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诊断技术(共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病理诊断技术(共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动物病理诊断技术学习目标熟悉尸体剖检前的准备工作、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动物死后尸体变化,了解尸体剖检记录、报告的编写格式和内容,了解各种病理材料的采取、包装、保存、运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能正确进行常见动物的尸体剖检,能识别常见器官的病理变化,并能综合分析病变,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能正确编写剖检记录和填写病理剖检报告。能对微生物检验材料、病理组织学检查材料和毒物检查材料进行正确采取、保存和送检。了解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能基本识别常见的组织病理变化。第一节 动物尸体剖检技术一、尸体剖检概述 动物尸体剖检是运用病理解剖知识,通过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2、剖检时,必须对病尸的病理变化做到全面观察,客观描述,详细记录,然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科学分析和推理判断,从中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病理解剖诊断。 (一)尸体剖检的意义 尸体剖检是运用兽医病理学知识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来诊断和研究疾病的一种方法。病理解剖学的研究主要依靠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上则经常应用这种方法对病畜进行死后诊断。 尸体剖检的意义有以下三方面。 1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质量。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尸体剖检,可以检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及时总结经验,提高诊疗质量。 2尸体剖检是最为客观、快速的畜禽疾病诊断方法之一。对于一些群发性疾病,如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症等,或
3、对一些群养动物(尤其是中、小动物如猪和鸡)疾病,通过尸体剖检,观察器官特征病变,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可以及早做出诊断(死后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3促进病理学教学和病理学研究。尸体剖检是病理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的实际操作技术,是研究疾病的必需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病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条途径。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一些新畜种、新品种的引进,临床上常会出现一些新病,老病则可能发生新变化,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对临床上出现的新问题,或新的病例进行尸体剖检,可以了解其发病情况,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尸体剖检,常按一定的目的进行。按剖检目的不同,尸体剖检分为诊
