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教学设计4-人教版〔优秀篇〕(共5页).doc
《平行线教学设计4-人教版〔优秀篇〕(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线教学设计4-人教版〔优秀篇〕(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题5.2.1 平行线课时1授课时间 年月 日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2.会用三角尺、方格纸等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基本事实)4.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过程.教学重点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能用符号表示.能借助三角板,方格纸等画平行线.2.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基本事实).教学难点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课件.学生准备
2、: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次备课活动1 平行线的概念活动 2生活中的平行线活动 3平行线的基本性质活动 4探究两条平行线与第三条直线平行时的结论活动 5问题探究小结与作业一、创设情境,探究平行线的概念活动1观察,分别将木条a、b、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直线a,直线a从在直线c的下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上侧与b相交,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 在学生想象、描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和b不相交,那么就称直线a和b平行,记作a/b活动2你能举出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吗?本环节主要关注学生的举例
3、,从举例中巩固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和理解二、分组探究,探索平行公理和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活动3(1) 在活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2) 如图,经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你能有几种方法?可以画几条?经过点C呢?(3)经过上述问题的解决,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教师在本环节主要关注学生:(1) 学生参与讨论的程度;(2) 学生遇到问题时,对待问题的态度;(3)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时,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与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活动4问题:如图,若a/b,b/c,你能得到a/c吗?说明你的理由,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引导
4、学生用几何语言进行说明,适时引入反证法(仅仅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说明道理,而不要求会用这样的方法)假设a与c不平行,则可以设a与c相交于点O,又a/b,b/c,于是过O点有两条直线a和c都与b平行,于是和平行公理矛盾,所以假设不正确,因此a和c一定平行在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5问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是平行线。过一点可以而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用符号“”表示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D CA B3、已知直线L1
5、与L2都经过点P,并且L1/L3,L2/L3,那么L1与L2必须重合,这是因为 .4、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C.如果线段AB、CD不相交,那么AB/CD;D.如果a/b,b/c,所以a与c不平行.小结:1. 平行线的定义;2. 平行线的表示方法;3. 平行线的两条性质;作业:习题5.2第6、7、9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把三个木条想象成三条直线,想象在转动过程中不相交的情况,进而描述两直线平行的定义学生进行想象,在生活中可以看做平行的生活实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平行线的基本性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结论的探索和理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行线 教学 设计 人教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