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策略(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策略(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长阳一中2009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高三地理备课组高三复习是对学生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成果的强化与巩固,是完善素质,提升内涵,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重点是引导学生梳理高中知识,培养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从容应对高考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二轮复习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实现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实现学生由学科知识变成高考分数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目标是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缺补漏、完善体系,重点是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不足,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并针对考纲中高考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认真、严谨、专业的审题答题能力。
2、下面就我们地理备课组后一阶段的计划及安排做一个介绍。一、教学计划 时 间教学内容课时安排重点难点考点提要典型例题举偶复习基本要求一月第一周大气环境单元复习及测试8课时1、常见天气系统的判读2、气候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点、成因和判定3、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08江苏地理28题1、识记气候分布、特点、成因及判定2、会运用大气运动及天气系统的原理解释地理现象。第二周陆地和海洋单元复习及测试24课时1、板块构造理论及应用2、洋流形成、分布及影响3、地壳物质循环及水循环4、海洋表层盐度及温度变化及影响因素5、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整体性概念6、陆地自然带分异域规律及影响因素08山东文
3、综第5、6题1、识记六大板块界线并解释相关地理现象。2、结合图表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3、结合图表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及影响3、内外力作用的概念及运用4、会运用相关图表分析洋流及盐度、温度变化并解释原因。5、结合图表判读陆地自然带及影响的主要因素第三周二月第一周第二周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单元复习及测试16课时1、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2、世界及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分布、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3、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解决的措施4、海洋资源类型及海洋环境问题08江苏地理27题1、自然资源、自然灾害概念清楚2、结合图表分析资源的分布、利用
4、、问题及应对措施3、结合图表说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形成、危害及应对措施4、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海洋资源及海洋环境问题第三周第四周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8课时1、农业、工业区位因素及选择2、各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3、不同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发展特点08全国文综1、2题、08上海地理第(十)题1、识记农业、工业区位因素2、识记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3、结合图表分析说明影响农业、工业的区位因素4、结合图表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及特点5、结合图表分析各种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及发展特点三月第一周人类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文综训练一8课时1、城市的区位因素2、城市化
5、的标志3、两类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发展4、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07全国文综卷37题1、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城市的区位条件2、结合图表说明城市化的进程3、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第二周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单元复习与测试、文综训练二8课时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的种类、特点及选择2、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3、城市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08海南地理23题1、识记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2、结合实例选择交通运输方式3、结合实例对交通线(点)的区位进行分析4、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商业中心的区位条件第三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单元复习与测试、文综训练三8课时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及后果
6、2、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原因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1、结合图表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后果2、结合实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途径3、结合实例分析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问题的相互关系第四周选一、文综训练四8课时1、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2、环境承载力与合理容量的概念3、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4、城市功能分区及影响因素5、文化扩散类型6、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7、综合国力的基本实体08江苏地理23、24题1、结合图表判别人口再生产的类型、人口老龄化的后果2、结合实例说明人口迁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3、结合图表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4、结合实例辨别文化扩散的类型5、结合实例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6、结合
7、实例比较说明综合国力的基本实体四月第一周专题一地球和地图、文综训练五8课时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2、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3、各种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5、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08全国文综3、4、5题、9、10、11题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各种地图类、光照类题目第二周专题二大气环境、文综训练六6+2课时1、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大气的热力作用3、热力环流、风的形成、三圈环流4、气温分布及影响因素、逆温现象及影响5、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6、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7、气候的影响因素、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判定8、大气环境问题08年全国文综
