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艺术形象的悲剧意义(共7页).doc





《薛宝钗艺术形象的悲剧意义(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宝钗艺术形象的悲剧意义(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薛宝钗艺术形象的悲剧意义内容摘要:她有封建女性最标准的品德,“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是封建时期“大家闺秀”的典型。然而她却仍逃不脱家庭奴隶和封建道德殉葬品的悲惨命运。这是一个悲剧,不仅仅是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而更是一个社会悲剧,时代悲剧。这里我们通过对薛宝钗内在的思想与外在行为气度的分析,对其性格的复杂性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物特点及其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关键词复杂性封建礼教悲惨命运薛宝钗是红楼梦里最有争议的人物,从红楼梦开始流传之日起,关于她的争议就
2、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我也曾是个积极的“扬黛抑钗”者,看到揭露宝钗“阴谋”的文章就兴奋不已,听到不利于宝钗的评论就不假思索的当作真知灼见。为什么?因为我们太爱黛玉了。既生瑜,何生亮啊!谁让她与我们所深爱的女主人公黛玉是对手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逐渐积累,我如今再读红楼梦,已不象当年那样痛恨宝钗了。实际上,薛宝钗是一个善解人意,以诚待人,集淑女、才女、孝女、美女于一身的女中佼佼者。曹雪芹为人们展现的,不是某种概念的具象,宝钗不过是-既是“女儿”,便一定“薄命”的
3、又一类型的代表。那么,到底这一复杂形象悲在何处呢?现在就让我们从作品的描写刻画中进行浅显的分析。一 宝钗的才能才-宝钗天质聪慧 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在大观园的历次诗会中,可以说,宝钗和黛玉是难分高下的。她的海棠诗,被李纨评为第一,咏蟹诗更是螃蟹绝唱。红楼梦第十八回,宝玉作诗不知道“绿蜡”的出处,宝钗随口就说出出自唐代钱诩的咏芭蕉诗,由此可见,薛宝钗通晓诗词;在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中,基本上是宝钗和黛玉轮流夺魁,她俩的才华明显地高出
4、其他人,而她的诗也多是一种含蓄浑厚的格调。如果说黛玉的诗才不在宝钗之下,那么宝钗的学识就是黛玉所不及的了,第三十七回,她与湘云谈诗,就是一篇很有水平的诗论,她说:“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求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宝钗不仅诗写得好,诗论写得也好,这种学识是其他姑娘比不上的。宝钗不仅书读得多,懂得也多,是真正的博学多闻。惜春要画大观园,宝钗能告诉她用什么样的纸好,用什么样的颜料,用多少种各样的笔,以及关于绘画的技巧和构思。宝钗更是红楼中极为出色的一个。能-她来
5、到贾府以后,不数年间,即获得了贾府上上下下,老老小小的普遍认同和赞赏。上得贾母、王夫人的信任和称赏,下地丫头仆妇们的尊得和服膺。这难道不是一种才能吗? 从一个人说话的逻辑性,连贯性等方面,常常可以看出他(她)的头脑清醒程度乃至思维水平。红楼梦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第一个有才干的女人,冷子兴就说她“言谈又爽利”再如“不肖种种大承鞑”一回里,贾母颤巍巍的从内室走出来后对贾政说的那一番话。虽然没有滔滔大论,却是几种意思层层递进,把复杂的感情表达得清清楚楚,说得贾政即愧且悔,“无立足之境”,仅凭这一段话,我就有理由相信贾母决非只懂得享乐的泛泛之辈。同样,红楼梦里也有一段有关薛宝钗
6、言谈厉害的描写,“错里错以错劝哥哥”那一回里有一段方案描写宝钗同乃兄薛蟠的争论。其中有一句:“薛蟠见宝钗说的话句句有理,难以驳正,比母亲的话反难回答”。由此也可见宝钗思维之严密了。这也是一种才能的表现二宝钗的孝顺。金桂在家撒泼生事, 宝钗随母前往 。一番劝解丝丝入扣,句句在理。 可一番好意却换来金桂的羞辱和讥讽 。虽是羞愤难当,却因心痛母亲而忍气吞声, 宽容大度, 大事化小 。她过生日时,专点贾母爱吃之物和爱听之戏。这个细节素来被人们认为是逢迎拍马、媚上讨好。而当我们细细品味文中的两个细节,就不难看出宝钗的机敏恭孝、用心良苦:贾母见宝钗来了,喜她稳重和平,正值她才过第一个生日,便自己捐资二十两
7、,唤了凤姐来,交与她备酒席贾母的上房摆了几席家宴,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其余皆是自己人。贾母是主人,且自拿梯己与宝钗作生日,本就识礼守份的宝钗自然是“客随主便”,怎好一味依着自己的性子来,“喧宾夺主”呢?倘若执意推让不点,反而矫情生分得会让贾母不悦,不如依着老太太的口味嗜好点上几样菜几出戏,落得大伙儿共同开心;贾母是长辈,宝钗是晚辈。正所谓“孝顺孝顺,三分孝七分顺”,晚辈在与长者的交往中,尽可能的满足其喜好,这便是孝顺三 宝钗的善解人意在于姐妹们相处中, 宝钗表现的要成熟有风度的多。 她能在一片欢歌笑语中看到湘云和柚烟的艰辛。私下劝袭人不要让湘云做活,帮柚烟拿回衣服 。还
