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共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1九叶诗派: 因1981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而得名。代表人有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诗人辛笛、陈敬客、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郑敏、唐祈、唐缇、袁可嘉、穆旦等。中国新诗是主要阵地,又称为“中国新诗派”。“九叶派”主张“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既反对逃避现实的唯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利论,在现实和艺术间求平衡。坚决反对浪漫主义诗风,致力于新诗的“现代化”建设和“感受力的革命”,旨在使诗成为现实、象征和玄学的融汇。以现代主义为主导,也吸取现实主义以至古典主义的营养成份,具有“综合”的特点。“九叶派”诗的历
2、史特征与独特价值:(1)、在诗的表现内容上,“九叶派”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2)、在诗与现实的关系上,“九叶派”主张“要扎根在现实里,但又不要给现实绑住”;(3)、在艺术表现上,“九叶派”自觉地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 2新月社: 1923年成立,根本否定无产阶级文学存在。以人性的普遍存在反对阶级论,主张“天才论”。前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后期成员有徐志摩、陈梦家等等。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代表作悲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3、云游比前期的志摩的诗更为自由,流露出幻灭感。强调抒情诗的创造,有别于诗歌会的叙事性。“灵魂的战栗”。十四行诗的转借与创造,发现中西诗歌体形式的结合。3象征诗派:代表人物穆木天,王独清,李金发等,提出“纯诗”的概念,强调诗与散文应当有不同的领域,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在其更深层面上,是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变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沟通)”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重视人的内心感觉,突出自我表现,也重视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他们的诗自觉地选用文言词语。主张作者要为感觉而作,读者要为感觉而读。代表作有李金发的食客与凶手、弃妇等等。4京派作家:30年代活跃在以北平为中心
4、的身处北大、清华、燕京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主要有老舍、沈从文、废名、凌叔华、萧乾等。他们政治意识淡化,追求艺术独立性,重视介绍世界文化,追求道德与艺术的“健康”与“纯正”。强调文学的独立与个性,表现有关“人性”的普遍性主题以及文化变迁与转型。作品多有乡土气息,往往以“乡下人”的眼光,在乡村与城市的对照中建立自己的审美天地。京派的创作既具有民族观念和现代意识,又与社会时代冲突保持距离。刊物有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艺杂志等,代表作有废名的菱荡等等。5新感觉派小说:30年代发展成为新感觉派(第二代海派),是现代主义流派,受到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文学创作的影响。1932年由施蛰存主编的文学
5、期刊现代创刊,标志着新感觉派作为小说流派的形成。共同特征是运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技巧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1. 题材: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2. 艺术表现: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营造新奇的感觉;3. 人物刻画:注重开掘和表现潜意识和变态心理。代表作家有:施蛰存、刘呐欧、穆时英等,代表作有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穆时英的圣处女的感情等等。6左联: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代表人有茅盾,沙汀,吴组缃。所创作的社会剖析小说对整个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小说起到举足轻重作用。刊物有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文学等。主要工作:(1)翻译、介绍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2)自觉地
6、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的,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3)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4)提倡推行能体现革命的“新现实主义”。1936年左联解散。7创造社: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等留日学生。 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刊物。全面否定五四文学,否定经典作家鲁迅、茅盾、周作人、郁达夫等。把无产阶级文学当作最先进的文学,把五四文学说成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文学。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炮轰。创作特色: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侧重表现自我,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 而后期提倡“表同情无产阶
7、级的”革命文学。 1925年的“五卅运动”是分界。 8东北作家群: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流亡到关内坚持文艺创作的东北籍作家。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白朗、罗烽等。有着浓郁的东北地方色彩,同时表达家乡人民抗战事迹和古老的东北土地的痛苦蜕变。代表作有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等。9海派小说:在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文学流派。承续了鸳鸯蝴蝶派文学商业价值传统,在文学形式和审美观念上更加符合现代市民欣赏的需要和现代文学发展的趋势。在城市生活和罪恶中发现美,写都市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现代大都市中人的变态和堕落,热衷于描写男女情爱欲念。作家描写人的异化,心理刻画、讽刺艺术得
8、到了发展。初期海派小说的特点:1、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2、过渡性地描写都市;3、首次提出“都市男女”的主题;4、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以张资平、叶灵凤、曾虚白等为代表,代表作有张资平的上帝的儿女们、叶灵凤的女娲氏之遗孽等等。10家:作者巴金写于1931年,在上海时报上连载,与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歌颂青年一代的叛逆精神,充分体现了“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的斗争精神,通过三类悲剧女性形象控诉了宗法制度与礼教“吃人”的罪恶。控诉家长制和旧礼教对青春与生命的摧残。艺术特色:1.借鉴红楼梦的写法,全面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2.塑造的人物都有思想性格特征,内心世界的刻画比较突出;3.属于青春型的创
9、作,真诚热烈唱出的青春之歌,唤起青年人共鸣。 简答题1 列举阿Q正传的接受史 第一阶段:20年代至40年代,强调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强调作品的启蒙色彩。 第二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末,强调主人公的阶级特性和落后农民的特征。 第三阶段:80年代初,主人公仍然是落后农民的典型,再一次强调作品对落后的国民性的批判。 第四阶段:研究作品的人类学内涵研究其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与价值。2呼兰河传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在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艺术特色 散文化结构,无完整的情节。 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 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独特的生命体验,具有浓烈的抒情性。3新格律诗派的艺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现代文学 十年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