8、卷36题、1、识记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判定2、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热力环流原理、风形成的原理、三圈环流原理、并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地理现象3、运用气温及降水相关知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4、运用天气系统的原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5、结合图表及实例判定气候6、运用实例分析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措施第三周专题三海洋、专题四陆地、复习、文综训练七6+2课时1、海洋表层平均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2、海水表层平均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3、洋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地壳物质循环及对地表的影响5、板块运动及对地表的影响6、水循环及意义7、自然带及分异规律07海南地理22题1、结合图表分析海洋温
9、度和盐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2、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结合实例分析地貌的成因4、结合图表判读自然带分布第四周专题五资源与灾害、专题六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文综训练八6+2课时1、各种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特点、开发与利用、问题与对策2、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及防御3、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分析4、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5、工业区位因素及分析6、两类工业区的特点比较7、中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综合比较08广东地理31题1、结合图表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2、结合实例分析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成因、防御3、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工业区位因素4、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中国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5、识记主
10、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五月第一周专题七城市专题、专题八人口专题、文综训练九6+2课时1、城市区位因素及影响2、城市化进程及问题3、城市功能分区及成因4、城市新区发展08四川文综第5、6、7题、1、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区位因素2、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3、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功能分区及因素第二周专题九世界地理、文综训练十6+2课时1、区域定位2、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3、八个国家的空间定位及自然地理特征4、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自然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第及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08全国文综39题1、结合实例定位、分析区域特征2、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及人地关系中应注意的问
11、题。第三周专题十中国地理课时1、区域定位2、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农业、工业、交通等基本情况3、四大地区的自然及人文特征4、中国的国土整治及区域发展08北京文综36题1、结合实例进行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分析2、结合区域实例分析自然特征及人文特征的关系3、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国土整治及发展第四周自由复习及处理外来信息查缺补漏、调整心态二、典型课型(一)专题复习课1、基本格式 专题复习重点在课堂,关键是提高课堂复习效益。专题复习课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网络构建;例题精选精讲;习题精选精练;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等几个基本环节。不同类型的专题复习课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对专题复习课的研究和
12、实践是高三地理教师教学、教研的重要内容。2、专题复习课各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1)课前教案的准备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准备 专题知识通过梳理让学生形成知识树,教师应将分散在地理八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其中应重难点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明晰。如讲城市专题时应将必修下册城市的起源、城市的作用及地域形态、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化过程及问题,选一教材中城市的功能分区及成因分析整合在一起。 课堂例题和课后习题准备。 例题选题原则是紧扣考点,帮助理解和应用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以高考题为主。课后习题选题原则是少而精,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运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课堂中突破重难点追求效率,注重能力培养,力
13、图形成学科学习能力。地理学习能力是指一般学习能力基础上而为地理学科所独有的地理学习与初步研究的能力,如对地理学工具的灵活掌握运用,包括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断、绘制、分析;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得或提取地理信息;具有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对种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高考文综试题提供越来越多的地理信息,供提取和分析,不断减少对死记硬背内容的考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一些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如讲城市专题时,除了建构城市知识树之外,应重点将城市区位因素对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影响
14、,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透彻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城市为什么会兴起,为什么发展。有的放矢的精讲教师讲解的内容要少而精,要针对学生疑惑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解,要讲透重点、难点内容。如上述城市专题精讲区位因素及城市化过程。小结时注意专题的整体性,以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3)课后习题训练 必须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解。能批改的作业要及时批改,老师进行个别辅导或者集中讲评;不能批改的作业可以由科代表在班内分小组搜集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统一讲评。(二)讲评课 1、基本格式 二轮复习中的讲评课主要是考后试卷评讲,其基本流程应包括:课前的充分准
15、备;讲评过程的把握;讲评之后的反馈。2、讲评课应注意的问题(1)讲评前充分准备及时批阅,讲究时效。试卷应在学生对试题内容和答题思路没有忘记前批改完,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在讲评试卷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讲前统计,有的放失。批阅完后,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统计包括评价试题难易程度、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考查类型(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学生答题情况(各题得分率、学生卷面情况)等。(2)讲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选择题的讲评应避免从头到尾的讲评,可根据情况,对统计中普遍的错题精讲、细讲,对试卷上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同一类题一起讲,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形
