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方法之八种(共14页).doc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之八种(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辅导方法之八种(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学校心理辅导方法之八种 一、心理指导法 心理指导法是以心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受导者进行说理教育。心理指导法和德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法相似但不相同,德育中的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规范学生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是突出了心理理论指导的特点,强调论心理之理,通过心理理论的科普教育,提高受导者的心理认识水平,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古人说,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心理健康教育法的运用,重要的是要把心理科学的真理性转化为说理的力量,使受导者心悦诚服。中国古语说: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说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运用心理理论说服
2、人,要力求说得透彻,明了,生动,还要注意因人施理。 咨询手记:心理指导法一例 以心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帮助中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应该注意,对性格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给以指导。比如,同是初一年级的女孩,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男孩子的追求。其中一个女孩性格开朗,有主见,她带着这样的认识来向你请教:初二年级的一个男生想和我交朋友,我自己觉得这样不好,女孩子应自重。而另一个女孩性格内向,腼腆。面对男生的追求,不知如何处理,不好意思也没有勇气回绝。对这两位同学进行指导,就要采用不同的说理方法。对前者,因其自主性较强,比较重视自己的身份,在指导时,就不必讲更多的道理,只须坚定她的一些想法即可。比如,可以
3、赠之以一句诗“该在夏天得到的东西,不要在春天索求”。而对另一个女孩,因其文静,柔弱,在指导时就要具体,还要多加宽慰语。如果还是以诗相赠,则要这用这样的诗少女:绿色的晚风吹乱了少女的长发正像此时那纷乱的心房前的桃花粉红鲜丽就像少女可爱的年龄枝间的鸟儿这样活泼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可她为什么沉默不语春风深情地向她询问啊,原来是有个男孩在河边的桃林里约她相会“亲爱的小鸟妹妹请你告诉他我妈妈不叫我出门”,指导时可根据这首诗的内容,从性格方面分析诗中女孩的内向,在把握自己过程中的犹豫,但这个女孩最后还是坚定而巧妙地找借口回绝了男孩子的追求。引导这个女同学采取适合她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处理。 摘自一个咨询员的手记
4、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心理指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确,论心理理论之理要少而精,不能泛泛而谈,论理过深,要追求深入浅出的效果,多给能理解的观点,少说深奥费解的概念,使学生听得明白,听得入耳。比如,对遇到情绪不良的学生进行合理发泄的指导,在论述情绪转移的心理规律时,就可以用生活实例论理;假如一个丈夫在工作单位挨了领导的批评,他回到家里,就可能向妻子发泄心理的烦恼;妻子受了气,心理的不平衡可能会对来问自己晚上吃什么饭的女儿发泄,女儿无端受气,可能会打她的布娃娃,踢小花猫。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自我防卫功能向弱者发泄其不良情绪。不良的情绪需要发泄,但要做到合理,要学会正确地转移自
5、己的不良情绪。在这样论理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转移的行为指导,效果就比简单地讲什么叫情绪的发泄,什么叫情绪的转移要好得多。 二是要在论理形式上下功夫,将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融为一体,不能简单生硬,强迫人家接受,也不能像一杯白开水,使人感到无味。比如,在心理指导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多一些幽默,学习善用幽默育人的功夫。现在的教育工作,严肃正言有余,轻松幽默不足,这是需要改进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中就对幽默有过不正确的认识,他认为:我们应该避免幽默,因为它仅仅建立在我们因嘲笑他人的痛苦而得来的快乐之上。柏拉图从消极的方面认识幽默,未免过于偏颇。中外许许多多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文学家、艺术
6、家、幽默家都研究过幽默,定义过幽默,更有不少教育家们巧用幽默育人。在心理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掌握这门艺术,运用幽默所特有的教育力量,使学生产生比较强烈的内心体验,增强心理指导的效果。莎士比亚曾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光,的确如此,幽默是智慧的结晶。它是人们对自身及其所处的世界的一种独特的体验与认识。幽默在戏谑中包含有庄严,在愚钝中流露出智慧。如果生活中没有了幽默,那生活将会黯然失色。在教育中使用幽默,会增加教育的活力,教师启发学生学会幽默,会有益于他们的成长进步。在心理指导过程中,使用幽默的教育机会是很多的。热情的鼓励可以使用,委婉的劝说可以使用,含蓄的转告可以使用,善意的批评也可以使用;教育可
7、以用,教学也可以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用,家庭教育的指导也可以使用。对不努力的学生,可讲一段这样的幽默故事: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买了一张报纸,做出了读报的样子,但他把报纸拿倒了,当有人问他报上有什么新闻的时候,他回答,“又出事了,你瞧吧,火车轮子朝天了翻车了!”讲完这段幽默故事,进而再告诉学生,要努力学习,防止在文明社会犯文盲的错误。对缺乏理想追求的学生,教师可抄录一段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幽默对话启发学生: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亚里士多德幽默地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像这样可以用于幽默教育的材料是很丰富的。 咨询手记:以幽默淡化自杀情绪 在我们的心理
