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工程资料(共12页).doc





《微生物工程资料(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工程资料(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工程概论1、什么是微生物工程? l微生物工程是以微生物为主体,应用生物科学,特别是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定性状和功能,按照人们设计的蓝图,改良、加工、繁殖微生物,以获取微生物体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等有用物质,为人类生产、生活为目的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最终目的是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实现工业生产。2、微生物工程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1.微生物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其中包括传统的含醇饮料、调味品、乳制品等,2. 微生物工程在医药卫生中的应用。抗生素3.微生物工程在轻工业中的应用。蛋白酶、果胶酶、脂肪酶4.微生物工程在化
2、工能源产品中的应用。有机酸、清洁能源5.微生物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生物农药、生物除草剂6.微生物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沼气发酵、好气发酵法7.微生物工程在细菌冶金中的应用。利用化能自养细菌如铁细菌、硫化细菌等把亚铁氧化为高铁,将合硫金属矿石中的金属离子形成硫酸盐而释放出来。8.微生物工程在高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中用的限制性内切酶、连结酶、DNA探针等;3、什么是半合成抗生素?试举例说明。 半合成抗生素:某些天然抗生素在去侧链后,可用化学合成法接上新的侧链而改变原有抗菌谱或其它特性,这样的抗生素就被称为半合成抗生素。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甲氧苯青霉素(新青 )、乙氧萘青霉素(新青 )、
3、苯唑青霉素(新青)、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索等。4、深层培养技术又称沉没培养法。有时也称液体培养法。在深沉的液体培养中进行的一种发酵培养方法。操作时将无菌空气通入容器中,不断搅拌,使微生物充分与氧气接触而迅速繁殖。占地面积小、劳动力省,产量高,适用于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第二章、菌种来源1、微生物工程的工业生产具有哪三要素? 生产菌种的性能、发酵及提纯工艺条件、生产设备。其中优良的菌种是最重要的。2、一般菌种分离纯化和筛选的步骤是什么?标本采集、标本材料的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初筛、菌种复筛、性能鉴定、菌种保藏。3、常用的标本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1)采用热处理方法减少材料中的细菌数(
4、2)采用膜过滤和离心的方法浓缩水中的细胞(3)采用化学方法(4)诱饵法:将固体基质(如蛇皮、花粉)等加到待检的土壤或水中,待其菌落长出后再铺平板分离。(5)空气搅拌法:在空气中搅拌,收集孢子沉淀,如稻草的处理。4、菌种分离的方法有哪些?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随机分离法5、什么是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分批式富集培养和恒化式富集培养?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环境和营养要求的不同,人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不利于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摇瓶培养(分批式富集培养):是指将富集培养物转接到新的同一种培养基中,重
5、新建立选择性压力,如此反复转种几次后,再取此富集培养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以获得单菌落。连续培养(恒化式富集培养):通过改变限制性基质的浓度来控制两类不同菌株的比生长速率。6、.设计试验方案,筛选出你所需要的目的菌株?第三章、代谢调节1、微生物的代谢类型、调节方式、调节部位类型: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方式:细胞透性的调节、代谢途径区域化 、代谢流向的调控、代谢速度的调控调节部位:细胞质: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脂肪酸合成;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三羧酸循环、B-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 细胞核:核酸合成;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磷脂合成。2、酶活调节和酶量调节的区别 酶活性调节:是对
6、现有的酶在活性变化上进行调节,它不会涉及酶量的变化,酶量的调节:不涉及现有酶活性的变化,只是通过影响酶合成或酶合成速率以控制酶量变化,达到控制代谢过程的目的。从调节作用的特点上看:酶活性调节的效果既及时又迅速,但由于酶量调节涉及到酶蛋白合成,它调节的效果相应地来得慢。3、酶合成调节的诱导和阻遏、诱导剂、阻遏物 诱导:是指在某种化合物作用下,导致某种酶合成或合成速率提高的现象。阻遏:是在某种物质作用下导致某种酶合成停止或合成速率降低的现象。诱导剂:能够诱导某种酶合成的化合物称为该酶的诱导剂。阻遏物:阻遏酶合成的物质称为阻遏物4、在工业发酵上如何应用代谢调节理论,试举例 工业发酵的目的:大量积累人
