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历史)(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导图(历史)(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史海无涯“图”作舟-浅谈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张治【摘录】20世纪90年代思维导图传入我国以来,在教育领域受到了极大关注,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老师可以成倍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的教学实绩,学生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速度,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整合复习旧知识,把教与学结合有机的结合起来。【关键词】思维导图新课程课堂设计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 )在1970年代初期所创,它为我们提供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方法,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它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与学习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写作、沟通、演讲、规划、计划、管
2、理、会议、等,20世纪90年代思维导图传入我国以来,在教育领域受到了极大关注,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老师可以成倍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的教学实绩,学生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速度,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整合复习旧知识,把教与学结合有机的结合起来。经过一年多的理论实践积累、理论与教学资料收集和教学运用,笔者对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思维导图对于改变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具有明显的作用。1、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可以有效进行课堂教学,让思维之种生根发芽。一节好课,既要特出老师主导,也要特出学生的主体,要把学
3、生和老师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在备课中把思维导图运用在教学设计中是一种效果很好的方式,因为思维导图将相关知识依据彼此间的关系分类分层进行管理,对知识的储存、管理及运用过程更加系统化和具体化,从而大大提高运作的效率;充分利用左右脑协作的功能,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由一些图像、颜色、符号的使用,可以实现协助记忆、可视化思维、启迪人的灵感,增进人的创造力。教学设计中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对教材的分析、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渗透、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反思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我们以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为例运用思维导图(图1-1)进
4、行教学设计有着许多方面的优点,更好的把要把学生和老师有机的结合起来,实施有效教学。(图1-1)通过(图1-1)我们可以看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设计,能够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层次性和课堂结构的多元化,克服传统的课堂设计的呆板与死沉,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2、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对课堂板书进行优化,提高板书速度,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整体感知,让思维之花竞相盛放。因为思维导图的图形优势,核心词、色彩、图案和连接方式等多种因素作用于大脑产生的明显效果,它的多样化构成和流程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方式,所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中就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课堂教学板书中使用“思维导图把系列枯燥无味的
5、信息变成色彩美丽、便于记忆的、有高度逻辑性、思维性和组织性的图画,边讲边展现在黑板上,学生以知识链的形式记忆下来,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整体感知。在高考复习“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在18世纪以前东西方对人的思考”这一课题中,如下图示(图1-2)东方(中国)孔子:仁、礼、德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公元前6世纪前后公元14到17世纪 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复苏、发展、成熟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知德合一、认识你自己西方(图1-2)当然,在板书中,要注意到自由、发散、随意是“思维导图”的创意和构思的特点,在板书中必须要工整的字迹、美观的图形、有整体感和层次感,
6、会给教学中带来美的享受,学生乐于学习,对课堂感兴趣,也有助于师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传统板书写法内容多,一些的无关文字反复书写,在课堂占去不少时间。使用“思维导图”形式的板书,仅需写出关键字和词,划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存联系,可以节省许多时间。老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去,组织学生探讨问题、归纳总结和巩固,也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不准、概念模糊混淆不清等情况,并及时纠正,提高课堂效益,更能进行有效教学。3、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记录课堂笔记和解题,能够使学生提高思考技巧,增进组织力、记忆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提高知识的深加工与运用能力,增强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让思维之果硕果累
7、累。做笔记是学生听课过程中一般的学习行为,其目的在于记录学习的内容以及整理别人和自己的思想,使用思维导图来记载课堂笔记,效果会今人吃惊的。第一,思维导图所运用的“核心词”形式,将使我们将注意点集中于所学知识的关键点;第二,可以展开联想,一边思考一边书写,其乐无穷;第三,思绪可以相关联的联想,联想的方法扩展到极致,因此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知识要素很难漏掉;第四,思维导图记的过程简单、快速,能及时记录重要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信息量丰富,记录的结果直观、形象,容易理解与记忆;第五,采用字、形、图和色彩可以充分刺激大脑,增进组织力、记忆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笔者在调研发现以前学生记笔记主要是抄板书
8、和全部记下来,形式是对老师讲解内容的机械重复,我们以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为例了解一下传统的课堂笔记,如下:辛亥革命一、同盟会的建立1、兴中会的建立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时间:1894年 口号:振兴中华 影响: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2、同盟会的建立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二、武昌起义1、黄花岗起义时间:1911年4月 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2、四川保路运动原因: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
9、铁路的主权。作用: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造成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3、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概况: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影响: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时间:1912年1月1日(2)概况: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3)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内容:主权在民;天赋人权;
10、三权分立;内阁制。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君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条件: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拥有实力及个人的权术;资产阶级的软弱;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评价辛亥革命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可以看出,传统通常的方式记笔记是仅文字一点一条的
11、把内容记录下来,似乎条理清楚,但它一个方面速度比较慢影响学习与听课,另一个方面样式比较单调,再加上内容枯燥,不容易对大脑形成有益的刺激,难以记忆;同时,这笔记的内容相对独立,不利于与其它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改变一下笔记思维模式,运用思维导图来绘画课堂笔记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如下图(图1-3)(图1-3)可以看到同样的辛亥革命内容,运用不同的模式记载课堂笔记,思维导图记的过程简单、快速,能及时记录重要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信息量丰富,记录的结果更加直观、形象,容易理解与记忆,克服了传统通常的方式记笔记速度比较慢样式比较单调,再加上内容枯燥的特点。对于这种笔记形式的推行
12、,要求学生开始时照着老师的板书来记,以后逐渐地学会把老师零散讲授的知识插入在思维导图的笔记中,指导学生每学完一节将思维导图重新整理,帮助学生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一节内容归纳总结和整理后,内容掌握差不多了,应用起来就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了。思维导图训练就是通过思维训练,启迪学生的智慧,也就是说通过思维导图训练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根据思维导图的特点,能够帮助我们在解决历史问题的时候更好的理清思路。从课标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来看,高考主要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13、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今年高考试题来看,多以能力立意,反映高考和课改的要求,以新材料新情境的呈现为主要形式,着重考查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在平时训练中,加强运用思维导图解题,可达到非常惊人的效果。例如2011年高考试卷江苏试题第11题:下列图片(图1-4)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图1-4)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我们利用思维导图(图1-5),得出答案为A三次改革中的“什么变化”与“什么没有变化” 农业合作化运动读图(图1-4) 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读图形 家庭联产承包制(图1-5)3、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教学,能够使学生
14、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了与新课程标准的接轨,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
15、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由此可见,新课程的标准就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取得,要求学生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高中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有力的空间。新课程理念下共建实效、活力、和谐、发展的课堂,把思维导图用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有效地利用各种工具和资源,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适应了当今社会的变革和教育教学改革与高考改革。参考文献:1、于西友:中学历史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2、肖成全:有效教学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3、东尼博赞(Tony Buza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版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