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生态旅游现状及对策分析(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生态旅游现状及对策分析(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浅议山西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吴彩云 学号: 指导教师:张碧星摘要:山西生态旅游呈强劲、快速发展之势,其前景远大,但生态旅游非“生态”的现象和行为已经影响并制约着我省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并具体研究了我省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自然生态旅游和黄河民俗游等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对动植物的破坏、开发投入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规划和增强保护意识等搞好我省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对策,以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字:生态旅游 山西省 生态环境 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
2、一、 生态旅游的概述。生态旅游是个新的时尚名词,它的出现不过是十年的历史,尽管显现出旺盛的活力,构成了蓬勃发展、内涵丰富的旅游新系统,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尚处于意识起步阶段,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至今还没有统一。早期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游客在观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 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 尽情考察野生动植物和享受旖旎风光,即指生态旅游一种“ 复归自然”、“ 返璞归真”的旅游。1992 年, 生态旅游协会( ECOTOURISM SOCIETY) 把生态旅游定义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 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 这种旅游活
3、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 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 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定义指出真正的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 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 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 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 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 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 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同时也应该使当地的居民受益【1】。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的
4、定义解释颇多,但就宏观认识而言,有着三方面的认识:一是回归大自然,到自然界和生态环境中领略和享受清新、宁谧、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氛围,探索奥秘、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环境遗产等。二是对自然生态环境有促进作用,无论是旅游者还是经营者,都应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出贡献。三是要尽量保持生态原貌,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综合收益,是一种绿色、可持续旅游。二、山西生态旅游资源及其优势分析(一) 、 山西生态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1、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 东有太行山, 西有吕梁山, 中间为一串状的凹陷盆地。总体看山地多, 平地少。境内林区山峦起伏,森林茂密,风光秀丽,有着发展生态
5、旅游的良好条件,目前山西共有森林公园55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8处,省级37处,总面积46万公顷,占全省林地面积的14.67%,分别分布在全省的9个市(地)中, 11 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达公顷,占全省面积的0. 7%。按保护对象划分, 有以保护世界珍禽褐马鸡及其栖息环境为主的保护区3 处; 以保护猕猴、勺鸡及珍稀植物连香树、领春木、南方红豆杉等为主的保护区2 处; 以保护天鹅、灰鹤等水禽其越冬栖息地为主的保护区2 处; 以保护珍稀经济树种为主的保护区4处【2】 ;地质遗迹保护区9处,总面积29.59万公顷,风景名胜12处,其中有五台山等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全国乃至海内外
6、都是负有盛名的,另外,山西黄土地貌极为典型, 拥有一幅幅深沟峻谷、梯田层层、川源相间、梁峁纵横的奇美画面。2、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山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之一, 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 独具风格的寺庙祠堂,如晋祠、尧庙、永乐宫、悬空寺、佛光寺等赋予山西别样的宗教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山西人民创造了淳朴的黄土风情和黄河文化; 山西堪称面食的故乡, 享有盛誉的“十大面食”,其面食文化创造了“一面百吃”的奇迹; 山西有4处大院文化, 其婚丧礼仪、生活起居等民俗风味独具特色,能让人亲临北方居民的淳朴生活; 赶庙会、闹红火、背棍、踩高跷、划旱船、剪纸、锣鼓、秧歌、面塑和面雕等参与性