8、咨询工作中,曾有过这样一个使用幽默的说理教育方法防止自杀的实例:一个痛不欲生的女高中生,向咨询教师哭诉,因为一种不愿说的打击,她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且已想好了自杀的办法。像这样根本不想说自杀原因,又不立刻采取行动,还想和人谈一谈的自杀问题,我们认为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运用淡化自杀的原则,通过创造幽默轻松的谈话情境来解决问题为上策。所谓淡化自杀的原则,是指通过创造轻松的谈话气氛,弱化其自杀欲,否定其想用自杀的行为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引导欲自杀的人选择更为积极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下面摘录其中的一段对话: 你在结束生命之前能把我当作朋友,向我诉说你的不幸,作为咨询老师, 我感到一种信任,谢谢你。
9、能告诉我你准备怎么自杀吗? 我买好了安眠药,跟您谈完话我就回家,在晚上睡觉前吃,告别这可恶的人世。 这个办法不太好。据我所知,用安眠药自杀的死亡率并不高,大多会被人发现而救过来,结果是没死成反而会有损大脑,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怕连死的思想都不会再产生了,因为你可能是一个近乎痴呆的人了,那样的结果不是你所希望的吧? 那我就去买敌敌畏,一喝完事。 太残酷了!喝敌敌畏的人,死前是非常痛苦的,烧心毁胃的。你这样一个经点打击都受不了的人,怎么能这么去死呢? 这样不行,我就在厕所的下水管道上吊死。 不行,不行。像你这样一个看着很漂亮的女孩,吊死在厕所里,且不说环境太差,死后的形象太难看,单就从你的家人考虑,
10、也不能让他们受到惊吓,留下一进厕所就害怕的后果呀!。 这也不行,那也不好,那您说我该怎么个死法呀? (凡欲自杀的人如果有了一种想争想吵想讨论的情绪,也就有了可挽救的机会,这正是咨询老师所希望出现的情绪,也是创造淡化其自杀欲气氛的结果) 让我说,怎么个死法都不好。中国有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你可能不接受,我们反过来说,赖死不如好活着。你既然有死的勇气,也同样可以有战胜促使你去死的那个可怕的敌人的勇气,让我和你作个真正的朋友,联手来向那个把你拉向死神的困难发起进攻吧!。 轻松的谈话,对死神的幽默,对死的调侃,最终说服了这个女生,她向咨询老师谈出了为什么要自杀,也同意了老师的经受挫折,勇敢地
11、活着的意见。 摘自一位心理咨询员的手记 幽默,是人类智慧宝库中的奇葩,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是可以解决一些用非幽默方式难于解决的问题的。当然,教师在心理咨询或其它教育活动中使用的幽默,不应是刻薄的讽刺,解气的挖苦,而应是善意的批评和热情的鼓励。 使用心理指导方法所应注意的第三个问题是要重视同其他的教育方式相结合,特别是行为训练的方法。中学生易犯的毛病是知行脱节,知道了未必去做。 这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他们缺乏自制力,行为的稳定性不强。教师要掌握这个特点,在心理指导和行为要求上齐下功夫。 二、心灵陶冶法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师爱和创造各种富有情感教育的因素以陶冶学生
12、心灵的方法。俗话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会运用心灵陶冶法是很有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的。要用好这个方法,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且创造具有心灵陶冶作用的主导诱因。这种主导诱因包括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情感作用和为学生有意识地创造陶冶情境。具体说,有陶冶作用的因素有,教师的人格力量,群体生活的气氛、作风、传统,集体对个人的关心爱护帮助以及一些富有陶冶作用的课程,如美育、体育等。心灵陶冶方法是一种具有心理暗示效应的教育方法。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人脑中无意识支配人的行为的潜力是无穷的。心理暗示效应就是要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发挥人脑接受影响的潜能,从这方面来认识心灵陶冶方
13、法的教育作用,可以说这种方法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 陶冶,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是具有久远的历史的。早在世纪初期,英国的斯涛大卫就创造了陶冶制,阐明了陶冶的概念。他引用了圣经里的一句格言作为论据并书写在学校的墙壁上:陶冶儿童,宜依其所当行之路径陶冶之,迨其年长,方不至离弃之矣。斯涛大卫强调的是运用形式陶冶培养学生的思想观点,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实质陶冶的观点,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把人类文化财富,即科学知识、道德价值和美学内容等灌输到人的心灵中去的过程。我国古代传说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以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语就有实质陶冶的教育因素。 运用心灵陶冶的方法,教师要发挥为人师表的人格感化力量,要用自己的修养、
14、人品、对学生的挚爱和期望来陶冶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得到进取的力量。这是说,教师要以自己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热爱学生的崇高情感为陶冶诱因。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看重这种教育影响力的,因为一个具有高度素养,热爱学生而又为学生所爱的教师,他对学生的心灵感化作用,是任何书本,声像教材代替不了的。他在与学生的共同生活中,会给学生以心理的明示或暗示,感染学生向教师看齐。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的那样: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自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任何规章制度和纲领,任何人为设置的机构,不管它设想得多么巧妙也罢,都不能取代教育事业的个性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
