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部分答案(共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计算机网络技术部分答案(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部分答案(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作业参考答案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 连通性和共享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
2、,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
3、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解:(1)发送时延:
4、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2)发送时延ts =103/109=1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1-19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工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
5、开销)。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解:(1)100/(100+20+20+18)=63.3%(2)1000/(1000+20+20+18)=94.5%1-20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答:从以下两个方面回答。(1)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2)分层的好处:P261-24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但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内容,因此往往采取折
6、中的办法,即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即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 各层的功能如下:应用层: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给用户,应用程序和传输层协议相配合,完成发送或接收数据。传输层:解决的是“端到端”的通信问题。它的功能是使源端和目的端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传输层定义了两个端到端的协议。第一个是传输控制协议TCP,第二个协议是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网络层:负责点到点之间通信联系的建立、维护和结束。通过路径选择、流量、差错、顺序、进/出路由等控制,将数据从物理连接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物理层:利用传输媒体为
7、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主要功能是在物理介质上传输二进制数据比特流。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连接所需的机械、电气和规程方面的特性。如传输媒体的类型、电缆插头及各引脚如何连接等。第二章 作业参考答案2-01 物理层要解决什么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物理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而专注于完成本层的协议与服务。 给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提供传送和接收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在两个相邻设备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链路。(2)物理层的主要特点:将物理层
8、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物理层的协议相当复杂。2-05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特性?各包含什么内容?答:(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2-08 假定要用3kHz贷款的电话信道传送64kb/s的数据(无差错传输),试问这个信道应该具有多高的信噪比(分别用比值和分贝来表示),这个结果说明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技术 部分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