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 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 结论。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 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初步学会书写探 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结感受化学学习中关注物质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和
2、 现象的特点。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入手,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激发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实验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有序全面地观察物质,描述现象。教学难点 对蜡烛发生化学变化后生成物质的探究。学习用品 试管、烧杯,火柴;蜡烛,石灰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故事:一使者到另一个国家,国王有意刁难使者。就说:给你一枚硬币(相 当于现在的一元钱),买的东西能充满整个皇宫,否则就要杀头。使者去买了 一盒火柴和一支蜡烛,点亮后,烛光顿时照亮了整个皇宫,烛光在照亮皇宫的 同时,也给使者带
3、来了生的希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蜡烛的燃烧。二、自主探究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通过 以及对 的观 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取 化学知识。2、蜡烛的外观为 色 体,用指甲能划出划痕,说明它的硬度 。把 它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 。3、蜡烛的火焰分为 、 、 ,其中 的温度最高。4、学习化学的特点:(1)关注 ;(2)关注 ;(3)关注 。 三、合作探究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P12页的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l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什么? 2蜡烛的颜色一般呈什么色?形状是什么样?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
4、放入水 中,是否溶于水?是悬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了石蜡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 水小? 3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亮?哪层最暗?火柴梗扫过火焰哪部分首 先变黑? 4蜡烛燃烧时,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什么现象?得出什么 结论?片刻后取出烧杯,迅速倒人石灰水振荡,有什么现象?推测蜡烛燃烧后 生成了什么物质?(重点:讨论) 5熄灭蜡烛后,有什么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请大胆猜想,“白烟”的成分: 6实验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的哪些特点?(1) (2) (3) 四、复习巩固1、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偶然的现象,使结果更真实
5、B、得到较多的数据 C、得出不同的结论 D 、实验失败后重新做实验2、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假设 B、 实验 C、 观察 D 、做出结论3、 下列与化学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我国古代炼丹术和西方炼金术是化学实验的始祖B、古代炼金术师可以通过“点石成金”使贱金属变成贵金属C、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是最原始的化学实验室D、炼丹术和炼金术 的想法和作法都是脱离实际的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
6、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 元素。5、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6、为了研究酒精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家后做如下探究:(1)观察酒精灯内酒精为 色 体。(2)闻闻它的气味,有 味。(3)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水中,看见酒精 (选填“能或不
7、能”)溶于水中。(4)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发现 ,然后把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 ,把烧杯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一起对生活中的蜡烛有了更深的了解,那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去观察物质呢? 六、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白色(或其他颜色)固体 发黄光 冒白烟有气味 发热密度比水小 冒黑烟不溶于水 火焰分三层质地较软 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其他现象略) 七、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
8、价值的问题。3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 有价值的结论。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感。2进一步知道化学学习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意识到科学的严谨性,不能想当然的下结论。教学重点: 对人体吸人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教学用品: 集气瓶、玻璃导管、澄清的石灰水、玻璃片、水槽、火柴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我们每天都要吐故纳新,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1作出猜
9、想:我们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氧气的含量 ,二氧化 碳的含量 ,水蒸气的含量 。2设计方案可供参考的信息有:(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 ,可使燃着的木条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 。三、合作探究(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探究)(一)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首先要将集气瓶中 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集气瓶连同玻璃片 在 水槽内。然后将饮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向瓶中缓缓吹气,收集满后,在水 下立即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口,取出集气瓶 放在桌子上。(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把现象、结论填在
10、课本P15的 表格中1、向装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有什 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装有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有什么现象, 得出什么结论?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没 有呼气的玻璃片对比,有什么现象? 4、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 含量增加, 含量增加, 含量减少。5、如何鉴别二氧化碳、氧气,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四、复习巩固1 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 D、氧气2 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氧气 B、
11、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3、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集体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推理4、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5、某实验测出的人呼吸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气体吸入气体呼出气体X7875氧气2115二氧化碳0.033.68水0.065.44其他0.910.88 请你回答:(1)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_。(2)请你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验证方法是_。(3)请你分析: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 积分数却减 小了,原因是_。 6、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六、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一些氧气的含量多一些水蒸气的含量少一些七、教学反思 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