7、们所需要的微生物代谢产物。代谢的人工控制:人为地打破微生物的代谢控制体系,使代谢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进行。人工控制代谢的手段:控制发酵条件(生物化学方法); 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遗传学方法); 改变细胞膜透性;5、前体与诱导物的区别 有时难于区分促进作用是诱导物的作用还是前体的作用。一般,可把那些能在生长期内、生产期前促进产物合成的化合物看做诱导物,而前体往往只在生产期内起作用。另外,诱导物可以被非前体的结构类似物取代。7、次级代谢的调节主要有哪些方式(1)初级代谢对次级代谢的调节;(2)碳代谢物的调节作用;(3)氮代谢物的调节作用;(4)磷酸盐的调节作用;(5)次级代谢中的诱导作用及产物的反馈
8、作用;(6)次级代谢中细胞膜透性调节8、代谢工程及三种方式代谢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地对细胞代谢途径进行修饰、改造,以改变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并与微生物基因调控、代谢调控及生化工程相结合,构建新的代谢途径,生产新的代谢产物的工程技术领域。方式:改变代谢途径 、扩展代谢途径 、构建新的代谢途径第四章、菌种的选育菌种选育方法:自然选育、人工选育(诱变、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自然突变的原因:多因素低剂量的诱变效应、互变异构效应自然选育的优点:简单易行,并可以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衰退、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缺点:效率低、进展慢。突变包括染色体畸变、点突变诱变育种的基本过程:选择合适
9、的出发菌株制备待处理的菌悬液诱变处理筛选保藏和扩大试验。出发菌株应具备:对诱变剂的敏感性高;具有特定生产性状的能力或潜力。出发菌株的来源:自然界直接分离到的野生型菌株;历经生产考验的菌株;已经历多次育种处理的菌株。制备细胞悬液要求:菌体处于对数生长期,并使细胞处于同步生长;细胞分散且为单细胞,以避免表型迟延现象(phenotypic lag);表型延迟现象:指某一突变体在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才在表型上显示出来,造成不纯的菌落。原因:分离性延迟现象,生理性延迟现象诱变剂的作用:提高突变的频率;扩大产量变异的幅度;使产量变异朝着正突变或负突变移动。杂交育种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合或接合,
10、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1.细菌杂交:细菌的杂交可以通过细菌接合、F因子转导、R因子转移、转化和转导等发生基因重组。普遍性转导,双交换形成转导子。2.放线菌的杂交育种:放线菌的杂交原理:包括四种遗传体系:a.异核现象 b.接合现象c.异核系的形成d.重组体的形成放线菌的杂交方法:混合培养法(选择性平板法、异核系分析法)、平板杂交法、玻璃纸转移法。玻璃纸转移法具体步骤为:(1)玻璃纸混合培养;(2)混合培养物的转移;(3)异核系的分离。3.霉菌的杂交育种:准性生殖:是指真菌中不通过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过程。准性生殖过程:异核体的形成,二倍体的形成,体细胞重组。霉菌的杂交
11、技术:选择直接亲本:具有遗传标记。异核体的形成:混菌培养。双倍体的检出:斑点和扇面。分离子的检出:纯化、鉴别。原生质体融合的优越性:有利于不同种属微生物的杂交。重组频率高于其他杂交方法。遗传物质传递更加充分、完善,既有核配,又有质配。可以用温度、药物、紫外线等处理、纯化亲株的一方或双方,然后使之融合再在再生菌落中筛选重组子,提高筛选效率。用微生物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可明显提高诱变频率。 原生质体融合步骤:原生质体制备(主要是酶法,如溶菌酶、纤维素酶等)、原生质体再生、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子的检出(直接法、间接法)DNA重组技术的基本过程 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断的准备、载体、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断
12、与载体相连接、将重组分子送入受体细胞,并于其中复制、扩增、筛选出带有重组DNA分子的转化细胞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鸟枪法、cDNA法、人工合成质粒不稳定可分为分裂不稳定和结构不稳定两种情况。质粒的分裂不稳定:是指基因工程菌分裂时,出现一定比例不含质粒的子代菌。质粒的结构不稳定:是指外源基因从质粒上丢失、碱基重排或缺失,引起基因工程菌性能的改变。质粒不稳定产生的原因:一是含质粒菌产生不含质粒子代菌的频率;二是这两种菌的比生长速率()差异的大小。提高质粒稳定性的方法:两阶段培养法;控制适当的培养条件。第五章:菌种保藏菌种衰退:菌种经过长期人工培养或保藏,由于自发突变的作用而引起某些优良特性变弱或消失
13、的现象。菌种衰退的原因是有关基因的负突变。在形态上:分生孢子减少或颜色改变。在生理上:常指产量的下降. 防止菌种衰退的方法有:控制传代次数;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利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传代;选择合适的保藏方法。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菌种保藏主要是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在人工创造的条件下使其代谢处于不活泼的休眠状态,生长繁殖受到抑制。这样就能尽可能地减低菌种的变异率。主要是通过降低培养基营养成分(寡营养)、低温、干燥和缺氧四个手段。斜面低温保藏法(低温。弊端:短期内多次传代;容易引起菌种发生变异,杂菌污染的机会随之增多)砂土管保藏法:(干燥,寡营养)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干燥,低温)液氮保藏法
