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三通法(共9页).doc





《贺氏三通法(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贺氏三通法(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贺氏三通法【微通法】本法就是指毫针疗法。毫针在古代称之为“微针”、“小针”,灵枢九针十二原云:“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微通的内在含义在于毫针微调经气,疏通经脉,好似小河流水,涓涓细流,在临床操作中从持针、进针、行针、补泻直到留针、出针各个环节都要求运用正确针法,掌握气机变化的规律,从而真正理解针刺的精微奥妙之处。细究之,“微通法”三字各有其深刻的含义。微者,中华大字典云“小也,细也”。古人将毫针称为“微针”、“小针”,代表此法的主要工具是微针、毫针,微字的深刻内涵还在于说明毫针刺法的微妙。通者,中华大字典云:“通者,顺也,利也。”又云:“不滞也,平畅也。”故通
2、之意为通利、调和、平畅,通字说明微通法的目的。运用于针灸学中,通之意在于通经络,调气血。因为疾病发生无论寒热虚实,其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调。针灸治病之目的即在于调和气血,使阴阳达到相对的平衡,也只有如此,才能治愈疾病。故可以这样定义:微通法即是以毫针作为工具,使经络气血通调和畅,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贺老把数十年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于八十年代中期,提出微通法,以后不断总结研究,丰富其内容,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学说。【温通法】温通法是以火针和艾灸施于穴位或一定部位,借火力和温热刺激,温阳祛寒,疏通气血,以治愈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温通法包括火针和艾灸两种方法,病势急者多用火针,病势缓者多用艾灸。贺老从
3、6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火针疗法的研究和探讨,翻阅大量古书,在总结和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对它的适应症(证)及治病机理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讨,治愈了大量的病例,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其应用范围广泛,疗效可靠,因此值得普及和推广。本法是指用火针和艾条治疗的方法。火针疗法虽自古有之,但现今医生已很少使用,贺老重视火针,并将其提升到与毫针同等高度。火针既是针具的名称,又是一种针法的名称。早在灵枢官针中就有“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焠”乃火灼之意,“燔针”即火针,是言用烧红的针以治痹证的方法。伤寒论、千金翼方、针灸大成等医籍中均有关于火针的论述,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因此临
4、床上大多用于虚寒等病症。灸法是针灸疗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治疗针刺效果较差的某些病症,正如灵枢官能所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或结合针法,针灸并用以提高疗效。灸法的作用较为广泛,其中最基本的是温散寒邪,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因此灸法多用于治疗寒邪为患、偏于阳虚诸证。【强通法】本法指的是放血疗法,即用三棱针或其他针具刺破人体一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根据不同的病情,放出适量的血液而治疗疾病的针刺方法。针具主要用三棱针,即灵枢中所说的“锋针”。其具体刺法有“络刺”、“赞刺”、“豹文刺”等不同记载,均属于强通的范畴。从祖国医学“祛瘀生新”的理论来看,此种方法属于
5、治本之法。自古人用砭石刺破皮肤起,放血疗法至今已有漫长的历史。刺血而调气,气血通畅则疾病可愈。贺老多用此方法治疗血瘀络阻之疼痛等病症,方法简捷,效如桴鼓。关于刺血疗法出血量的多少非常值得重视。内经屡次提出放血要放到“血变为止”,清代徐大椿“赤为止,否则病必不除而反为害”(医学源流论)。贺老在运用本法中,突出了一个“强”字,对丹毒、静脉曲张、静脉炎等病临床操作时在地上铺上报纸,令患者将肢体抬起,用三棱针放血,让血液自然流出,一般不用立刻止血,待到血色由紫黯转至鲜红后再进行处理。火针操作,属于贺氏三通法中的温通法【针具】临床上根据不同症状,不同穴位,选择不同粗细的火针。火针的粗细直接与疗效有密切关
6、系。故此,有必要将火针按粗细不同进行分类,以便于临床治疗时选用。根据临床的需要,将火针分为粗、中、细三类。【操作方法】“火针疗法”的操作规程如下: 1、定穴位:除了直接针刺病灶局部外,不论是选择经穴还是寻找压痛点,都要在消毒针刺之前,在选定的穴位上加以标记,一般都是用拇指指甲掐个“十”字,以保证针刺的准确性。 2、消毒:定好穴位以后,先用2. 5碘酒棉球,以穴位为中心向四周划同心圆消毒,然后用75的酒精棉球以同样的方法划同心圆脱碘,待酒精干后即可施术。假若直接针刺破溃的病灶时,消毒不宜用碘酒、酒精直接擦拭破损处,最好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或冲洗。 3、针体加热:消毒完毕,点燃酒精灯,左手将酒精灯端
7、起,靠近针刺的穴位或部位,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将针尖针体伸人外焰,根据针刺需要深度,决定针体烧红的长度。烧针一定要以通红为度,针红则效力强,祛疾彻底,取效迅速。同时针红可以使进针穿透皮肤时阻力小而痛苦少。针体烧得红则有效,不红则无效。烧针时要掌握火焰的运用,千万不要将针体插人灯焰的中心,因为焰心温度低,热力不够,不能将针体烧红。而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烧针最快,容易将针烧红,烧针最快。 4、进针:将针烧至通红时,趁着针红,非常迅速地将针准确地刺入穴位,并敏捷地将针拔出,这一过程大约只需要十分之一秒。若动作稍慢,拖延时间,则针体温度降低,等于没有将针体烧到火候,一方面给病人造成痛苦大,另一方面