4、断学剖检、科学研究剖检和法兽医学剖检3种。诊断学剖检的目的在于查明病畜发病和致死的原因、目前所处的阶段和应采取的措施。这就要求对待检动物的全身每个脏器和组织都要做细致的检查,并汇总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科学研究剖检以学术研究为目的,如人工造病以确定实验动物全身或某个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规律。多数情况下,目标集中在某个系统或某个组织,对其他的组织和器官只做一般检查。法兽医学剖检则以解决与兽医有关的法律问题为目的,是在法律的监控下所进行的剖检。三者各依其目的要求来考虑剖检方法和步骤。 (二)尸体的变化 动物死亡后,有机体变为尸体。因体内存在着的酶和细菌的作用以及外界环境
5、的影响,动物死亡后逐渐发生一系列的死后变化。在检查判定大体病变前,正确地辨认尸体变化,可以避免把某些死后变化误认为生前的病理变化。尸体的变化有多种,其中包括尸冷、尸僵、尸斑、尸体自溶、尸体腐败、血液凝固。 1尸冷指动物死亡后,尸体温度逐渐降至外界环境温度水平的现象。尸冷之所以发生是由于机体死亡后,机体的新陈代谢停止,产热过程终止,而散热过程仍在继续进行。在死后的最初几小时,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变慢。通常在室温条件下,一般以1h的速度下降,因此动物的死亡时间大约等于动物的体温与尸体温度之差。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如受季节的影响,冬季天气寒冷将加速尸冷的过程,而夏季炎
6、热将延缓尸冷的过程。检查尸体的温度有助于确定死亡的时间。 2尸僵动物死亡后,肢体由于肌肉收缩变硬,四肢各关节不能伸屈,使尸体固定于一定的形状,这种现象称为尸僵。 动物死后最初由于神经系统麻痹,肌肉失去紧张力而变得松弛柔软。但经过很短时间后,肢体的肌肉即行收缩变为僵硬。尸僵开始的时间,因外界条件及机体状态不同而异。大、中动物一般在死后1.56h开始发生,1024h最明显,2448h开始缓解。尸僵从头部开始,然后是颈部、前肢、后躯和后肢的肌肉逐渐发生,此时各关节因肌肉僵硬而被固定,不能屈曲。解僵的过程也是从头、颈、躯干到四肢。除骨骼肌以外,心肌和平滑肌同样可以发生尸僵。在死后0.5h左右心肌即可发
7、生尸僵,尸僵时心肌的收缩使心肌变硬,同时可将心脏内的血液驱出,肌层较厚的左心室表现得最明显,而右心往往残留少量血液。经24h,心肌尸僵消失,心肌松弛。如果心肌变性或心力衰竭,则尸僵可不出现或不完全,这时心脏质度柔软,心腔扩大,并充满血液。因此,发生败血症时,尸僵不完全。 富有平滑肌的器官,如血管、胃、肠、子宫和脾脏等,平滑肌僵硬收缩,可使腔状器官的内腔缩小,组织质度变硬。当平滑肌发生变性时,尸僵同样不明显,例如败血症的脾脏,由于平滑肌变性而使脾脏质度变软。 了解尸僵有助于在诊断过程中加以鉴别。尸僵出现的早晚,发展程度,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外界因素和自身状态有关。如周围气温较高,尸僵出现较早,
8、解僵也较迅速,寒冷时则尸僵出现较晚,解僵也较迟。肌肉发达的动物,要比消瘦动物尸僵明显。死于破伤风或番木鳖碱中毒的动物,死前肌肉运动较剧烈,尸僵发生的快而且明显。死于败血症的动物,尸僵不显著或不出现。另外,如尸僵提前,说明动物急性死亡并有剧烈的运动或高热疾病,如破伤风;如尸僵时间延缓、拖后,尸僵不全或不发生尸僵,应考虑到生前有恶病质或烈性传染病,如炭疽等。 除了注意时间以外,还要注意关节不弯曲。发生慢性关节炎时关节也不弯曲。但如果是尸僵的话,四个关节均不能弯曲,而如果是慢性关节炎的话,不能弯曲的关节只有一个或两个。 3尸斑动物死亡后,由于心脏和大动脉的临终收缩及尸僵的发生,血液被排挤到静脉系统内
9、,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流向尸体的低下部位,使该部血管充盈血液,呈青紫色,这种现象称为坠积性淤血。尸体倒卧侧组织器官的坠积性淤血现象称为尸斑。一般在死后11.5h即可能出现。尸斑坠积部的组织呈暗红色。初期,用指按压该部可使红色消退,并且这种暗红色的斑可随尸体位置的变更而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发生崩解,血红蛋白溶解在血浆内,并通过血管壁向周围组织浸润,结果使心内膜、血管内膜及血管周围组织染成紫红色,这种现象称为尸斑浸润,一般在死后24h左右开始出现。改变尸体的位置,尸斑浸润的变化也不会消失。 检查尸斑,对于死亡时间和死后尸体位置的判定有一定的意义。临床上应与淤血和炎性充血加以区别。淤血发生的
