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黄-疸(共12页).doc
《第十二章-黄-疸(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黄-疸(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十二章 黄 疸教学目的明确黄疸的概念和临床意义,掌握各类黄疸发生的原因、机制以及主要病理变化特征。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方法复习胆色素的正常代谢途径,再依各类黄疸发生的原因,叙述各类黄疸的病理变化特征。挂图:胆色素正常代谢图、各类黄疸发生机制图。教学难点、重点黄疸的概念;正常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障碍的类型、发生原因和病理变化的特征。教学内容第一节 胆 红 素 的 正 常 代 谢 一、胆红素的来源Hb是主要来源。胆红素 衰老红细胞的Hb 占总胆红素的80%90%。 旁路性胆红素 即红细胞未成熟之前,骨髓内的网织红细胞和幼巨红细胞有少量血红素被分解为胆红素,约占总胆红素的
2、3%以下。 组织中非Hb血红素 即从细胞色素、肌红蛋白、H2O2酶、过氧化物酶等裂解而来。旁路性胆红素、组织中非Hb血红素一块占总胆红素15%20%。二、胆红素的生成1、红细胞的破坏衰老的红细胞 巨噬细胞吞噬 分解破坏 胆红素(Hb的成分)2、胆色素是胆绿素、胆红素(粪胆素原、粪胆素、尿胆素原、尿胆素)的总称。3、生成 珠蛋白 细胞色素加氧酶 胆绿素还原酶Hb 血红素 胆绿素 胆红素 CO、Fe2 2H 三、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胆红素 血液 白蛋白 胆红素-白蛋白(稳定,不易自由通过细胞膜、肾小球,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称为血胆红素、游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范登白试验间接反应阳性,即血胆红素乙
3、醇重氮试剂,呈紫红色)、非酯型胆红素。四、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被蛋白吸附的胆红素,随血流到肝脏,被肝细胞摄取、结合、分泌到胆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1、摄取胆红素-白蛋白一接近肝细胞膜,脱去蛋白,经微绒毛很快进入肝细胞胞浆内,并与肝细胞内的载体蛋白结合(肝细胞内的两个低分子、可溶性载体蛋白Y、Z)。Y也称胆红素载体蛋白Y,它与胆红素结合力强,是固定胆红素的主要蛋白。Z也称胆红素载体蛋白Z,在高浓度时才结合胆红素。摄取的速度与 胆红素生成多少 有关联 肝细胞分泌快慢2、结合在肝细胞滑面内质网内。 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游离胆红素Y 内质网葡萄糖醛酸 (UDPGA) 游离胆红素Z 葡萄糖醛酰转移酶
4、(BGT)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脂(脂型胆红素)大多数胆红素结合二个葡萄糖醛酸,称为胆红素双葡萄糖醛酸脂。另外有15%胆红素可与有活性的SO42、甘氨酸等结合。脂型胆红素,也称为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它溶于水,能通过毛细胆管膜 毛细胆管;范登白试验直接反应,可由肾排出,无细胞毒性。3、排泄结合胆红素 肝细胞器排泌机构(内质网、高尔基氏体、溶酶体等)与肝细胞内的胆固醇、胆酸、卵磷脂、微量的Ca2和其它电解质结合 定向 毛细胆管,成为胆汁的成分。胆汁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肝细胞损伤,此过程障碍。排泌是向浓度较高的方向进行的,是一个耗能的主动分泌过程。五、胆红素在肠道中的转变结合胆红素(胆汁) 回肠末