7、较强的民俗文化项目, 与自然生态旅游产品融为一体,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游客与目的地文化相融合的生态旅游主题。(二) 、山西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分析山西千姿百态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景观, 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自然景观看, 山西有名山大川、森林草甸, 珍稀动物、泉眼瀑布、黄土及石灰岩溶洞景观、峡谷断层、第四纪火山等多种景观, 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生态画面; 从人文景观看, 山西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它不仅是我国古人类活动中心, 彩陶文化的萃集之区, 龙蛇图腾、青铜文化和汉唐盛世文化的辐射源, 而且也是佛教、道教的主要胜地和晋商文化的发源地,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
8、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和司令部, 另外还是新中国发展建设中的煤炭能源基地, 这一切都构成了华夏文明史的完整系列, 是发展东方古国文化旅游、宗教旅游、红色旅游和工业旅游等专题旅游的理想胜地。另外,山西目前的省情以及生态旅游所特有的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的同时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的属性赢得山西政府以及各旅游投资商的支持,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生态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开发,这同样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山西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 、山西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1、山地景观游山西目前已经开发出许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 如形成了以五台山、管涔山、恒山、绵山、
9、芦芽山、庞泉沟等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以太行峡谷、棋子山、黄崖洞、龙泉森林公园为主的自然地貌风光游;以太岳山、历山、蟒河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为主的原始森林生态游;以天龙山等为主的休闲避暑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2006 年,全省生态旅游区共接待游客321.6万人次,生态旅游产值达到4022 万元。并以这些山为基地, 开发出多种多样的专项生态旅游产品, 如登山游、动植物考察游、狩猎探险游、生态考察游、生态度假游、宗教朝拜游等。2、水体景观游山西省虽地处内陆半干旱区, 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 急流瀑布、山泉湖泊等水体资源丰富,黄河、汾河及其支流形成独特的水体景观, 目前比较突出
10、的旅游活动有:观黄河壶口瀑布,娘子关瀑布等;大量的泉水和有特色湖泊也给予山西极强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在泉水出露的地区,如难老泉、汤头温泉、顿村温泉等,已开展了以休闲、疗养、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度假游、疗养游。宁武的高山湖泊天池和运城的死海盐湖也成为内陆地区少有的各具特色的水上生态旅游项目。3、黄土景观和黄河民俗游黄土景观包括黄土自然景观和黄土文化2类。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又有黄河母亲河的哺育,从尧、舜、禹立国建都及后稷教民稼穑,嫘祖养蚕缫丝起,数千年黄河黄土文化的沉淀,使山西这块土地上形成了异常浓厚、丰富和特色鲜明的文化层,这样独特的黄土地貌与古老而又淳朴的黄土文化形成了世界上特有的生态旅游产品。山
11、西的民俗风情,种类繁多,风格各异,无论是年节礼仪、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生产贸易等民俗事象,还是社火百戏、游艺竞技乃至深层的民俗心理都称得上是繁花似锦,异彩纷呈,展现了山西风格独具的黄河民俗。(二) 、山西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存在的问题1)山西生态旅游发展对植被、水体等环境的影响山西大部分生态旅游区均选择在区域生态环境原始性相对较好、地方文化特色较浓、经济相对贫困和落后的地区。绝大多数旅游管理部门和经营人员视生态旅游为一种特殊旅游产品予以重点培植与发展,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还将生态旅游作为当地扶贫与脱困的重要途经和手段。在部分生态旅游区, 为了最大限度地接待和容纳更多的游客,
12、 以追求旅游收入与利润的最大化, 而过多的依靠增加旅游景点, 加快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和速度来扩大旅游市场, 因此带来了过度拥挤的游客,对生态旅游区的绿色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以天龙山为例【3】, 采用敏感水平、群落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旅游影响系数和伴人植物比例5项指标, 对该区植被与旅游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 近景区植被层次已不太分明, 乔木非常稀少, 林龄较小, 灌木草本占绝对优势, 大量的伴人植物出现, 植被景观几乎无生态旅游美学价值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过程中,有些游客缺乏环保意识,将随身携带的各种纸质、塑料以及金属易拉罐材质的食品和饮料包装, 在食用完之后随意丢弃, 这些
13、废弃物没有及时清理进入水体;生态旅游景区兴建的各类宾馆、饭店、度假村、商店及娱乐场等所产生的废水、生活垃圾、粪便等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在生态旅游景区内的各种河流、湖泊、水库、海边等各类天然或人工水体上开展水上旅游活动产生的船舶垃圾、含油污水污染水体或水源,这些都造成了水体污染, 降低了水体的欣赏价值。生态旅游的开发还会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这主要体现在车船等排放的尾气、废气和旅游服务设施排气等方面。2)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在山西省众多的自然保护区、重点风景区、森林公园等地的生态旅游区, 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 由于旅游设施建设和游客的进入及活动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生活和繁殖
