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共14页).docx





《园艺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共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共14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名词解释园艺植物保护学:指以园艺植物为保护对象,应用综合防治的方法,将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于经济损害水平之下,确保园艺生产的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应用科学。经济损害水平: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发病数量。经济阈值: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发病数量,此时防治可防止发病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防治费用不高于因病害减轻所获得的收益。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性,保持与提高值物的抗病性,优化生态环境,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病害流行而蒙受的损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从生物和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
2、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应用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把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阈值之下,既有效的预防或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达到高产、稳产和增产的目的,又确保对农业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植物病害:指植物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致病因素的不良影响,其生理、细胞和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和外观症状的现象。症状:指受致病因子的影响在植物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病状: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变色:指植物患病后部分或全株色泽发生不同于植物正常颜色的改变。有均匀变色(褪绿、黄化)和不均匀变色(花叶、斑驳、
3、明脉、碎色)坏死:指植物发病后细胞和组织的死亡。有叶斑、叶枯、叶烧、疮痂、溃疡、猝倒、立枯等腐烂:指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有干腐、湿腐、软腐等萎蔫:指植物局部或整株由于失水而发生凋萎的现象。永久性萎蔫和暂时性萎蔫畸形:指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状态。有徒长、矮化、矮缩、皱缩、卷叶、根瘤、变态等病征: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类型有: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点状物、脓状物、锈状物侵染性病害:指由生物因子(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可在植物个体间传染。非侵染性病害:指由非生物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无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传染。病害
4、三角:在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原、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三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病害关系。病害四面体:病原、寄主植物、一定的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四者共同作用引起病害的观点。营养体:指菌物营养阶段的菌体,具有吸收、输送和储存养分的功能。吸器:指活体营养生物侵入寄主后,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的特殊结构。菌组织:指菌丝体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的结构。疏丝组织:菌丝体纠结比较疏松 拟薄壁组织:菌丝体纠结十分紧密菌物的生活史:指菌物孢子经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无性繁殖:产生大量孢子;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作用有性生殖:产生变异适宜环
5、境;是初侵染源多型性:指转主寄生的菌物产生两种及以上的孢子类型的现象。锈菌产生的5种孢子类型: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原核生物:指无核膜包被、有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无有膜包被的细胞器的单细胞微生物。包括细菌和菌原体,菌原体包括植原体和螺原体补充营养:成虫性成熟必不可少的营养多型现象:在同一种昆虫中,除雌雄异型外,在同种性别中,还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卵期:卵自母体产出到孵化所经历的时期孵化: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现象脱皮:昆虫幼期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脱去旧表皮的过程化蛹:末龄幼虫脱最后一次皮变为蛹的过程蛹期:自化蛹至羽
6、化为成虫所经历的时间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高级阶段,具有判别系统发生和分类地位的固定特征,是完成生殖和使种群得以繁衍的阶段世代:昆虫从卵开始经过幼虫、蛹到成虫性成熟产卵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世代重叠:对于多化性昆虫来说,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各虫态发育进展参差不齐,以致田间各世代间难以划分界限,造成在同一时间内出现不同世代的相同世代。休眠: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暂时性生长发育停滞现象。滞育:作为遗传特性固定在昆虫某一虫态的生长发育停滞现象。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有害生物:与人类竞争资源或危及人类健康,达到经济受害水平的生物。变态:昆虫在胚后发
7、育过程中,即从卵孵化开始发育到成虫性成熟为止,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等方面要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或虫态。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蛹或末龄若虫和稚虫)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二、 填空题1. 有害生物防治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防治2. 昆虫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昆虫胸部是运动中心,昆虫腹部是生殖和代谢中心。3.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有细胞壁,无细胞核。植物病原细菌形态多为杆状,裂殖繁殖。4. 植物对病原物表现出的抗病性被划分为免疫、抗病、耐病、感病、避病等类型。5. 杀虫剂的作用方式主要有胃杀作用、熏蒸作用、触杀作用和内吸作用。6.
