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实施方案(共5页).docx
《送教上门实施方案(共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教上门实施方案(共5页).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化德县第三小学“送教上门”实施方案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确定“送教”方案,全力保障残疾儿童教育平等性。我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市、县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实施方案及县委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要求,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益,按照“尽职尽责,特教特办”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体系,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并逐步完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制度。“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5岁残疾儿童少年。送教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
2、期入户、送教上门,因需施教,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教育教学内容可结合残疾儿童少年的自身情况,合理制定和安排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法。教育形式主要针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具体情况,采取走进家庭实施一对一的送教上门服务,原则上学生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5课时,每课时为30分钟,每学期不少于20课时,每学年不少于40课时,家长课堂每两个月不少于1次,每学年不少于4次。(一)“送教上门”工作三阶段:第一阶段:调查摸底,确定服务对象。在县残联、县教育科技体育局通力合作下,提供残疾儿童年龄、名单及家庭住址等联系方式,在核实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
3、 “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确定“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入户家访,了解学生现状,制定教育康复计划。在县残联和县教育科技体育局的组织下,第三小学特殊资源教室教育资源,由第三小学组织教师深入调查“送教上门”服务对象所在区域,第三小学相关负责老师对服务对象逐一入户家访,制定教育康复计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第三阶段:正式启动“送教上门”工作,由第三小学专职教师走进残疾儿童家庭,实施一对一教育康复服务课程。(二)“送教上门”的具体方案和主要措施1.建立特殊儿童档案,客观反映学生情况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等。通过首次入户家访,了解学生
4、的病史、原有的教育水平、康复状况、生活自理情况等,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如家庭经济情况、家长以及抚养人的教育水平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需做好教案、每课的教学反思、每月总结等教学过程性资料。2.定制“送教”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开设选修课与必修课,实施教育与康复双向服务,保证教学康复效果。课程设置方案充分考虑了残疾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课程体系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构成。学生选课模式为“2+2”,即每人每学年可选择两门必修课和两门选修课。必修课主要着眼于学生需掌握的基本智力技能,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开设的课程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能力课程。生活语文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
5、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生活数学以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时空认识以及数的运用,学习运用简单的运算工具等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生活适应能力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门 实施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