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铁磁共振(共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微波铁磁共振(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波铁磁共振(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4.3微波铁磁共振铁磁共振是指铁磁体材料在受到相互垂直的稳恒磁场和交变磁场的共同作用时发生的共振现象,它观察的对象是铁磁介质中的未偶电子,因此它也可以说是铁磁介质中的电子自旋共振。铁磁共振是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重要实验手段,利用铁磁共振现象可以测量铁磁体材料的g因子、共振线宽、弛豫时间等性质,该项技术在微波铁氧体器件的制造、设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早在1935年兰道(Landau)等就提出铁磁性物质具有铁磁共振特性。随着超高频技术的发展,1946年格里菲思(Griffiths)在约9 GHz和约25 GHz微波频率下观测到金属Fe、Co和Ni薄膜的铁磁共
2、振。1947年伯克斯(Birks)和1948年休伊特(Hewitt)在微波频段又先后观测到非金属-Fe2O3和(Mn,Zn)Fe3O4的铁磁共振。自此之后,人们开始了铁磁共振技术的应用研究。一、实验目的(加黑,不是用黑体!) (1)进一步熟悉微波传输中常用的元件及其作用。 (2)了解用谐振腔法观测铁磁共振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条件。 (3)通过观测铁磁共振和测定有关物理量,认识铁磁共振一般特性。二、实验原理1. 铁磁共振现象 图4.3.1 B和 B曲线BB1B2B0O, 物质的磁性来源于原子磁矩,原子磁矩包括电子轨道磁矩、电子自旋磁矩和核磁矩三部分。在铁磁性物质中,核磁矩比电子磁矩小三个数量级可以忽
3、略,同时电子轨道磁矩由于受晶场作用,方向不停变化,不能产生联合磁矩,因此其原子磁矩主要来源于未满壳层中未配对电子的自旋磁矩。铁磁物质由于电子自旋之间存在着强耦合作用,使其内部存在着许多自发磁化的小区域,即磁畴。没有外磁场作用时,“磁畴”的排列呈无序状态,不显磁性,若外加磁场,铁磁物质将被磁化。铁磁物质的磁导率在恒磁场中可以简单的实数来表示,而在稳恒磁场B和交变磁场B 的同时作用下时,其磁导率就要用复数来表示 (4.3.1) 实部 为铁磁性物质在恒定磁场B中的磁导率,它决定磁性材料中贮存的磁能,虚部 则反映交变磁能在磁性材料中的损耗。当交变磁场B 频率固定不变时,、 随B变化的曲线如图4.3.1
4、所示。 在Bo处达到最大值,称为共振吸收,此现象称为铁磁共振。Bo称为共振磁场值,它与交变磁场频率f满足如下关系 (4.3.2)式中为铁磁物质的旋磁比,B为玻尔磁子,是普朗克常数,g为朗德g因子。 = max / 2两点所对应的磁场间隔B2 B1称为铁磁共振线宽B。B是描述微波铁氧体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参量,它的大小标志着磁损耗的大小,测量B对于研究铁磁共振的机理和提高微波器件的性能是十分重要的。铁磁共振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铁磁共振在原理上与核磁共振、顺磁共振相似。从宏观唯象理论来看,铁氧体的磁矩M在外加恒磁场B的作用下绕着B进动,进动频率 = ,由于铁氧体内部存在阻尼作用,M的进动角会逐渐减小
5、,结果M逐渐趋于平衡方向(B的方向)。当外加微波磁场B的角频率与M的进动频率相等时,M吸收外界微波能量,用以克服阻尼并维持进动,这就发生共振吸收现象。从量子力学观点来看,在恒磁场作用下,原子能级分裂成等间隔的几条,当微波电磁场的量子刚好等于两个相邻塞曼能级间的能量差时,就发生共振现象。这个条件是 (4.3.3)吸收过程中发生选择定则m = -1的能级跃迁,这时上式变成 = E = B,与经典结果一致。当磁场改变时,M趋于平衡态的过程称为驰豫过程。M在趋于平衡态过程中与平衡态的偏差量减小到初始值的l/e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驰豫时间。M在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趋于平衡值所需的特征时间称为纵向驰豫时间1。
6、M在垂直于外加磁场方向上的分量趋于平衡值的特征时间称为横向驰豫时间2。在一般情况下,1 2 = 2/B ,为了方便,把1、2统称为驰豫时间,则有 (4.3.4)测量弛豫时间对于研究分子运动及其相互作用是很有意义的。2. 传输式谐振腔观察铁磁共振通常采用传输式谐振腔法。其原理如图4.3.2所示。传输式谐振腔是一个封闭的金属导体空腔,由一段标准矩形波导管,在其两端加上带有耦合孔的金属板,就可构成一个传输式谐振腔。传输式谐振腔与反射式谐振腔一样,在发生谐振时,腔长必须是半个波导波长的整数倍,谐振腔的有载品质因数QL由4.2.1确定。图4.3.2 传输式谐振腔测B 图4.3.3 输出功率P与磁场B的曲
7、线当把样品放在腔内微波磁场最强处时,会引起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的变化。如果样品很小,可看成一个微扰,即放进样品后所引起谐振频率的相对变化很小,并且除了样品所在的地方以外,腔内其他地方的电磁场保持不变,这时就可以就用谐振腔的微扰理论。把样品放到腔内微波磁场最大处,将会引起谐振腔的谐振频率f0和品质因数QL的变化。 (4.3.5) (4.3.6)式中f0、f分别为无样品和有样品时腔的谐振频率,A为与腔的振荡模式和体积及样品的体积有关的常数。可以证明,在保证谐振腔输入功率Pin(f0)不变和微扰条件下,输出功率Pout(f0)与QL2成正比。要测量铁磁共振线宽B就要测量。由式(4.3.6)可知
8、,测量即是测量腔的QL值的变化。而QL值的变化又可以通过腔的输出功率Pout(f0)的变化来测量。因此,现在测量铁磁共振曲线就是测量输出功率与恒定磁场的关系曲线。如图4.3.3所示。对于传输式谐振腔,在谐振腔始终调谐时,当输入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有 (4.3.7)即Pout(f0) QL2。式中Qe1、Qe2为腔外品质因数。因此可通过测量QL的变化来测量,而QL的变化可以通过腔的输出功率Pout(f0)的变化来测量,这就是测量B的基本思想。固定输入谐振腔的微波频率和功率,改变磁场B,测出相应的输出功率P,即得到图4.3.3所示的P B曲线,图中P0为远离铁磁共振区域时谐振腔的输出功率,Pr为
9、共振时的输出功率,与max对应,P1/2为半共振点,与1/2对应。在铁磁共振区域,由于样品的铁磁共振损耗,使输出功率降低。P1/2由P0和Pr决定,且 (4.3.8)实验时由于样品 的变化会使谐振频率发生偏移(频散效应),为了得到准确的共振曲线和线宽,在逐点测绘铁磁共振曲线时,对于每一个恒磁场B,都要稍微改变谐振频率,使它与输入谐振腔的微波频率调谐。这在实验中难以做到,通常做法是考虑到样品谐振腔的频散效应后,对式4.3.5进行修正,修正公式为 (4.3.9)如果检波晶体管的检波满足平方律关系,则检波电流IP,则上式为 (4.3.10)因此,只要测出I B曲线,即算得B和B0。另外,由铁磁共振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波 磁共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