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远洋太古里设计说明(完整版)(共3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远洋太古里设计说明(完整版)(共31页).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主 要 设 计 人 员设计总负责人: 饶雪松各专业负责人:建 筑 佘龙、张纪海结 构 迟春给排水 李波、杨槐电 气 朱彬、张敏暖 通 侯余波 设 计 说 明 目 录一、 概况二、 总体规划三、 建筑设计四、 结构设计五、 给排水设计六、 电气设计七、 暖通设计八、 消防篇九、 节能篇十、 环保篇十一、 卫生防疫篇十二、 无障碍设计篇十三、 人防篇一、概况1.1本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大慈寺片区(宗地编号JJ07(211):2010-131),属于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建设用地面积57147.8。用地地北侧隔二期发展用地为50米宽大慈寺路,南侧为12米
2、宽东西糠市街,东侧为16米宽东顺城南街、笔贴式街,西侧为20米宽纱帽街,局部用地临红星路步行区,与地铁二号线及三号线交汇站春熙路站直接对接。本项目位于成都核心地带,项目发展将形成都乃至中国大西部的一个新地标,对区域服务和完善城市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地内原始地形较平缓,场地已经平整,由于周边城市道路标高暂时未测量完成,竖向设计将在下一阶段初步设计时补充完善。1.2 工程设计依据:1.2.1 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1.2.2建设方提供的1:500规划用地红线图(编号:2010-04978) 和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1.2.3 国家现行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范。1.2.6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2008)。1.3 工程设计规模和设计范围:1.3.1 设计规模: 1.3.1.1本项目由5栋商业建筑群形成的开放式购物街、1栋精品酒店和3层地下室构成。1.3.1.2建筑高度:1、商业建筑群:屋脊线最高17.10米,共 3 层。2、精品酒店:最高部分12层, 44.6 米。1.3.2 设计范围:方案设计范围:土建工程、给排水、电气照明、暖通空调。二、总体规划2.1 总体规划概念:成都大慈寺是具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刹。早在唐朝,来自日本、朝鲜和印度的佛教高僧就不远千里来到大慈寺修行、讲经、说法,其文化艺术也盛极一时,成为“一时绝艺”。同时,作为昔日三国时期蜀汉都城的成都,今日已经成为了中
4、国的休闲之都。充满如此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大慈区域的开发将为成都都市更新提供最令人激动的可能性。大慈计划的一个主要特色是高质量和精心策划的公共空间氛围。与自然结合的广场、街巷、庭院、店铺、茶馆等一系列多元化的空间网络建立了一个创意文化商业活动的基本条件 而大慈古刹恰恰为这一社区提供了独有的人文特质。大慈计划亦同时通过创意空间促进商业繁荣。人们将乐于至此,沟通与交流、品茗、体验国际美食、娱乐购物、欣赏表演、或是园间漫步。我们相信让不同界别的人交流和合作创意可在一个自然环境中发生受大慈古刹临济派禅宗的启发,禅风精品酒店是国际旅客的独特行馆和大慈体验之所。千年以来,朝香客籍由大慈感悟而修身养性的体验可
5、以与现代化的酒店和公寓设施相濡以沬。大慈计划亦为新时代的创意公司提供了具有文化品味的时尚工作形态空间。这些办公坊与林荫道、咖啡馆、餐厅和店铺紧密结合。灵活的办公空间适合那些流动性强的企业和员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与黑莓手机和笔记电脑形影不离,摩登的咖啡馆和餐厅是白领们办公空间的延展。法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利瓦伊史陀引导我们去理解,在任何的文化中,神圣与世俗是统一体的不同方面。大慈古刹中传统的宗教活动、心灵的沉思静修、品茗闲聊和街头巷尾中喧嚣的麻将,组成了成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日常生活仪式。也许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像大本项目这样生动地展现如此多元而富有魅力的文化了。大慈寺发展项目定位为城市商业零售娱乐综合体