10、部位和范围,一般不受重力作用的影响,如肺淤血或肾淤血时,两侧的表现是一致的,肺淤血时还伴有水肿和气肿。炎性充血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局部还伴有肿胀或其他损伤。而尸斑则仅出现于尸体的低下部,除重力因素外没有其他原因,也不伴发其他变化。 4尸体自溶和尸体腐败尸体自溶是指动物体内的溶酶体酶和消化酶如胃液、胰液中的蛋白解酶,在动物死亡后,发挥其作用而引起的自体消化过程。自溶过程中细胞组织发生溶解,表现最明显的是胃和胰腺,胃黏膜自溶时表现为黏膜肿胀、变软、透明,极易剥离或自行脱落和露出黏膜下层,严重时自溶可波及肌层和浆膜层,甚至可出现死后穿孔。尸体腐败是指尸体组织蛋白由于细菌作用而发生腐败分解的现象,
11、主要是由于肠道内的厌氧菌的分解、消化作用,或血液内、肺脏内的细菌的作用,也有从外界进入体内的细菌的作用。在腐败过程中,体内复杂的化合物被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并产生大量气体,如氨、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等。因此,腐败的尸体内含有多量的气体,并产生恶臭。尸体腐败的变化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死后臌气这是胃肠内细菌繁殖,胃肠内容物腐败发酵、产生大量气体的结果。这种现象在胃肠道表现明显,尤其是反刍兽的前胃和单蹄兽的大肠更明显。此时,气体可以充满整个胃肠道,使尸体的腹部膨胀,肛门突出且哆开,严重臌气时可发生腹壁或横膈破裂。死后臌气应与生前臌气相区别,生前臌气压迫横膈使其前伸造成胸内压升高,引起静脉血
12、回流障碍呈现淤血,尤其是头、颈部,浆膜面还可见出血,而死后臌气则无上述变化。死后破裂口的边缘没有生前破裂口的出血性浸润和肿胀。在肠道破裂口处有少量肠内容物流出,但没有血凝块和出血,只见破裂口处的组织撕裂。 肝、肾、脾等内脏器官的腐败肝脏的腐败往往发生较早,变化也较明显。此时,肝脏体积增大,质度变软,污灰色,肝包膜下可见到小气泡,切面呈海绵状,从切面可挤出混有泡沫的血水,这种变化,称为泡沫肝。肾脏和脾脏发生腐败时也可见到类似肝脏腐败的变化。 尸绿动物死后尸体变为绿色,称为尸绿。由于组织分解产生的硫化氢与红细胞分解产生的血红蛋白和铁相结合,形成硫化血红蛋白和硫化铁,致使腐败组织呈污绿色,这种变化在
13、肠道表现得最明显。临床上可见到动物的腹部出现绿色,尤其是禽类,常见到腹底部的皮肤为绿色。 尸臭尸体腐败过程中产生大量带恶臭的气体,如硫化氢、己硫醇、甲硫醇,氨等,致使腐败的尸体具有特殊的恶臭气味。 通过尸体的自溶和腐败,可以使死亡的动物逐步分解、消失。但尸体腐败的快慢,受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及疾病性质的影响。适当的温度、湿度或死于败血症和有大面积化脓性炎症的动物,尸体腐败较快且明显。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下或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的动物,尸体腐败缓慢且微弱。 尸体腐败可使生前的病理变化遭到破坏,这样会给剖检工作带来困难,因此,病畜死后应尽早进行尸体剖检,以免死后变化与生前的病变发生混淆。 5血液凝固动物
14、死后不久还会出现血液凝固,即心脏和大血管内的血液凝固成血凝块。在死后血液凝固较快时,血凝块呈一致的暗红色。在血液凝固缓慢时,血凝块分成明显的两层,上层为主要含血浆成分的淡黄色鸡脂样凝血块,下层为主要含红细胞的暗红色血凝块,这是由于血液凝固前红细胞沉降所致。 血凝块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质柔软,富有弹性,并与血管内膜分离。血凝块与血栓不同,应注意区别。动物生前如有血栓形成,血栓的表面粗糙,质脆而无弹性,并与血管壁有粘连,不易剥离,硬性剥离可损伤内膜。在静脉内的较大血栓,可同时见到粘着于血管壁上呈白色的头部(白色血栓)、红白相间的体部(混合血栓)和全为红色的游离的尾部(红色血栓即血凝块)。 血液
15、凝固的快慢,与死亡的原因有关。由于败血症、窒息及一氧化碳中毒等死亡的动物,往往血液凝固不良。 (三)尸体剖检前的准备 进行尸体剖检,尤其是剖检传染病尸体时,剖检者既要注意防止病原扩散,又要预防自身感染。因此,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剖检场地的选择尸体剖检,特别是剖检传染病尸体,一般应在病理剖检室进行,以便消毒和防止病原扩散。如果条件不许可而在室外剖检时,应选择地势较高、环境较干燥,远离水源、道路、房舍和畜舍的地点进行。剖检前挖深2m的深坑,剖检后将内脏、尸体连同被污染的土层投入坑内,再撤上石灰或喷洒10的石灰水、35来苏儿或臭药水,然后用土掩埋。 2尸体剖检常用的器械和药品根据死前症状或尸体特点