14、产生影响,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旅游设施的建设占据野生动物生存空间, 甚至割裂野生动物生境, 破坏野生动物适宜的生存与生活环境; 同时游客大量涌入产生的嘈杂噪声、野炊烟火、拍摄观赏等人为活动使野生动物正常的生活习性紊乱, 进而影响野生动物的健康和繁殖能力; 二是游客不正当投食喂养野生动物, 甚至以石块等物体击打或为各种目的以不同手段伤害或捕捉有益鸟类和其他动物, 均会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如在运城省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 曾有不法之徒非法使用毒饵, 一次诱杀益鸟达12 万余只, 以及一次诱捕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白鹭等达50余只【4】。3)生态旅游发展中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在促进地方经济发
15、展以及追求政府政绩的强烈动机下,地方管理机构往往被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所驱动,片面强调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未经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的情况下,从地方利益出发,盲目开发珍贵资源,很少考虑到资源保护,超过了保护区的承受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不考虑五台山国有林管局的合法权益,单方将五台林局所经营的森林规划在名胜区的范围,使其失去了应有的保护。在全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科学、整体、高标准的规划,必然导致盲目开发、低水平和重复性建设,甚至是破坏性建设,目前,山西仅有的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四个规划早已过期,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其规划深度不够,建设
16、、指导作用不强。由于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部分同质旅游资源由于行政区划、条块分割的原因造成低层次、近距离重复开发,造成不少旅游区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和新意,市场竞争力不强。 4) 开发投入严重不足 相对于周边省份,山西在旅游开发上的投入严重不足。据调查,“十五”期间山西全社会总投资为6000.1亿元,而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的投资为69.64亿元,仅占总投资的1.2%。从“十五”期间省级财政用于旅游产业投入资金看,只有2.45亿元,占社会旅游开发投资额的3.5%。2、原因分析 1)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点淡薄。 在过于偏重唯发展政绩观的驱动下, 山西不
17、少地方政府及部门决策者在开发生态旅游中存在着严重的误区:重开发轻保护,重利用轻管护,重当前轻长远。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不考虑我省生态旅游资源及环境承载力,对其予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与掘取,却很少有监管与保护措施,只顾眼前利益,毫无节制的放纵游客流量,迫使生态过快消耗而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行政体制不顺,监督管理缺位。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经营市场的极度商业化,法定的行政管理部门之外的单位、个人管理( 经营) 者全部、或部分地已经参与或承担起许多生态旅游景区的行政管理。【5】如五老峰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区原本由林业部门依法进行有效管理, 但因其在旅游开发中通、粮食部门投资
18、进行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故旅游景区的管理经营权则由交通等部门负责实施。虽然林业部门对森林公园具有绝对的管理权限, 但林业与交通、粮食部门由于管理职能职责与管理方式、目的差异, 造成该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利用强度远超保护恢复程度, 势必影响其生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由于自然保护区和当地行政管理机构在坚持资源的保护原则与当地政府侧重于经济发展、开发利用方向上不相容的尖锐矛盾, 而前者最终要以服从于后者为归宿, 导致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难以依法监督和有效管护。3)宣教引导薄弱,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生态旅游在进入我省短短几年却得到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其弊病,生态
19、旅游的应运而生与日益火爆, 对生态旅游者和管理者同样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挑战。就宣传教育而言, 山西乃至全国各地对生态旅游全面、系统、深层次地社会化舆论与普及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已无法适应当前生态旅游迅猛发展的需求,因而无论是旅游开发商还是旅游者都对生态旅游的实质认识不到位,事实上,众多生态旅游景区(点) 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均主要来自生态旅游者自身。与此同时, 作为生态旅游景区(点) 主要依托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也由于自身缺乏应有的资金投入,很难肩负其繁重的保护与监管任务。因此, 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等在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投入情况下, 长期在走“自给自养”的生存之
20、路, 包括生态旅游项目在内的各种开发、利用以及最终对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和目标的管护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此外, 在山西各种生态旅游收入中,缺乏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些微回馈与投入。 四、山西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一)、科学规划、有序开发 做好生态旅游开发和发展规划, 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 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 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因此, 在规划时要切实考虑到:山西生态旅游资源状况和特性及分布, 旅游者类别及需求特征,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大小, 旅游区生物多样性程度和保护条件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区各方面的公平发展与各方利益等,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