6、。主要顾客群体为专业人士、企业家、时尚消费者和中高收入的游客。在2010年10月,福布斯杂志把成都列为未来十年全球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而大慈寺发展项目必定为成都城市发展作出贡献,并成为成都时尚生活新亮点。本项目提供独特的商业功能、商户选择和组合,包括零售、餐饮、娱乐与现场艺术表演等。多样化的活动能使大慈寺附近的大街小巷与庭院社区成为时尚生活场所。大慈寺的酒店与商业功能结合,相似的案例有伦敦的Covent Garden。大慈寺拥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网络。游人能够使用连接的地下购物大道步行到附近的地铁站。项目设有地下停车场,提供超过1000个车位,并有6部自动扶梯把访客从停车场带到地面的店铺。项目里包
7、括众多的沿街店铺。商业街是大慈寺的主要人流路线。大街的两旁设有一系列两层高的店面,访客可以找到最新的国际潮流时尚品牌。在大慈寺大街北面的大慈广场是一个宁静、风景优美的公园,让大慈寺跟都市空间融为一体。商业街的末端是动感广场,人们可以观看不同类型的艺术表演并参与活动。在动感广场的旁面有精品酒店与美食街。游人可以漫步到上层的平台,享用餐厅、酒吧与售卖国际跟本土特色的小店。大慈寺项目的主力店,例如精品超市、电影院都设在地下一层,并有地下购物大道跟地铁站连接。本项目是一个融合文化资产, 创意时尚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商业地标项目。它将会是成都一个世界级都市生活亮点, 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新典范。2.2设计
8、背景、定位和发展格局:成都大慈历史文化片区综合发展概念规划首先立足于所在城市的整体格局,并据此确立属于这个城市的独特设计理念。如同老舍先生对川剧的描述一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成都具有复杂而细腻的特质。文化之都、文明古都、休闲之都、宜居之都、时尚之都、融合之都这六大城市性格是本概念规划所需要面对和继承发扬的城市传统和特质。任何伟大的城市皆具有浓缩城市性格的城市人文中心,她们是城市的剪影和多功能混合社区,比如伦敦的高云花园、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纽约的洛克菲乐中心、北平的后海。成都大慈寺片区的规划,因为其场地规模、所处位置、历史渊源,而最为可能成为中国第四城独具魅力的人文中心。回首历史,不难发现成都
9、大慈寺片区在过去一千多年中原本就是蓉城繁华的中心所在。公元1176年,陆游观大慈寺燃灯法会,写到“万瓦如鳞百尺梯,遥看突兀与云齐。宝帘风定灯相射,绮陌尘香马不嘶”。”清代的竹枝词亦对大慈寺周边的繁荣市井有较多生动的记载。历史烟云俱往矣,但正如成都作家冉云飞说过 “大慈寺是有一股气场的”,她仍然是成都的文化象征核心和精神归宿。其历史传承的宗教文化、艺术文化、商业文化、休闲文化正需要与时代创意衔接与融合。成都大慈寺片区现今的定位和发展格局是延续古代的繁荣和空间个性,特别是商业与文化共融的特质和寺与市共栖的形态,注入现代元素,形成低密度的创意文化商业街区和开放空间,与春熙路大型商业形态相辅相成,为东
10、大街CBD区金融办公区和东北侧住宅、行政区和所有访客提供优质商业、文化与休闲服务和生活环境,形成最具人性化的城市中心,对既有“二轴四片”总体规划格局有利补充和整合。2.3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基本规划设计策略:Paul Ricoeur在“历史与真理”一书中讲,只有当一个活生生的文化同时忠实于其源流, 而又已准备就诸于艺术、文学、哲学和精神层次的创造性的时候, 才能够支持与其它文化的接触,不仅是有能力支持而且可以赋予这种接触意义。我们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基本规划设计策略的要点是:既要保护历史的记忆与痕迹,又要将历史地段的风貌融入到现代城市的总体结构和未来发展之中;实现片区建筑的现代化和现代建筑的成都化;发