16、准备解剖器械,一般应有解剖刀、剥皮刀、脏器刀、外科刀、脑刀、外科剪、肠剪、骨剪、骨钳、镊子、骨锯、双刃锯、斧头、骨凿、阔唇虎头钳、探针、量尺、量杯、注射器、针头、天平、磨刀棒或磨刀石等。如没有专用解剖器材,也可用其他合适的刀、剪代替。准备装检验样品的灭菌平皿、棉拭子和固定组织用的内盛10福尔马林或95酒精的广口瓶。常用消毒液,如3一5来苏儿、石炭酸、臭药水、0.2高锰酸钾、70酒精、35碘酒等。此外,还应准备凡士林、滑石粉、肥皂、棉花和纱布等。 3剖检人员的防护剖检人员,特别是在剖检传染病尸体时,应穿工作服,外罩胶皮或塑料围裙,戴胶手套、线手套、工作帽,穿胶鞋。必要时还要戴上口罩和眼镜。如缺乏
17、上述用品时,可在手上涂抹凡土林或其他油类,保护皮肤,以防感染。在剖检中不慎切破皮肤时应立即消毒和包扎。 在剖检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注意消毒。常用清水或消毒液洗去剖检人员手上和刀剪等器械上的血液、脓液和各种排出物。 剖检后,双手先用肥皂洗涤,再用消毒液冲洗。为了消除粪便和尸腐臭味,可先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再用23草酸溶液洗涤,退去棕褐色后,再用清水冲洗。 (四)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 1尸体剖检的时间尸体剖检应在病畜死后愈早愈好。尸体放久后,容易腐败分解,尤其是在夏天,尸体腐败分解过程更快,这会影响对原有病变的观察和诊断。剖检最好在白天进行,因为在灯光下,一些病变的颜色(如黄疸、变性等)不易辨
18、认。供分离病毒的脑组织要在动物死后5h内采取。一般死后超过24h的尸体,就失去了剖检意义。此外,细菌和病毒分离培养的病料要先无菌采取,最后再取病料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如尸体己腐烂,可锯一块带骨髓的股骨送检。 2了解病史尸体剖检前,应先了解病畜所在地区的疾病的流行情况、病畜生前病史,包括临床化验、检查和临床诊断等。此外,还应注意治疗、饲养管理和临死前的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3自我防护意识剖检前应在尸体体表喷洒消毒液;搬运尸体时,特别是搬运炭疽、开放性鼻疽等传染病尸体时,在用浸透消毒液的棉花团塞住天然孔,并用消毒液喷洒尸体后方可运送。 4病变的切取未经检查的脏器切面,不可用水冲洗,以免改变其原来的颜色
19、和性状。切脏器的刀、剪应锋利,切开脏器时,要由前向后,一刀切开,不要由上向下挤压或拉锯式的切开。切开未经固定的脑和脊髓时,应先使刀口浸湿,然后下刀,否则切面粗糙不平。 5尸检后处理 (1)衣物和器材。剖检中所用衣物和器材最好直接放入煮锅或手提高压锅内,经灭菌后,方可清洗和处理;解剖器械也可直接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后,再清洗处理。胶手套消毒后,用清水洗净,擦干,撒上滑石粉。金属器械消毒清洁后擦干,涂抹凡士林,以免生锈。 (2)尸体。为了不使尸体和解剖时的污染物成为传染源,剖检后的尸体最好是焚化或深埋。特殊情况如人兽共患病或烈性病尸体要先用消毒药处理然后再焚烧。野外剖检时,尸体要就地深埋,深埋之前
20、在尸体上洒消毒液,尤其要选择具有强烈刺激异味的消毒药如甲醛等,以免尸体被意外挖出。 (3)场地。剖检场地要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污染周围环境。如遇特殊情况(如禽流感),检验工作在现场进行,当撤离检验工作点时,要做终末消毒,以保证继用者的安全。 (五)尸体剖检的步骤 为了全面系统地检查尸体所呈现的病理变化,尸体剖检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但考虑到各种家畜解剖结构的特点,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生理解剖学关系,疾病的性质以及术式的简便和效果等,各种动物的剖检方法和顺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剖检方法和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具体条件和要求有一定的灵活性。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高效率地检查全身各个组织
