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共40页).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共4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共40页).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初步感知 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树荫下种瓜的情景, 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 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 勤劳、 可爱的形象。 全诗语言平白、 朴实、 自然, 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稚子弄冰 一诗中, 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 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 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村晚 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 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 的境界。 诗人即景而写, 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2、 祖父的园子课文描写了“我” 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
2、劳动的情景, 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 童年快乐、 自由的家园,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3*、 月 是故乡明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不同地方的月 亮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激发学生爱故乡、 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4* 、梅花魂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经历, 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 歌颂了外祖父心系祖国、 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感。口语交际: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交流大人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习作: 那一刻, 我长大了由儿时的照片, 感悟自己长大了, 然后在明确习作目标的基础上开始习作。语文园地 了解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积累古诗,体会母亲伟大、 无私
3、的爱。教法与学法本单元的训练点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词语, 抓住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感情。授 课 方法探究1、 古诗三首自读自悟, 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 借助注释, 交流、 感悟。2 、祖父的园子 抓住字词句体会园子里自由自在、 无忧无虑的生活。3* 、月 是故乡明 通过重点句子,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然后结合题目,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4*、 梅花魂 理清文章结构, 抓重点段落研读, 体会人物的感情。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 学习生字, 理解词语意思。2.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理解诗
4、意。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 感受农民的辛苦和劳动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大意, 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作者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体现童趣的诗歌, 查找范成大的资料。【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1. 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诗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富有诗意与情趣。 交流课前收集的体现童趣的诗句, 初步感悟儿童活动的乐趣。2.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又要走进诗歌的花园, 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 拿出笔
5、, 在你的课堂记录本上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强调“园” 是“公园”的“园”, “杂” 字下面是带钩的木, 最后三笔分别是竖钩、 撇、 点)3.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诗人范成大。介绍作者范成大: 字致能, 早年自号此山居士, 晚号石湖居士。 其诗语言清新自然, 风格温润委婉。 与尤袤、 陆游和杨万里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4. 现在让我们走进春末夏初的农村, 看看大人们都在忙什么, 孩子们在做什么有趣的事。设计意图:引用与童趣相关的诗句, 铺垫蓄势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 读准诗歌, 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诗, 对于读不准的字你是怎么解决的?(查工具
6、书、 问同学、 问家长)“昼” 是翘舌音, “耘” 是整体认读音节, “供” 读第四声。2. 再读诗歌, 试着把握诗歌的节奏。 (课件出示)昼出 耘田 夜绩麻, 村庄 儿女 各当家。童孙 未解 供耕织, 也傍 桑阴 学种瓜。3. 大家读得很认真,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4. 结合课文插图, 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这首诗写了农村大人们在耕织, 小孩子在学着种瓜。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文中的乐趣, 从而有效诱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多元的感受。三、 自读自悟, 理解诗意。1. 释题: “四时” 怎么理解?“杂兴” 是什么意思?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7、(四时: 四季。 杂兴: 各种兴致, 随兴而写。 诗的题目意思是作者随兴写下一年四季农村里的情景。 )2. 学生自读自悟, 交流诗意, 与同学交流读懂的词语, 不懂的借助工具书理解, 或者问老师。3. 教师指导点拨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1)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耘田: 在田间除草。 绩麻: 把麻搓成线。句意: 农民白天去田间除草, 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 农家男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2)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未解: 不懂。 供: 从事。 傍: 靠近。句意: 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种与织布, 但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