11、展具有时代感的历史街区及其承载的业态,既有地方神韵,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具体的方法包括:1、基于地方历史文化和城市与建筑特色,包括城市与片区格局、肌理、尺度体量、风格、场所感、文化特质和生活方式。2、融合时代感,包括四个方面:可持续发展、文化资产、创意时尚生活、多元融合。2.3.1 保护区历史建筑:从历史保护角度看,大慈寺是保护区内的核心保护对象,是主角。我们的新建建筑是背景,是配角。我们衬托大慈寺中心地位的策略主要包括:通过传统韵味现代手法形成与大慈寺和五栋历史建筑以及高宅的新旧对比,在协调的基础上,形成时代发展印迹,以利于文物保护。在大慈寺的东西两侧退让,形成沿寺庙红墙的步行与景观系统,此
12、系统与寺庙两侧东西向的巷道连通,以求更突出地从视觉和空间上展示主体大慈寺并形成缓冲地带;特别在东侧和尚街一带与寺庙内部的规划互动,发掘和尚街的历史内涵,形成以大慈临济宗教文化为主题的创意文化商业区域,例如禅茶、精品佛教艺术、论坛、禅意时尚餐饮等。在大慈寺周边规划水池、树阵、林荫道,反映禅宗哲学;规划南北神道、寺前照壁,完善宗教体制;象征性地开辟解玉溪;建立巷道与字库塔的视觉联系。在大慈寺周围, 寺前广场和神道的两侧,通过退让、灰空间、坡屋顶、绿化、水体等手法减小建筑尺度。我们的规划针对于五栋历史建筑的特点,包括位置、建筑形态风格、历史与文化解读、场所感等多项因素进行有机融合,对新规划起到画龙点
13、睛作用。具体策略包括:结合地块东南角的成都大慈文化精品酒店,体现适应性保护的原则,将笔贴式街三合院和章华里两处历史建筑作为体验成都为数不多的民国时代民居和清末川派建筑与文化的场所。比如结合酒店功能,将建筑作为旅客的独特行馆和大慈体验之所。通过规划片区西南角的迎宾广场,展示出广东会馆和欣庐。访客通过两栋建筑之间的街道进入街坊。与广东会馆临近的新建筑在尺度和比例上与之相协调,形成连贯性过渡。广东会馆可以改建为餐饮与创意传统表演艺术相结合的会所,而欣庐可以改建为开放式的片区访客中心和有传统韵味的咖啡厅。马家巷禅院将结合其历史渊源,展示禅风文化,通过无相禅茶之道或是创意素食,传承千年以来朝香客籍由大慈
14、感悟而修身养性的体验。2.3.2 打散重构:整旧如旧的策略并非是我们处理大慈片区的方法。然而,面对丰富的地方传统与建筑文化艺术传承,我们规划的理念和手法是“尊重片区格局和肌理的有机更新”和“遵循原型的打散重构”。 有机和重构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在不破坏传统意象并尊重地方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同时藉由打散的原型进行筛选和提炼,重构而成新的创意形态。从形式上看,是重点地选择原型中的部分意匠精华,包括诗意传达之场所感、传统工艺工法等因素,结合构成较为抽象、若即若离的大慈印象,即“大象无形”,改善事物的旧有形态而非精神本质。具体的手法包括:多重虚空间的规划、生态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新旧穿插、虚实空间转换(如内
15、部空间外部化等)、空间的关联(如廊桥)、起承转合的遮与掩(如巷道的曲直)、体量退让而形成空间层次。2.3.3 庭院肌理开放的庭院的布局是我们规划的灵魂。传统布局的庭院因为是民居建筑的缘由而往往过于狭小和封闭,幽深有余而开放不足。我们的方法是依照原有的庭院格局,并参照商业布局的需要,通过一些微型广场、较大尺寸的庭院或是巷道联结那些支离和过小的庭院,以形成不同个性却彼此相连的不同程度围合的开放空间。在片区中,这些空间可以籍由文化设施或是商业餐饮业者创意出不同的主题而别具特色。在景观上,庭院中的池水、树丛、雕塑、座椅都有助于形成人性化的空间,并与表演、美食体验、艺术展示相映成趣。2.3.4 自然景观
16、肌理树木的自然生长状态是片区肌理的一部分。成簇的大树总是提供给游人舒适而清雅的聚集和休憩空间。我们的规划中充分融合本地树木和花草, 如银杏、香樟等。2.4 街巷肌理、人流及车流动线规划地块将悉数保留片区中所有的历史街巷纹理,随弯就弯,以强化历史记忆与痕迹。历史街巷包括:大慈寺街(长180米,唐始建)、和尚街(长170米)、北糠市街(长160米)、字库街、马家巷、章华里、玉成街以及与笔帖式街和章华里连接的东西巷和与马家巷和和尚街相连的东西巷。我们积极地、适应性和有机地保护历史街巷,比如强化北糠市街的神道功能和气氛;提升和尚街的宗教意涵和现代转化。在历史街巷的基础上,我们又根据商业布局、人流安排、
17、景观处理等需要组织了其它若干新的道路,其方法也是讲求弯曲动势和不同的尺度划分。所以,通过新旧叠加,我们希冀历史的道路肌理可以有清晰的识别性、并可以与非物质文化资产相结合;并通过新街与旧巷的渗透、叠加和对比,发展出片区更富有活力的新肌理。大慈寺保护区内部全面采用步行系统,而把外来车辆的主要动线放在地块外围。为保持城市设计的连贯性并尊重历史文化片区的格局,我们的动线规划遵循传统街区的道路肌理和新的商业布局的人流考虑,并与地块周边区域做有效联结。步行系统是多样化的,其主要特点包括历史文化性、联结性、渗透性、体验性和舒适性。2.4.1 车行系统设有可停泊近1100辆机动车辆的地下停车场,并配有东、南、