21、器官。对于所有的动物而言,一般剖检先由体表开始,然后是体内,体内的剖检顺序,通常从腹腔开始,之后胸腔,再后则其他。通常采用的剖检顺序是: 1外部检查在剥皮之前检查尸体的外表状态。外部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尸体概况。畜别、品种、性别、年龄、毛色、特征、体态等。 (2)营养状态。可根据肌肉发育情况及皮肤和被毛状况判断。 (3)皮肤。注意被毛的光泽度,皮肤的厚度、硬度及弹性,有无脱毛、褥疮、溃疡、脓肿、创伤、肿瘤、外寄生虫等,有无粪泥和其他病理产物的污染。此外,还要注意检查有无皮下水肿和气肿。 (4)天然孔(眼、鼻、口、肛门、外生殖器等)的检查。首先检查各天然孔的开闭状态,有无分泌
22、物、排泄物及其性状、量、颜色、气味和浓度等;其次应注意可视黏膜的检查,着重检查黏膜色泽变化。 (5)尸体变化的检查。家畜死亡后,舌尖伸出于卧侧口角外,由此可以确定死亡时的位置。尸体变化的检查,有助于判定死亡发生的时间、位置,并与病理变化相区别(检查项目见尸体变化)。 2致死动物发病系统不同、检验目的不同,致死动物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有下列五种。 (1)放血致死。大、中、小动物均适用。即用刀或剪切断动物的颈动脉、颈静脉、前腔动静脉等,使动物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2)静脉注射药物致死。如静脉注射甲醛、来苏儿等。 (3)人造气栓致死。主要用于小动物。即从静脉中注人空气,使动物在短时间内死于空气性栓塞。
23、 (4)断颈致死。用于小动物或禽类。即将第一颈椎与寰椎脱臼,致使脊髓及颈部血管断裂而死,临床上常用于鸡的致死。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多数情况下不需器具,但却可造成喉头和气管上部出血,故呼吸道疾病时要注意区别。 (5)断延髓。用于大家畜如牛的致死,这种方法要求有确实的把握,否则较危险。 3内部检查内部检查包括剥皮、皮下检查、体腔的剖开及内脏的采出和检查等。 (1)剥皮和皮下检查。为了检查皮下病理变化并利用皮革的经济价值,在剖开体腔以前应先剥皮。在剥皮过程中,注意检查皮下有无充血、出血、水肿、脱水、炎症和脓肿等病变,并观察皮下脂肪组织的多少、颜色、性状及病理变化的性质等。剥皮后,应对肌肉和生殖器官作
24、一大概的检查。 (2)暴露腹腔,视检腹腔脏器。按不同的切线将腹壁掀开,露出腹腔内的脏器,并立即进行视检。检查的内容包括:腹腔液的数量和性状,腹腔内有无异常内容物,腹膜的性状,腹腔脏器的位置和外形,横膈膜的紧张程度,有无破裂等。 (3)胸腔的剖开和胸腔脏器的视检。剖开胸腔,注意检查胸腔液的数量和性状,胸腔内有无异常内容物,胸膜的性状,肺脏,胸腺,心脏等。 (4)腹腔脏器的采出。腹腔脏器的采出与检查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采出后检查。腹腔脏器的采出包括胃、肠、肝、脾、胰、肾和肾上腺等的采出。 (5)胸腔脏器的采出。为使咽、喉头、气管、食道和肺联系起来,以观察其病变的互相联系,可把口腔、颈部器官和肺脏
25、一同采出。但在大家畜一般都采用口腔、颈部器官、胸腔器官分别采出。 (6)口腔和颈部器官的采出。先检查颈部动静脉、甲状腺、唾液腺及其导管,颌下和颈部淋巴结有无病变,然后采出口腔和颈部的器官。 (7)颈部、胸腔和腹腔器官的检查。脏器的检查最好在采出的当时进行,因为此时脏器还保持着原有的湿润度和色泽。如果采出过久,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脏器的湿润度和色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使检查发生困难。但是,应用边采出边检查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也常感不便,因为与病畜发病和致死原因有关的病变有时被忽略。通常,腹腔、胸腔和颈部各器官和病畜发病致死等问题的关系最密切,所以这三部分脏器采出之后就要进行检查。检查后,再按需要
26、采出和检查其他各部分。至于这三部分器官的检查顺序应服从疾病的情况,即先取与发病和致死的原因最有关系的器官进行检查,与该病理过程发生发展有联系的器官可一并检查。或考虑到对环境的污染,应先检查口腔器官,再检查胸腔器官,之后再检查腹腔脏器中的脾和肝脏,最后检查胃肠道。总之,检查顺序服从于检查目的和现场的情况,不应墨守成规。既要细致搜索和观察重点的病变,又要照顾到全身一般性检查。脏器在检查前要注意保持其原有的湿润程度和色彩,尽量缩短其在外界环境中暴露的时间。 (8)骨盆腔脏器的采出和检查。在未采出骨盆腔脏器前,先检查各器官的位置和概貌。可在保持各器官的生理联系下一同采出。公畜先分离直肠并进行检查。然后
