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诊断学复习资料(共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分子诊断学复习资料(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诊断学复习资料(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分子诊断学复习资料参照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二版)编写1. 分子诊断学:是以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来研究人体内源性或外源性生物大分子和 大分子体系的存在、结构或表达调控的变化,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转归提供信息和依据。主要特点:直接以疾病基因为探索对象,属于病因学诊断,对基因的检测结果不仅具有描述性,更具有准确性; 可准确诊断疾病的基因型变异,基因表型异常以及由外源性基因侵入引起的疾病。灵敏度高,便于早期诊断及疾病预防;以基因分析为基础,特异性高。发展简史(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准备和酝酿阶段 1953年前,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DNA
2、是遗传物质基础。(三个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转导实验)、第二个阶段:DNA双螺旋结构、中心法则、PCR技术第三个阶段:2001年,首张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及其他物种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基因组分、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巨大技术进步,促进进入第三阶段,即以生物芯片技术为代表的高通量密集型技术。主要应用: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的分子诊断,个体化医疗,其他如耐药性、疗效监测,多基因疾病2.基因:是有功能的DNA片段,含有合成有功能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学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结构基因:编码蛋白质或RNA的编码序列 调控基因:保证转录功
3、能起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序列操纵子(operon)操纵基因与其控制下的结构基因共同组成的功能单位断裂基因:指基因的内部存在间隔区,间隔区的DNA序列与该基因所决定的蛋白质没有关系。间隔区又称为内含子。出现在成熟RNA中的有效区段为外显子。重叠基因:指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存在一个或多个核苷酸重叠的基因跳跃基因:又称转座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固定,能由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必须基因:生物体中存在的一些维持生物细胞生长所必需的基因,缺少或突变这些基因均能导致生物体死亡3.基因组(gnome):细胞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基因组结构主要指不同的DNA功能区在DNA分子中的分布和排
4、列4.C值:基因组的大小又称C值,常用碱基数目或碱基对数目来描述C值是特异的,物种不同,差异极大, 真核生物中,一般随着进化,C值增大C值矛盾:又称C值悖论,生物的进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不完全成比例的现象5.真核生物基因组1)基本特征:有细胞核基因组和细胞器基因组之分;核基因组以线状DNA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染色质上;基因多数为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和大量重复序列;单顺反子,基因家族;核基因组由染色体DNA组成,分子量较大,结构复杂,与蛋白质结合。注意点: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小体,由组蛋白核心和周围的DNA组成。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2个分子组成核心即组蛋白八聚体一个基因有n个内含子