8、能力。四、 感悟诗情。1.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1) 想一想, 在农村, 人们除了要耘田, 还要干什么?(播种、 插秧、 犁田、施肥、 除虫、 喂猪) 你体会到了什么?(2) 课件相继出示: 农民耘田图、 夜晚搓麻图, 用几句话说说图上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抓住人物的动作、 神态、 语言等来说。(3) 引读: 大人们真能干啊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农民们太忙碌了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2.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1) 最有趣的是谁?(孩子)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也傍学) 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想象, 体会乡村儿童的天真、 勤劳、 可爱。 )(2)
9、 出示小孩种瓜图, 说说孩子的神态、 动作等。(3) 引读: 真是懂得体谅爸爸妈妈的好孩子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真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多么懂事的孩子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多么可爱的孩子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3. 诗人晚年隐居故乡石湖, 以老农自居, 想象一下, 范成大会和农民说些什么?会和学种瓜的孩子说些什么?(师扮老人, 学生扮农民和童孙)4. 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感悟劳动人民的乐趣。五、 拓展阅读。1.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
10、蛱蝶飞。2.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 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 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白天长了, 篱笆边没有人经过;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3. 感悟。这首诗写江南初夏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 杏子肥、 麦花白、 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有花有果, 有色有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 使学生感受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 让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儿女: 耘田 绩麻 (勤劳、 忙碌、 热爱劳动)童孙: 学种瓜(天真可爱、 热爱劳动)第二课时稚子弄冰 村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
11、读、 背诵这两首诗。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 自学并与同学交流, 理解诗句, 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教学方法】抓住关键的几个字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 流利、 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 体会稚子弄冰 中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和孩子无忧无虑、 天真烂漫的天性。3. 能想象并说出村晚 所描绘的景象。【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同学们, 童年是纯真、 难忘的岁月 , 在儿童眼中, 一切都是新鲜的, 一切都是美好的。 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的生活是怎样
12、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 在他们的诗词中, 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 学习古诗稚子弄冰 。(一) 解诗题, 知诗人。1. 理解题目意思。2. 了解作者: 杨万里, 著名文学家、 爱国诗人, 与陆游、 尤袤、 范成大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被誉为一代诗宗。设计意图:借助对诗人背景的了解, 理解古诗内容。(二) 读准古诗, 理解诗意。1. 读准字音, 读正确, 读通顺。2. 再读古诗, 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 自由组合, 合作学习。(1) 借助课文注释、 工具书, 或与组员探讨, 理解字词, 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13、诗意: 清晨, 儿童将夜间冻结在金属盆中的冰块取出, 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 忽然冰块落地, 发出了如玉石破碎的声音。(2) 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 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板书“趣” )(三) 品读古诗, 想象画面, 领悟诗境。1. 抓住“脱”“穿”“敲” 等动词, 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 (板书)2. 想象声音, 感受儿童的快乐。3. 想象儿童从“脱晓冰” 到“当银钲” 再到“敲玉磬” 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 各个环节的心理活动, 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4. 对“玻璃”“玉磬”“银钲” 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设计意图:从
14、字词出发, 以“趣” 为着眼点, 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句中儿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趣的画面和变化而灵动的声音, 感受儿童的心理, 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三、 学习古诗村晚 。(一) 指名解题: 看了诗题, 你想到了什么?(“村晚” 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 由此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二) 读准古诗。1. 读准字音, 读正确, 读流利。2. 按节奏读出韵味。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三) 理解古诗意思。1. 教师点拨。陂(bi) : 池岸。衔: 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 半挂在山腰, 像被山咬住了。浸: 淹没。 漪(y
