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动物传染病学复习资料整理word版本.pdf
《2022年动物传染病学复习资料整理word版本.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动物传染病学复习资料整理word版本.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 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人兽共患传染病: 人和脊椎动物都能感染,并且能互相传播的疾病。病原携带者: 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的微生物。传染: 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后,并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传染源:是指某种病原体在其中寄居、 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活的动物机体,也即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传播途径: 病原由传染源排除后,经一定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的途径。易感性 : 动物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特性叫做易感性。有易感性
2、的动物叫易感动物。內源感染: 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在机体正常时不表现为致病性,当受不良因素影响而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导致病原微生物活化、毒力增强并大量繁殖, 最后引起发病。隐性感染: 在感染后无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慢病毒感染: 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垂直传播: 即从亲代到子代的纵向传播方式。包括:经胎盘传、播经卵传播、经产道传播。水平传播: 是指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 传染源 ) 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舐咬等) ,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因素的参与而引起的传播
3、方式。间接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传播媒介: 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传播媒介。胎盘传播: 受感染的怀孕动物经血流传播病原微生物感染胎儿。疫源地: 有传染源及其病原体排出存在的地区。自然疫源地: 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称为自然疫源地,即某些可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 没有人类或动物的参与,通过传播媒介感染宿主造成流行并能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的一类疾病。潜伏期: 病原侵入机体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出现为止。前驱期: 从最初症状开始到传染病特征症状出
4、现为止的这段时间。明显期: 前驱期之后一直到传染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充分变现出来的这段时间叫做明显期,是疾病发展到高峰的阶段。检疫:是指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疫病、病原体或抗体检查。隔离: 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完全彻底切断其间的来往接触,以防疫病的传播、蔓延。封锁:当暴发某些重要传染病时, 除严格隔离病畜之外, 还应采取划区封锁的措施,就是切断或限制疫区与周围地区的一切自由的日常交通、交流或往来,以防止疫病向安全区散播和健畜误入疫区而被传染。对症治疗: 为了消除和缓解症状,调节和恢复机体的生理机能而进行的治疗措施。特异性治疗: 应用针对某些特定传染病的高免
5、血清、高免卵黄、康复血清等特异性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生物制品进行治疗,这些制品只针对特定传染病有效,对其他疾病无效。消毒: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病原体,从而切断其传播,防止疫病的流行。预防性消毒: 结合平时管理对畜舍、场地、用具和饮水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临时消毒: 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消毒
6、措施。终末消毒: 在病畜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规模消毒。免疫接种: 通过人工主动给动物接种免疫原性物质,从而使动物获得对特定疾病的抵抗能力。预防接种: 在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些传染病潜在威胁的地区,在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紧急接种: 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应急性计划外接种。TSE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有朊病毒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渐进性、致死性中枢神经变性疾病。BSE :疯牛病 是有朊病毒引起的一种渐进性、致死性中枢神经变性疾病。SAF :痒病
7、相关纤维,是由多个朊病毒蛋白组成。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症: 是由肉毒梭菌进入机体后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以运动神经麻痹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破伤风: 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深部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疾病。外源感染: 病原体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 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前一种感染叫原发感染,后一种叫继发感染。显性感染: 将出现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混合感染 :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称为混合感染。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长程感染: 又称慢性病毒感染,
