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规划方法与流程(共2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城市交通规划方法与流程(共2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交通规划方法与流程(共29页).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城市交通规划方法与流程一、城市交通规划的目的 使道路交通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各种交通方式能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使道路交通设施布局能产生最佳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使人和货物的出行能方便、迅速、舒适、经济二、城市交通规划主体内容: 城市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 现状交通调查及分析 城市交通需求发展预测 城市交通综合规划方案设计 城市交通综合规划评价 城市交通综合规划方案调整 城市交通综合规划方案实施计划三、交通规划的阶段与层次1、交通战略规划是长远的方向性规划,年限在20年以上。解决的问题有: 远景交通发展目标及水平 远景交通方
2、式及交通结构 远景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客货运输设施的选 址及用地规模 实施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政策 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2、交通综合网络规划着眼于整个交通网络,研究整个网络上各种线路、枢纽的定位与规模,以及这些建设项目的投建顺序,期限在520年。重点解决: 中长期交通方式及交通结构 中长期道路网络布局 城市公交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公交场站设施的分布及用地等 大运量轨道交通可行性分析 综合网络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3、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近几年(15年)要动工的项目的具体方案规划。包括: 现状交通网络评估 现状交通网络的完善计划(项目划分及优先排序) 道
3、路交通建设项目方案设计 阻塞路段、交叉口的交通改造方案 近期大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建设资金筹措 建设计划的技术经济评价四、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 要有战略发展的观点 要有全局、整体、系统的观点 要有与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协调发展的观 要有节约土地的观点 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五、交通规划的工作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规划方法 模糊数学与灰色理论 层次分析与评价方法 对策论和决策论方法 经济理论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六、交通规划步骤 目标确定 组织工作 数据调查 相关基本模型分析 分析预测 方案设计 方案评价 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修改七、交通规划过程决策过程(战略性过程):政府、公共团
4、体、居民团体规划执行过程(战术、运营过程):交通技术人员、居民居民参与规划(环境问题)表示并行过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的形成规划对象的信息管理(交通,社会经济活动,其它)规划策划的决定诊断(发现问题,检查)规划框架的设定(课题和对象、策划顺序)政策、规划案讨论问题结构化与目标设定数据采集,调查方案设定交通流、影响分析与预测规划的决定规划案的实施评价、反馈方案评价规划实施计划的策定(详细设计、预算、进程分配)方案实施检查、监督作业设计:城市局部单项交通规划初步方案确定。要求:1、对规划区域内的某项交通状况进行调查,必须采用两种或以上的常用交通调查方法;2、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现状分析报告,运用各
5、种图表分析法;3、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造建议;4、提出规划初步方案。专心-专注-专业横断面图的绘制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道路交通现状、规划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道路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调查研究 路段上交通组织方案的选择 道路各组成部分的宽度、横坡度及横断面布置一、道路交通现状、规划资料的收集与分析1.设计道路上的交通性质与组成交通性质:道路上来往的车辆和行人流动的目的、范围和要求的速度,而按交通目的和交通工具的类型来区分交通组成:上述各项在数量上的相互比例由道路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来决定2.确定设计道路上的交通量设计道路交通量:城市交通规划所拟定的设计道路上的远景高峰小时交通量改建道路新建道路3.计算
6、行车速度道路功能、性质、当地的实际车速、限制车速远程和过境交通,速度比近程、地方性的高;交通性道路的车速比生活性道路高;郊区道路比市区道路高4.与设计道路有关的公交线路客运车站码头前道路上设置公交停靠站:站台宽度、长度,应使乘客携带的行李不妨碍慢车道或人行道上的交通。公交起终点和客流量大的站点:港湾式停靠站:5.设计道路沿线各项公用设施的项目、及其设置要求交通管理设施、道路照明、城市杆线二、道路与环境的关系设计道路在城市中的位置设计道路与其他道路的连接结合原有自然地形三、路段上交通组织方案的选择1.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各种横断面形式的优缺点:交通安全上:照明上:绿化遮荫上:环境保护上:建设投资
7、上:2.机动车交通的组织混合行驶分流是否允许超车多层道路四、路幅与沿街建筑高度的关系两侧建筑的日照和通风建筑物的阴影不会经常遮盖道路一边房屋倒塌,仍有一定地带能继续维持交通经验:H:B=1:2左右,五、横断面布置与道路功能相结合六、横断面设计与管线综合的关系1.管线工程的分类2.管线综合的一般原则3.如何解决架空线与行道树的矛盾七、横断面设计的远近期结合1.从近期出发,结合远期发展要求设计,既能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又必须考虑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和过渡2.远期道路的功能和红线宽度,在作近期断面设计时应十分明确。若为改建道路,还须了解其目前适用情况和特点3.远近期横断面在形式和路面铺装宽度上应有所区