8、有一次湘云兴邀海棠社,宝钗代摆螃蟹宴”。湘云在家作不得主,一月统共几吊钱,倘在园子里邀社摆宴做东道,一时兴了,回去免不得遭婶娘的抱怨。宝钗是个有心之人,她不仅留意到了湘云的难处,还知道“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子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1)”,而今恰逢湘云邀社一事,几桌螃蟹宴,既解了湘云之急,又讨得太太奶奶们的欢心。湘云自是感服,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2)”贾母也赞不绝口,说
9、她“细致,凡事想得妥当(3)”。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四宝钗的冷静清醒呆霸王薛蟠调情遭苦打之后,薛姨妈又是心疼又是发恨,情急之下欲告诉王夫人遣人寻拿柳湘莲。是非分明、通情达理的宝钗忙旁敲其母,语之其弊,一场将会给薛家造成“仗势欺人”之恶名的风波就这样被宝钗化解在只言片语之间了(4)。再如薛蟠要外出跟张德辉作买卖“躲躲羞”,薛姨妈犹豫不决,与宝钗商议,宝钗一番入情入理的话熨贴了母亲的不安(5)。由此看来,宝钗不似薛家幼女,反倒象薛家军师,许多棘手之事,似乎都是经过了她的冷静点拨而得以妥善解决。五宝钗的美德。关于这一点,作者已在十二
10、钗“正册”判词里的“可叹停机德”一句里做了说明。宝钗自来到贾家以后,随分从时,藏拙守愚,温厚和平,怜贫惜弱。她对贾府的上下,基本上能够作到一视同仁,连赵姨娘这样的人,竟也能照顾到,博得她的好感宝钗看到黛玉身体羸弱,久病难治,于是主动送来燕窝。她对湘云和黛玉,可算细致周到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作为姐妹和朋友,宝钗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无可挑剔。但有的朋友偏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宝钗乐于伸手助人就是为了收买人心,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按照这种逻辑,还有什么结论不能推理出来?如果有人愿意出二十两银子,那好吧,只管来收买我好了。还有一些人,说宝钗送黛玉燕窝,是为了最终给贾府增加经济负担,从而使贾母王夫人等厌
11、弃黛玉,因为贾府作为赫赫扬扬的大家族,怎么好意思让薛家一直供给黛玉燕窝呢。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啊!如果你真是这样想的,试问谁还敢跟阁下做朋友?这不真成了“怀疑一切”了吗?六宝钗的被曲解有反对宝钗的会对宝钗的一些行为提出质疑。 比如,金钏是王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只因与宝玉说了几句轻薄的话,就被王夫人扇了耳光,并赶出贾府,最后投井自尽。金钏之死,宝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宝玉是非常的难过和内疚,王夫人显然赶走了金钏,但毕竟金钏服侍她多年,当她听到金钏死了,也不免伤心流泪。但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宝钗却表现得极为平静,或者说是极其无情。当王夫人哭着说金钏之死的事情后,宝钗竟说:“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
12、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随后宝钗又说:“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我算真见识了这位冷美人的“冷”和“无情”。薛宝钗的“冷”和“无情”不同于王熙凤的心狠手辣,她不是王熙凤式的人物,她的“冷”和“无情”是用封建社会的“理”提着,在她看来主仆之间的规矩是不能改变的,主子打了丫鬟即使打错了,丫鬟也不能怨恨主子,如果你有怨气,那你就是糊涂,不懂道理,因此死了也不足惜。她还认为丫鬟死了,主子多赏几两银子也就行了,主子也就心安理得了。在封建的统治秩序面前,她是“原则性”很强的。她认为这样才符合道理,也就是说,宝钗的
13、“冷“与“无情”是建立在维护统治阶级秩序的理之上七 薛宝钗悲剧的原因悲剧原先是作为一种戏剧文学和舞台艺术的样式,其基本特征是以悲剧性的矛盾作为戏剧冲突,即具有肯定价值的主人公遭受挫折以至毁灭,唤起人们以悲为特点的审美感受。由此推而广之,人们把具有这一根本特征的其他文学作品,甚至把生活中具有悲剧意义的事件,统统称之为悲剧,从而使悲剧成为一个较为广泛的美学范畴。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悲剧艺术作美学的总结,提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他说悲剧是“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以净化”。7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它以写实的笔锋将有价值的东西一一撕毁在读者的眼前,揭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薛宝钗 艺术形象 悲剧 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