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正式稿(共4页).doc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正式稿(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正式稿(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3、体会比喻在文中的运用和作用,并尝试运用比喻进行论辩。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效的研读与合作讨论,理清文章的论辩理路。三、情感价值观目标1、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2、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并对此有个人认识。【学习重点】在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和论辩特色。【可能的学习难点】先秦散文的简约和孟子曲折论辩(对话)的特色,可能带来文意的理解和思路把握的难度
2、。【学法建议】了解必要的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反复诵读,合作研讨。【知识链接】一、孟子与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民本主义思想。、邦国的主权在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人民是不可以不服从的。、政事以民为归宿。、用人以民意为准。、国家应以保民为职责。、国君施行仁政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3、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善辩,在论辩时又善设机巧,先纵后擒。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二、时代背景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霸主的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致使广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野心勃勃,扩置学官,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在齐宣王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齐桓晋文 事导学案 正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