18、北三个地下车库入口。供货和服务性车辆主要是从东侧与北侧进入地库。在多个关键的片区步行入口部位,如西侧的和尚街入口的位置,西南的迎宾广场位置,玉成街北口,玉成街的南端和章华里马家巷北端的位置,设置了旅游车辆、出租汽车、私人汽车和服务性车辆的临时停靠处。酒店南侧,也设置了临时车辆停泊处。内部道路宽度最窄在四米以上,可以让车辆在紧急时进入。2.4.2 步行系统我们的步行系统并非采用一般购物中心的单一线性行人动线,因为这样的做法会破坏保护区的空间肌理,也不适应多元化的创意文化商业的活跃形态。在此我们在大慈寺主要轴线上规划了13米宽的神道,通过较为工整的形式和缩放的策略线性地连接寺前广场和东大街。以神道
19、为主轴,我们规划了10米宽的弯曲的道路连接各主要小广场、东西与南北主要商业步道,形成主要商业人流。同时我们规划了宽度为4米和6米宽度的路径从纱帽街、东西糠市街、玉成街向片区腹地渗透。在大慈寺的东西两侧,我们通过退让形成了依托寺庙红墙的步道,结合解玉溪的意境线性地规划了水系并形成水巷。这样的多样化的道路配置,尊重历史街巷肌理和宗教体制;挖掘历史渊源;街道系统重点突出;多方位展示大慈寺红墙以突出大慈寺的中心地位;并结合现代商业的规律,有效组织人流,提升街区长远的商业价值。步行系统注重街区的空间体验。我们在建筑的底层采用了传统街区的骑楼形式,在规划上形成了与春熙路片区和东大街在步行形态上的连接。步行
20、系统随弯就弯,在铺地的设计上新的道路也与传统保护街巷质感不同。我们的步行系统是空间化的。在片区多处关键人流节点的位置,我们设置了楼梯与扶梯,以便捷和流畅的形式引导行人至上层空间。二层人行动线主要是萦绕着大小不一和错落有致的庭院、广场平台和巷道展开的。通过借景,大慈寺和其它历史建筑优美的轮廓在巷道的尽头或是庭院的一段展开,空间悠远;尺度适宜和多变的空间提供了清静悠雅的文化商业环境。我们的巷道规划考虑了城市的微气候,巷道走向促进自然通风和日照采光。配合林荫、水体、座椅等特色景观设计和户外艺术、商业和文化设施,行走在片区的各层空间中都是惬宜和舒适的。在局部,我们依照传统的方法设置了过街桥,形成空中连
21、廊,以贯通不同的空中平台。我们众多的室外、半室外和注重隐私的垂直交通枢纽可以迅速地将游客带到上层的空间。步行系统注重与各类其它空间设施的渗透互动,包括步行系统与场地边缘的多处临时泊车和公共交通系统的连接等。2.5 开放空间设计:本规划的一个主要特色是一系列开放的、高质量的、启承转合的公共空间氛围。与自然景观和历史建筑结合的广场、街巷、庭院、店铺、茶馆等一系列多元化的空间网络建立了一个创意文化商业活动的基本条件。而大慈古刹恰恰为这一社区提供了独有的人文特质。本规划亦同时通过开放空间促进商业繁荣,人们将欣然至此。迎宾广场:在地块西南角的迎宾广场提供了多种功能,是片区在西南位置的主要入口。此广场是连
22、接春熙路片区和大慈片区的主要节点。这样的连接从江南馆街的地块处理上就已经有所考虑了。江南馆街的地块与春熙路地铁地块同时做景观设计,通过幽雅现代的景观设计形成都市开放空间和都市走廊,将人流引向本项目。交通组织上亦包括在广场上欣庐西侧连接地铁枢纽的上下贯通的下沉空间和广场边缘的若干落客区。迎宾广场的形态风格形成访客对片区的初步印象,我们通过亮出两栋古建筑(同时也打开大门, 将会馆内部的气氛展示出来)并设置游客中心,水池和喷泉与创意雕塑或标识,引进成熟的高大树木,提供区内文化商业区和春熙路片区的缓冲地带,以形成独特的片区场所感。 大慈广场:大慈寺前就是约两千多平的寺前广场,是片区中场所精神的核心体现
23、。广场上的明镜台浅水池和树阵左右分置在神道的两侧。水池上的树木是为了过滤尘世的喧嚣,也是视觉上屏蔽远处的高楼大厦。广场是世俗与宗教的混合与过渡空间。世与俗的互动最为有趣 红墙映射在栽有睡莲池塘里,远处有成群的善男信女聚集在高大树木下,近处是都市中年轻时尚的新人类,坐在字库的台阶上喝着咖啡,背后的楼上不时有两桌麻将的响声。访客坐在骑楼的檐廊下, 背后是与艺廊结合的茶艺馆,或是坐在屋顶庭院宽大的屋檐下,饮着清茶,身旁的花店飘来枳子花的香气,远望大慈寺,一时传来寺前铜钟阁的钟声,混杂着抑扬的诵经的声音。广场凝聚着城市的性格,散发着城市的味道 - 繁华、闲适、儒雅、细腻,真的仿佛脱离了时代。市民广场:
24、在章华里保护院落的西侧和东西向步行商业街的尽头就是近一千多平米的市民广场。这是一个动感、热闹的市民广场,迎接着来自东大街金融区和水东门居民区的访客。广场的中心是喷水池,广场中有树木、雕塑。仿佛四川传统的村镇广场一样,广场中也可以融合临时的戏台和市场。广场的周边是与骑楼结合的时尚旗舰店、酒馆餐厅,与东面改建后的院落式会所呼应,形成有文化品味的时尚生活形态。东面的背景是大慈文化精品酒店和高级服务式住宅。仿佛伦敦的Camden、巴黎的Les Halles、或是美国的Mizner Park,这里是成都的世界文化小广场和创意区, 周末变为跳蚤集市,夜幕下变为露天酒吧。这里有不同的人、风情和事件发生,在萨