8、别4.近期修建部分的中线,宜与规划中线重合或平行;直线段尽量放长;位置变动的过渡部分尽可能设在交叉口,使成为中线相错的交叉口作路口设计,以避免反向曲线,缩短过渡段的长度5.近远期宽度的相差部分,可用绿带、分隔带或备用地加以处理八、横断面图的绘制道路平面线型设计教学内容:1平面线形设计2道路平面设计成果授课目的:1了解平面线形设计基本原则2掌握平面线形组合类型及要求重 点:平面线形组合类型及计算方法难 点:S型曲线计算方法参考文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一、平曲线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一)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保持
9、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技术指标的均衡与连续性) 1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2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三)回头曲线的设置 回头曲线是由一个主曲线、两个辅助曲线和主、辅曲线所夹的直线段组合而成的复杂曲线。只有三四级公路在自然展线无法争取到需要的距离以克服高差,或因地形、地质条件所限而不能采取自然展线时,方可采用回头曲线。高差较大的山城道路也需要采用回头曲线。(四)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1.汽车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时不感到困难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为9s行程平曲线极限最小长度为6s行程2.缓和曲线上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不超出规定值平曲线的最小长度应取最小缓和曲线长度的两倍3.转角小于7时的平曲线长度
10、 一般认为,7应属小转角弯道。对于小转角弯道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其长度应大于表3-9中规定的“一般值”,但受地形及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可减短至表中的“低限值”。表中的为公路转角值(度),当2时,按2计。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1.基本型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基本型中的回旋线参数、圆曲线最小长度都应符合有关规定。两回旋线参数可以相等,也可以根据地形条件设计成不相等的非对称型曲线。从线形的协调性看,宜将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1:2:1,并注意满足设置基本型曲线的几何条件:2b a 2.S型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1)S型相邻两
11、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当采用不同的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2)在S型曲线上,两个反向回旋线之间不设直线,是行驶力学上所希望的。不得已插入直线时,必须尽量地短,其短直线的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符合下式: 式中:L反向回旋线间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m);A1、A2回旋线参数。 3)S型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宜为:R1:R2=11/3式中:R1大圆半径(m); R2小圆半径(m)。 (三)卵型 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1)卵型上的回旋线参数A不应小于该级公路关于回旋线最小参数的规定,同时宜在下列界限之内: R2/2AR2式中:A回旋线
12、参数; R2小圆半径(m)。 (2)两圆曲线半径之比宜在下列界限之内:R1/ R2=0.20.8式中:R1大圆半径(m)。 (3)两圆曲线的间距,宜在下列界限之内:D/ R2=0.0030.03式中:D两圆曲线最小间距(m)。 (四)凸型 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 凸型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规定。(五)复合型 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间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形式。 复合型的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宜为: A2:A1=1:1.5 复台型回旋线除了受地形和其它特殊限制的地方外一般很少使用,多出现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线形设
13、计中。 (六)C型 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形式,如图3-16。其连接处的曲率为0,也就是R=,相当于两基本型的同向曲线中间直线长度为0,对行车和线形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所以C型曲线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用条件:同卵形曲线。 三、路线平面设计成果根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之规定,体现路线平面设计的成果主要是路线设计的图纸和表格。下面分别予以介绍。(一)、道路平面设计的表格1、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逐桩坐标表逐桩坐标表是高等级公路公路平面设计成果组成之一,是道路中线放样的重要资料。(二)、路线平面设计
14、图1.路线平面设计图 (1)公路路线平面设计图 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测绘范围 路线带状地形图的测绘宽度,一般为中线两侧各100200m。对1:5000的地形图,测绘宽度每侧应下小于250m。若有比较线,应将比较线包括进去。 路线平面图的内容及绘制方法 (号及数字注明。公路路线平面设计图示例。 (2)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 绘图比例尺和测绘范围 采用1:5001:1000的比例尺绘制,绘图的范围,视道路等级而定,等级高的范围应大些,等级低的可小些,通常在道路两侧红线以外各2050m,或中线两侧各50150m,特殊例外。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的内容及绘制方法a规划红线。b坡口、坡脚线c车道线d人行道、人行横