15、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的真正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使自己有一个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咨询员手记:以同情培养同情。 在我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曾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刚作班主任工作的年轻教师王老师,遇到了一个难处理的问题。他所带的班最近出现了一个爱欺负同学的不良团伙。几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下了课聚在一起,专爱拿一些弱小的同学取乐。他们经常截住一个同学,或推搡逗闹,或拳脚相加,被欺负的同学往往要掉下泪来,他们才住手。班里有个叫江生的同学,性格内向,老实,身体弱小,就成了这个小团伙经常欺负的对象。江
16、生同学整天心绪不宁,影响了学习。王老师面对这种现象,很是气愤,他采用过严厉的纪律惩罚措施,但效果不佳。王老师向心理教师求教后,采用了另辟教育途径,运用教师的感化作用有步骤地影响学生的方法。第一步,是唤起全班同学的同情心。王老师认真调查收集了江生同学的家庭情况、思想和学习情况。经过认真准备,王老师指导同学们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在班会上,王老师作了一个特殊的发言,题目是我相信人人会动心。他从江生的家庭开始讲起,江生同学从小没有父亲,母亲把他带大。他家生活很困难,家也住得比较远,买身运动服要攒几个月的钱。特殊的环境使江生从小就很自卑,在学校里经常受欺负更加重了他的抑郁心理。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江生同学
17、对自己却要求很严格。他从不迟到,劳动时总是抢脏活、累活干。为了给灾区捐款,他节省下早点钱,交给了集体。这么一位让人深感对他关怀不够的同学,怎么能再欺负他,在他的伤口上又加一把盐呢?王老师动情的话语,打动了全班,也打动了那些爱欺负人的男生。第二步,是采用委托责任,变害为利的方法。王老师宣布,从现在开始,王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担起关心、帮助江生同学的责任,老师负主要责任,同时请几个同学帮助老师一起完成任务,这几个同学就是那些小团伙中的骨干。王老师有意在大的范围内布置保护江生同学不受欺负,他说再有外班的同学欺负他,见义勇为的应该是我们班的同学,首先是主要负责人。我要每天过问这件事,每周总结,如果再发生
18、江生受欺负的问题,我要在全班作检查,因为我没有照顾好他。老师掷地有声的话语,教育了全班同学,也给那几个爱欺负同学的人压上了担子,为他们弥补过失创造了条件。王老师的第三步是抓住有利时机,强化教育要求。他利用五四青年节,带头给江生捐款,为他买了一件印有友谊字样的运动衣。在世界你好日(11月21日)那天,他买了糖果给江生,让他请全班同学吃糖,老师和同学一起唱起了友谊地久天长的歌曲。江生同学的发言更为动人,他讲了不受欺负以后良好的心境,讲了得到同学关心爱护的感激之情。他说:糖吃在嘴里是甜的,我生活在集体中是幸福的。江生动情的发言,打动了每一个人。 王老师用自己的人格的力量,影响了同学,班里欺负人的歪风
19、邪气煞住了,同学间的友谊加深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班级的进步创造了条件。对无情的学生, 要用有情的教育来感化,王老师采用的心灵感化的教育方式,成功地解决了工作中棘手的问题。 这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功劳,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事例。 摘自心理咨询员手记 除了教师的人格感化的作用之外,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也是一种陶冶的方法。教师要对在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心理加工,为学生创造一些富有感染性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包括班级环境、班风、集体舆论建设、人际关系的协调等等。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生活,产生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颜之推语)的陶冶功效。环境陶冶重在创设环境。教师要动脑筋,发动学生创造整洁
20、的环境。如搞好环境卫生,使教室窗明桌净,整齐有序;搞好环境布置,窗台上养几盆鲜花,墙壁上贴几张具有教育意义的名人画像和几条有关学习、理想、人生的名言。此外,教师要在抓好学生的人际关系方面下工夫,要使学生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和谐相处,师生间要讲民主,讲尊师爱生,以良好的班风、 校风为基础,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净化、升华。 另外一种有心灵陶冶作用的教育形式是运用艺术陶冶。人类精神文化中最有感染力的莫过于艺术。好的音乐、美术、舞蹈、诗歌、影视等,不仅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而且能熏陶他们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仅以诗歌为例:诗,是思想的结晶,情感的果实,它本是文人墨客的密友,骚人学子的情侣,但如果精心选
21、用,诗也是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的。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选一些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诗歌短句进行教育,其效果有时会超过苦口婆心的说教,达到金石为开的目的。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善用诗教的楷模。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陶先生写了一首中国人的诗赠给学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这首诗适合朗读,学生读来自会产生民族的责任感、义务感与自豪感,可谓以诗陶冶心灵的成功范例。陶学生还以和学生通信的形式进行诗教,他曾把一首自勉并勉同志的诗抄给一位学生望他奋发上进, 惜时努力: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蹉跎悔歧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心理 辅导 方法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