8、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顿挫型感染: 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回复健康者,称为顿挫型感染。疫区: 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且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疫点: 通常将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有时也将某个比较孤立的畜牧场或自然村称为疫点。散发性: 疾病发生无规律性,随机发生,局部地区病例零星地散在发生,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发病地点上没有明显的关系时,称为散发。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9
9、页 -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流行性: 所谓发生流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它没有一个病例的绝对数界限,而仅仅是指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地方流行性: 在一定的地区中畜群发生规模比较小的家畜传染病的流行,可称为地方流行性。大流行: 是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范围可扩大至全国,甚至可涉及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接触性传染病: 既能以间接接触又能以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称为接触性传染病烈性传染病: 通常是指天花、鼠疫、霍乱等来势凶猛、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性疾病。法定传染病: 是由国际或国家兽医行政管理
10、部门公布、一旦发现或怀疑发生时必须立即报告给相应级别兽医当局的疾病,国家卫生组织将其分为A、B类,我国将其分为三类。外来病: 指国类尚未证实存在或已消灭而在国外存在或流行、从别国输入的疫病。地方病: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某病仅在一些地区中长期存在或流行,而在其他地区基本不发生或很少发生的现象。新生传染病: 是指新确定的和先前未知的、可引起局部或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虫媒传染病: 是指其病原体主要靠吸血昆虫在动物间来传播的传染病产地检疫: 是动物生产地区的检疫,做好这些地区的检疫是直接控制动物使用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包括:集市检疫、畜禽收购检疫。口岸检疫: 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国际信誉,保障
11、我国农牧业安全生产,既不能允许国外动物疫病传入,也不允许将国内动物疫病传到国外。包括:进出境检、疫旅客携带动物检疫、国际邮包检疫、过境检疫。隔离: 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完全彻底切断其间的来往接触,以防疫病的传播、蔓延。封锁:当暴发某些重要传染病时, 除严格隔离病畜之外, 还应采取划区封锁的措施,就是切断或限制疫区与周围地区的一切自由的日常交通、交流或往来,以防止疫病向安全区散播和健畜误入疫区而被传染。特异性疗法: 应用针对某种传染病的高免血清、痊愈血清(或全血)、卵黄抗体等特异性生物制品进行治疗,因为这些制品只对某种特定的传染病有疗效,而对其他种病无效,故成为特异性疗法。免疫程
12、序: 是指根据一定地区、养殖场或特定动物群体内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动物健康状况和不同疫苗特性,为特定动物制定的接种计划。免疫失败: 是指经某病疫苗接种的畜禽群,在该疫苗有效免疫期内, 仍发生该疫病;或在预定时间内经检测免疫力达不到预期水平,即预示着有发生该疫病的可能。药物残留: 又称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物质和药物杂质。禁用药物: 国家绝对禁止的药物,只有氯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和甲硝唑。限用药物: 限定使用的抗菌药物,有二甲硝咪唑、洛硝咪唑、四环素、泰乐菌素、杆菌肽、磺胺类、喹乙醇。假定健康动物: 除了患病动物和可疑感染动物两类动物之外,
13、疫区其他易感动物都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属于假定健康动物。受威胁区: 疫区周围地区为受威胁区, 其范围应根据疾病的性质、 疫区周围的山川、河流、草场、交通等具体情况而定。物理消毒法: 用阳光、紫外线、干燥和高温(火焰灼烧、熏蒸消毒、蒸汽消毒)等方法杀灭病原体。化学消毒法: 用化学药品溶液进行消毒。生物消毒法: 主要用于污染的粪便、垃圾等的无害化处理。多价苗: 是指将同
14、一种细菌(或病毒)的不同血清型混合制成的疫苗。如:巴氏杆菌多价苗、大肠杆菌多价苗等。多联苗: 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细菌(或病毒)联合制成的疫苗。一次免疫可达到预防几种疾病的目的。如:猪瘟- 猪丹毒 -猪肺疫三联苗。新城疫 - 减蛋综合症( EDS-76 )- 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苗等。PCR( 聚合酶连反应)技术: 又称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就是根据已知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核酸序列,设计合成与其5端同源、 3端互补的 2 条引物。微生态制剂: 又称非致病活菌制剂,用于提高人类、畜禽宿主或植物寄主的健康水平的人工培养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宿主或寄主体内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制剂之总称。生物芯片: 又称 DNA
15、芯片或基因芯片、微阵列,它们是DNA 杂交探针技术与半导体工业技术相结合的结晶。一类疫病: 是指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二类疫病: 是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三类疫病: 是指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疫病。1、流行病的严重程度与什么有关:病毒株的毒力,家禽的种类,合并感染2、潜伏期意义与作用:1、感染动物潜伏期也能引起传染;2、潜伏期长、病症相对轻缓,反之则急;3、确定引种隔离时间; 4、确定封锁解除时间; 5、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3、制定免疫程序应注意的因素:1、疾病流行情况; 2、母源抗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动物 传染病 复习资料 整理 word 版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