8、疗效也差。因此,“火针疗法”的技术关键就是“快”。要想做到进针快,一是要熟练地掌握操作技巧,一是要有一定的指力和腕力。如果再加上气功一起运用,施展技巧,更加妙不可言。 5、火针留针问题 “火针疗法”以快针为主,大部分不留针,有部分病人需要留针,但留针时间一般比毫针要短,多在15分钟之间。火针留针时也讲究得气和手感,将针刺入穴位后,或者将针刺入的同时有一种手感,这要细心体会针下的感觉,根据针下感觉来调节进针的深度。如当火针刺压痛点,进针处出现沉紧感时,应停止进针,此种感觉说明深浅已适度,留针12分钟。另外,如用火针刺脓肿,当针下出现空虚感时,说明已达到脓腔,应迅速出针,不需要留针。如火针刺淋巴结
9、核,需留针12分钟,以清除消化干酪样坏死组织。又如取远端穴位火针治疗疼痛性疾病时,需要留针5分钟。 。 6、出针 起针时医生要手拿消毒干棉球,以备出血、出脓搽拭或揉按时用。当火针进到一定深度时,应迅速出针,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痛苦。不扩大针孔,避免小瘢痕形成。如针脓肿,出脓务尽,然后包扎。 7、出针后处理 火针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要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即可。一则可以减轻疼痛,二则可以保护针孔。实际上火针治疗感染的机会很少,因为火针针体是经过加热烧红后刺入穴位的,其消毒最为彻底。而且,火针可以激发全身机能,防御功能激活,所以,感染的可能性极小。如果火针直接点刺创面,针刺后可按外科常规进行无菌处理。
10、若火针针刺后出血,不必止血,待自然停止后用干棉球擦拭针孔即可。 8、医嘱 火针针刺后,须向病人交待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其一,火针完毕后的正常反应为针后当天针孔可能发红,或针孔有小红点高出皮肤,甚或有些患者出现发痒,嘱患者不必耽心,不会造成针孔感染,这是机体对火针的一种正常反应。针孔是个轻度的小烧伤,数天后自行消失,不需要任何治疗处理。其二,当针孔瘙痒时,务必不要用指甲搔抓,否则红点范围扩大,影响下一次火针治疗。其三,火针治疗后当天最好不要洗澡,保护针孔,以免污水侵入针孔,感染化脓。 总之,“火针疗法”的操作过程基本是由以上八个步骤完成。每个步骤都很重要,不管针刺前的准备,还是针刺后的处理都不可粗
11、心大意,掉以轻心,稍一疏忽,就会酿成差误。 “火针疗法”尽管没有毫针那样复杂的手法,但它却有很强的技巧性,针刺时要胆大心细,躯干部位刺得要浅,不可太深,避免刺中五脏六腑。 为了推广“火针疗法”,在学习操作规范时,也有必要强调“火针疗法”的操作要点。操作要点要掌握“红、准、快”三个字。这也是决定“火针疗法”疗效的关键。针刺技术刺络法【概述】 刺络法,即贺氏三通法中的强通法,又称放血疗法。常用的针具为三棱针,是针灸疗法中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针具】 目前临床常用的为三棱针和梅花针。【操作方法】 主要有以下五种刺法: 1、缓刺:适用于浅表静脉放血,例如尺泽、委中及太阳穴等处。此法操作时先用橡皮止血
12、带一根系在应刺穴位的上端或下端,施术者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持三棱针,对准穴位(静脉努起处),徐徐刺半分至一分深,然后将针缓缓退出,血就流出来了,待黑色血出尽,变为赤色,可将橡皮止血带解开,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其血自止。 2、速刺法:这种刺法,施术时先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捏着应刺的穴位,右手持三棱针或毫针可速刺入半分至一分深,立即敏捷的将针退出,然后用手挤压局部使血液尽快地流出来。如咽喉痛刺少商穴,中暑刺十宣穴,中风刺十二井穴。 3、挑刺法:这种刺法适用于胸部、腹部、背部、头面穴位及肌肉浅薄的部位,如挑“羊毛疔”、“偷针眼”等症,刺针时看准胸背部的痣点,左手将红痣点的皮肉捏起,右手持“三棱针”横挑之。
13、 4、围刺法:这种刺法,施术时于红肿患处周围用“三棱针”点刺数针或几十针,然后用两手指轻轻挤压局部,或用拨火罐吸拔,使恶血尽出,以消肿痛,此法适用于痈肿,痹症及大头瘟、丹毒等症。 5、密刺法:此法适用于皮肤病,如顽癣等。施术时用梅花针扣打患处,使局部出微量的血液,有较好的效果。 【适应病症】 刺络法适用于中暑、中风昏迷、休克、急性肠胃炎、急性结膜炎、头痛、神经性皮炎、急性扁桃体炎、腰肌劳损、丹毒、疖肿等。其中挑刺法还可治疗某些慢性疾病。 【注意事项】 刺络法要注意严格消毒,对有血液病的病人不可使用,对体弱、贫血以及孕妇等病人要慎用。每次出血量以不超过10毫升为宜。针灸减肥与降脂针灸三通法治疗代
14、谢综合征的应用 人类社会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健康的生活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然而,丰富的物质生活并没有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相反,由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富竞争的工作、大量的脑力劳动、体育锻炼不足、再加上生存环境的下降等原因,在健康人群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不健康的因素。及时了解和调整自身的体质状况,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避免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是现代健康的重要理念之一。 一、代谢障碍引发的健康危机 当人们还没有解决温饱的时候,会把“胖”视为健康的表现,甚至是一种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因营养过剩造成的各种疾病却接踵