5、,则相应有n+1个外显子重复序列分为4类:单一序列、轻度重复序列(210个拷贝)、中度重复序列(1012个拷贝)、高度重复序列(1万以上)多基因家族:一些有编码功能的重复序列,即指起源相同,序列相似,功能相关的的一组基因,分为基因簇(相对集中分布在某一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和另一类基因家族成员在整个染色体上散在分布,甚至位于不同染色体超基因家族:由基因家族和单基因组成的较大的基因家族,结构不等的同源性,功能不一定相同假基因:基因家族中有的成员因突变而失活,不能表达出有活性的产物。6、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旨在测出人类基因组30亿碱基对的核苷酸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确定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
6、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发展基因组学新技术,探讨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社会法律与伦理等问题的一个国际性研究项目。1) 主要任务:人类的DNA测序,包括序列图谱、遗传图谱、物理图谱、转录图谱等的绘制2)测序策略:经典的逐步克隆法、全基因组鸟枪法 3)人类基因组概貌:GC含量:平均41%(33%65%)CpG岛:即二核苷酸CG染色体的重组率 基因突变率:男性多见重组序列的含量,包括SINE、LINE、LTR、卫星DNA、Tn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含量基因数量:2、6万3、9万个蛋白质数量:选择性剪接较多,使得蛋白质多而复杂疾病基因 人基因组序列:99、99%相同 4)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同一人种或不同人种
7、基因组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通常DNA分子中某一特定位点的变异频率低于1%为基因突变,高于1%为DNA分子多肽。人类DNA分子多肽性的产生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重复序列单元的拷贝数变异,如微卫星DNA多态性 转座因子导致的分子多肽,如Alu序列多态性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即SNP 7、原核生物基因组1)一般特点:基因组相对较小,通常为一条双链DNA分子 功能相关的基因高度集中,构成操纵子重复序列少,大多数的蛋白质基因保持单拷贝形式,而RNA基因常是多拷贝没有内含子,基因是连续的多顺反子,构成转录单位 绝大部分DNA都是用于编码蛋白质的,只有很少不编码序列 DNA分子中有各种功能区多顺反子(polyci
8、stron):操纵子中常常有一至多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连一起,受同一个调控区调控,转录在同一个mRNA分子中。8、质粒是多数细菌和某些真核生物细胞的染色体外的双链环状DNA分子1)遗传特性:双链环状DNA分子,且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质粒复制有赖于宿主细胞的复制,但其自身基因可控制合成的时限及拷贝数垂直传递 不影响宿主细胞代谢,但可能赋予宿主细胞新的表型治理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单向/双向,单向,双向。2)特性:质粒的不相溶性:两种不同质粒如果利用同一复制和维持机制,会在复制和随后向子代细胞分配的过程中相互竞争,因而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内稳定存在,其中一种质粒将被丢失的现象。这
9、两种质粒属于同一不相容群(InC)。质粒的稳定性:质粒在宿主细胞内能稳定存在不被丢失称为质粒的稳定性。质粒的转移性。质粒的选择性标记。3)质粒的拷贝数: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每个宿主细胞或每条染色体所对应的平均质粒数。由其携带的复制子决定。复制子是一个复制单位,包括复制起点及其相关的调控元件。质粒的复制由复制子与调节因子协同作用来启动。4)松弛型质粒:以RNA为调节因子的质粒的复制不需任何自身编码的蛋白质,完全由宿主细胞提供的寿命较长的酶及其他蛋白质因子来完成,这些质粒的复制不受宿主细胞的控制,以所谓的“松弛”方式进行。属高拷贝质粒。严紧型质粒:携带与蛋白质调节因子相互作用的复制子的质粒。属低拷贝
10、质粒。9.转座因子:又称可转座元件,指能在基因组中从一个位点移至另一位点的DNA序列。1)转座现象或移位:指由可移动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转座作用结果:a.导致宿主细胞基因组DNA的插入突变或基因重排,是毗邻基因失活或表达水平下降。b.转座因子被认为是基因组进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还可作为遗传学研究及基因工程的工具。2)原核生物转座因子的种类:插入序列(IS)、转座子(Tn)、可转移性噬菌体。IS:a.IS两端有正向重复序列(DR)和反向重复序列(IR);b.IR结构的对称使IS既可正向插入靶位点,也可反向插入靶位点;c.IS的中间位编码序列,仅编码与转座有关的酶,含有依赖p因子的转录终止信
