通俗易懂 音韵和谐 节奏感强亲切自然,口语化 热情奔放 幽默讽刺 冷峻辛辣四、解题技巧或常用语(一)、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1、 首先,联系主旨、作者意图思考。2、 其次,不能局限于语句本身,要上牵下连,从周围语言环境中找答案,或开篇点题,扣住题目,或巧妙过渡,承上启下,或前呼后应,
9、铺垫照应,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3、 对语句所涉及的对象,背景和相关情形有所了解。(二)、开放性试题:1、 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要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2、 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明扼要。(三)、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感染力。(四)、赏析语言角度:1、修辞。(最常用的角度)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如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等)。3、语言风格。4、从遣词造句传神巧妙角度。5、从蕴含哲理、给自己的启示角度。6、从作者描写角度(听、视、味、嗅、触觉,色彩搭配,动静结合等)。7、四字成语、引用古诗文、化用诗句(突出特点,增强趣味性、生动性,更有文学色彩)。8、从表现手法角度(如对比、欲扬先抑、衬托等)。(五)、为文章拟标题:根据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或用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作者情感作为题目。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