15、而来,肥胖症及糖尿病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由于代谢障碍而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已经向我们发起了严重的挑战。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一系列现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人体的代谢紊乱有直接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代谢综合征”的学术观点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就是因人体的代谢障碍可以使人体获得八个“高”:一、高体重;二、高血压;三、高血脂;四、高血糖;五、高血液黏稠度;六、高脂肪肝发生率;七、高尿酸血症;八、高胰岛素血症。这八个“高”中,高胰岛素血症是其他七“高”的总根。高胰岛素血症又称为胰岛素抵抗,就是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不良,有胰岛素而不能发挥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进入组织细胞,从而产生血
16、糖偏高的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体过度肥胖引起的!同时,胰岛素抵抗状态下人体更容易产生肥胖。一般情况下,如果肥胖症患者再并发高脂血症,那末对身体负面影响将更为复杂。 肥胖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疾病可以引发肥胖,而肥胖则可以引发更多疾病,其中发病率极高的各种现代疾病,大多都与肥胖有关。肥胖对我们的健康危胁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说,当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之后,提高我们的饮食文化层次,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生活卫生习惯,与因营养过剩而导致的肥胖作不懈的斗争,才是现代人健康生活的唯一选择 二、中医减肥降脂的机理 代谢综合征及肥胖症都是现代病,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受到社会文明和社会
17、生产力的限制,物质生活的享受不会十分丰富,所以,中医古籍中很少涉及因代谢障碍所引发的诸如代谢综合征或肥胖症等这一类疾病。但从中医基础理论的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理论中,祖国医学对代谢障碍、肥胖等的病机病因也有精辟的论述。也正是这些论述才形成了中医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理论基础。 1精、气、血、津液:中医学认为,精、气、血、津液,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最基础的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原动力和能量来源。精,广义地讲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和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气,是不断运动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分布于全身各处;血,是指血液,具有很
18、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运行于脉中;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由于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大部分是以水液的形式存在,血的来源也是水液中加入营气化生而成,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水液主要运行于三焦之中。气、血、津液三者的性状功能各不相同,但却都来源于人体摄入的饮食精微,同时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关系。无论在生理或病理状况下,气、血、水液之间及消化道的通畅与否,始终存在着极为密切的,相互影响的内部过程。 三者的功能各不相同,运行方式也不同。气运行于全身,无处不在。血在运行于血,不断损失而又不断补充。水液的运行,有着完整的新陈代谢过程。内经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
19、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就是水液的生成、输布和代谢过程。在这个代谢过程中,需要脾的运化升清,肺的宣发肃降,三焦提供的通道和肾的蒸腾气化作用才能完成。其中,三焦通道,在津液的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灵枢五癃津液别曰:“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三焦者,是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是六腑之一。是古代先哲们为了论述人体生理功能而建立起来的概念性腑器,故难经中称之为“有名而无形”之腑。三焦的生理功能有两个,一是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二是为水液的运行通道。难经六十六曰:“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
20、生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这说明,三焦腑器既是命门相火生化各种气的场所,也是各种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人体的气是通过三焦输布到各个脏腑的。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读之官,水道出焉。”这说明,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脾胃、肺、肾和膀胱等完成,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三焦的这种生理功能,就叫“三焦气化”。三焦气化的原动力是命门相火生理功能的表现。三焦为少阳,居半表半里之间,膜原者,胃肠外之膏膜,是出入三焦的关口。 2、代谢综合征与水液代谢障碍: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於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於阴股。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