11、号及终止密码,从而导致插入位点的基因失活或表达水平下降。Tn:基因组中存在的能自主复制和位移的一些DNA序列。特点:a.两端有反向重复序列;b.转座后靶位点重复序列是正向重复序列;c.编码与转座有关的蛋白;d.可以在基因组中移动。3)转座类型:复制型转座、非复制型转座。复制型转座:转座因子在转座过程中能够复制,结果是供体与受体都有一个拷贝的转座因子。需转座酶和解离酶。非复制型转座:转座因子不复制,直接从一个位点移到另一个位点,结果是供体失去一个转座因子而受体得到一个转座因子。需转座酶。10.病毒基因组:1特点:只有一种核酸,4种类型,为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 核酸大小差
12、别较大(1.3103bp3.6106bp) 具有启动子和操纵子结构 具有重叠结构2结构:帽子和poly(A)尾结构,对RNA起保护作用,并于病毒感染性有关 黏性末端:基因组双链两端具有能够互补的单链DNA部分 末端正向重复序列:又称末端冗余,指病毒双链DNA分子两端有一段相同的核苷酸 末端反向重复序列(ITR):指病毒基因组两端的反向互补重复序列 重叠基因: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ORF共有一段DNA序列 分段基因:指病毒基因组由几条不同的核酸分子组成,多冗于tDNA病毒,RNA病毒及双链RNA病毒 CTR:即长末端重复序列,逆转录病毒逆转录后生产的dsDNA中,两端有CTR结构11.核酸分子杂
13、交基本原理:利用核酸变性和复性的性质,使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条件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分子杂交可以发生在同源或异源的DNA链与DNA链之间,也可在RNA链与DNA链之间形成)12.核酸变性(denaturation):指维系核酸双链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链断裂变成单链的过程,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黏度减小,浮力密度增大,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活性降低)(热变形,酸碱变性,化学变性)Tm(melting temperature):通常把热变性过程中DNA变性一半所需要的温度成为融解温度。DNA的Tm值在8295之间Tm影响因素:DNA的均一性,碱基组成,溶液
14、的离子强度,pH,变性剂13.DNA复性(renaturation):当变性条件缓慢去除后,两条彼此分开的互补单链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许多理化性质恢复,但热变性后骤然冷却,DNA则不可复性)退火(annealing):热变性后,将温度缓慢降低而使DNA逐渐冷却即可复性的过程。复性过程分两步:成核作用(nucleation)和拉链作用(zippering)成核作用:两条核酸单链随机碰撞形成暂时局部双链,如果局部双链周围碱基不能配对,则迅速解离,重新碰撞直到找到正确的互补序列,这个过程称为成核作用。拉链作用:在成核的基础上,两条单链的其余部分碱基迅速互补配对,就像拉链那样形成完整的双链分
15、子。复性速度用Cot1/2衡量,Co:单链DNA的起始浓度(mol/L),t为时间(s),Cot1/2表示单链DNA的起始浓度与复性一半所需时间之和,与复性速度成反比,与DNA复杂度有关影响因素:DNA的分子大小和复杂度,离子强度,DNA的浓度,温度14.探针(probe):广义上指的是能特异性与特定靶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并能被某些方法所检测的分子核酸探针:指能与特定靶基因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结合,并可用特殊方法检测的被标记的已知核酸序列15.核酸探针的种类:基因组DNA探针、cDNA探针、RNA探针、寡核苷酸探针1)基因组DNA探针:制备方法:a.分子克隆 b.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特定的基因组D
16、NA片段 优点:制备方法简便、省时、易得,稳定不易降解,标记方法多样也较成熟2)cDNA探针:cDNA(complementary DNA):指与mRNA互补的DNA分子,它是以mRNA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逆转录酶催化合成 优点:基因组DNA优点,不存在内含子和其他高度重复序列,尤其适用于基因表达研究(但制备困难)3)RNA探针:杂交效率高,杂交分子稳定,不存在高度重复序列,非特异性杂交较少,不易标记,易降解4)寡核苷酸探针:特点:a.根据实验需要合成 b.长度一般为2050nt c.可以识别靶分子的单个碱基变化 d.特异性不高,杂交信号不强 设计原则:a.探针长度一般2050nt