16、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综合题的讲评应注意统计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对不同的错误应有不同的讲评重点。如知识不够全面、扎实时,讲评时应重点讲解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生粗心大意,审题不慎造成失分的情况应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减少失误的重要措施。讲评过程的关键是知识的梳理和拓展及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如在作答等高线图中求坡度的问题时,一般在同一幅图中,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就可判断,但在不同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等高线图中学生就无从判断了,这时教师可以拓展用数学函数的方法求解。学生审题过程可以规范要求,如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必须用笔做上记号,认真思考问题的考查方向,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答案的方向应该是什么,然
17、后再动笔在答题卷上作答。以避免学生盲目答题,出现答案的方向性错误而无法得分的情况。()讲评之后的反馈主要是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清楚了自己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单独找学生了解或者观看学生的笔记及考后的总结。三、备考策略与年高考展望1、备考策略 如果把高考复习全过程比作一场战斗,第一轮复习好比是“调运粮草”(相关知识的归类组装)、“修筑工事”(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第二轮复习就好比是“操练兵马”(培养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应用等多种能力),“全面出击”(进入高考状态)。第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应体现以下几点:(1)研纲依本,重基础“纲”即考试大纲,“本”即课本教材。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多研究新考纲,
18、把握考试趋向,重视课本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归类。考前一个星期还要回归课本,把地理三大块所有内容(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所有内容仔仔细细看一遍,连课本上面的小字部分材料也不能忽略。(2)全面出击,重主干 地理八本书的知识要点怎样掌握,六个字“抓主干,理脉络”。主干知识包括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大气运动,气温、降水、气压等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海水的盐度与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相互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能源、资源问题农业及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工业及工业布局问题城市、城市化和城市功能分区人口增长、人口迁移、
19、人口老龄化问题文化、文化景观、文化扩散旅游活动、旅游资源评价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定位及区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特点描述和分析国土整治。(3)综合考试,重区域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从空间角度对全球或某个特定区域进行综合分析,从地理空间的角度观察某个地区,因而地理学科命题离不开区域地理。包括文综39题也是从区域角度考查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相关问题。因此要求学生识记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形成心理地图至关重要。(4)地理读图,重方法纵观近些年的高考试题,基本是无图不成题,各种类型的区域图、结构图、等值线图、景观图成为试卷信息的载体,因此必须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读图的基本步骤包括:读图名读图例
20、和比例尺读经纬线和重要的地理界线读方向读海陆轮廓、河流流向、山脉走向、重要地名、经纬度等基本地理事物坐标图要读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5)学生答卷,重审题高考改卷中发现很多学生答题内容冗长但得分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回答的答案方向与题目中问题的方向不一致,导致不能准确踩点和关键词错误。要想使学生提高得分点就必须要求尽可能的将题目审清楚,明白考什么问题,考查哪一块的知识,答题的方向应该是什么,然后再组织学科语言进行条理化作答。2、高考展望(1)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近几年全国文综高考试题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高考命题有4个“变”和4个“不变”。“变”主要表现在:主干知识能
21、力考查的侧重点年年都有所变化;跨学科综合题的切人点也有变化;热点问题由“显性”向“隐性”转变;联系实际的创新性、应用性试题明显增加。“不变”主要体现在:主要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2)不回避已考过的知识,有些考点的复现率很高 毫无疑问,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设定的内容,都是高考命题的范围,但一些学科内最基本、最重要、最常见的主干知识,则是考查的重点。例如,时间计算几乎年年都考 。再如,“天气与气候”多年来一直都是高考命题的“重头戏”, 2006年全国卷I第35题考查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和
22、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2007年全国卷I第45题考查了澳大利亚中部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判读,第37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差异及成因分析;2008年全国卷I第36题考查了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和成因,第39题考查了亚洲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西风气流和地形对该区降水的影响。这些主干知识今后还会考到。(3)强调对图像系统的考查,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图像是地理思维最活跃的信息材料。统计表明,文综卷地理试题中出现图形的幅数分别是: 2006年全国卷I共7幅,涉及的内容占地理分值比重的88。另外,2006年全国卷I中2022题的“普法战争示意图”(历史),38题的2002年2005年中国经济
23、增长与能源消费图”(政治)也属于读图分析的内容; 2007年全国卷I共6幅,涉及的内容占地理分值比重的69; 2008年全国卷I共6幅,涉及的内容占地理分值比重的78.所以,要重视图像在认知、探究、反馈和测评中的作用。事实上,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区域判定”和“读图能力”差,尤其是遇到新颖的图像或局部地图,不能准确定位,不能完整地提炼有效的内容。因此,考生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养成阅读和分析各类图表的良好习惯。如果平时能抓住地图不放松,考试时就会从图像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就能疏通“区域判定”和“读图能力”这两大“瓶颈”,思考、回答问题时自然会得心应手。(4)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鲜活生动,意在提醒考生关注现实生活,这也体现了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例如,2006年全国卷I第68题考查到的能源问题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 2007年全国卷I第36题涉及当今的降耗减排的热点话题, 2008年全国卷I同样涉及到“三农”和产业布局调整的热点话题.考查读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教材,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