27、检查包皮、龟头、尿道黏膜、膀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及尿道球腺等;母畜检查直肠、膀胱、尿道、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的状态。如剖检妊娠子宫,要注意检查胎儿、羊水、胎膜和脐带等。 (9)脑的采出和检查。剖开颅腔采出脑后,先观察脑膜有无充血、出血和淤血。再检查脑回和脑沟的状态(禽除外),然后切开大脑,检查脉络丛的性状和脑室有无积水。最后横切脑组织,检查有无出血及溶解性坏死等变化。 (10)鼻腔的剖开和检查。用骨锯(大、中动物)或骨剪(小动物和禽)纵行把头骨分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带有鼻中隔,或剪开鼻腔,检查鼻中隔、鼻道黏膜、额窦、鼻甲窦、眶下窦等。 (11)脊椎管的剖开、脊髓的采出和检查。剖开脊柱
28、取出脊髓,检查软脊膜、脊髓液、脊髓表面和内部。 (12)肌肉、关节的检查。肌肉的检查通常只是对肉眼上有明显变化的部分进行,注意其色泽、硬度,有无出血、水肿、变性、坏死、炎症等病变;关节的检查通常只对有关节炎的关节进行,看关节部是否肿大,可以切开关节囊,检查关节液的含量、性质和关节软骨表面的状态。 (13)骨和骨髓的检查。主要对骨组织发生疾病的病例进行,先进行肉眼观察,检验其硬度及其断面的形象。骨髓的检查对于与造血系统有关的各种疾病极为重要。检查骨干和骨端的状态,红骨髓、黄骨髓的性质、分布等。 4某些组织器官检查要点 (1)淋巴结。要特别注意颌下淋巴结、颈浅淋巴结、髂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肺门
29、淋巴结等的检查。注意检查其大小、颜色、硬度,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横切面的变化。 (2)肺脏。首先注意其大小、色泽、重量、质度、弹性、有无病灶及表面附着物等。然后用剪刀将支气管剪开,注意检查支气管黏膜的色泽、表面附着物的数量、粘稠度。最后将整个肺脏纵横切割数刀,观察切面有无病变,切面流出物的数量、色泽变化等。 (3)心脏。先检查心脏纵沟、冠状沟的脂肪量和性状,有无出血。然后检查心脏的外形、大小、色泽及心外膜的性状。最后切开心脏检查心腔。沿左侧纵沟切开右心室及肺动脉,同样再切开左心室及主动脉。检查心腔内血液的性状,心内膜、心瓣膜是否光滑,有无变形、增厚,心肌的色泽、质度,心壁的厚薄等。 (4)脾脏
30、。脾脏摘出后,注意其形态、大小、质度;然后纵行切开,检查脾小梁、脾髓的颜色,红、白髓的比例,脾髓是否容易刮脱。 (5)肝脏。先检查肝门部的动脉、静脉、胆管和淋巴结。然后检查肝脏的形态、大小、色泽、包膜性状、有无出血、结节、坏死等。最后切开肝组织,观察切面的色泽、质度和含血量等情况。注意切面是否隆突,肝小叶结构是否清晰,有无脓肿、寄生虫性结节和坏死等。 (6)肾脏。先检查肾脏的形态、大小、色泽和质度,然后由肾的外侧面向肾门部将肾脏纵切为相等的两半(禽除外),检查包膜是否容易剥离,肾表面是否光滑,皮质和髓质的颜色、质度、比例、结构,肾盂黏膜及肾盂内有无结石等。 (7)胃的检查。检查胃的大小、质度,
31、浆膜的色泽,有无粘连、胃壁有无破裂和穿孔等,然后沿胃大弯剖开胃,检查胃内容物的性状、黏膜的变化等。 反刍动物胃的检查,特别要注意网胃有无创伤,是否与膈相粘连。如果没有粘连,可将瘤胃、网胃、瓣胃、皱胃之间的联系分离,使四个胃展开。然后沿皱胃小弯与瓣胃、网胃之大弯剪开;瘤胃则沿背缘和腹缘剪开,检查胃内容物及黏膜的情况。 (8)肠管的检查。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直肠分段进行检查。在检查时,先检查肠管浆膜面的情况。然后沿肠系膜附着处剪开肠腔,检查肠内容物及黏膜情况。 (9)骨盆腔器官的检查。公畜生殖系统的检查,从腹侧剪开膀胱、尿管、阴茎,检查输尿管开口及膀胱、尿道黏膜,尿道中有无结石,包皮、龟
32、头有无异常分泌物;切开睾丸及副性腺检查有无异常。母畜生殖系统的检查,沿腹侧剪开膀胱,沿背侧剪开子宫及阴道,检查黏膜、内腔有无异常;检查卵巢形状,卵泡、黄体的发育情况,输卵管是否扩张等。 (六)尸体剖检记录的编写 剖检记录必须包括主诉、发病经过、主要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治疗经过、各种化验室检查结果、死亡前的表现及临床死亡原因等。 剖检记录必须遵守系统、客观、准确的原则,对病变的形态、大小、重量、位置、色彩、硬度、性质、切面的结构变化等都要客观地描述和说明,应尽可能避免采用诊断术语或名词来代替。有的病变用文字难以表达时,可绘图补充说明,有的可以拍照或将整个器官保存下来。 表15-1动物尸体剖检记