17、 b.剪辑成分,Gtc含量在40%60%为宜 c.不应存在大于4bp的互补序列 d.避免同一碱基重复出现多于4次 e.同源性不应超过70%或有连续8个上碱基同源16核酸探针的标记,两大类1) 放射性核素:最常用,灵敏度和特异性极高,但半衰期短,检测时间长,污染环境非放射性核素:稳定、安全、经济、检测时间短,但灵敏度2) 理想标记物: 高灵敏度 标记物与探针结合后,不影响碱基对的特异性,杂交体的稳定性及其Tm值。检测方法应高灵敏度、特异、假阳性率低 标记物与探针结合后稳定,保存时间长 标记物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损伤、价格低廉。17 放射性核素的标记 常用32P 35S 3H 125I 131I
18、1)类型特点: 32P:比放射活性 3.41014Bg/mmol.最常用。放射性强,释放的粒子能量高,穿透能力强,灵敏度高,半衰期仅14.4d,射线散射严重而影像分辨率,影响结果分析。 35S:比放射活性5.551013Bg/mmol.释放的粒子较32P稍低,半衰期87.1d,灵敏度比32P低,散射作用弱,分辨率较高,适用于原位杂交。3H:比放射活性1.071012Bg/mmol,释放的粒子能量较低,半衰期12.1年,采用延长曝光时间的方法可产生本底低,分辨率高的结果,金庸与细胞原位杂交,可反复使用,对环境影响大。125I、131I:释放粒子和射线,具有较高敏感性,较强分辨率,危害性大。2)标
19、记法:采用体外标记法,包括化学法和酶法 化学法:利用标记物分子和探针分子上活性基团间的化学反应,将标记物结合到探针分子的标记方法。 酶法:预先将标记物标记在核苷酸分子上,经过酶促反应将标记号的核苷酸分子或标记基因掺入或交换到探针分子中的方法,有切口平移法,随机引物法,末端标记法,PCR标记法。切口平移法:DNaseI Mg2+ 随机切割 3OH引物 EcoliDNA聚合酶I d NTP 切除5端的核苷酸 合成互补单链随机引物法:随机引物是人工合成的由6个核苷酸残基构成的寡核苷酸片断的混合物。Klenow酶末端标记法:1)3端标记法:限制性内切酶、klenow酶 2) 5端标记法; T4噬菌体多
20、核苷酸激酶(PNK)标记法、碱性磷性磷酸酶(ALP)切除5端的磷酸基团 PNK作用转移18.非放射性核素标记:生物素、地高辛、光敏生物素、荧光素、酶标法(ALP HRP) 19.核酸探针的检测: 放射性:放射自显影 液体闪烁计数法 非放射性: 偶联反应、显色反应(酶促显色法、荧光法、化学发光法)20.核酸分子杂交的类型:固相杂交和液相杂交两大类 1)液相杂交:将待测核酸样品和核酸探针同时放入杂交液中进行反应,然后分离杂交分子和过量的未杂交探针,再对杂交结果进行检测 固相杂交:预先将待测的靶核酸链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然后与溶解于杂交液中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反应,洗去支持物上未参加反应的游离核酸探针
21、,再检测杂交信号,分析结果。2)常用固相杂交:Southern EP迹杂交 NorthernEP迹杂交、菌落原位杂交、斑点杂交、狭缝杂交、原位杂交3) Southern EP迹杂交:指经凝胶电泳分离的待测DNA片断转印并结合到一定固相支持物,然后用标记的探针DNA分子检测靶DNA的一种方法。基本过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待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片断DNA变性并转印到固相支持物上预杂交与特异DNA探针杂交杂交信号检测及结果分析常用固相支持物:尼龙膜、硝酸纤维素膜。(1)Northern印记杂交:指待测RNA(主要是mRNA)从凝胶转印到固相支持物上,与标化的DNA探针进行杂交的印迹技术
22、。与Sowthern印迹杂交不同点:a . RNA易被环境中存在的RNA酶降解,应避免RNA酶污染 b. RNA需要在变性剂存在下进行电泳,保持其单链状态,防止RNA分子形成二级结构,不能用碱变性 c. 印迹前将含有变性剂的凝胶用水浸泡除去。21.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指生物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四项技术之一(细胞融合技术,分子克隆技术,蛋白工程技术,基因扩增技术)特异,敏感,高效,简便,重复性,移易化等优点。22.PCR的原理:模拟体内DNA半保留复制过程,通过变性,退火,延伸,三步反应的循环完成,靶基因的双链DNA通过变性解链为单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子 诊断 复习资料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