25、克斯管烂漫或忧沉的蓝调和川剧围鼓的抑扬喝唱中,形成都市的诱惑和新新人类的天堂。2.6 规划尺度和体量:保护区规划的尺度和体量的基本原则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宽窄不一的街巷;二是两层为主、局部三层的退台策略;三是通过广场和庭院空间进一步形成缩放的格局。街巷:街巷的等级分为四等,即前文所述的10米、6米、4米的街、里、巷等级。道路的多样性亦反映在沿街形态的变化上,比如在保持沿街街面的连续性的同时,像传统空间一样,通过骑楼、柱廊、檐口、景观等形态的变化,营造非均质的线性空间,形成动态的曲折变化和丰富的公共空间。退台:通过街巷的视线分析,在街巷中基本不会看到第三层的建筑,从而只会感觉到两层为主的空间,
26、可以避免街巷的压抑感。在大慈寺南侧和东西两侧的退台主要是结合两层高的建筑,有助于形成内高外低的整体格局,并同时通过朝向广场和和尚街的大面积坡屋顶,展示以灰瓦为主题的色调、质感和谦逊统一的形态,并和寺庙红墙形成对比。退台形式统一之中求变化,结合骑楼、檐廊、屋顶庭院、中庭空间、观景平台、垂直交通、景观绿化等手法形成变化丰富、鳞次栉比的半户外灰空间。在退台的空间中,不论是沿街下望,或是凭栏远眺,皆可感到“众人熙熙,如登春台”的川西浮世绘,或是“万瓦如鳞”的迷人景致。广场和街心庭院空间:图底关系的分析表明,但凡伟大的城市皆以尺度合宜的公共空间为其精华。本规划的广场和庭院在其尺度上亦因其功用诉求而有不同
27、的策略。寺前60米乘40米的广场反映宁静致远的气氛,其空间尺寸也适于举办多项室外的文化、宗教和休闲的社会群众活动。先抑后扬的尺度布局尤为重要。当大慈广场经由弯曲的街巷而展示在访客眼前的时候,或是沿着木制的檐廊行走到榕树遮阴的庭院的时候,其豁然开朗的意境将无异于在川西古镇沿着纤陌小径寻觅广场戏台中曼妙川腔的感觉。2.7 规划业态和生活方式 - 大慈保护区的创意生活方式:新周刊讲,“成都有魅力,她是生活方式的领袖城市”。如若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世界级的城市文化商业中心, 那么达到此目标的一个必备条件是多元化的创意生活方式。所谓的创意生活方式包含以下的方面:传承与创新:依托地域传承而来的自然、历史、
28、地道生活文化传统为根基,如休闲的文化,饮茶的文化、室外活动的习俗、“欲雨非雨, 乍湿还干”的气候等等, 并创造性地结合当代国际视野和现代元素,形成传统在当代社会的转化,赋予新旧融合的意义,营造创意潮爆的火花。如传统地方工艺带动地域创造,并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生态健康观念结合而产生的创意生活工艺之商业价值等。越界:即消除艺术、文化、商业、娱乐的内容界限,各类因素相互补充,如让成都的时装设计师在片区有自己的工作坊和展示销售空间;引进健康主题的时尚餐厅和养生中心等。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商业网络,可以包含茶馆、咖啡店与酒吧的结合,艺廊,多媒体展厅,精品设计时装或家具店,前卫电影院和娱乐中心,时尚IT,实验川
29、剧戏院,FUSION美食体验、宗教文化/蜀文化论坛展示设施,香熏治疗健体中心,成都平面艺术俱乐部,在一个网络上,建立一个创意发展的基本条件共同体开放空间:以灵活和非正式的空间作为载体,消除商业体间的空间界限。如创造更多的灰空间如骑楼、檐廊、街心小花园,促进不同群体人们的交流和沟通。通过社区共享和非正式的互动接触完成创意。2.8大慈保护区的业态模式:本案的业态规划是依照创意生活方式的理念,结合保护区历史文化渊源、规划形态和成熟的商业规律作出的初步分析。虽然业态规划有混和模式的特点,但仍然有三个较为明确的分区:地块东南角的区域和市民广场东侧的成都大慈文化精品酒店的建设规模为两万多平米,控制高度在5
30、0米以下。建筑布局在西侧通过庭院考虑与市民广场的商业与景观上衔接,酒店南侧形成通过油篓街联结东大街的迎宾空间。酒店总体上采用庭院形式, 在尺度上与周边传统街巷配合。在视野方面, 通过酒店形成片区东南角的象征性建筑,并完成向周边大体量高层办公商业建筑的过渡。酒店建筑风格与川西建筑特点结合,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与酒店周围的两处保护历史建筑(笔贴式和章华里)的配合上,体现适应性保护的原则,将历史建筑作为体验成都为数不多的民国时代民居和清末川派建筑与文化场所。地块东南临东大街的部分为创意办公区域;办公区交通方便,也与零售和酒店发展匹配。该区旨在为新世代的创意公司提供了具有文化品味的时尚工作形态空间。