8、 植物检疫可分为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7. 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有减少园艺生态系统中害虫的种类、控制害虫数量和控制害虫危害。8. 病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有消灭和控制病原物、保护寄主植物、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和治疗病害植物。9. 细菌的形态: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螺旋菌)10. 营养体的变态包括吸器、菌核、子座、菌索等11. 有性生殖包括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12. 昆虫头部有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昆虫眼分单眼、复眼(金龟甲类三叶状触角)13. 昆虫的口器分咀嚼式(机械损伤)、刺吸式(生理伤害)、虹吸式(鳞翅目昆虫特征)咀嚼式口器分舌、上颚(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下颚(握
9、持、撕碎和推进食物,触觉、嗅觉和味觉功能)、上唇(形成口器上盖,防止食物外落,其内壁上有毛和味觉器)、下唇(感触和盛托食物)14. 昆虫的足:自基部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15. 胸足类型代表昆虫a、步行足(步甲、瓢甲、蝽象)b、跳跃足(蝗虫、蟋蟀)c、开掘足(蝼蛄前足、金龟子)d、捕捉足(螳螂、猎蝽)e、游泳足(仰泳蝽、龙虱的后足)f、抱握足(雄性龙虱的前足)g、携粉足(蜜蜂的后足)16. 翅的类型:有膜翅、鳞翅、毛翅、缨翅、鞘翅、半鞘翅、平衡棒17. 完全变态蛹的类型及代表昆虫a、离蛹(金龟甲、蜂类的蛹)b、被蛹(蛾、蝶类的蛹)c、围蛹(蝇、虹类的蛹)18. 3R:抗性、残
10、留、再增猖獗 3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三、单项选择题1. 蝶类昆虫的口器属(D)。D、虹吸式2. 植物细菌性病害具备(C)的病征。C、菌脓3. 下列天敌昆虫中属于寄生性的是(C)。C、赤眼蜂4. 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为(B)。B、硫酸铜、生石灰和水5. 昆虫成虫的前翅着生在(B)。B、中胸四、判断题1. 蚜虫是刺吸式口器,防治蚜虫应该选用内吸性药剂。()2. 蝗虫的前后翅都是膜翅。()3. 螳螂的前足是开掘足。()4. 受介壳虫危害的植物易发生煤污病。()5. 植物发生病害后可以采取防治措施也可以不采取防治措施。()6. 感病品种一般潜育期较短。()7. 蛾蝶类昆虫蛹的触角、足和翅紧贴于蛹体,不
11、能自由活动,称为围蛹。()8. 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即进入胚后发育阶段,特点是生长伴随着脱皮和变态。()9. 植物病原细菌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10. 植物病毒都可以由种子传播。()11. 菌核具有贮藏养分和度过不良环境条件的功能。()12. 真菌产生孢子的机构统称子实体。()13. 所有线虫都危害植物,简称植物线虫。()14. 昆虫成虫的体躯分3个体节。()15. 蚜虫是刺吸式口器,防治蚜虫应该选用内吸性药剂。()五、问答题1. 植物检疫害虫的特点是什么?(1)局部发生(2)主要由人为因素进行远距离传播(3)具有危险性(4)由法规所规定的2. 鳞翅目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蝶类和蛾类的主要区
12、别有哪些?鳞翅目昆虫的口器为虹吸式口器;翅2对,膜质,翅及身体密被鳞片,翅面常具一些由鳞片组成的特殊斑纹是分种的重要特征,翅上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为全变态;幼虫为多足型;被蛹。蝶类触角为球杆状或棒状;白天活动;静止时翅直立于体背。蛾类触角丝状或栉齿状;翅静止时平放或呈屋脊状放在体背,多夜出性,有趋光性。3.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目标是什么?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的一种选择和使用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目标是长期预防与控制有害生物危害,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健康、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4. 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是什么?大量感病寄主,致病力强的病原物,适宜的发病
13、条件。大面积单一种植遗传同质性的品种,是人为制造病害流行的有利条件。大量的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存在是园艺植物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决定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和耕作栽培条件。常见的一些气象因素有温度、降雨量、降雨日数、相对湿度、夜间结露时间、光照时间等因素,都与病害能否流行有密切关系。5. 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达到综合治理病害的目的?(1) 消灭和控制病原物:包括铲除病原物、阻断病原物和抑制病原物的措施。(2)保护寄生植物:包括对寄生植物的化学保护、生物保护、和生态保护。(3)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通过选种、引种、育种和良好的栽培管理获得和利用寄主植物的抗病性。(4)治疗发病植株:运用化学
14、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手段治疗发病植株。6. 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方针是什么?如何做到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安全用药:防止农药对人、天敌、牲畜产生毒害;防止对植物产生药害。合理用药:选择适当的农药;适时用药;准确掌握用药量;讲究施药方法;看天气用药;合理混用农药。7. 试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原则和主要措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是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原则是从生态全局出发,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它不是许多防治
15、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综合治理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并非以消灭病虫为准则,而是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综合治理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使防治技术安全、经济、简便、有效。试述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害虫的综合治理一是可以通过控制园艺生态系中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尽可能减少园艺生态系中害虫的种类,增加有益生物的种类。二是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对已有害虫采用适当的方法,压低害虫的种群基数、恶化其生存繁殖环境、或直接消灭害虫,都能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三是控制害虫危害,在适于某种害虫大发生的地域种植不适于其取食危害的作物或作物品种,调整作物播
16、种期,使作物易受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敏感期错开害虫的发生期,都可以减少害虫危害造成的损失。8. 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阻止害虫的入侵?有效阻止害虫入侵的方法:检疫对象应该采取植物对外检疫或对内检疫的手段或措施,将害虫控制在疫区范围内,阻止害虫入侵;非检疫对象,可通过设防虫网、银灰膜、挖防虫沟、撒石灰隔离带、果实或苗木套袋及树干绑草绳阻隔、谷草把诱集、糖酒醋液及性诱剂诱杀等措施,均可将害虫控制在所栽培的园艺植物区域外,防止害虫入侵。也可控制园艺生态系中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尽可能利用有益生物,如引进和释放天敌,可增加田间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减少园艺生态系中害虫的种类。9. 昆虫纲有哪些基本特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艺 植物保护 复习资料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