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教案(共3页).docx
《中秋月教案(共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月教案(共3页).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秋月教案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竺可桢先生的中秋月,课文将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还原了“中秋月”的真实面目。一、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了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2、主要作品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地学通论物候学竺可桢全集等三、研习新课1、
2、阅读第一自然段中秋佳节,文人学士赋诗填词欢度中秋,的确富有诗意。作者列举宋代仕女中秋游西湖赏月为例,说明中秋佳节的浪漫性。小结: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中秋,是中国人的一个富有诗意的佳节。2、阅读第二自然段中秋,顾名思义,应是“三秋恰半”,(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课文引用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的记载,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中秋节时间。但这一时间是否符合科学的界定呢?作者从当时天文学、气象学上对四季的不同划分给出了科学的解释:天文学上的“中秋”应在阳历11月5号或6号(立冬);气象学上的“中秋”应该在阳历10月15日、16日左右。按照中国古代
3、天文学家对四季的划分,中秋节应该在秋分(阳历9月23日)。因此,虽然说是“中秋”节,但按照科学的定义,并非正是“三秋恰半”小结: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传统的中秋节,并非科学定义上的“中秋”。3、阅读第3、4、5自然段第3段:先引用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中秋之夕月色倍明。”大公报副刊大公园的文章,随后作者指出这只是诗人、文学家们的幻想,然后从科学角度给出了解释。第4段中,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作者首先从科学理论上解释了月亮的亮度,一是月亮的光度甚小,在此,作者用太阳、煤油灯、蜡烛三者与月亮进行了比较,月亮的亮度是最小的,只有一又三分之一烛光。二是月亮的亮度与其自身与地平的角度的正弦成正比(0度
4、90度范围),角度越大,月亮的亮度越高。但是,“中秋的月亮(除非在热带的地方),是绝对不会到天顶的”。中国大多数地区不在热带,所以,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地区来说,中秋的月亮不会到天顶,也就达不到最亮。基于这一理论,下面的解释自然就容易理解了。第5自然段:作者再次引用古人的话:“冬日可爱,夏日可畏。”说明太阳的亮度也和其与地平的角度有关。而月亮与地平的角度恰恰是冬至附近最高,夏至附近最低的。因此,满月最亮的时候,即“月当头”的时候,也是冬至前后,作者举具体年份的中秋月为例,进一步说明月亮最亮的时候不在中秋。此外,作者还指出月亮的亮度还与云量有关,作者列出数据,说明中国传统中秋九月时的云量比十二月要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秋月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