5、端至结肠部位 肠道菌 胆素原 O 粪胆素 葡萄糖醛酸基 10%20%胆素原 肠黏膜 门静脉 胆道 肠肝循环 血循 肾 尿胆素原胆红素的前身物质是含铁的卟啉化合物,Hb是由4个血红素与1个珠蛋白组成,属组蛋白类。Hb破坏后,血红素经氧化分解变为胆绿素,还原后成为胆红素。人的红细胞的寿命120130天,每天可形成的量约3.75mg/Kg体重。每天约有1%的循环性红细胞被破坏、更新;动物每天约有0.6%3%。 动 物 名 称红 细 胞 的 寿 命猪120天家 兔4550天马140150天山 羊125天绵 羊64118天插胆红素正常代谢图 正常情况下,体内胆色素的生成、代谢与排泄,维持着动态平衡,因此
6、血液中胆红素含量水平是相对恒定的。胆色素的代谢与红细胞的破坏、肝脏的功能、胆道的排泄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引起黄疸的发生。 草食动物、禽类主要是胆绿素,肉食动物、猪主要是胆红素。第二节 黄 胆 发 生 机 理、类 型、病 理 变 化 和 特 征一、概念黄疸(Janndic或icterus)由于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它组织黄染的现象。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血液中游离(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而使血浆、皮肤、黏膜、浆膜、巩膜等染成黄色的病理变化。(未表现黄染的为隐性黄疸)。因为巩膜、皮肤等富含弹性蛋白,而胆红素与弹性蛋白有较强的亲合力,故这些部位较易
7、被黄染。二、分类根据病因分 阻塞性黄疸(机械性黄疸、肝后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肝前性黄疸) 实质性黄疸(肝性黄疸 ) 根据临床表现分 显性黄疸 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4mol/ l,肉眼可见组织染。 隐性黄疸 血清胆红素已超过正常,但尚无肉眼可见的组织黄染。(一) 阻塞性黄疸也称机械性黄疸、肝后性黄疸,由于常需要手术处理,又称为外科性黄疸。是指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机械性堵塞,造成胆汁排出障碍所引起的黄疸。 1、原因 胆道 胆道寄生虫 猪蛔虫、牛羊肝片吸虫、羊钩虫等。 堵塞 胆管受肿瘤或肿大的淋巴结压迫; 狭窄 十二指肠炎症、胆管或胆囊炎性肿胀; 胆管结石; 胆道系统机能障碍,如通向十二指肠
8、开口处的括约肌痉挛性收缩,胆汁排出障碍。2、机制胆道堵塞 胆汁排出障碍 淤积于胆管、毛细胆管 毛细胆管内压,显著扩张 胆管破裂 胆汁逆流 肝细胞索和肝窦中,或静脉窦中 血液循环 黄疸这时进入血液中的是全部胆汁,除了含大量的直接胆红素外,还有胆固醇、胆汁酸盐等。 3、各器官系统发生的变化 由于胆道堵塞,进入血液循环的是全部胆汁成分,血浆中的胆固醇、胆汁酸盐、碱性磷酸酶增多,机体黄疸明显。 1)胆酸盐 中枢神经受刺激和毒性作用 患病动物先兴奋后抑制 精神沉郁,无力,痛觉迟顿 感觉神经末梢 皮肤搔痒 2)胆酸盐 对心血管系统毒性作用 心传导系统障碍 血管感受器 迷走神经兴奋 心动徐缓血管扩张 血压下
9、降 3)胆汁 肠道减少 消化吸收障碍,对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脂痢和维生素A、D、E吸收障碍 肠道蠕动 食糜停滞 细菌繁殖发酵 腐败增多 便秘、臌气 自体中毒 血液 直接胆红素增多(直接反应阳性),胆固醇增高 胆酸盐 红细胞脆性增高 溶血 血管通性增高 出血 维生素K吸收减少 肝合成凝血酶原不足 血液凝固不良4)持久阻塞 大量直接胆红素、胆酸盐 肾小管上皮细胞 变性、坏死 胆汁性肾病 尿色加深,蛋白管型5)肝脏 胆汁沉着、营养不良 变性、局部坏死,易继发感染 阻塞过久 胆汁性肝硬化(二) 溶血性黄疸 亦称肝前性黄疸。 1、原因 凡能引起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大量破坏的各种致病因素,都能引起溶血性黄疸。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二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