31、这些办公坊与前后的林荫道、餐厅、店铺和文化设施紧密结合。精心设计的办公空间,如环保空中庭园,同片区其它区域一起,为现代专业人士提供优质工作环境,促进创作及意见交流。片区摩登咖啡馆和餐厅是白领们办公空间的延展。片区其它主要的区域将是多元融合的购物餐饮、时尚文化和旅游观光区域。具体规划是呈现“快拍区”与“慢拍区”的业态理念。围绕大慈寺,大慈广场以及神道是慢拍主题业态,如文化餐饮、艺廊、文化茶道书店等。比如,大慈寺广场周边主要以生活方式为主。在清晨、傍晚或是黄昏,这里是市民散步、太极、下棋和艺术表演的场所,是城市市民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纱帽街东侧和东西/南北项的主要商业步行街是所谓的“慢拍区”。业
32、态主要以时尚服饰与餐饮为主。而市民广场的周边主要分布更为活跃热闹的因素,比如表演空间、户外餐饮、户外商业摊挡等,希冀访客在同一空间中分享丰富多元的户外公共资产。在主要街道的交汇以较为大型的零售旗舰店铺为主。片区业态从底层到上层逐渐趋向小型业态和餐饮,人流递减。上部更是茶馆、餐厅、私人会所,创意工坊的理想空间所在。2.9历史文化记忆总图: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每个城市的记忆总要附着在某个地方。虽然大慈片区大部分的街坊因为历史的原因已经荡然无存,但历史烟云中的无数记忆却依然对我们的规划形态有着无尽的启发。我们并无意重建历史的物质形态,只是希望重构历史记忆的精华,籍由历史的基因和沉淀演绎出新生
33、活中有韵味的片段,如若行走其间,思绪仿佛滑落百年。为此我们规划了历史记忆痕迹总图以梳理城市和片区的文化历史痕迹。从城市的总体记忆,到玉溪院的故事,再到一片片青砖墙、石门斗的怀旧痕迹,无一不为当代的现代市井生活平添几分悠远的意味。大明一统志:“解玉溪在大慈寺南,与锦江同源,唐韦南康(韦皋)所凿,有细沙可解玉,寺有玉溪院。”我们规划的“解玉溪”是环绕大慈寺的一条波光荧荧的项链。大慈寺的门前有两片水池,与树木相结合,是希望给广场增添灵气和禅意,也有纳凉的作用。红墙倒影、鱼嬉莲花间、曲水流茶、浅草婆娑,是大隐于市的诗意境届。节庆时,放水灯祈愿,如若古人, 颇有意境。神道水池,直至寺前照壁,也是效仿古制
34、。历史保护街巷,如纱帽街、北糠市街、东/西糠市街、大慈寺街、和尚街、油篓街、笔贴式街、马家巷、玉成街、章华里、字库街、江南馆街、锦江街等,皆悉数保留,并采用特别的铺地形式和局部前铺后坊的形式。庭院大小不一,是依照原有的形态重新统合规划的。绿树丛丛,是以原生的状态与庭院相得益彰。以广东会馆为主的五大历史院落也通过适应性再利用形成大慈游客中心、餐饮、表演、禅茶、创意文化餐饮、民居体验、书画院、玉溪院当代意象,在片区中画龙点睛。由传统意象演绎出来的创意青砖壁墙更多地规划在巷子里;木质的墙面出现在临近古建筑的空间里,形成这些建筑的温和的背景;结实、至简的门楣和门斗则是出现在这些巷子的两个尽头。关键节点
35、出现的元素强调着城市的文化肌理;理想状态下,这些记忆节点元素的建筑材料是通过回收重构完成的。历史文化记忆亦同时籍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或是其现代演绎完成,如传统地方娱乐/文艺、本地艺术创作、地方工艺精品、川派烹饪展示、禅茶艺馆、书店、酒馆、和尚街宗教体验、宗教艺术、佛教精品、禅学餐饮、画廊/视觉艺术、健康养生、川艺精品、佛教体验、有机体验等。我们希望提供有层次和质感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如同大慈寺的佛香般飘荡在空中和巷里,曼妙而庄重;有如同铜钟阁的暮鼓晨钟,深邃而幽然。对比于紧邻的城市繁华现代商业区,与历史文化的紧密结合将为本地都市更新提供最令人激动的可能性。2.10结论:大慈发展方案融合成都独有
36、的文化资产和对时尚生活的追求,它将是一个独特而多元的世界级都市亮点。凭借创新思维和创造长远价值的信念,本案期待为成都带来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建筑设计3.1商业部分:3.1.1功能配置1、地下功能 地下商业街区-1 层:地下商业步行街、超市、电影院、大客车停泊点和卸货区、自行车库、后勤用房、设备用房、地铁通道等;-2 层:汽车库、后勤服务用房、设备用房等;-3 层:汽车库、后勤服务用房、设备用房、人防等;2、地上功能- 开放式商业购物街区1 层: 零售商业、旗舰店、精品餐饮、地下停车库出入口,开放式广场;2 层: 零售商业、旗舰店、精品餐饮、开放式美食广场;3 层: 零售商业、精品餐饮;