15、道线、交通岛e地上、地下管线和排水设施f交叉口四、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平面三要素的合理应用;2.平面三要素与路基工程数量、填挖高度的关系3.平面三要素与交通事故多发点、事故率的关系五、习题:教材P67道路平、纵、横综合设计教学内容:1.第四节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2.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授课目的:1. 了解视觉分析的原理;2掌握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3. 掌握纵断面设计要点;4掌握纵断面设计方法及注意问题;5. 了解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要求重点难点:1掌握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2纵断面设计要点;3掌握纵断面设计方法及注意问题参考文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2公路路线设计规
16、范一、视觉分析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是指在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前提下,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舒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 1视觉分析的意义 汽车在道路上快速行驶时,驾驶员是通过视觉、运动感觉和时间变化感觉来判断线形的。道路的线形、周围的景观、标志以及其他有关信息,几乎都是通过驾驶员的视觉感受到的。因此,视觉是连接道路与汽车的重要媒介。 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 驾驶员的视觉判断能力与车速密切相关,车速越高,其注视前方越远,而视角逐渐变小,研
17、究表明:(1)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的程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2)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程度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注意力集中点和视野距离随车速而增大,高速行驶时,驾驶员对前景细节的视觉开始变得模糊不清;(3)而视角随车速逐渐变窄,高速时驾驶员已不能顾及两侧景象了。由此可见,对于快速道路来说,驾驶员的主要集中力是观察视点较远路幅的线形状况,必须使驾驶员明白无误地了解线形,尽量避免由于判断错误而导致驾驶失误。 2视觉分析方法 线形状况:指道路平面和纵面线形所组成的立体形状,在汽车快速行驶中给驾驶员提供的连续不断的视觉印象。该视觉印象的优劣,除依靠设计者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判断之外,比较好
18、的方法是利用视觉印象随时间变化的道路透视图来评价。它是按照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位置,根据线形的几何状况确定的视轴方向以及由车速确定的视轴长度,利用坐标透视的原理绘制的。通过透视图,可直观地看出立体线形是否顺适,有否易产生判断错误或茫然的地方,路旁障碍是否有妨碍视线的地方等等。若存在上述缺陷则要在设计阶段进行修改,然后再绘出透视图分析研究,直至满意为止。二、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一)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使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4
19、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它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二)线形组合的形式1.平面上为直线,纵面是直线构成具有横等坡度的直线2.平面上为直线,纵面是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直线3平面上为直线,纵面是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直线4.平面上为曲线,纵面是直线构成具有横等坡度的平曲线5.平面上为曲线,纵面是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平曲线6.平面上为曲线,纵面是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平曲线(三)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1)平竖曲线顶点重合,且平包竖。 (2)若做不到平、竖曲线较好的组
20、合(顶点的重合),则宁可把平竖曲线分开相当距离(不小于3s行程),使平曲线位于直坡段或竖曲线位于直线上。(3)若平、竖曲线半径都很大,则平、竖位置可不受上述限制。如平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竖曲线半径相当于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时。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半径: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时 长度: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3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 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悦目的。 4.要选择合适的合成坡度 合适的合成坡度:0.5I8(四)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1.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2)小半径竖曲
21、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对 3)计算行车速度40km/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五)道路线形与景观的协调与配合第五节 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一、纵断面设计要点 1.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 最小纵坡不应低于0.3%0.5%。最大纵坡度采用纵坡极限值的90%左右就比较合适。 2.关于最短坡长 坡长是指纵断面两变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坡长下宜过短,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9秒的行程为宜。 3.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 1平原、微丘区:保证最小填土高度,作包线设计。 2山岭、重丘区:按纵向填挖平衡设计。沿河线:应尽量采用平缓纵坡,坡长不应超过限制长度,纵坡不宜大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交通 规划 方法 流程 2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