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共14页).doc
《教资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资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一、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育人的社会活动。 5.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6.教育起源学说:a.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b.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c.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d.交往起源说:交流需要(叶澜) 7.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a.中国 b.古希腊:斯巴达教育培养军人和武士 c.古埃及
2、:以僧为师,以吏为师(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 产婆术:问答法,苏格拉底2. 寓学习于游戏:柏拉图3. 教育遵循自然:亚里士多德4. “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昆体良,雄辩术原理5.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了出来。6.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泛智教育7. 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8. 康德:最早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9. 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10.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11. 杜威: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12. 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3. 马可连柯:集
3、体主义教育14.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5.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3)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 教育与生产力a.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学校结构.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b.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a.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影响部分教育内容b.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 教育与文化a.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b.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4) 教育与人的发展1. 人的发展规律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不平衡性d. 互补性e. 个别差异性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a.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b.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c.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因素+外在因素)3.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a. 遗传b. 环境c. 个人主观能
5、动性d. 学习环境(5) 教育制度1. 现代学制的类型a. 双轨制b. 单轨制c. 分支型学制2.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a.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d.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3. 我国的学制a. 壬寅学制: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b. 癸卯学制:我国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c. 壬戌学制:633学制d. 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4. 义务教育特征:强制性(义务性) 免费性(公益性) 普及性(统一性)(6) 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2
6、. 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3. 教育目的的理论:a. 宗教本位论b. 社会本位论c. 个人本位论d. 生活本位论e. 教育无目的论4. 教育目的的层次a. 国家教育目的b. 各级各类学习的培养目标c. 教师的教学目标5.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7)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 观察法2. 调查法3. 历史法4. 实验法5. 行动研究法二、 中学课程(1) 课程概述1. 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经验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2. 课程理论流派a. 学科中心课程论b. 活动中心
7、课程论c. 社会中心课程论(2) 课程组织1.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3. 教材教科书编写方式:螺旋式上升、直线式(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教育以人为本。2.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a.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d. 改善学生的
8、学习方式e.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f.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3. 课程结构:小学综合教程中学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分科课程4. 课程实施a.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b.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c. 教师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d.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证 教育 知识 能力 知识点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