14、 (低温)悬液保藏法(寡营养保藏)低温保藏法、石蜡油封存法(低温、缺氧)自然基质保藏法、基因工程菌的保藏菌种的复壮是指创造一个适合原菌株生长繁殖的条件,经分离纯化,淘汰退化型个体或挑出原种型个体的选育菌种的方法。菌种的复壮措施:纯种分离:(平板划线法、涂布法、倾注法、单细胞挑取法等);通过寄主体内生长进行复壮;淘汰已衰退的个体。第六章、培养基1、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及 基本配制要求孢子培养基:是供菌种繁殖孢子的一种常用固体培养基,对这种培养基的要求是:能使菌体迅速生长,产生较多优质的孢子,并要求这种培养基不易引起菌种发生变异。所以对孢子培养基的基本配制要求是:(1)营养不要太丰富
15、(特别是有机氮源),否则不易产孢子。(2)所用无机盐的浓度要适量,不然也会影响孢子量和孢子颜色。(3)要注意孢子培养基的pH和湿度。种子培养基:是供孢子发芽、生长和大量繁殖菌丝体,并使菌体长得粗壮,成为活力强的“种子”。 所以种子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要求比较丰富和完全,氮源和维生素的含量也要高些,成分要考虑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能维持稳定的pH,其组成还要根据不同菌种的生理特征而定。发酵培养基是供菌种生长、繁殖和合成产物之用。它既要使种子接种后能迅速生长,达到一定的菌丝浓度,又要使长好的菌体能迅速合成所需产物。发酵培养基的要求: 培养基能够满足产物最经济的合成。 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尽可能的少。 培养
16、基的原料应因地制宜,价格低廉;且性能稳定,资源丰富,便于采购运输,适合大规模储藏,能保证生产上的供应。 所选用培养基应能满足总体工艺的要求,如不应该影响通气、提取、纯化及废物处理等2、了解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发酵培养基常用的原料以及其中的基本概念碳源:作用:提供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所需的能源和合成菌体所必需的碳成分,提供合成目的产物所必须的碳成分。来源:糖类、油脂、有机酸、正烷烃。 氮源:氮源主要用于构成菌体细胞物质(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和含氮代谢物。常用的氮源可分为两大类: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3、掌握发酵培养基优化与设计的思路培养基成分选择的原则:菌种的同化能力、代谢的阻遏和诱导、合适的C
17、、N比、pH的要求。培养基中碳氮比的影响极为明显。氮源过多,会使菌体生长过于旺盛,pH偏高,不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氮源不足,则菌体繁殖量少,从而影响产量,碳源过多,则容易形成较低的pH,若碳源不足,易引起菌体衰老和自溶。 一般工业发酵培养基的C:N 为100:0.22.0,谷氨酸产生菌的C:N 为100:1521。培养基设计的步骤:(1)根据前人的经验和培养基成分确定一些必须考虑的问题,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分;(2)通过单因子实验最终确定出最为适宜的培养基成分;(3)当培养基成分确定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各成分最适的浓度,由于培养基成分很多,为减少实验次数常采用一些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法如正交实验设
18、计、响应面分析法。 4、C、N比一般工业发酵培养基的C:N 为100:0.22.0,谷氨酸产生菌的C:N 为100:1521。5、补料的作用 (1)丰富培养基,避免了菌体过早衰老,使产物合成的旺盛期延长;(2)控制了pH值和代谢方向;(3)改善了通气效果,避免了菌体生长可能受到的抑制;(4)补料还能补足发酵液的体积。6、促进剂:是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第七章、发酵工艺1、温度对发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温度对微生物细胞生长的影响:温度对菌生长和生产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综合表现的结果。从酶动力学来看,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大,生长代谢加快,生产期
19、提前。但因酶本身很易因热而失去活性,温度越高,酶的失活也越快,表现在菌体易于衰老,发酵周期的缩短,影响产物的最终产量。2.温度对产物形成的影响:活化能E的大小说明酶反应速率受温度大小影响而变化。根据公式可测得青霉菌生长的活化能E34kJmol,呼吸的活化能E116kJmol;青霉素合成的活化能E112kJmol。从这些数据可见,青霉素合成速率对温度最为敏感。3.温度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温度除了直接影响发酵过程中各种反应速率外,还通过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间接影响菌的生物合成。例如温度会影响基质和氧在发酵液中的溶氧和传递速率,菌对某些基质的分解吸收速度等。4.温度影响生物合成的方向:温度还会影
20、响生物合成的方向。例如,四环素发酵中金色链霉菌同时能产生金霉素。在低于30温度下,该菌种合成金霉素能力较强。当温度提高,合成四环索的比例也提高。在温度达35则只产生四环素而金霉素合成几乎停止。2、如何控制发酵过程中的pH值?(1)调节基础培养基的配方:调节碳氮比(C/N);添加缓冲剂。(2)补料控制:直接加酸加碱;补加碳源或氮源。3、为何说溶氧可作为发酵异常情况的指示 ?(1)发酵中污染好气性杂菌。(2)中间补料是否得当可以从溶氧变化看出。(3)操作故障或事故引起的发酵异常现象,也能从溶氧变化中得到反映。4、发酵液中的溶氧如何控制 ?控制溶氧水平从氧的供需着手。OTR=KLa (C*-CL)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工程 资料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