37、3.1.2 建筑设计原则和标准:片区中建筑设计原则和标准的主体思想是“以营造和工艺传统带动的内发性地域创造”。地方的建筑形式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但有其代表性的一面。其代表性来自于长期的结合成都地区气候特征和本地的生活习惯。比如,成都地区的院落尺度,比北方小,比南方大,常用尺度(天井尺寸)约为20x10米左右;又如,坡屋顶和深出檐(因为秋季多雨),造型轻盈飘逸,促进自然通风良好(因为湿度大),屋顶为灰瓦,屋顶坡度“四分水”(26度34分);再如本地建筑的形态有飘逸、淡雅、朴素的道家哲学特点等等。我们希望通过建筑形式的准则化,比如建筑元素标准化和预制化,让所有的参与者在“社区意义和文化传统主体性上
38、”,可以于未来在同一个营造设计框架下工作。一个富有地方传统韵味并同时是当代的建筑群之实现维系于色彩、 建材、工法工艺建构、营建体系和装饰处理上,亦同时取决于对人们将如何使用建筑的设计。色彩力求淡雅:考虑以中灰为主色调,复合灰为间色。间或有暖色的面材作为点缀;材料与质感以求朴素:主要是籍由创造性地改良地方建筑材料,如灰色现代陶土砖、复合木材、机制灰瓦、本地石材、创意金属面板等,遵循谦逊和现代表现,并通过预制,体现工艺建构的传统和灵活组合的丰富多彩,实现创意素材和品质保证;建筑意象飘逸与体现神韵:在主要街道、广场和庭院部位以坡屋顶形成部分立面, 形成面积较大的质感和挑檐;将“四分水”的意象打散重构
39、,与树木的自然形态结合,形成鳞次栉比、以灰与绿为主调的第五立面。坡屋顶的挑檐亦做了创新设计,通过现在的构件如金属和玻璃表达轻盈和时代感。 建筑的山墙部分亦通过格栅的组合回应四川当地的穿斗意象。 创意的工艺意匠:工法工艺建构是以工艺传统为原型的创造,表现材料结合与工法关系的创新意匠,而非单纯的表象性的装饰技术。装饰处理也应用这一原则,力求素雅统一。营建体系为钢结构,虽非遵循穿斗结构,但其意象仍然可以通过竖向的与立面结合的结构与横向的窗体或次结构来表达。3.2 精品酒店:3.2.1概况:精品酒店将成为成都城市中的一个新的亮点。由于邻近大慈寺,设计要求要巧妙地与周围古建环境相呼应。我们独特的设计并没
40、有对周围的古建风格进行单一的模仿,而是参照四川独特的地域特点,运用具有特色的建筑材料,使酒店与邻近的庭院建筑相呼应。这些设计理念被精心地纳入到从景观设计到室内装潢的方方面面。3.2.2建筑体量及外形设计酒店的两栋建筑分别为8层及12层,在平面上以L的形式相对布局,在内部形成了现代式庭院空间。四川的地域特色建筑传承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庭院形式,酒店设计中的将现存笔贴士街庭院作为酒店入口的设计,及酒店庭院内的一系列下沉庭院都更进一步地体现了这种传统建筑风格。酒店的两栋建筑均在顶层西北端做出退让,从大慈寺望去,使其不具突兀之感。3.2.3功能布局酒店的两栋建筑总共设有137间客房。位于第四层的空中连廊
41、将两建筑连接起来,内设有公共酒吧及餐厅。延绵的景观将两栋建筑在首层及底层连接。酒店配套设施中的酒吧、餐厅、宴会厅、健身房、室内游泳池及游戏室均设置于具有椭圆天井屋顶的底层。两个下沉式庭院位于中央户外宴会平台的南北两侧。南部下沉式庭院通过台阶连接室内宴会厅及户外宴会平台;北部下沉式庭院连接平台下方的底层酒店餐厅,并设有室外养生游泳池。酒店后勤及机房设于底层及地下层,车库位于地下第二和第三层。3.2.4古建筑的保留修护及使用 对南北两座遗存的宅院式古建筑进行保护及恢复,并使其成为酒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贴式庭院将作为酒店的主要前台为客人办理入住,并向客人介绍酒店的各项配套设施。3.2.5景观环境设
42、计:酒店的景观设计借鉴了传统中式建筑学中通常运用的庭院景观衬托建筑物的手法,将延绵的景观带入到布局简洁明了的酒店建筑设计中。景观的设计不仅在首层形成如同梯田般的绿色园林以提高底层的净高,而且还是底层酒店配套设施空间具有椭圆天井的屋顶。底层的公共空间可以通过屋顶的椭圆天井和下沉式庭院进行自然采光。椭圆形的酒店主楼梯设计理念如同景观中椭圆形梯田台阶的倒影,将自然光线带入到底层的酒店大厅。3.2.6剖面设计入住客人首先到达酒店东南角的笔贴式庭院酒店前台,客人可以由此进入庭院,经过庭院不同的甬道分别到达南北两栋建筑客梯间并入住客房。入住酒店北栋客房的客人经过主楼梯,沿首层有透孔砖墙的甬道到达北部酒店客