21、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 并采取积极措施, 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 现有的生态技术、资金条件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达不到维护生态平衡要求的情况下, 必须将宝贵的生态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而不是开发殆尽。 (二)、加强对生态旅游发展的监控 旅游监控是开发和管理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最直接的手段, 主要包括三方面:旅游环境监控。定期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从水、气、土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价, 确定是否由于生态旅游活动而使当地的旅游资源发生变化;旅游容量监控。通过向游人发放意见调查表来推测感应容量的大小, 推知旅游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杜绝因盲目扩大开发, 增加游客容量而破坏环境的活动;游客
22、行为监控。要引导、提倡游客在享受环境的同时, 把保护环境变成自觉行为。此外,应当通过法律、制度加强对破坏生态景区环境的行为的监管力度。结合各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制定适合我省情况的相关实施细则和办法,采取严厉的手段制止游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践踏花草等污染和破坏旅游资源的不文明行为以及旅游开发商不合理的开发。(三)、 加大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 生态旅游的根本目的是寓教于旅,通过旅游活动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态旅游要求游客有较高是欣赏层次和较强的环境意识,因此要加强游客管理,深化宣传教育,倡导文明旅游,为此可以建立生态博物馆, 进行生态导游, 使他们懂得作为一个旅游者
23、, 特别是生态旅游者必须履行的生态义务, 奉行生态道德, 提倡生态文明。在旅游区内设立具有环境意识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 如科学解说系统、环境卫生指示牌等; 其次利用多种媒体, 使旅游者多渠道接受环保意识教育, 如在门票、导游图上添加有关生态知识和注意事项等【6】 (四)、多方融资,加大对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投入 一是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长期以来,全省旅游资源开发呈重人文轻自然的失衡状态。省政府应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拓宽旅游发展资金的来源。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创新融资方式,并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外资、民间资金进入旅游产业领域,以项目带动促进生态旅游发展。三是创新政府对生态旅游业的推进扶持
24、方式,政府资金应由拨款扶持改为以奖代投、贴息贷款等方式,视各地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情况予以资金支持,调整和改进投资导向。四是要景区开征景区旅游资源维护费,收好管好各种污染费,同时应从旅游收入中抽出适当比例的资金用以生态旅游的保护。五、结束语山西是一个文化与自然资源大省, 开发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在近几年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急于获取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其进行精致而系统规划与开发,加上山西生态旅游的开展相对较迟,宣传不到位,从而使人们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实质没有真实领会,因而旅游开发商及相关管理者缺少经验,旅游者也缺乏生态保护意识,最终导致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与不足,而今应充分认
25、识到这些弊病,并在以后的发展中,真正将生态旅游“高利润,低投入”的优势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发挥出来,科学而合理地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从各级保护区到名胜古迹, 从名泉洞穴到四大民居, 逐级逐项开发, 真正做好山西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山西的旅游业,环境,经济同放光芒!参考文献1 赵海滨.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D.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2008.2 杨凤英, 尹福建.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问题的探讨J . 山西林业科技, 1997(4) : 39-44.3 程占红. 天龙山旅游开发对植被的影响J. 地理科学,2000, 20(2): 144-147.4 贾运林. 山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战略实证研究J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9, (3): 61-65.5 贾运林. 山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战略实证研究J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9, (3): 70-72.6 何彤慧. 宁夏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J . 宁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 21(4): 365-368.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