33、录 剖检号 畜主 畜种 性别 年龄 特征 临床摘要及临床诊断 死亡日期 年月日 剖检地点 剖检时间 年月日时 剖检所见 病理解剖学诊断 结论 剖检者 年月日时 第十五章 动物病理诊断技术在尸体剖检时,为了进一步做出确切诊断,往往需要采取病料送实验室进一步检查。送检时,应严格按病料的采取、保存和寄送方法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1病理组织材料的采取和寄送采取的病理材料,要采样全面,而且具有代表性,保持主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如肾脏应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胃肠应包括从黏膜到浆膜的完整组织等。采取的病料应选择病变明显的部位,而且应包括病变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并应多取几块。切取组织块时,刀要锋利,应注意不要
34、使组织受到挤压和损伤,切面要平整。要求组织块厚度5mm,面积1.53cm2左右;易变形的组织应平放在纸片上,一同放入固定液中。 病理组织材料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固定液量为组织体积的510倍。容器底应垫脱脂棉,以防组织固定不良或变形,固定时间为1224h。已固定的组织,可用固定液浸湿的脱脂棉或纱布包裹,置于玻璃瓶封固或用不透水塑料袋包装于木匣内送检。送检的病理组织学材料要有编号、组织块名称、数量、送检说明书和填写送检单,供检验单位诊断时参考。 2微生物检验材料的采取和寄送采取病料应于病畜死后立即进行,或于病畜临死前扑杀后采取,尽量避免外界污染,以无菌操作采取所需组织,采后放在予先消毒好的容
35、器内。所采组织的种类,要根据诊断目的而定。如急性败血性疾病,可采取心血、脾、肝、肾、淋巴结等组织供检验;生前有神经症状的疾病,可采取脑、脊髓或脑脊液;局部性疾病,可采取病变部位的组织如坏死组织、脓肿病灶、局部淋巴结及渗出液等材料。在与外界接触过的脏器采病料时,可先用烧红的热金属片在器官表面烧烙,然后除去烧烙过的组织,从深部采病料,迅速放在消毒好的容器内封好;采集体腔液时可用注射器吸取;脓汁可用消毒棉球收集,放入消毒试管内;胃肠内容物可收集放入消毒广口瓶内或剪一段肠管两端扎好,直接送检;血液涂片固定后,两张涂片涂面向内,用火柴杆隔开扎好,用厚纸包好送检;小动物可整个尸体包在不漏水的塑料袋中送检;
36、对疑似病毒性疾病的病料,应放入50%甘油生理盐水溶液中,置于灭菌的玻璃容器内密封、送检。 采取病料用的刀、剪、镊子等设备、器械,使用前、后均应严格消毒。送检微生物学检验材料要有编号、检验说明书和送检报告单。同时,应在冷藏条件下派专人送检。 3中毒病料的采取与寄送应采取肝、胃等脏器的组织、血液和较多的胃肠内容物和食后剩余的饲草、饲料,分别装入清洁的容器内,并且注意切勿与任何化学药剂接触混合,密封后在冷藏的条件下(装于放有冰块的保温瓶)送出。 附:病理大体标本制作 一、标本选取 选作病理标本的器官,力求新鲜,病变要有代表性,既有病变部分,也有供对照的较为正常部分。标本厚度以25厘米左右为宜,过厚固
37、定液难于渗透,较大器官切取部分组织固定,切面必须平整,因固定后不再重切,以保持原有状态。要保存膀胱或胃肠等官腔器官的原有形态,腔内可先填充脱脂棉后再行固定。如要展示腔面,应先剪开,以浆膜面贴于适当大小的硬纸板上后再行固定。制作标本的组织选取后,均应贴上标签,写明采取时间和主要病理特征。 二、标本固定 组织选取后,一般用10%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液的量应为所采标本的510倍。标本在固定的容器内应平展,以免在固定过程中变形。较大标本在固定过程中要更换固定液12次。固定时间按标本大小而定,一般以一周左右为宜。对在固定液中易于漂浮的组织(如肺脏)可覆盖纱布或薄层脱脂棉。固定容器底部和周壁亦应铺以适当厚度