43、梯;入住酒店南栋客房的客人可以直接从现存庭院延西边的甬径到达沿笔贴式街的客梯。客人还可以从户外庭院中的电梯到达底层健身房和游泳池。用餐的客人可以由位于主楼梯的电梯到达为公众开放的空中餐厅及底层的酒店酒吧及餐厅。参加宴会活动的客人首先到达酒店前台经过景观庭院到达宴会厅,客人还可以直接由西南角通向购物街的入口进入宴会厅。客人可以从宴会厅的底层经过南部下沉庭院,并通过户外台阶到达首层及2层的户外宴会平台。酒店员工单独的出入楼梯电梯间位于酒店北栋建筑,后勤室主要位于酒店首层及地下层。车库入口位于酒店西北角,由坡道到达地下层。3.2.7立面设计:镂空的门窗格是四川传统建筑的特色。酒店外立面的设计借鉴了这
44、种风格,引入外墙镂空窗格幕墙的概念,又有些回应成都当地丝织的传统。外立面幕墙的颜色及色调从周边建筑环境中取得灵感,例如首层的镂空砖墙就使用了与现存笔贴式街类似同样型号的砖;外立面陶瓷的浅灰色调也是从砖块上获取的要素。香槟色的金属内立面同样运用了镂空幕墙的手法,将四川地域丰富并有典型性意义的竹叶作为立面设计的构图图像。在远处望去可以看出有竹叶图像的镂空金属板幕墙在近距离处就只能看出大小不一的孔洞,幕墙的图案变的抽象起来。酒店双层幕墙的设计包含了外层的镂空幕墙和里层的中空落地玻璃幕墙。大板块的落地玻璃滑门为客房提供了充足的自然通风条件,降低了空调的使用率。外层的镂空金属幕墙及陶瓷窗格幕墙不仅提供了
45、私密空间,又可以为室内遮阳。3.3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详见总平面图四、结构设计4.1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1、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 GB 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 T50476-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6、GB 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等级本工程位于成都市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3、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4、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GB50068-2001,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5、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确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本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初步定为乙级(高层)或丙级(多层)。6、建筑物耐火等
47、级为一级。7、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4.2结构设计:1、主体结构选型本工程结构由两幢联体高层板楼、多层商业和地下室组成。板楼为精品旅馆,地上12层,总高度约44.6m,在15.7m标高处有一跨度为30.0m的单层连廊将两幢板楼连接起来。根据建筑要求,板楼二层设局部转换结构。板楼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布置在楼电梯间及其它不影响建筑功能的墙体位置。连廊采用钢结构,与主体板楼的连接为弱连接,以利于结构的抗震性能。多层商业均采用钢框架结构,考虑到建筑立面的要求,钢框架双向均为刚接,不设支撑。地下室为三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地下一层和二层楼盖采用无梁楼盖。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塔楼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转换结构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加强部位)或三级(一般部位);多层(钢)框架及地下室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2、采用设计荷载:根据甲方要求及建筑功能说明,本工程为公共建筑,荷载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相应项取值:(1)本工程基本风压值为0.30KN/。(按50年重现期基本风压取值)(2)本工程基本雪压值为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