15、) : 水中的波纹。横牛背: 横坐在牛背上。 腔: 曲调。信口: 随口。 归去: 回去。2. 诗意: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 池水灌得满满的, 山衔住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 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四) 领悟诗情。1. 诗的题目是“村晚”, 乡村的傍晚有什么景物?(读前两句)2. 学习前两句。(1) 两个“满” 字, 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 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2) 一个“衔”, 写日落西山, 拟人味很浓。(3) 一个“浸”, 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样子, 生动形象。(4) 诗人把池塘、 山、 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 描绘了一幅非常幽
16、雅美丽的图画, 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5) 有感情地朗读。设计意图:抓住用得巧妙的几个字, 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图画。3. 学习后两句。(1) “横” 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 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 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 纯朴无邪。(2) 这些景物色彩和谐、 基调清新, 有了这样的环境, 牧童自然就优哉游哉、其乐融融了。 同时, 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 悠闲自在的情致。(3) 有感情地朗读。设计意图:体会儿童的无忧无虑。四、 拓展其他古诗。1.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舟过安仁 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 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 梅子留酸软齿牙,收篙停棹坐船中
17、。 芭蕉分绿与窗纱。怪生无雨都张伞, 日长睡起无情思,不是遮头是使风。 闲看儿童捉柳花。2. 根据三首古诗的内容, 展开想象, 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古诗积累量, 并让学生改写成短文, 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又训练了写作能力。【板书设计】稚 子 弄 冰“趣” : 脱、 穿、 敲儿童的天真淘气村 晚饶有生趣的乡村晚景图2 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认识 10 个生字, 会写 14 个字, 读准 1 个多音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园子里的“我” 自由自在生活的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 在园子里充满乐趣、 自由自在的生活
18、, 体会祖父的爱。【教学重点】体会“我” 在园子里自由自在、 快乐无忧的心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感悟园子里的自由自在。【教学过程】一、 激趣谈话, 导入新课。1. 童年的生活总是让人终生难忘, 童年的记忆总是五彩缤纷。 作者萧红一生魂牵梦萦的是祖父的园子。 今天, 我们就随着萧红富有诗意的语言, 一同走进祖父的园子, 感受作者童年的天真烂漫、 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2. 学生课前交流收集到的关于萧红的资料。3. 教师出示课件: 作者简介。设计意图:
19、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 的背景中, 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又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勾画生字新词, 注意读准字音。 通过查阅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 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晃: hung明亮: 明。 光芒闪耀: 眼。 很快地闪过: 一十年。hung 摇动, 摆动: 荡 动 悠3. 小组讨论: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4. 全班交流: 记忆中的园子(第 13 自然段) ; 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 玩耍(第 414 自然段) ; 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 都是自由的(第 1516 自然段) ;
20、在园中玩累了, 可以快乐地入梦(第 1719 自然段) 。5.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记忆中祖父的园子色彩鲜艳, 景物众多, 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 也经常在园子里玩耍, 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我” 也是自由、 快乐的。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使学生对祖父的园子 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三、 走进园中, 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出示课件, 自学提示: 想想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园子。 (学生找出相关的自然段, 画出相关句子, 并在书的旁边标注自己的体会。 )(一) 初进园子, 感受园子的生机勃勃。自由读课文的第 13 自然段, 想一想: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板书: 生机勃勃)说
21、说: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相机指导朗读。祖父的园子里, 昆虫丰富多彩, 非常可爱, “我” 非常喜爱它们。 作者描写得这么细致, 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 一个美好的童年, 让“我” 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二) 再进园子, 感受园子的自由快乐。1. 找一找, 文中还有哪一段也是写园子里的景物的?(第 16 自然段)2. 自由读第 16 自然段, 看看这段话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自由自在、 随心所欲、 无忧无虑) (板书: 自由)3. 抓住“花”“鸟”“虫”, 感受园子里的自由自在。(1) 哪句话直接写出了自由自在呢?指名回答, 并出示: 一切都活了, 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
22、。 要怎么样, 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齐读句子。作者说“一切都活了”, 都有哪些事物活了呢?(花、 鸟、 虫子)(2) 师引读: 作者是如何形容花活了的?生接读: 就像睡醒了似的。 (课件出示句子)体会: 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人、 伙伴) 对呀, 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不是叫醒的, 也不是惊醒的, 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 这就是自由呀! 谁愿意来读出这份自由?(3) 师引读: 作者是如何形容鸟活了的?生接读: 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课件出示句子)体会: 鸟儿飞得多高啊! 它若是不想回来, 有没有人怪它?(没有) 因为它是自由的。 谁来读?(4) 师引读: 作者是如何形容虫子活了的?生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教学 设计 4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