38、的脱脂棉,使标本充分接触固定液。 三、标本保存 最常用的标本保存液为5%10%的福尔马林液。先将病理标本在较大的容器内充分固定,然后取出用流水充分冲洗,作适当修整,装入与标本形态相似的标本缸(或瓶)内,标本缸(或瓶)有玻璃制的,也可按标本形态用有机玻璃制作。装有标本的缸(瓶)内要加上足量的10%福尔马林固定液,用封瓶剂封口,贴上标签,写明病变名称、固定液种类和标本采取与制作日期。 四、原色标本制作方法 在动物尸体解剖中,需保持病变组织及脏器新鲜时原有颜色(自然色彩)的大体标本。可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原色标本反应。原色标本是用特殊方法恢复并保持血红蛋白的红色,使标本的色泽与未固定时的新鲜标本颜色相
39、似。因此制作过程中必须注意标本新鲜和防止溶血,固定前切勿用水冲洗。 1Kaiserling原色法。 试剂配制: (1)第一液甲醛200毫升 硝酸钾30克 醋酸钾(钠)30克 蒸馏水加至1000毫升 (2)第二液95%乙醇用量以浸过标本为度 (3)第三液甘油200毫升 醋酸钾100克 麝香草酚2.5克 蒸馏水1000毫升 染色方法: (1)标本取材后勿用水冲洗,直接浸入第一液固定37日(根据标本大小而定) (2)标本固定至适宜程度后,经流动的自来水冲洗1224小时。 (3)放入第二液内进行反应,一般为13小时。以标本颜色恢复到未固定前的原有色泽为宜。 (4)用干纱布吸去表面液体后,切忌用水洗,直
40、接放入第三液中保存。 2Kaiserling改良原色法。 试剂配制: (1)第一液甲醛100毫升 醋酸钾(钠)50克 蒸馏水加至1000毫升 (2)第二液95%乙醇或甲醇液用量以浸过标本为度 (3)第三液氯化钠300克 醋酸钾100克 蒸馏水1000毫升 溶解后的溶液,如有混浊多系醋酸盐溶液不纯所致。遇此情况可加适量活性炭,过滤后使用。 染色方法: (1)新鲜标本取材后勿用水冲洗,直接用第一液固定37日。应根据标本的种类、大小、厚度和固定液的温度不同而异。 (2)标本固定至适宜程度后,用流水充分冲洗1224小时,以除去残留的甲醛及标本的残渣碎屑。 (3)用第二液进行反应13小时,以标本颜色恢复
41、到未固定前的原有色泽为宜。 (4)用干纱布吸去标本表面的乙醇,切忌用水冲洗,直接用第三液保存。 3硫酸镁混合液原色法。 试剂配置: (1)第一液甲醛100毫升 醋酸钠50克 蒸馏水1000毫升 (2)第二液95%乙醇用量以浸过标本为度 (3)第三液硫酸镁100克 醋酸钠60克 蒸馏水1000毫升 麝香草酚2.5克 以上试剂一次配成溶液,过滤使用。 染色方法:标本处理过程与前述法相同,效果可靠。 4Pulvertaft原色法。 试剂配制: (1)第一液:同kaiserling法。 (2)混合液:即显色兼保存液。甘油300毫升,醋酸钠溶于加温的蒸馏水内,再加入甘油和甲醛,最后用常温蒸馏水加至总量。
42、如溶液混浊或含有杂质以滤纸过滤。如果滤液还不清晰透明,再往滤液内加入樟脑饱和乙醇溶液50毫升,并用滤纸过滤。在封固盛装标本的容器内,加入所用溶液总量的0.4亚硫酸氢钠水溶液。 染色方法: (1)取新鲜标本或经10甲醛生理盐水溶液进行短期固定的标本,用第一液固定37日。 (2)固定好的标本经流水充分冲洗后,装入有盖容器内,先加入混合液,然后按加入总液量再加入0.4亚硫酸氢钠液,立即密封。标本则逐渐显示出原有颜色并得以保存。 【制作原色标本的注意事项】 1采取的新鲜标本避免用水冲洗,以防红细胞溶解。如果标本含血过多,可用纱布吸干后,浸入固定液中固定。 2固定时间,应视标本大小及组织性质而定。固定时
43、间过久,则使组织增加酸性,以后移入酒精中时,便不能转化为变性的血红蛋白,标本就难以恢复原色。 3从固定液中取出的标本,要在流水中充分冲洗,至福尔马林气味消失为止;用布吸干后再放入酒精内回色。酒精可使由福尔马林所引起的酸性血红蛋白变为碱性血红蛋白,后者不但颜色鲜明,而且不易褪色。当标本投入酒精中以后,要时时注意观察,待标本恢复原色时即可取出。在酒精中放置过久,又可使恢复的色泽消退。回色通常约需2小时左右。 4恢复原色的标本放入固定液后,要加盖密封,防止阳光照射。 5封瓶剂的配制法为:氧化锌300克,桐油100克,松香5克。先将桐油加热溶解松香(但忌加热过久),煮妥后装入瓶内密封久存。用时将氧化锌放在调制板上加入桐油,随加随搅,搅拌均匀制成粉团,置瓶内用水浸存。封瓶时取适量搓成条状,敷于标本缸口四周,以密封缸盖。 五、标本装封方法 任何固定的标本,为了保存备用,就必须装封。其装封有玻璃缸和有机玻璃装封法。 1玻璃缸标本装封法。 经过固定后的标本需要装封时,首先用白布标记号码(用打字机字迹),浸渍溶化的石蜡,用透明线系在标本背面不显著的地方,再将标本用透明线系在玻璃缸内相等大小的玻璃棒上(经加工的),然后放入缸内。将浸存液灌注至近缸口,最后用蜂蜡松香粘接剂封固缸盖。或用白胶装封法。 2有机玻璃标本缸装封法。 (1)规格和选择。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